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螟虫为我省水稻首要害虫,为了摸清其发生规律,几年来曾进行一系列的调查观察。55年在本站结合螟虫预测预报的工作,着重进行了666、223藥剂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步总结如后。 一、本省螟虫的种类及发生规律 (一)本省水稻螟虫的种类。根据近几年来的调查,本省发生的螟虫种类除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外,我站于54年在晚稻田新发现一种褐边螟虫。这种螟虫在55年的预测灯下,于5月中旬即有出现,比三化螟出现蛾子要早(历年来在长沙地区三  相似文献   

2.
螟虫(主要指二化螟、三化螟)是稻区的主要害虫。据调查,历年由于螟虫为害对水稻生产影响很大。一般减产5%,严重的达10—20%。特别是水稻三化螟,对麦茬稻、双季晚稻和杂交水稻(生育期长),为害造成大量的枯心和白穗,减产十分严重。历年来在螟虫防治上,长期多使用666粉剂,螟虫对此药产生一定的抗性,致使施药不断增加,防治效果下降,而且有一定的残毒性,影响人、畜健康。1978年进行了呋喃丹新农药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的药效试验。从结果来看,呋喃丹对水稻二化螟、三化螟杀虫效果为98—100%,较666粉剂具有药效持续时期长、杀虫率高、无残毒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水稻三化螟、二化螟、大螟是我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自八十年代末以来,三化螟再度回升,成为水稻螟虫的优势种群,而近两年二化螟回升势头较猛,2001年沿江地区与三化螟并重发生,局部甚至重于三化螟.1999~2001年我们通过3年的分片设点观察、田间药剂防治试验和对靖江市近50年的历史资料分析,基本上已摸清我市水稻螟虫的种群演变规律和掌握了防治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吴帆 《广西农学报》2008,23(6):20-21
为筛选防治三化螟的对口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品种,进行水稻三化螟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用20%阿维三唑磷EC防治水稻第二代三化螟,在蚁螟孵化盛期施药。试验结果表明,用量150、200g/666.7m^2,兑水50kg,防效分别达90.47%、95.24%,优于对照药剂20%三唑磷EC200ml/666.7m^处理,与金喷头WP100g/666.7m^2相当;20%阿维三唑磷EC和金喷头为防治三化螟药剂,推荐用量:20%阿维三唑磷EC150~200ml/666.7m^2,金喷头WP100g/666.7m^2,喷液量50kg/666.7m^2。  相似文献   

5.
我省水稻螟虫有三化螟、二化螟、大螟和褐边螟四种。其中以三化螟近年来持续大发生,为害最严重。二化螟也有上升趋势。根据去冬今春气候温暖,越冬幼虫死亡很少,存活数量很多的情况,今年这两种螟虫都可能是个大发生年。为了彻底消灭它们的危害,保证水稻稳产高产,作者根据我省水稻螟虫发生为害的规律,以及多年生产实践和群众性的治螟斗争经验,将二、三化螟虫调查方法及药剂防治指标,整理写成本文,仅供我省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稻螟虫是龙岩市水稻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20世纪70年代重发时曾造成较大面积大减产,局部绝收。历年来龙岩市水稻螟虫以三化螟、二化螟为主,但其重要性正发生着变化,20世纪主要以三化螟为主,进入21世纪后,二化螟的为害比三化螟更加突出,已成为优势种群。1水稻螟虫发生特点1·1两种螟虫的主害代不同龙岩市三化螟和二化螟年发生4代,三化螟是4代多发型,主要造成晚稻白穗;二化螟的主害代是第1代和第3代,主要造成早、晚稻枯鞘(心)。1·2近年来二化螟发生面积比例升高水稻螟虫在20世纪70、80年代几乎年年偏重发生,但随着…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药剂防治水稻三化螟,效果很不稳定,甚至无效居多。其原因何在?尚未探討清楚。因此,中国、日本、印度三国的螟虫工作者,对药剂治螟,尚存在很多問題。自栽培治螟发現以后,找出了水稻生长期与螟虫生存的关系,才弄清了問題的主要关鍵是在于施药时期;如果施药时期适当,即效果显著,施药期不当,則效果很差。目前螟虫工作者,对施药时期仍有二种主张:一是根据螟虫发生期施药;另一是根据水稻生长期施药。(一) 根据螟虫发生期施药:国内外螟虫学者都认为水稻全部生长发育时期皆适于螟虫生存,要消灭螟害,就应大量杀死螟虫,依照螟虫发生期施药最为可靠。因此中、日、印三国螟虫学者,均主张根据螟虫发生时期  相似文献   

