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在13年生马尾松林分中,通过间伐,在林下套种鹿角栲、格氏栲和苦槠等3种珍贵阔叶树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选择上层林马尾松保留密度为主处理,分别设0(裸地)、600、900、1125株·hm-24个水平;副处理为鹿角栲、格氏栲和苦槠3种栲属树种。试验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鹿角栲、格氏栲、苦槠3个树种,造林成活率较高,生长速度较快;保留的马尾松生长量得到提高,有利于培育马尾松大径材。上层林密度控制在900~1125株·hm-2为宜。异龄复层林枯枝落叶量大,同时可以改善林分小气候,有利于早期较耐荫鹿角栲、格氏栲、苦槠树的生长,促进枯枝落叶的分解,改善土壤肥力。表明马尾松林下套种栲属阔叶树种是一条培育马尾松大径材,保护和发展中亚热带珍贵阔叶树种,同时提高生态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未采取任何措施的马尾松林分为对照,分析间伐保留上层马尾松450~600株/hm^(2)、林下套种米槠后的米槠和马尾松林木的生长状况。试验结果表明,米槠平均成活率91.1%~92.4%,平均保存率达到88.66%~88.72%。8年生米槠平均树高5.02~5.24m,平均胸径4.9~5.1cm,蓄积8.1332~8.3111m^(3)/hm^(2),造林效果良好。间伐后马尾松保留木的胸径、树高与单株材积生长均极显著地高于未间伐的林分。间伐有利于培育马尾松大径材,且林下套种的米槠生长良好。间伐改善了马尾松林分结构,为林分向常绿阔叶林顺向演替奠定了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林适宜松荷混交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马尾松×木荷不同混交类型造林试验 ,及对早期营造的松荷混交林调查研究表明 ,松荷混交不但能改善林地土壤肥力 ,而且能明显促进马尾松的生长 ,提高林分生产力 ,是培育马尾松大径材的有效生物措施之一。但混交比例、配置方式及林分密度控制等是营造松荷混交林能否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林的关键技术措施 ;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林的松荷适宜混交模式为 :马尾松×木荷— 2松 1荷或 6松 4荷—星状或行带状混交—初植密度 2 5 0 0~ 312 5株·hm-2 —最终保留密度 80 0~ 12 0 0株·hm-2 。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间伐的密度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20年生马尾松间伐密度试验林的10年观测资料,分析不同间伐保存密度对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保存密度(1200,2000,2800和3400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材种规格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冠高比随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自然稀疏强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不同密度的林分蓄积量与出材量随林龄增长而差异变小;随着密度增大,小径阶株数率及小径材出材量所占的比例增大,而大径阶株数率与大径材出材量减少。综合效益核算、材种出材量及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规律,马尾松人工林进入中龄林期后培育纤维材与中小径材保存密度控制在B~D(约2000~3400株·hm-2)并在15~17年生时采伐效益较好,培育大、中径材林分保存在A~B(约1200~2000株·hm-2)间的密度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Lamb)×火力楠 (MicheliamacclureiDandy)不同混交类型造林对比试验 ,结合对早期营造的松楠混交林进行调查 ,分析结果表明 :松楠混交不但能改善林地土壤肥力 ,而且能明显地促进马尾松的生长 ,提高林分生产力 ,是培育马尾松大径材的有效生物措施之一。但混交比例、配置方式及林分密度控制等是营造松楠混交林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林的关键技术措施 ,适宜混交模式为 :2松 1楠或 6松 4楠—星状或行状混交—初植密度 2 5 0 0~ 312 5株 /hm2 —最终保留密度 80 0~ 12 0 0株 /hm2 。  相似文献   

6.
采用马毛松大径材人工培育经营类型40a生的林分解析材料,对马尾松大径材人工林林分的胸径、树高与材积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为马尾松大径材人工林的多项经营措施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苦竹复合林分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采用疏林结构培育马尾松大径材兼营苦竹的复合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分生长量、生物量、净生产量、顺面积以及叶的净同化率等。结果表明:低密度复合林分与高密度马尾松纯林比,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立木材积分别增加27.3%、22.2%和99.5%;苦竹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平均木年均净生产量、叶对树干净同化率分别增加45.84%和32.45%;有利于树干生物量的积累,是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提高林地生产力的较好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不同间伐强度对重庆地区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在重庆市綦江区北部林场选择马尾松人工纯林(18年生)开展抚育间伐试验,分别设置弱度间伐(间伐株数占总株数的15%,保留密度1410株·hm~(-2))、中度间伐(间伐株数占总株数的30%,保留密度1155株·hm~(-2))、较强度间伐(间伐株数占总株数的45%,保留密度900株·hm~(-2))、不间伐(保留密度1650株·hm~(-2))等4种间伐强度。间伐3 a后调查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显著提高马尾松人工林林分胸径的生长,林分平均胸径的生长量在一定范围内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明显提高;不同间伐强度对马尾松林分平均树高生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大小依次为:间伐强度30%>间伐强度15%>对照组>间伐强度45%。说明间伐强度30%已达到了最佳的林分质量和收获量,是该区域马尾松人工林最优的抚育间伐强度,而1155株·hm~(-2)是较合理的伐后密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16-21年生马尾松近熟林间伐密度试验林的观测资料,探讨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保存密度(450、600、750、900、1 036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材种规格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小,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不同间伐密度的林分蓄积量与出材量随着时间推移差异变小;间伐有利于提高大径级林木株数比率从而提高材种规格与效益。根据21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规律与效益评价,16-21年生近熟林间伐密度保存在600-900株/hm2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天然次生林密度调控生长时效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尾松天然林进行不同密度调控试验,在林分改造12a后生长结果表明:(1)间伐后不同的保留密度对树冠发育,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的生长影响显著,其随着保留密度的增加,各生长指标逐渐减小,这说明间伐前期对马尾松胸径的影响效应可保留相当长的时间。但从生长时效性看,间伐后密度对林分胸径生长的影响主要在间伐后的1-3a内,此后每年的胸径增长效应逐渐减弱。(2)间伐后保留密度的不同,对林分树高逐年生长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但对其枝下高有一定影响,随保留密度减小,枝下高亦减小。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与几种阔叶树种混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马尾松与几种阔叶树种混交6 a试验表明:马尾松与枫香、火力楠、拟赤杨、光皮桦、观光木、鹅掌楸、山杜英、凹叶厚朴混交后,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混交林树高、胸径生长量都大于马尾松纯林和阔叶树纯林。  相似文献   

