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欧美杨107杨正常木与应拉木制浆造纸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亮  高慧  张利萍  刘盛全 《林业科学》2012,48(5):101-107
选取直立和倾斜欧美杨107杨为研究材料,根据正交试验确定正常木和应拉木最佳制浆条件,比较正常木和应拉木的制浆造纸性能,通过提高打浆转数对应拉木纸张性能的提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正常木的最佳制浆条件为用碱量15%、最高温度164℃、最高温度保温时间75min;而应拉木最佳制浆条件为用碱量13%、最高温度160℃、最高温度保温时间40min。用碱量对正常木和应拉木制浆得率和卡伯值影响的通径系数在不同水平上显著。通过对正常木和应拉木制浆造纸性能比较发现,应拉木比正常木制浆得率高、卡伯值低、纸张力学性能均低,且抗张指数和耐破指数差距较大(约2倍),而撕裂指数差距较小。正常木和应拉木之间卡伯值、制浆得率、抗张指数、耐破指数均在0.001水平上差异显著,撕裂指数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结合纸张断口形貌分析认为,胶质层的存在使得应拉木纤维成纸时不容易扁平坍陷,极大地阻碍了成纸时纤维之间的结合,因此降低了纸张力学性能;但是,由于其胶质层纤维素含量很高,因此其制浆性能优于正常木。随着打浆转数的提高,应拉木纸张力学性能增强,且接近正常木纸张水平,但过高会降低纸张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构树木质部的纤维形态、化学组成及制浆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构树的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以及制浆性能的摸索性试验,评估构树制浆的可行性,制定出适合构树制浆的硫酸盐-蒽醌法,并对此法设计L9(34)正交试验。得到结论如下:构树的综纤维素含量为82.09%,Klason木素含量为18.57%,纤维平均长度为863μm,长宽比为51.3,壁腔比为0.37,由化学组成和纤维形态来看,构树是比较适宜制浆的;影响构树制浆得率和卡伯值的主要因素是用碱量,其次是保温时间,硫化度影响最小。制浆的最佳工艺条件是:18%的用碱量,90 min的保温时间和24%的硫化度。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人工林纸浆材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伊春林科院实验站内落叶松试验林6个树种,对其生长和纸浆材材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树种的树高、胸径、材积、基本密度、纸浆得率、综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等指标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或板显著水平.通过综合坐标法,选出黑龙江省伊春地区生长和纸浆材材性兼优的落叶松树种.  相似文献   

4.
日本落叶松纸浆材造纸性能及工艺成熟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日本落叶松8、15、20、25年生4种年龄木材物理性能和形态,化学分析及纸浆造纸性能的研究,并与美国,加拿大进口的纸浆比较,认为该树种木材纤维素含量高,纤维长、粗浆得率高达47.3%,而且制浆容易,成本低,纸浆造纸性能较好,是良好的造纸用材树种。分析确定,日本落叶松纸浆材工艺成熟期为15 ̄20年生。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非木材木质纤维生物质碱性亚硫酸盐制浆(ASP)生物炼制的理念,研究了总用碱量、亚硫酸化度、温度和时间对麦草碱性亚硫酸盐法蒸煮深度脱木质素特性和木质素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草ASP法具有高的深度脱木质素选择性;深度脱本质素延伸与木质素磺化度提高具有一致性;总用碱量、亚硫酸化度、最高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深度脱木质素选择性和木质素磺化度都有重要的影响;在总碱用量18.0%,亚硫酸化度85.0%,液比值3.5,最高温度168℃,保温150 min的条件下,可制得卡伯值8.8,得率56.8%,黏度为33.3 mPa·s的优良纸浆,此时黑液中磺化本质素磺酸基含量达2.16 mmol/g(以固形物计).从深度脱木质素选择性、木质素磺化和纸浆基本特性考虑,麦草ASP法具有制浆生物炼制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非木材木质纤维生物质碱性亚硫酸盐制浆(ASP)生物炼制的理念,研究了总用碱量、亚硫酸化度、温度和时间对麦草碱性亚硫酸盐法蒸煮深度脱木质素特性和木质素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草ASP法具有高的深度脱木质素选择性;深度脱木质素延伸与木质素磺化度提高具有一致性;总用碱量、亚硫酸化度、最高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深度脱木质素选择性和木质素磺化度都有重要的影响;在总碱用量18.0%,亚硫酸化度85.0%,液比值3.5,最高温度168℃,保温150 min的条件下,可制得卡伯值8.8,得率56.8%,黏度为33.3 mPa.s的优良纸浆,此时黑液中磺化木质素磺酸基含量达2.16 mmol/g(以固形物计)。从深度脱木质素选择性、木质素磺化和纸浆基本特性考虑,麦草ASP法具有制浆生物炼制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中山杉纸浆材制浆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年生中山杉木材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其化学组成和纤维特性,结果表明其适合作为制浆材。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中山杉进行硫酸盐法(KP 法)蒸煮制浆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得出较佳的蒸煮工艺条件为:用碱量22%、硫化度27%、保温温度170℃和保温时间2.0 h,蒸煮后浆得率47.63%,卡伯值42.1,白度27.3%(ISO)。对其 KP 浆进行 CEH、CEHP、TCF 漂等不同漂序的组合漂白,白度增幅很大,均能达60%(ISO)以上,可漂性强。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速生阔叶木材的制浆得率与其化学组分、纸浆的抗张指数、撕裂指数分别与纤维形态的相关性,建立速生材制浆性能的预测模型,选取代表性的速生木材进行材性分析和制浆性能试验研究,用实测值与预测模型算出预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证明:预测值与实际测定值拟合得很好,预测模型的精度高.  相似文献   

