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欧建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288-6289,6301
该研究应用数理化理论模型Ⅰ的方法,对福建三明林下更新层闽楠培育基地进行样地调查与数据收集,分析探讨不同经营措施与生境因素对林下更新层闽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林下更新层闽楠生长的主要因素依次是造林方法、坡位、林冠层郁闭度、施肥、林下生境,且对闽楠生长影响均达到极显著.采用大容器苗造林,选择山地下坡、林冠层郁闭度保持在0.4~0.6、施肥、林窗生境均是促进更新层闽楠生长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从高山松更新苗木所处的立地环境、林窗边缘木对更新苗木的影响、林下枯落物的影响、灌木的影响以及林窗特征等方面选取12个影响因子,以更新苗木的地径和高度为指标,建立并分析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影响因子在高山松林窗更新过程中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可以解释要研究的问题;高山松苗木在林窗更新过程中,林窗形成年龄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海拔和最近边缘木高度与高山松更新苗木高度呈负相关,和最近边缘木的距离与更新苗木地径呈正相关。坡度、坡位、坡向、林下枯落物盖度、林下枯落物厚度、灌木平均高、灌木盖度以及最近边缘木平均冠幅等8个因子对香格里拉地区高山松更新苗木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栽植的杏树幼树为研究对象,对4个立地因子下的各林分的生长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坡向、坡度、坡位对幼树生长影响显著,整地方式对幼树生长影响不大。而坡向、坡度、坡位三个立地因子中,坡向影响最大,坡度、坡位次之。  相似文献   

4.
卢炳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549-7551
以小班的平均树高为立地条件的判定因子,选择土层厚度、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和腐殖质层6个因子,通过数量化理论Ⅰ,构建了漳平市杉木林适宜性立地判定模型。结果表明:各因子对杉木生长和林地适宜性的影响均为显著状态,贡献大小依次为:腐殖质层、土层厚度、坡度、坡向、坡位、海拔,构建的模型适合于杉木林的林地适宜性判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西宁市油松人工林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以西宁市南北山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坡向坡位(温度、湿度)、海拔、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5个因子作为研究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因子,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各因子对油松生长的影响,得出对油松人工林影响作用最大的因子。结果表明,对树高影响作用的大小排序为坡向坡位、土壤容重、海拔、土壤有机质、坡度;对胸径影响作用的大小排序为坡向坡位、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海拔、坡度,故影响西宁市油松人工林生长的主导因子为坡向坡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太白红杉的天然更新状况,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太白红杉林的林窗特征及更新数量进行调查,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太白红杉林天然更新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太白红杉林中,实际林窗(CG)和扩展林窗(EG)大小均以100 m2左右的中小面积为主,而且林窗的形成方式主要受风雪影响导致折干;2)林窗下天然更新影响因子关联度排序为林窗面积>林窗开敞度>坡位>坡向>坡度>海拔>枯落物厚度,表明林窗面积和开敞度对林窗天然更新影响最显著;3)幼苗主要集中在中小林窗中,而且在开敞度为0.6~0.8更新最好。因此,建议通过改善林下更新环境,提高太白红杉种子发芽率、幼苗存活率以及成苗率。在具体经营过程中,可以开敞度为指标进行适度经营,人为创造一定的林窗,以加快太白红杉林的天然更新,维持其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获取滇西南亚热带山地尾叶桉人工林植被数据及相关生境因子,利用典范主分量分析和材积—因子相关分析法,分析比较了研究区尾叶桉人工林生长分布与生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CPCA排序较好地描述了植物与环境间的生态关系。在滇西南亚热带地区地形特征是一组解释能力最强的变量因子,影响尾叶桉人工林生长分布的主要因子是坡向、海拔和坡位,坡度的影响次之,气温和降水影响最小;②海拔因子是尾叶桉林生长分布的制约因子,1 900 m高度是其生长分布上限,尾叶桉林生长与海拔呈反比关系;③坡向是尾叶桉林生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东南坡和西南坡生长最好,南坡、东坡、西坡、西北坡次之,北坡和东北坡较差;④坡位对尾叶桉林的生长影响较大,中坡位尾叶桉林生长最好,其次是下坡位和河谷,上坡位和山脊尾叶桉林生长最差;⑤坡度对尾叶桉林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其生长影响较小,在任何坡度上都适宜尾叶桉生长。考虑到尾叶桉人工林喜肥喜水,为保持水土,不宜在坡度陡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福建明溪杉木人工林中16个林冠的林窗长轴和短轴及人工植苗3年生闽楠的保存率、地径和树高进行调查,分析林窗特征对闽楠植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闽楠幼林保存率和树高的林窗特征因子的主次排序为开阔度>短轴>长轴>面积;影响闽楠地径生长因子的主次顺序为开敝度>短轴>面积>长轴。林窗短轴、长轴、面积与开阔度等林窗特征因子与闽楠保存率、树高与地径生长均存在显著性的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方程的线性关系。综合闽楠幼林保存率、树高和地径生长表现,林窗短轴的理想的取值范围为5.10~6.26 m,合理取值范围为1.23~10.13 m;林窗长轴的理想的取值范围为7.37~7.88 m,合理取值范围为3.44~11.81 m;林窗面积的理想的取值范围为15.0~35.6 m2,合理取值范围为0~88.38 m2;林窗开阔度的理想的取值范围为0.429~0.507,合理取值范围为0.160~0.776。  相似文献   

