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本试验选用12个品种参试,比较了各品种的农艺性状、生育期、抗逆性以及经济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对照品种扬两优6号平均亩产650.70 kg,居第5位;比扬两优6号增产的有甬优4149、春优11、甬优4949、JY12,甬优4949比扬两优6号(对照)增产4.45%;其余参试品种均比扬两优6号减产,其中粳两优5057、武运1152、扬粳306(常)、盐稻12号(常)、南粳9108(常)相比扬两优6号减产极显著,常优12-11相比扬两优6号减产显著,甬优4351比扬两优6号减产不显著。参试品种甬优4949表现为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宜于广德及周边地区种植的优良中籼水稻新品种,为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Ⅱ优838为对照,对引进的12个中籼新品种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1个品种比对照产量高,只有1个品种比对照产量低,其中荃优822、Y两优8025比对照增产10%以上,适宜于本生态地区作优质、高产首选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2011年浙江省鲜食甜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1年浙江省鲜食甜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上品产量居第1位,比对照增产27.63%,植株较高,果穗品质好,株型半紧凑。福华产量居第2位,比对照增产23.19%,植株中等,果穗品质好。宝田产量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21.48%,植株中等,品质好,株型比较整齐。嵊科金银838产量居第4位,比对照增产19.53%,植株中等。正甜68产量居第5位,比对照增产18.89%,植株中等。甜2021产量居第6位,比对照增产16.94%,植株半紧凑型,果穗品质中等。一品甜产量居第7位,比对照增产14.58%,植株中等,果穗品质好。甜珍产量居第8位,比对照增产12.73%,植株中等。永珍1号产量居第9位,比对照增产9.72%,植株中等,果穗品质好,株型比较整齐。科甜091产量居第10位,比对照增产4.96%,植株中等,叶斑病较重。浙甜1161产量居第11位,比对照增产0.65%,植株中等,株型比较整齐,果穗品质中等。  相似文献   

4.
2009年,从省内外引进18个杂交中稻新组合在闽清县下祝、东桥2个乡镇中稻区进行简比试验,结果表明:全优3301、兴优15、Y两优302、玉优1号、广优明118、C两优396、奥龙优H282、两优688平均产量均比对照Ⅱ优明86、两优2186增产,增幅0.90%~28.35%,变异系数0.07%~7.81%,较稳产,其中Y两优302、玉优1号、C两优396、两优688米质较好,其他组合米质中等。以上组合可在中稻区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或推广,但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  相似文献   

5.
9个杂交水稻品种在南县地区种植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南县地区一季稻主栽的常规稻品种黄华占为对照,分析比较了在湘北表现较好的Y两优900、Y两优2号、深两优5814等9个杂交水稻品种的产量、抗性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Y两优900、Y两优2号、两优6326、徽两优996、皖稻153、深两优5814和Y两优1号等7个品种的产量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产20.94%、17.11%、12.29%、7.43%、7.01%、4.16%和3.65%;其中,Y两优900、Y两优2号和两优6326等3个品种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对照,分别增加2 137.5、1 188.0和1 117.5元/hm2。这说明Y两优900、Y两优2号和两优6326能获得较高的单产和经济效益,适宜在南县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 12个夏大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中作 96 6产量居第 1位 ,平均为 370 2kg/hm2 ,比对照早熟 18增产 9.9% ;太 96 - 38居第 2位 ,平均产量 342 7.5kg/hm2 ,比对照增产 1.7%。但产量居前 3位的品种均比对照晚熟 ,生育日数超过 10 0d ,不适宜在太原地区种植 ,在临汾、运城无霜期较长的地区可以作夏播品种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评比展示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几年审定,在太原市有推广价值的19个中晚熟玉米品种进行评比展示,结果表明,晋玉168产量居第一位,平均产量11938.5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21.5%;晋玉811产量居第二位,平均产量11871kg/hm2,比对照增产20.8%;先玉335产量居第三位,平均产量11232kg/hm2,比对照增产14.3%;强盛49产量居第四位,平均产量11077.5kg/hm2,比对照增产12.8%;屯玉50产量居第五位,平均产量10947kg/hm2,比对照增产11.4%;永玉3号产量居第六,平均产量10839kg/hm2,比对照增产10.3%;潞玉6号产量居第七位,平均产量10728kg/hm2,比对照增产9.2%;强盛12产量居第八位,平均产量10128kg/hm2,比对照增产3.1%;农大84产量居第九位,平均产量10051.5kg/hm2,比对照增产2.3%;农大95产量居第十位,平均产量9963kg/hm2,比对照增产1.4%;强盛16居第十一位,平均产量9952.5kg/hm2,比对照增产1.3%。建议2008年太原市春播中晚熟玉米主推品种是晋玉811、先玉335、晋玉168、强盛49、永玉3号、农大84;搭配品种是潞玉6号、农大95、强盛16、强盛12。春播中熟主推品种是先玉335。  相似文献   