9.
在纸浆林培育过程中,纸浆材材性及纸浆特性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它涉及到纸浆林能否持续利用及发展的问题.因此,各项培育措施的确定都要考虑对纸浆材性的影响.造纸用纤维原料的化学成分随原料品种、产地及不同的栽培措施而不同,原料的化学成分是选择和评价原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确定制浆、造纸工艺的重要依据.因此不同的化学成分在制浆中有着不同的意义.一般说来,在同样的条件下,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原料,质量较好,成浆得率较高,木素含量较高的原料,蒸煮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0.
蓝桉树龄对化学组成及其硫酸盐法制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蓝桉是最适合制浆造纸工业要求的优良树种之一,在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不仅得率高,而且耗碱量也低。蓝桉的制浆性能与其树龄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选择树龄分别为6年、10年和18年的蓝桉为实验材料,一方面通过硫酸盐法蒸煮实验了解它们的制浆特性。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原料化学组分探讨影响制浆特性的主要因素。结果在用碱量相同的条件下,卡伯值的顺序为6年生〉10年生〉18年生。而在相同卡伯值下,纸浆得率的顺序为18年生〈  相似文献   

11.
徐有明 《木材工业》1992,6(3):44-48
本文就中条山油松株内幼龄材与成熟材材性差异的比较研究,讨论对幼龄期划分的依据。根据木材解剖特征、物理力学性质的径向变异规律,确定其幼龄期为14年。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油松木材幼龄期逐渐缩短、株内幼龄材范围及所占断面上的比例变小。株内幼龄材与成熟材材性差异显著。幼龄材管胞长度短、直径小,胞壁薄,微纤丝角度大,生长轮较宽,晚材率低,浸提物含量高,基本密度较大。幼龄材的力学强度远远小于成熟材。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源马尾松纸浆材制浆性能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种源马尾松纸浆材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化学组分、纤维形态与纸浆性能。结果表明:福建武平、广西岑溪、广东信宜3个外地种源马尾松木材的α-纤维素含量、纤维长度、长宽比以及纸浆的裂断长、耐破指数均大于闽北当地种源,苯醇抽出物含量低于闽北当地种源;不同种源马尾松木材的纸浆得率十分相近,而广东信宜种源马尾松木材密度高于其他3个种源,其单位体积木材可制得更多的纸浆;马尾松3个外地种源比闽北当地种源更适合用于造纸用材。  相似文献   

13.
以8~11年生泡桐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究了泡桐枝材、根材的生物量分配比及木纤维变化规律,研究泡桐枝材、根材用于制浆造纸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泡桐枝材、根材在整株生物量中所占分配比较高;泡桐枝材木纤维含量、纤维长度随枝龄的增加而呈现递增趋势,并逐渐接近于树干材;泡桐化学性质稳定,综纤维素含量高;用枝材、根材制得的纸浆理化性质符合国家标准,多数物理强度指标表现优异。泡桐废弃枝材、根材可作为造纸纤维原料进行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4.
欧美杨107的制浆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欧美杨107应用空间的扩大提供理论依据,对其木材的化学组成成分、纤维形态、制浆性能及纸张的物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欧美杨107的综纤维素含量为81.07%,硝酸-乙醇纤维素含量为48.59%,木质素含量为z1.08%,1%NaOH抽提物含量为19.39%,欧美杨107的纤维平均长度为1171 um,长宽比为57.54,壁腔比为0.56,且纤维长度呈现正态分布趋势;在保温时间60min,硫化度24%,蒽醌用量0.1%的条件下,对于未漂浆而言,欧美杨107硫酸盐-蒽醌法制浆工艺条件为14%的用碱量,最高温度为168℃;对于漂白浆而言,欧美杨107的制浆工艺条件为16%的用碱量,最高温度168℃;在相同的制浆条件下,用碱量为14%时的纸张综合强度指数较用碱量16%时高.  相似文献   