9.
以豫西伏牛山生长的日本落叶松为对象,以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坡向、坡拉、坡度和降水量等6个因子为指标,进行了日本落叶松生长主要环境因子分析,建立了多因子与树高生长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坡度以及降水量是影响日本落叶松生长的重要因子,坡位有一定的影响坡向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不同立地因子对楠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对楠木进行不同立地因子造林试验,造林后31a的研究结果表明,坡位对楠木生长影响最大,其次为坡度,坡向影响最小。坡位对楠木生长从好到差为下部>中部>上部。坡向对楠木生长的影响较为复杂,在水分条件好的林地下部,阳坡阳光充足有利于楠木生长;而在水分条件差的林地上部阴坡更有利于楠木生长。坡度对楠木生长的影响表现为斜坡>缓坡>陡坡。  相似文献   

11.
不同林下生境闽楠生长影响及表型可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建德 《农学学报》2015,5(2):57-60
为合理配置林下闽楠更新层,在福建明溪对不同林下生境下10年生闽楠的生长表现及表型可塑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下生境对10年生闽楠的生长有着显著性影响,在促进闽楠生长方面林冠林隙>林冠下。林下生境的选择与配置是林下闽楠人工林培育关键措施。(2)林下生境对闽楠植株形态有着显著性影响,表现出强烈的表型可塑性。林冠林隙生境闽楠的冠长及树冠率显著性大于林冠下的。(3)林下生境未显著改良闽楠的树干生物量分配、树根生物量分配比及冠根比;林冠林隙生境的枝、叶生物量分配比显著高于林冠下生境,有着强烈的表型可塑性。表明在适合闽楠生长的林冠林隙生境下,闽楠通过增加枝、叶生物量分配比,采取快速的资源获取而促进生长的策略;在不适宜生境时则通过减少枝、叶生物量分配比,采取保守生存策略,进行缓慢的资源获取和消耗策略。  相似文献   

12.
坡向和坡位对水曲柳中龄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地形因子对水曲柳中龄林生长的作用,以帽儿山地区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中龄人工纯林为对象,研究了坡向和坡位对林木胸径、优势木高以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对林分平均胸径和优势木高的影响要大于坡位,且坡向对优势木平均高有显著的影响(P<0.05)。综合比较,西向坡林分生长状况好于东向坡,而且坡下与坡上林分生长状况的相对优劣,受到坡向的影响。林分总生物量和地上、地下各组分,均以西向坡高于东向坡。林木个体的径级分布,对林分水平上的生物量分配格局有重要影响。虽然幼龄阶段水曲柳林分在阴坡下坡位生长不良,但在中龄林时期生长较好。这些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等立地因子对水曲柳林木生长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表明了林分生长与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也会随林龄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欧建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754-6756
为提高林下闽楠更新层营建成效,在福建明溪进行采伐林隙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采伐林隙对更新层闽楠的树高、地径、冠幅和高径比有着显著性以上的影响。在促进更新层闽楠生长方面,带状间伐林隙更新效果最好,均匀间伐林隙更新次之,直接套种最差。不同施肥处理对更新层闽楠的树高、地径、冠幅和高径比有着显著性以上的影响。在促进更新层闽楠生长方面,带肥造林最好,追肥次之,不施肥(空白对照)最差。研究表明选择带状间伐林隙更新,采用大容器苗造林和带肥造林是林下闽楠更新层培育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闽楠幼苗对光照的生态适应性,寻找最适宜闽楠幼苗生长的光照环境。以一年生闽楠幼苗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分析不同光照环境(全光照以及全光照的85%、70%、55%、40%和25%)处理3个月后其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强光对闽楠幼苗生长产生胁迫,全光照(100%)条件下,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均受到明显抑制,丙二醛、脯氨酸含量以及质膜相对透性最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小;低光环境对于闽楠幼苗有机物质累积和光合、蒸腾等生理过程短时间内表现促进作用,但其生化指标对极弱光照响应很快,25%极弱光照强度下,其生长、生物量积累和光合、蒸腾生理指标均最大,丙二醛含量、质膜透性仅次于100%光强。综合苗木生长及生理指标考虑,闽楠苗期适宜的光照环境为全光照的40%~55%。  相似文献   

15.
黔北山区主要立地因子对慈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典型抽样的方法,在黔北山区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纸浆林造林地设置28个样地调查竹丛的立竹株数、胸径、竹高等生长指标,以及海拔高度、小地形部位、坡度、坡向、土壤厚度等主要立地因子。对调查的样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平均值的差异显著性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和小地形部位是影响慈竹生长的关键立地因子,坡度、坡向和土层的中、厚程度对慈竹生长的影响较小,其t检验未达显著水平。因此,黔北地区营造慈竹纸浆林,宜选择海拔800m以下、位于山冲山洼、坡下部和坡中部、土层中厚的立地作为造林地;而海拔1000m以上,位于山顶山脊和坡上部的立地则不宜选作慈竹纸浆林造林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根据粤西高州县山地马尾松人工林24块标准地的调查资料,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影响马尾松林分生产力的主要因子是部位、坡形与坡向;其中部位的影响尤为显著,同一山地不同部位马尾松林的生产力高低顺序是。山坡中下部>中部>中上部>上部,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