8.
不同中籼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出适合当涂县种植的籼稻品种,进行了不同中籼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参试品种(组合)中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徽两优996的品种有Y两优1928、Y两优900、国隆1号、Y两优1998。综合3个试验点区试情况可得知,Y两优900产量较高,3个试验点均较对照徽两优996表现为增产,且抗性较强、米质好、生育期适中,综合表现良好,可推广应用;Y两优1928、国隆1号、Y两优1998在2个试验点表现增产,产量较高,且米质较好、抗倒性较强,建议下一年继续参试,以作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9.
晋北谷子春播早熟区品种的筛选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当地主要种植的9个品种进行田间种植对比试验,记载谷子的品种特性和生长发育情况并测定产量,筛选出适合晋北春播的早熟谷子品种。结果表明,参加试验的8个谷子品种,有3个品种比对照大同29号增产,增幅为0.48%~14.95%,其中大同32号的产量为7 171.64 kg/hm~2,比对照大同29号增产14.95%,产量居第1位;大同34号产量为6 514.93 kg/hm~2,比对照增产4.43%,产量居第2位;晋谷39号产量为6 268.66 kg/hm~2,比对照增产0.48%,产量居第3位。综合筛选和评价得出,大同32号和大同34号是目前适宜在晋北谷子早熟区大面积推广的谷子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常德市中稻新品种(组合)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9年选择22个杂交中稻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在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镇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有12个组合比对照增产,增幅为0.8%~30.7%,9个组合产量低于对照,减产幅度为2.8%~12.0%;产量最高的是徽两优3号,为9 808.6 kg/hm2,比对照增产30.7%,产量最低的是培两优1108,为6 608.9 kg/hm2,比对照减产12.0%。适应常德地区种植的中稻新品种有徽两优3号、丰两优1号、C两优87、两优100、C两优396等。  相似文献   

11.
方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783-5783,5788
[目的]筛选适宜霍山地区种植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促进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稻谷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方法]以目前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徽两优898、丰两优4号、新两优6号、丰两优9号、皖稻153、Y两优1号、深两优5814)为参试品种,以Ⅱ优838为对照。[结果]徽两优898无论是在产量还是在抗性上都明显优于对照。徽两优898产量最高为10 938.3 kg/hm2;全生育期与对照最接近,比对照早7 d;株高只有124 cm,穴有效穗较多达到11.5个,结实率最高达到86.7%;对稻瘟病表现出较强的抗性。[结论]徽两优898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优异,可为霍山地区水稻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品种支撑。  相似文献   

