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近年来,凤城市蔬菜保护地生产发展迅猛,保护地种植已成为我市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由于凤城地区一季有余、两季不足自然条件,秋冬茬保护地蔬菜一般在1月份采收结束,下茬只能复种或种植一些小青菜等作物,常年单一蔬菜种植,土地得不到轮作倒茬,病虫害发生种类越来越多,病虫的抗药性也越来越强,特别是土传  相似文献   

2.
对目前冀东地区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形式、栽培模式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冀东地区保护地蔬菜种植形式以温室和拱棚为主,而且出现了以露地--保护地相结合的周年生产模式.节能温室的投入较高,而且其生产规模及生产效益均优于拱棚.在种植模式上,以菜菜、粮菜周年生产体系为主,冀东地区主要保护地栽培模式是一年一茬和一年两茬.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以节能温室生产的一年一茬模式较优.但在周年生产中,冀东地区保护地蔬菜种植模式中的复种指数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适当提高复种指数的基础上,调整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随着保护地栽培技术的改进,一些叶菜类蔬菜在棚室内套种情况非常普遍,套种茬次一年内高达5茬,而且在冬季12、1月份的保护地内栽种一些叶菜,即可使温室得到常年利用,更能收到可观的经济收入。据统计,我市常年保护地叶菜类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青藏高原蔬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保护地栽培连上台阶,效益较高,品种较多,周年上市的特色蔬菜已成为当地部分区域的支柱产业。但高寒地区受冬春茬气温低,光照弱,病害多,夏秋茬天气前期高温多雨,病虫害较重,因而  相似文献   

5.
蔬菜保护地生产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标志,是我市“九五”期间重点蔬菜生产技术推广项目。1986年以来,我市蔬菜保护地生产已形成一套较为先进实用的技术,对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增加淡季蔬菜花色品种,改善“菜篮子”供应,增加菜农收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实现跨世纪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市蔬菜保护地栽培还面临着一些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6.
刘峰 《上海蔬菜》2009,(5):67-68
20世纪80年代后我市保护地农业蓬勃发展,尤其近年来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引导和扶植广大菜农进行保护地蔬菜生产,我市保护地蔬菜发展较快,主要以种植春提早辣椒、西瓜、番茄、黄瓜等,不仅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也增加了农民收入。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蔬菜消费趋势及效益驱动,保护地蔬菜生产主要局限于几种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果菜类,导致蔬菜重茬现象日益严重。有些保护地集中的地区,连续几年甚至十几年栽培同种蔬菜,导致土传病害十分严重,造成损失少则20%、多则40%,甚至绝产,有些地区不得不种植大田作物。土传病害已严重制约了设施蔬菜栽培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谭清 《西北园艺》2007,(1):31-31
由于近年来灰霉病病原菌抗药性不断增强,致使蔬菜灰霉病发生日趋严重。在保护地栽培的蔬菜中,以番茄、甜椒、茄子等茄果类蔬菜的灰霉病为害最为猖獗。笔者经过试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效果较好的防治方法:1)喷雾法。①定植前预防。前茬蔬菜拉秧清理后或种植移栽前,预先对保护地内  相似文献   

8.
保护地多茬次种植经济效益高李萍,张立学(九台市卡伦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卡伦镇镇郊村二社农民技师赵余池,家里有4口人,仅1000平方米菜地。为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他采用保护地多茬种植的方式,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5年总收入27610元,扣除费用30...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蔬菜生产蓬勃发展,特别是保护地蔬菜的栽培面积越来越大,但是如何才能有效提高蔬菜生产设施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职责。通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我们总结出一套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冬春茬菜豆套作及夏秋茬西芹苗的高效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赵艳艳 《吉林蔬菜》2012,(12):32-33
保护地栽培,就是科学、合理地解决光和热,创造一种适合蔬菜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用于蔬菜保护地栽培的设施称为蔬菜保护地。几年来我市蔬菜保护地发展迅速,栽培品种南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由冷棚转向温室,商品菜基地逐年增多和扩大,规模效益显著,实现了蔬菜市场的四季有鲜,周年供应,蔬菜南下北上的局面已经形成。蔬菜保护地的种类很多,比如大、中、小棚、风障、温室等,温室是保护地中蔬菜栽培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生物秸秆反应堆在保护地作物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学  王夫同 《蔬菜》2005,(9):40-42
邹城市是农业大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3万余hm^2,其中保护地面积0.6万hm^2以上。近几年由于保护地蔬菜、油桃等作物的连年种植,不仅相应病虫危害加重,而且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土壤严重污染,同时作物产量逐年降低,品质下降,制约了我市高效农业的快速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在我市保护地黄瓜生产上发生黄瓜黑星病。该病蔓延快且为害严重,是影响我市保护地黄瓜产量的主要因素。病瓜适口性差、品质低下,市场销售量明显降低,减少了菜农的经济收入,菜农称该病为“不治之症”。 经我院调查表明:我市保护地黄瓜黑星病的发病率已达70%以上,减产20~30%,严重可减产40%,直接影响到我市春季蔬菜供应。  相似文献   