8.
根据最近几年的观察,资阳水稻螟虫的种类主要为二化螟,约占60%左右;三化螟约占30%左右,特别是长势好、密度大、生长茂盛、嫩绿的田块,三化螟明显要多些;大螟数量少,约占10%以下,主要分布在田边。在资阳范围内危害水稻的主要是第一代和第二代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发生时间不一致,在第一代螟虫中,三化螟比二化螟晚发生10多天,但第二代螟虫中三化螟比二化螟发生期早7~10天,这就为螟虫的防治增加了难度。大螟发生数量少,发生时间与二化螟基本一致,不作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21,(8)
正水稻螟虫是水稻生产发生最多、最广、危害最重的害虫,常见的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栽培方式演变和肥水管理的强化等,水稻螟虫在一些地方发生趋重,应采取综合得力措施防控。1.螟虫发生规律水稻螟虫的产卵期、卵孵化期如与水稻分蘖和孕穗、抽穗期相遇,水稻受害会多而重,反之受害会减轻。双季稻栽培区,食物源丰富,有利三化螟的繁殖,  相似文献   

10.
三化螟是湖北省水稻生产最大的害虫之一,近几年来,为害相当严重,特别是双季稻区的双季晚稻受害更凶,严重影响水稻生产。所以,消灭三化螟的为害成为当前水稻增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我省防治水稻螟虫目前主要依靠药剂防治。各地实践证明,药剂治螟,虽能在短期内压低螟害,对保护水稻增产具有很大作用,但不能全靠这个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在崇阳县利用诱虫灯监测了中稻生长季节水稻蛀秆螟虫灯下发生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水稻蛀秆螟虫的发生主要以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为主,其中,二化螟发生比例最高,达87.03%,三化螟和大螟发生较轻;各类螟虫灯下雌虫比例明显高于雄虫;三类螟虫在中稻上发生均有3个高峰期;分析了水稻螟虫种群动态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阿维菌素在水稻螟虫无害化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维菌素作为防治水稻螟虫的生物杀虫剂已获得广泛登记 ,其和其他药剂复配使用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 ,效果良好 ,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三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在福建年发生4代,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三化螟发生及危害有日益严重趋势,对水稻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寻找高效、安全、低毒的防治药剂,科学指导三化螟的防治工作,我们于2002年在仙游县进行三化螟防治药剂田间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4.
二、三化螟为我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受耕作栽培制度调整,气候条件变化(冬暖、冬春气候较干燥)和螟虫对杀虫双等农药抗性提高的影响,螟害一度急剧上升,特别是1996~1997年,二、三化螟大发生.为此,我们在湖州市重兆、南浔两镇进行了锐劲特等药剂防治一代二、三化螟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广东省水稻螟虫种类、分布及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水稻螟虫种群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三化螟在水稻稻区普遍发生,二化螟和台湾稻螟呈上升趋势,在部分稻区上升为优势种群,并对螟虫种群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其中普遍发生较严重的主要是二化螟和三化螟,还有稻苞虫、大螟等。二化螟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三化螟为单食性害虫,只为害水稻。一、水稻螟虫发病特点1.大螟1.1大螟在我国一年可发生2~7代,随着纬度的变化自北向南代数递增。大螟的寄主除水稻外,还有玉米、小麦、  相似文献   

17.
以ZC265A+阿克泰作为试验对象,在晚稻田中防治水稻三化螟。结果表明:ZC265A+阿克泰对水稻三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对稻飞虱也有较好的兼控作用,适宜于水稻螟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水稻螟虫是永胜水稻生产上的主要虫害之一,为了筛选出对水稻螟虫防治安全、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做了水稻纹枯病药剂筛选试验,筛选出3种替代杀虫双,作为以后防治水稻螟虫的储备药剂。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随"寒优湘晴"杂交优质水稻品种的推广应用,对螟虫(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的穗期防治明显加重,一些螟害化学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也纷纷浮现出来.为此,特进行两个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目的一是比较几种常用药剂对穗期白穗的控制效果,同时比较同一药剂不同用药次数对白穗的防效;二是比较几种常用药剂对螟虫转株危害的控制效果,同时比较同一药剂不同剂量对白穗的防效.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三化螟是为害水稻的一大主要害虫,在我县早、晚稻均可普遍发生为害。为明确20%阿维·三唑磷乳油对水稻三化螟的防治效果及对作物的影响,笔者于2012年进行了试验。一、试验材料及方法1.供试药剂试验药剂为20%阿维·三唑磷乳油(安徽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照药剂为40%辛硫磷乳油(湖北仙隆化工有限公司)和20%三唑磷乳油(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