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环境监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型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文提出了在《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际案例教学法的改革实践,以桐林美苑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为实际案例,对其竣工验收环境监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从事环境监测实际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及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对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而加强环境保护也就十分必要。在当前环境保护及环境治理工作中,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属于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对两者关系准确合理的把握,可使两个方面工作均得到较好开展。本文就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实习主要以"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规划学"单门课实习为主,各自为政,且基地分散,使得知识点衔接性和系统性缺乏,学生无法融合4门课程重点内容。本研究从实习体系、实习基地和实习教学方法3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基于知识融合的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实习改革的具体措施。通过优化课程实习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统筹课程实习内容及时间等环节,变原教学实习的单一课程模式为4课联排综合实习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创新了实习模式、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统筹了4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改变了原有实习无固定基地的状况。实践证明,基于知识融合的专业课程实习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对4门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融会贯通能力,培养了学生"环境监测-评价-工程治理-规划管理"综合实践技能,实习效果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4.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对于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有助于我们得到该建设项目实时的环境质量现状基线数据值,是对其做出环境影响评价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本文研究的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工作的相关问题,主要涉及了环境监测工作的内容、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在逐年加强。概括总结了环境监测的内涵、职能以及作用,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并论证了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线课程平台的建设使得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能得以有效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课程形式可以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园林花卉学》课程的课程设计、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进行探讨。通过整合教学课件资源,简化理论教学内容;增加互动环节,将该门课程线上与线下的学习点进行合理的安排;注重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客观合理的考核,注重学生学习的综合效果,进一步提升在线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的力度不断加大。其中,环境辐射问题是重点之一。本文试对辐射环境评价中的辐射环境监测具体内容及其作用和地位、二者间关系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同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一门新兴性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为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辐射环境的调查是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其主要  相似文献   

8.
环境监测是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该课程具有基础性强、时代感强、实践性强的特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进行了课程、教学方法和实验课改革。改革优化了课程内容体系,增加了环境监测前沿和"3S监测技术"等;实行了案例教学和Seminar教学方式、自制PPT和自行设计等,查新国家环境标准与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加强了基础实验教学,开展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增加了开放性实验。  相似文献   

9.
梁媛  陈亢利  王学华  李新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3):179-180,182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科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价学科不断完善和发展,这就要求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也要相应进行改革。该文立足本科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从教学内容、课程群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科研相结合等环节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好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同时,真正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大学为例,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弊端,进而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意见和改革措施。认为在教学改革中应扩充教材库、提供真实环境、进行案例教学、结合计算机技术,强调环境影响评价的实用化、具体化、去陌生化、人员素质化、直观化。旨在推进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环境影响评价人才。  相似文献   

11.
于齐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5023-15025
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有法不依"、对某些行为主体"违法不究"、对环评机构管理不力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消弱了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法的权威,导致环境影响评价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方面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力求通过司法审查保障环境影响评价运作达到真正保护环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生态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根据课程特点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特点,在总结近年来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尝试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马武生  于智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370-18371,18375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对环境监测课程设计的思路与步骤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就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现状、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精细化课程考核设计等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和探讨,旨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孔梅  黄海军  马立杰  侯洪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84-10185
海岛具有丰富的资源,能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但是海岛对外界人类活动的影响十分敏感,因此海岛在开发的同时要注意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根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指标体系模型,探讨了长岛县海岛开发活动的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熵值法计算了海岛各个指标的权重,最后用计算得到的综合指数对海岛开发活动的环境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海岛资源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吴军年  闫文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21-15824
在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的评价方法已比较成熟,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EIA)尚属比较新的研究领域,没有统一、规范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采用理论研究和实例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在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涵义、环境制约因素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嘉峪关嘉东、嘉北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从环境制约因素的视角,对嘉东、嘉北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自然环境、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的角度对工业园区发展的环境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最后针对制约因素应采取的对策措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环境专业人才需求旺盛,而环境地学课程是环境科学的专业基础课,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已不能跟上环境科学知识的前沿,有必要对环境地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该文提出了环境地学课程改革的对策,包括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实习、多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利用等,使环境地学的课程更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环境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环境保护已经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随着环境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技术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在环境监测、三废处理和污染的预防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安全角度,创新性地建立包含生态环境、景观格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四大因素的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使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更加全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综合确权法对指标赋权,运用改进的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计算规划前后的安全分值,定量探讨土地整治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以湖南省平江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出全县2020年相对2010年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1.1204,土地整治规划对环境的整体影响是正面的,在生态安全方面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垃圾焚烧二恶英排放对周边环境介质暴露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情况。在评估垃圾焚烧厂排放的二恶英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暴露风险时,选用大气扩散模式不仅可以从空间上定量地反映源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范围和强度,还可以识别出环境中较大落地浓度所在位置和距离;在掌握模拟区域的PCDD/Fs和PCBs等特征污染物排放清单以及常规污染物清单的基础上,采用CMAQ模型对于研究某一区域内大气复合污染方面具有优势;在忽略二恶英与气溶胶颗粒间的吸附和富集作用、与其他大气成分间的化学反应的情况下,采用ISC3的ISCST3模型开展毒性污染物风险评估的研究较为成熟。多介质源归趋模型主要用于评估一个区域内污染物在多相介质间的交换过程,并确定污染物的最终去向,但它不易于从空间上反映污染物的分布及影响范围和强度等;而源解析模型则主要基于受体角度估计各种排放源对受体的贡献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联合使用多种模型对二恶英环境暴露水平进行模拟,并紧密结合环境监测手段,建立起监测数据对模拟结果有效性检验的方法,是今后该研究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韩耀霞  江滔  唐琼  杨孝容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243-11244,11247
结合乐山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针对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开设的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材选择、课时安排、开课时间、授课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实践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