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主要依靠培育实生苗造林。育苗中经常采用陈年种子,经对6个种源、7个批次的红松种子进行播种品质检验和场圃发芽率的测定,认为红松不同种源种子的储放时间长短与种子品质的变化关系不明显;发芽率与品质测定的结果相符合,说明有好的种源和优良的播种品质做保证,完全可以确保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2.
<正> 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红松主要采用种子育苗,苗木普遍存在再生长现象。再生长苗木越冬时易受冻害,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为了弄清红松再生长原因,找出抑制再生长的措施,我们于1980—1985年间对红松苗再生长进行了观测研究。一、试验材料及方法试验地设在带岭林业实验局苗圃。以红松  相似文献   

3.
南酸枣8个种源的早期表现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南方6个省8个地点的种子为度材,研究发现南酸枣在种子形态,种子大小、苗期生长节律和造林初期生长量上均存在种源差异。西部种源种子明显小于东部种源,偏南部种源的苗木生长停止期较迟,江西会昌种源生长最佳,其2年生幼林树高和胸径生长量超过试验群体平均值的11.75%和8.21%,南酸枣幼年期生长迅速,在优良圃地条件下育苗密度不宜超过每公顷10.8万株。  相似文献   

4.
红松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地带性顶级植物,需求量逐年增大,积极开展种子产量预测工作,加强采种工作的计划性,保证育苗造林工作的需要,生产遗传品质好、产量高的种子,推动红松造林、更新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红松种子产量预测与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为辽东地区优质便利的红松种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文冠果不同种源造林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选择适宜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造林的文冠果种源,在红沙窝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文冠果林木良种基地进行了不同种源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红沙窝试验区种源地文冠果种子培育的苗木造林成活率较河南灵宝、三门峡种源地的苗木成活率分别高59.26%和50.88%,较内蒙古赤峰的苗木成活率高24.15%,较甘肃庆阳的苗木成活率高10.51%;不同种源地文冠果种子培育的苗木在试验区造林后苗高、地径、主根生长量、侧根数及生物量指标由大到小均依次为红沙窝试验区种源、甘肃庆阳种源、内蒙古赤峰种源、河南三门峡种源、河南灵宝种源;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干旱半干旱地区建设文冠果能源林时,应尽量选用本地种源或与造林地气候条件、立地条件等基本相似地区种源培育的苗木。  相似文献   

6.
西伯利亚红松造林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伯利亚红松3个种源与当地红松高生长量的比较,分析在长白山系汪清林区内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与当地红松的生长差异,确定了托木斯克州种源适合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经11 a研究,初步掌握了该树种幼年期生长规律,摸索出一整套西伯利亚红松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7.
红松苗分级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对红松Ⅰ、Ⅱ、Ⅲ级及混合苗的造林成活率、幼林保存率及幼林的高径生长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出了不同级苗木造林后幼林的生长差异,提出了红松造林苗木的分级标准,并指出红松Ⅰ、Ⅱ级苗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长快,是最适宜的造林用苗。  相似文献   

8.
对普洱市景谷无性系种子园、思茅区龙溏母树林和景谷商品林3个不同种源的种子,进行育苗、造林试验,对生长18个月的幼林进行树高、地径观测,结果表明:3个不同种源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和地径生长最好的均是种子园种子育苗造林的幼林,生长最差的是商品种种源种子育苗造林的幼林,因此建立思茅松种子园成为发展思茅松人工林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从不同种源梭梭种子特性、育苗以及生长表现等方面出发,对不同种源梭梭种子千粒质量、发芽率、发芽势及出苗率、保苗率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对1~2年生梭梭苗木的生长量与生物量进行了观测,研究了不同种源梭梭在种子和苗木生长方面的差异及不同种源梭梭的年生长规律。最后综合各项指标选择出了2个优良的梭梭种源,它们分别为阿拉善右旗种源、民勤种源。  相似文献   