15.
红松幼龄材与成熟材力学性质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人工林和天然林红松幼龄材与成熟材力学性质的差异.结果显示,成熟材的所有力学性质均高于幼龄材.幼龄材与成熟材的抗弯弹性模量差异在人工林红松中达0.01水平显著,天然林红松也达到0.01水平显著;人工林红松抗弯强度和弦向横纹抗压强度差异达0.05水平显著.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横切面硬度和弦向横纹抗压强度4项指标的差异达0.05水平显著.  相似文献   

16.
成熟材含量的高低决定木材性质的优劣,合理界定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分界点,准确预测成熟材材质有利于木材高效加工利用.为了确定人工林班克松的成熟期和预测成熟材解剖性质,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界定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分界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幼龄材解剖性质预测成熟材解剖性质.结果表明:人工林班克松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分界点在树木生长的第18年;成熟期解剖性质明显优于幼龄期,变化较幼龄期平缓;成熟预测误差低、相关性高;预测曲线能够体现解剖性质整体的变化趋势,但对解剖性质测试集突变点及其之后的变化情况表现不足.  相似文献   

17.
樟树人工林株间株内材性变异及其材性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樟树人工林株内纤维长度径向变异由髓心向外递增,而后趋于稳定;木材基本密度髓心处稍大,由髓心向外先稍递减而后递增,再趋于稳定;纤维长度和基本密度性状与生长轮年龄关系模型可用来预测其性状值。樟树木材幼龄期约为7-9a,株内细幼龄材基本密度较成熟材小1.0%-9.9%,株内幼龄材与成熟材基本密度差异多不显著;其浸提物含量幼龄材与成熟材之间差异不显著。纤维长度株内变异系数大于株间,木材基本密度均值和浸提物含量二性状则是株间变大于株内变异。生长速度对樟树木材纤维长度、基本密度、浸提物含量等性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专用纸浆材遗传育种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纸浆材树种由过去的针叶树种为主体转向针、阔树种协调发展;良种选育由过去只注重提高纤维产量向产量与制浆品质并重方向发展;育种技术向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方向发展。作者在综述国内外纸浆材遗传育种现状和我国发展纸浆材基地政策基础上,提出了短周期优质纸浆材育种策略、育种程序、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和育种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材基本密度及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短轮伐栽培的3年生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在分析超短轮伐纸浆材基本密度以及化学组分的基础上探讨超短轮伐期栽培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对超短轮伐纸浆材基本密度影响极显著,造林密度对超短轮伐纸浆材基本密度影响显著,3年生超短轮伐纸浆材基本密度在0.247~0.282g·cm-3之间变化。无性系对超短轮伐纸浆材聚戊糖含量、木素含量、综纤维素含量以及α-纤维素含量影响显著,而造林密度以及无性系与造林密度间相互作用对超短轮伐纸浆材化学组分的影响均不显著。超短轮伐纸浆材的苯醇抽出物含量介于3.68%~4.39%之间,戊聚糖含量介于12.86%~13.47%之间,木素含量介于18.16%~19.77%之间,综纤维素含量介于74.91%~77.61%之间,α-纤维素含量介于40.28%~43.49%之间。  相似文献   

20.
黑荆木材硫酸盐法制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对6年生黑荆木材硫酸盐法制浆工艺进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制浆工艺为:用碱量15%,硫化度20%,最高温度165℃,保温时间120min,细浆得率51.61%,硬度12.08K值,黑液残碱4.70g/L,纸浆纤维平均长度0.845μm,平均纤维宽度15.84μm,长宽比为53.33,接近黑荆木材的纤维形态;利用该纸浆手工抄纸,定量为5.86g/m2,纸张拉力为3.34kg,裂断长度为3842m,表明黑荆木材适宜作为造纸的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