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森林害虫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森林害虫监测及防治的研究进展,郑重是介绍了“3S”技术和昆虫性信息素在害虫监测上的应用,种群动态模型以及森林害虫综合治理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具体进展,并对21世纪森林害虫治理所面临的新课题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东半岛常见草坪害虫调查,共查出主要害虫10目29科70种,除基本明确了上述害虫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外,还对危害较重的斜纹夜蛾等6种害虫进行了重点研究。同时针对草坪害虫的发生、危害与防治实际,提出了较为合理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种实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研究落叶松种实害虫种群动态的基础上,探讨了各种防治措施在综合治理中的地位、作用和效果。通过实践,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落叶松种子园种实害虫综合治理的措施,即在结实的欠年,加强经营管理,采用多种营林措施,不断改善种子园的生态条件,促进母树的结实量,提高树木抗御病虫的能力,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农药,充分发挥天敌在自然界的调节作用;在结实的丰年和平年,可使用高效、低毒的菊酯类农药,并改进施药方法,减少环境污染,以利林内生态平衡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近年尤溪县毛竹主要害虫的种类与发生原因,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毛竹害虫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国槐主要枝干害虫发生情况的调查,掌握枝干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和程度,探索预防和综合治理的措施。国槐虫害的发生率从2007年的47.85%降低到2011年春季的8.4%,国槐的死亡数量从49株降到4株,枝干害虫的治理取得了有效成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洞庭湖区杨树蛀干害虫及其天敌的调查,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经过对比,探讨综合防治的方法与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对高质量绿色果品要求的提高,世界各国以天敌为中心的苹果害虫综合治理研究报道逐渐增多,欧洲在此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本文综述了欧洲苹果害虫综合治理的近期研究进展,其中特别强调害虫生物控制措施的推广和应用,以期推动我国苹果害虫综合治理研究和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杉木种子园主要种实害虫的综合治理措施。以虫情监测为基础,结合采种摘除虫害球果及强度修枝等林业技术,适时应用0.05%溴氰菊酯油烟剂防治成虫。通过5年综合治理,使杉木种子园的球果虫害率明显下降,种子产量有较大提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苏云金杆菌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杀虫剂,而且能够编码几种昆虫毒蛋白基因。本文概述 了苏云金杆菌在森林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苏云金杆菌HD1菌株及其衍生物被广泛用于防 治各种森林害虫,如Lymantria dispar, Choristoneura fumiferana, Thaumetopoea pityo campa, Rhyacionia buoliana和Lymantria monacha。文章提供了Bt毒蛋白基因在林木中的 构建和表达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Bt产品在森林害虫综合治理上的应用前景及限制因素进行了 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自然保护区害虫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害虫的综合治理提出了在生态学理论基础上进行虫情监测,生物防治,应用营林措施,保护天敌资源和加强科学研究等综合治理对策来达到控制害虫种类和种群数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森林病虫害防治标准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系统评述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标准化工作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加快森林病虫害防治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构建森林病虫害防治标准体系的原则、目标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我国森林害虫治理的发展进程,并从分子生物学、化学生态学和系统生态学三个方面简述了害虫治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林业有害生物数据采集自动化、传输无线化、虫情发布网络化,该文结合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测报的工作特点,综合GPS、数字3G传输技术设计了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测报信息管理系统,可为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及应急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划分了福建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类型,总结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特点,并针对灾害发生形势和防控存在问题,阐述了应急管理的必要性,综合提出应急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阐述了森林病虫天敌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及开发应用情况,解决了对庞大繁杂的森防数据人工方法处理速度慢、使用率不高、维护工作难、数据载体不安全等诸多问题。经过半年的应用,该系统查询快速便捷,统计准确及时,摘录清楚明晰,在当前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全省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了总结,明确了全省森防工怍的总体思路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森防工作的重点,提出了森防工作全面提升控灾减灾能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杨直角叶蜂在河南的危害与风险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国际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方法,从杨直角叶蜂Stauronematus compressicornis Fabricius的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危险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蔓延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的管理难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对其危险性做出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杨直角叶蜂在我国属轻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防止其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天然杉木混交林的调查,从中筛选出38个树种,同时收集6种经济植物,共44种,就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决策目标的杉木立体混交经营模式。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建立杉木立体混交经营模式选择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混交林的多样性及其光肩星天牛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DTV技术和理论,采用丰富度指数Dma、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SW 及随林分中抗虫或感虫木比率由高到低变化时林分多样性指数累加值DV,分析人工混交林的多样性测度阈值与光肩星天牛危害率的关系。研究表明,多树种的人工混交林具有明显的抵抗蛀干害虫为害的能力,但混交林的抗虫力与所选配树种的抗性、抗性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率有关。当给定混交林分的树种数后,光肩星天牛的危害率P<.i>Z 与林分的多样性指数累加值DV 的关系符合Logistic模型;该模型中的系数a是林分本身的多样性测度值的起始位置,随树种数的增多a值具有稳定的增长规律;系数rm 的新意是混交林分对光肩星天牛扩大危害的阻力、即潜在的抗虫能力,rm 随林分中树种数的增多具有显著增大的趋势。林分的最大多样性测度值KDMa 、Kh、KJsw 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在4~7个树种组成的系列混交林内,林分的多样性测度阈值DTV随树种数的增加而增高,但被害率极值Lvp反而降低。上述规律的意义还在于,随混交林中树种数的增加,设计或改造现有感虫林时选择树种的余地也增大。  相似文献   

20.
An appropriate moose management requires knowledge about how the economy of moose, in terms of values (benefits) and costs, responds to alterations in the moose population. This article, that is based on an empirical study, focuses on one segment of this problem field—the value of moose hunting. It deals with the question of how this value, including aspects of recreation as well as meat, is changing when the moose population density is altered. Furthermore,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to the hunting value of the moose population's age structure. Generally the hunting value increases—but at a decreasing rate—as the moose population density is increased. There are, however, large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so that a certain increase in the moose population density means a lot to the hunting value in one region but less in another. Many moose hunters would, in consideration of their own hunting pleasure, prefer an adult/calve ratio for the bag of moose that diverges considerably from what is stipulated by the author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