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1.菌袋料面出现白色絮状气生菌丝。原因:①菌袋含水量偏低,保湿发菌阶段空气湿度不足。②“搔菌”后,催蕾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通风不足,延长了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间。措施:①调整培养基含水量。②增加保湿发菌阶段空气相对湿度,防止气生菌丝生长过旺,形成菌腊。做好催蕾阶段室内保湿与通风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菌袋料面出现白色絮状气生菌丝 原因:①菌袋含水量偏低,保湿发菌阶段空气湿度不足;②搔菌后,催营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通风不足,延长了菌丝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一、菌袋料面出现白色絮状气生菌丝原因:①菌袋含水量偏低,保湿发菌阶段空气湿度不足;②搔菌后,催蕾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通风不足,延长了菌丝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间.对策:①调整培养基含水量;②提高保湿发苗阶段空气的相对湿度,防止气生菌丝生长过旺,形成菌膜.此外,还要做好催蕾阶段室内的保湿与通风工作.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菌虱能危害多种食用菌。食用菌种在播种初期发现菌虱危害,接种的菌丝首先被咬、常不见菌丝萌发。稍后发生菌虱危害,会引起菇蕾萎缩死亡。在子实体上发生菌虱危害、被害部位变色或出现孔洞.严重影响产量与质量。由于菌虱虫体小,肉眼不易看清,菌虱容易乘机危害菌。因此,在食用菌的栽培管理中,要防治得及时,才会少遭损失。  相似文献   

5.
1.平菇:“打孔增氧”不可过度。为了促进平菇发菌,菇农大多采取后期打孔增氧的方法。但很多菇农打孔过多,出现“烧菌”现象,即菌袋内的菌丝因高温而被烧坏。由于平菇采用生料栽培,尤其是在菌丝发满半袋之前,如果打孔过多,在氧气含量充足的情况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导致料温升高,当菌袋料温高于35℃时,就会造成“烧菌”。  相似文献   

6.
1袋料面出现白色絮状气生菌丝 原因①菌袋含水量偏低,保湿发菌阶段空气温度不足.②搔菌后,催蕾室内CO2浓度偏高,通风不足,延长了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一、袋料面出现白色絮状气生菌丝 原因:①菌袋含水量偏低,保湿发菌阶段空气温度不足.②搔菌后,催蕾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通风不足,延长了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一、菌丝徒长 香菇菌块或脱袋菌丝简表面,不断长出浓密白色绒毛状菌丝,有的长后倒伏,倒伏了又长,这种菌皮逐渐变厚,有的甚至不倒伏,转色不能进行,这就是“菌丝徒长”现象。一则消耗养分,二则菌皮层层加厚,使菌丝体正常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坚韧的菌皮还会妨碍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和生长,对香菇生产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菌核侧耳子实体分化过程及不同阶段形态解剖特征的观察,发现菌核侧耳子实体分化可分为瘤状原基、棒状体、典型子实体3个阶段。瘤状原基、棒状体横切片可分为皮层、内层2层;菌褶为等式子实层类型,菌髓中菌丝排列方式属于混淆至不规则型;菌肉菌丝可分为生殖菌丝、联络菌丝和骨架菌丝3种类型,其生殖菌丝中单菌丝细胞间的锁状联合明显,菌丝间的锁状联合只在菌盖中出现。孢子印白色,孢子表面光滑,为柱状椭圆形。  相似文献   