12.
南方丘陵区马尾松次生植被小气候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南方丘陵区马尾松次生植被恢复过程中3种不同类型典型植被的森林小气候观测,结果表明,在高温干旱季节,马尾松阔叶混交林比马尾松纯林,马尾松纯林比灌木草本类型有着良好的,对林木生长有利的,并且相对稳定的水,光,气、热生态小环境。  相似文献   

13.
闽北5种乡土阔叶树种幼林生长量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小林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4):62-65,72
在福建省光泽县的杉木(中、下坡)和马尾松(上坡)林采伐迹地上营造5个乡土阔叶树种和马尾松(对照)试验林.7年生时调查结果表明,鹅掌楸、厚朴、枫香、观光木生长较好,平均树高均超过5 m,高于马尾松,而华东野核桃生长最差,平均树高仅2.9m,低于马尾松.5种阔叶树在山坡中下部生长量和造林保存率均高于山坡上部.与马尾松林地相比,阔叶树林地表层(0~20 cm)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降低,有机质、全N、水解性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20~40 cm土层土壤性质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4.
对海拉尔西山30a生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和土壤水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实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含水量,林分结构、组成、更新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初步认为海拉尔西山密度为7株/100m2或8株/100m2(即47株/亩或53株/亩)的30a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和综合效益较好。随着单株个体的生长,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易引起光、水分及养分的竞争,不利于林分健康而稳定生长,因此,进入中龄期后,必须对初植密度进行人为调控,才能保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可持续、健康生长与林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3树种进行树种与苗木类型双因素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年生时,树种间新梢高、地径和冠幅生长差异极显著,生长量大小为杉木>马尾松>木荷,树种与苗木类型间互作效应不显著,属树种的遗传效应;容器苗与裸根苗间新梢高差异极显著,地径和冠幅则差异不显著;经多重比较,容器苗平均新梢高生长比裸根苗增产30.3%,效益显著,其中杉木增产14.5%,马尾松增产34.9%,木荷增产51.9%。  相似文献   

16.
对闽西马尾松实生种子园143个选优家系子代测定林调查分析表明,家系间结实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经过多重极差检验分析,我们筛选出与对照漳平五一林场种子园种子有极显著差异以上的最优高产家系42个,进一步比较结果表明,既高产又速生的优良家系26个,其结实量平均遗传增益为40.41%,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26.36%,这26个优良家系可供建下一代马尾松种子园的最好建园材料。  相似文献   

17.
对永春县高海拔山地9年生柳杉×木荷混交林补植火炬松、马尾松4年后的生长数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4年生火炬松的地径生长与13年生柳杉已无显著差异,树高已显著高于13年生柳杉,远大于木荷,与马尾松相比,同林龄火炬松的树高和地径生长均显著大于马尾松。补植造林后,林分蓄积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可见,在高海拔特殊立地条件下,火炬松可用来作为快速绿化的先锋树种,造林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对建水县小关石漠化地区栽种的云南松、马尾松、加勒比松、湿地松10a生林分生长状况进行调查,通过对树高、胸径、冠幅的方差分析及LSD检验,结果表明: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加勒比松最大,云南松最小;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也是加勒比松最大,云南松最小;冠幅年平均生长量则是云南松最大,马尾松最小.加勒比松、马尾松可作为建水县石漠化地区造林树种进行推广;云南松作为乡土树种虽然存在有蹲苗期、前期生长量低等问题,但也可作为造林推广树种;湿地松则适宜培育小径材,可作为备选树种.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本地区马尾松林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分化严重的现象,为提高马尾松林分的质量,开展马尾松林合理的经营密度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分其冠幅与胸径生长呈显著正相关,运用冠幅与胸径的相关规律,推算马尾松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适宜的密度指标,并以此指导适时进行抚育间伐,调整林分密度,改善林分生境条件,促进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湖南株洲市大京水库集水区马尾松群落组成成分、形成历史、发展趋势、物种多样性等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水库集水区马尾松群落演替有3大特点:①马尾松林附近保存有小面积常绿阔叶林和零星常绿阔叶树,马尾松林演替有充足的种源,而且演替速度较快;②其演替规律为由马尾松纯林演替为马尾松、常绿阔叶树混交林,再演替到常绿阔叶林,一般不经过马尾松、落叶阔叶树混交林阶段;③首先侵入林地的常绿树为茹豆、石栎、黄瑞木、青冈栎等。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马尾松纯林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均低于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林;在立地条件较好、树种组成较丰富的马尾松与常绿阔叶树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甚至高于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