13.
枣庄市地处山东省南部,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发展蔬菜生产,特别是保护地蔬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枣庄市各级党委、政府都把调整重点放在扩大蔬菜生产上,蔬菜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近几年来,随着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的发展,我市蔬菜产业出现种植效益下降、部分主栽蔬菜品种面积呈萎缩趋势、标准化生产不规范等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分析我市蔬菜产销现状,探讨可持续发展对策。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蔬菜》2007,(6):69-69
中国密刺黄瓜,以其广泛的适应性和顶花带刺的外观商品性,深受消费者的喜爱。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保护地生产发展迅猛,越冬保护地黄瓜的种植面积逐年递增,迄今为止,种植面积已接近保护地蔬菜面积的1/3。  相似文献   

15.
民勤县种植番茄时间较长,保护地番茄种植从1996年开始,由于保护地蔬菜单位种植面积效益好,配合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加上政府和农业部门积极引导,2005~2007年是保护地蔬菜种植发展迅猛时期,尤其是产量相对稳定、产品市场供应期长的蔬菜番茄在民勤县区也有了大面积的种植,但是由于传统品种单一、产量低,抗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菜农种植番茄的积极性.因此,引进新品种试验,推广新品种种植便是解决相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连作障碍的产生原因及改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是我市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外销型农产品,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截止2009年12月,我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5.01万hm^2,其中保护地设施面积9733hm^2。然而随着蔬菜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设施化发展的进程加快,同时也导致了土壤营养失衡、病虫害加剧、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等各种连作障碍问题,严重阻碍了蔬菜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益的提高,并成为制约我市蔬菜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市蔬菜保护地面积逐年增加,其中黄瓜面积已达到4500(亩),占保护地总面积的50%左右,在保护地黄瓜发展过程中,菜农们不断的总结经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最高(亩)产量已达1.2万千克,(亩)产值超过3万元,但也有由于缺乏生产经验和技术,造成霜霉病严重危害,而导致大幅度减产的现象。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保护地黄瓜栽培面积的扩大,黄瓜霜霉病的发生日趋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威胁着我市保护地黄瓜生产的发展。因此,要想搞好保护地黄瓜生产,进一步提高我市保护地黄瓜的生产水平和效益,必须下大力量,做好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工作。总结我市保护地生产及实践经验,本人认为防治保护地霜霉病必须抓好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通州地区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栽培的蔬菜品种不断增多,反季节蔬菜生产技术普遍应用,蔬菜复种指数提高到年均3.8茬,高的可达7-8茬,已有黄瓜、莴苣、小白菜等十多种蔬菜可以周年生产供应。由于蔬菜保护地生产和部分蔬菜品种周年生产制度的执行,蔬菜地原有的晒垡、冻垡等防治蔬菜病害的有效措施的采用日趋减少,蔬菜作物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随之被破坏,各种蔬菜病虫害趁虚而入,蔬菜病虫害的种类、种群和发生季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粮棉油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大减少,而林木、花卉、经济作物和蔬菜面积显著增加,其中蔬菜保护地栽培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随之而来的病虫害问题,特别是病害已经成为当前保护地栽培中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制约农业效益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发展,保护地蔬菜病害防治在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蔬菜生产,要经历"数九寒天"的低温、连阴天、降雪和低光照强度、短日照的不利天气因素考验,使得病害防治成为重大难题。病害防治如果全靠用药是不现实的,不仅提高了成本,也影响了产品品质。特别是日光温室有机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