10.
嘧菌酯及SHAM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和作用方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明确嘧菌酯对4种病原真菌的活性及旁路氧化酶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的协同增效作用,探讨嘧菌酯抑制菌丝呼吸的作用机理及旁路氧化的作用。【方法】测定嘧菌酯单独使用或和SHAM协同使用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及对其它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利用氧电极溶氧仪测定嘧菌酯及SHAM对4种病原真菌菌丝呼吸耗氧的影响。【结果】嘧菌酯对辣椒炭疽病菌(辣椒炭疽)、黄瓜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对辣椒炭疽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和稻瘟病菌的孢子萌发、孢子产生,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菌核生成有抑制作用以及对辣椒炭疽病菌和稻瘟病菌的黑色素形成稍有延缓作用。SHAM对嘧菌酯毒力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菌丝耗氧率测定表明嘧菌酯在作用的初始阶段对4种病原真菌的菌丝呼吸均有抑制,抑制作用随药剂浓度提高而增强。随处理时间延长,菌丝恢复呼吸且呼吸作用的恢复不受SHAM抑制。【结论】延长处理时间情况下嘧菌酯丧失对菌丝呼吸耗氧的抑制作用,不是旁路氧化作用引起的,而是存在其它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两种野生食用菌子实体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种野生食用菌的子实体进行了显微解剖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双环林地蘑菇子实层中具有褶缘囊状体和侧囊状体,菌褶边缘的子实层主要由褶缘囊状体构成,菌髓中菌丝的排列方式属于混淆至不规则型,菌肉中的次生菌丝之间具有联合现象;红蘑菇的子实层中无囊状体,其菌髓和菌肉均由菌丝和髓球囊胞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12.
大钮扣菇和炭角菌(鸡爪菌)都是食用菌的主要病害。这两种病害都是寄生性病害,它们寄生在食用菌的菌丝上,吸取食用菌菌丝的营养,一旦病害在菌筒或菌床上发生,菌筒或菌床感染部位就不再出菇。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介绍双孢蘑菇播种至覆土阶段的具体管理技术措施和操作流程,并针对这一阶段中常见的问题,如菌种不萌发,菌丝不吃料,菌丝稀疏,生长缓慢,绒毛菌丝稀少,线状菌丝提早形成 覆土后,菌丝不向土粒间生长,出现冒菌丝、结菌块现象等,进行综合分析,说明原因,提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皱盖钟菌是一种珍稀的大型食用真菌。对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皱盖钟菌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其进行组织分离和培养,探讨了皱盖钟菌菌丝生长所需要的最适温度。结果表明,皱盖钟菌能获得纯培养,其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6℃。  相似文献   

15.
白灵菇是一种名贵食用菌。但是.白灵菇栽培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选用合适的菌种外.发菌期的管理也非常重要。由于许多栽培者不了解白灵菇菌丝的生长特性.采用与其他食用菌类似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常常造成菌袋不出菇.或者即使出菇其产量和品质也很低。针对白灵菇发菌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我们总结了一套发菌管理的关键措施和注意事项,供广大栽培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狗牙根平脐蠕孢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狗牙根平脐蠕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及5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狗牙根平脐蠕孢菌对多种碳、氮源都能利用,以蔗糖和硝酸钾、L-天冬酰胺最好,但以脲为氮源的培养基生长较差。菌丝最佳生长温度是25~30 ℃之间,在25 ℃时最利于产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是56 ℃;该菌在pH 3~11范围内均能生长,产生分生孢子,菌丝生长的最适pH 5~7,产孢量最大的pH是 3,9,10;糖浓度在2%~8%菌丝能生长,在糖浓度为2%时菌丝生长最好,产孢量最高;光照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有明显影响,在全光照的条件下有利于菌丝的生长,但不会产孢,黑暗12h光照12h既利于菌丝生长又利于产孢,而全黑暗的条件下不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对5种杀菌剂的研究表明:退菌特和百菌清对狗牙根平脐蠕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其它杀菌剂也能有效的抑制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春季气温低,平菇菌丝生长慢,采取增加石灰用量、直接装袋、增加接种量、多孔 通氧、码堆发菌、提高棚温、定期倒垛等措施,可以保证发菌成功。菌丝20天长满菌袋,1个月现蕾,35天可采收鲜菇上市。  相似文献   

18.
尧鳞肉齿菌菌丝液体培养是工厂化生产菌丝的基础,液体培养试验分别在培养液配方,装液量、培养时间及振荡转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翘鳞肉齿菌菌丝在PD和YM培养注中生长良好,在500ml三角瓶中装培养液140ml,培养5d,振荡转速在100r/min条件下,菌丝得率最高,可达到0.6% ̄0.7%。  相似文献   

19.
营养条件对桦褐孔菌菌丝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不同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对桦褐孔菌菌丝生长及多糖含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和葡萄糖,不同氮源和微量元素对菌丝生长均无明显影响;选用麦芽糖、Ca(NO3)2或蛋白胨、CuSO4或MnSO4的培养基菌丝多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香菇的冬、春季管理,就是出菇期的管理,此期决定着经济效益的高低。出菇期是个菌丝发育向子实体发育的转折期。管理工作由发菌室转向出菇期,必须达到菌丝生理成熟。成熟的标准:一是手托菌袋有轻颤感;二是疣状物产生量占袋表面积的3/4,而且变软富有弹性;三是色素分泌占袋面2/3~1/2;四是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