12.
胡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34-12435
[目的]研究沿淮地区中稻品种的适应性和丰产性,筛选适宜的中稻品种。[方法]参试品种共20个,分别是丰两优香1号、金优527、淮两优527、D优202、丰两优1号、D优527、Ⅱ优7954、Y两优1号、Q优6号、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丰两优6号、徽两优6号、Ⅱ优602、新两优6号、新两优6380、内两优6号、Ⅱ优航1号、珞优8号、两优1128。品种随机排列,2次重复,栽插规格:30.0 cm×14.7 cm。[结果]徽两优6号、D优527和Ⅱ优7954水稻品种的综合性状较好,适合在沿淮地区推广种植。[结论]该研究可为沿淮地区水稻品种选择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
引进7个中稻新品种,以Ⅱ优明86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参试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稳定性和丰产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甬优9号、中浙优8号、浙优18、Y两优096、两优1587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南平市延平区不同海拔区域作中稻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对新近育成的28个杂交中稻组合(以扬两优6号为对照,共计29个)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抗病性等性状进行了综合鉴定,两系杂交组合有24个,占参展的82.76%;而三系杂交组合只有5个,占参展的17.26%;米质优良的两系杂交组合有13个,占参展两系杂交组合的54.17%;在单产比对照增产8个杂交组合中,两系杂交组合有7个;三系杂交组合只有一个。全生育期比扬两优6号短10 d以上的有15个,均为两系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5.
高寒山区中稻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适合高寒山区中稻种植的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米质优、熟期适宜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2007~2008年在广西三江县对7个超级稻品种(组合)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7个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的产量较高,均达到7662.0kg/ha以上,其中以Ⅱ优航1号的产量最高,达8743.5kg/ha,其余依次为Y两优1号、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Q优6号。从产量构成看,7个超级稻品种(组合)均可在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但综合参试超级稻品种(组合)的产量结果、田间表现、抗病性、稻米品质、生长势等因素分析,以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Y两优1号、Ⅱ优航1号4个品种(组合)最为理想,可作为高寒山区中稻主推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6.
对优质中稻品种扬两优6号等15个品种进行了多年多点的区域试验验定研究.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绵5优838等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抗性较强等优点.在湖北省具有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于2013年进行13个杂交稻品种的品比试验,考察各品种综合表现,结果表明:适宜邵武市作烟后稻种植的主导品种为天优华占、谷优527、闽丰优3301、甬优9号,可推广种植;后备品种为广两优1128,可扩大试种;在稻瘟病轻发区可推广种植米质相对较优的Y两优1号、Y两优2号;在“翠碧一号”烟叶种植区推荐种植竹丰优3446.  相似文献   

18.
旱区超级稻再生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应对钦州市秋冬春三季连旱对水稻生产的威胁,在旱区对7个超级稻品种(组合)进行了再生栽培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早稻平均产量以两优培九最高,其次为Y两优1号、新两优6号;晚稻再生稻的平均产量以两优培九最高,其次为中浙优1号、特优航1号;年均产量以两优培九最高,其次是中浙优1号,其他超级稻品种(组合)的年平均产量也比普通杂交稻(对照)的高。综合各参试超级稻的产量结果、田间表现、稻米品质、生长势与再生能力等因素分析,以中浙优1号、两优培九两个品种(组合)最为理想,可作为今后钦州市超级稻再生栽培的主推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在氮肥基础上磷、硅及互作对水稻产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籼型杂交水稻品种汕优63、丰两优1号、Ⅱ优838、丰两优4号、Y两优2号和Ⅱ优52为试验材料,研究磷、硅及互作对水稻产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硅可明显增加每穗总粒、每穗实粒和千粒重,施磷可明显增加每穗总粒、每穗实粒和有效穗。与对照相比,磷硅互作可提高水稻产量,Y两优2号和Ⅱ优52这2个品种的产量增幅最大,分别达10.06%和10.90%。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磷硅互作处理下明显高于单施磷肥或单施硅肥。[结论]试验结果为优质高产水稻的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定两系杂交中籼徽两优6号(Oryza sativa L.)的高产制种操作规程,为制种单位提供参考。[方法]对徽两优6号高产制种的前期准备、育秧技术、大田管理、花期预测及调节、去杂及收获工作进行了规范。[结果]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制种基地的选择、制种基地应满足的气象条件、播种期的确定。育秧技术包括苗床的选择、苗床整理、种子准备、播种量、适宜的播差期、秧苗素质及秧龄、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大田管理包括大田准备、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除。花期预测及调节包括正确使用激素和花粉镜检。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要严格去杂并及时收获、晾晒。[结论]该研究可为徽两优6号的广泛应用奠定制种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