10.
三尖杉苗木生长和形态种源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来自11个省区25个三尖杉种源在福建明溪和浙江安吉两试验点开展苗期测定,研究种子、苗木形态与生长性状的种源差异.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不同产地的三尖杉,其种子、苗木形态与生长性状差异显著.试验观测到,来自东南部地区的三尖杉种源种子较长,苗高生长量较大,分枝稀少,而中西部地区的三尖杉种源种子较短,苗高生长量较小,分枝较多.三尖杉可明显地区分为长叶和短叶两种类型,东南部的种源多为长叶类型,而中西部地区的种源多为短叶类型,间有长叶类型分布.长叶类型三尖杉种源的种长、苗高和分枝数分别为短叶类型种源的116.8%、156.2%和1.54%.相关分析发现,较之于北部的长叶类型三尖杉种源,来自于南部的长叶类型种源苗高生长量较大,地径有增大的趋势;短叶类型三尖杉种源的苗木高径生长没有明显的纬向变异模式,其地径生长与产地经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主要伴生树种树叶对红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徐振邦  戴洪才 《林业科学》1992,28(4):357-361
在培育森林的实践中,早在19世纪就发现有一些树种对于另一些树种具有选择性的影响,这方面大量的工作是通过叶子、树皮或凋落物等浸出液来进行,而我国则研究甚少,尤其树木间相互影响的研究更少。但是,这种现象却是常见的。如在东北的阔叶红松林中,红松(Pinus koraiensis)常与其他伴生的阔叶树混生一起,不仅生长很好,而且还可以在这些阔叶树林冠下更新成长。相反地,在红松纯林下红松幼苗一般很难维持到10年以上。为了了解这些现象,我们选取我国东北分布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阔叶红松林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红松种子雪藏和沙藏、红松留床苗覆锯沫子和草碳土等不同处理方法对红松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表明种子的沙藏和雪藏对苗木的高生长和径生长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辽宁省凤城市国有凤山林场苗圃不同苗龄红松苗木生长量和山地造林3龄、4龄和5龄红松苗木生长量和造林成活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红松苗龄的增加,苗高、地径、主根长和大于1mm侧根条数明显增加,苗龄越长,生长量越大;山地造林采用4龄红松苗比采用3龄和5龄苗造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4.
圃地红松实生苗低砧劈接育苗技术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明哲 《防护林科技》2012,(6):36-37,44
在生产上,红松苗的繁育普遍采用种子繁殖实生苗,其子代遗传多样性复杂,生长量和松籽结实量差异较大,产量不稳定。采用红松优良种源基因型较好的亲本,用低砧劈接技术嫁接,培育子代性状一致的优良嫁接苗,对实现果材兼用用材林和经济林有着突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嫁接时期以5月25日成活率最高,不同嫁接方法以低位劈接较好,施肥量以磷酸二铵+硫铵+硫酸钾(1∶1∶1)其地径生长量和新梢生长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几年山地和平地红松育苗试验,概括地总结了不同育苗地点、不同播种量、不同肥料种类对红松苗木的生长量及产量的影响,从试验结果看出,山地繁育红松苗比平地在生长量和苗木产量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不同的肥料种类对红松苗的生长量有较大的差异,三元复合肥和腐熟鸡粪较单一化肥和不施肥的试验对照育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3年生红松苗和4年生樟子松容器苗做砧木,选用牡丹江东京城17年生红松人工林中生长优异的林木,在树冠上中部的侧枝采取接穗,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嫁接成活率均在70%以上,接穗当年生长量樟子松砧木高于红松砧木。  相似文献   

17.
从1984年开始进行天然次生林冠下营造红松林试验,2005年8月对试验林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次生林冠下营造红松林,无论是林木生长、结实,还是生态效益均好于红松纯林。  相似文献   

18.
One-year-old seedlings of Pinus koraiensis, Pinus sylvestriformis, Phellodendron amurense were grown in open-top chambers (OTCs) with 700 and 500 mmol/mol CO2 concentrations, control chamber and on open site (ambient CO2, about 350 mmol/mol CO2) respectively at the Open Research Station of Changbai Mountain Forest Ecosystem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growth course responses of three species to elevated CO2 and temperature during one growing season was studied from May to Oct. 1999.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crease in CO2 concentration enhanced the growth of seedlings and the effect of 700 mmol/mol CO2 was more remarkable than 500 mmol/mol CO2 on seedling growth.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oubly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the biomass increased by 38% in average for coniferous seedlings and 60% for broad-leaved seedlings. With continuous treatment of high CO2 concentration, the monthly-accumulated biomass of shade-tolerant Pinus koraiensis seedlings was bigger in July than in August and September, while those of Pinus sylvestriformis and Phellodendron amurense seedlings showed an increase in July and August, or did not decrese until September. During the hot August, high CO2 concentration enhanced the growth of Pinus koraiensis seedlings by increasing temperature, but it did not show dominance in other two species.  相似文献   

19.
不同营养基质对红松容器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草炭土、腐殖土、马粪、有机肥、锯末、河沙等作为营养土的基本原料,进行了红松容器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草炭土+腐殖土、腐殖土+马粪(鲜)、草炭土+马粪(鲜)是适合红松生长的3种最佳基质配方,同时还观察了不同播种时间对红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