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装载机工作装置的结构和性能对整机的工作尺寸、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及市场竞争力等有显著影响.本文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某一个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对装载机工作装置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为改善性能,对工作装置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改变机构中部分铰接点的位置,可使装载机工作装置的性能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分析装载机工作过程中工作装置的运动以及零件的载荷和强度状况,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MSC-ADAMS及其液压模块,建立了工作装置的机械一液压耦合仿真模型。其中机械模型为刚柔耦合模型,动臂、连杆、摇臂是可变形的柔性体零件,用有限元软件ANSYS构造,其他为不变形的刚体零件。对装载机工作装置进行一个工作循环的仿真,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全面反映了工作装置的运动状况和零件的强度状况。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偏心-椭圆齿轮行星轮系栽植装置最优的机构参数,在建立其动力学分析模型的基础上,以一个作业循环中支座垂直方向所受作用力的峰值力和波动最小为目标建立其动力学优化模型。为验证所建立的动力学分析模型的可靠性,以该装置满足理想栽植要求的非劣解集为约束条件,运用所建立的动力学优化模型优化得到该装置最优的机构参数,进而基于最优机构参数搭建试验台进行动力学特性测试,测得了该栽植装置在工作转速为40 r/min时一个工作循环中支座垂直方向受力与行星架转角的关系,通过试验结果和理论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其动力学分析模型是可靠的,可为其动力学优化提供可靠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梳脱式联合收割机脱粒与输送装置模糊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梳脱式联合收割机脱粒与输送装置的动力学模型,应用Fuzzytoo1box设计了模糊控制器。当作物属性变化等因素而引起该装置的工作负荷发生较大变化时,模糊控制器能够对机组前进速度傲出相应的调整,使被控量迅速恢复到设定值附近,且能保持稳定,有利于发挥机器的最大的工作潜能,提高机器的可靠性,降低机器故障率。  相似文献   

5.
挖掘装载机装载工作装置动态应力仿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挖掘装载机是一种新型工程机械,其装载工作装置是特殊的八杆机构。将连杆、摇臂和动臂均看作弹性体,液压缸和铲斗为刚体,建立了完整的装载工作装置的刚弹性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同时建立了工作装置的液压系统模型,通过动力学模拟计算得到了动臂在液压系统驱动下的工作过程中动态应力时间历程与分布特征。这种方法不仅完成了多体系统动力学中刚体与弹性体的有机结合以及机械系统与液压系统的耦合,而且为动臂在设计阶段就可通过模拟计算获得工作过程中的动臂动态应力分布,为评估其疲劳寿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装载机工作装置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机械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环境,创建了装载机工作装置的虚拟样机优化模型。采用先进的OPTDES非线性二次规划计算方法,以装载机工作装置动臂油缸的举升力为目标函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装载机工作装置优化设计的新方法。通过优化分析使得该工作装置在满足约束的条件下,得到工作装置最优的结构尺寸,且装载机动臂举升油缸的举升力得到最优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挖掘机在复杂工况下的频繁启停工作,结合虚拟样机与CAE技术,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挖掘机三维模型,并根据有限元理论和多柔体动力学理论建立其工作装置刚柔耦合分析模型。在ADAMS中完成了挖掘机模拟实际工况的动力学仿真,得到工作装置的时变特性曲线。对比结果表明刚柔耦合模型更加贴近实际,能更准确地反映工作装置的运动性能,可进一步为挖掘机结构的设计优化,振动特性分析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铜电解生产工艺中,人工剥离铜始极片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实际生产工况要求,设计了一种铜始极片预剥离装置,并进行三维建模,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预剥离装置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了该装置中拍打机构和旋打机构工作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在不同拍打时间和旋转时间的情况下,得出了合理的拍打时间、旋转时间和完全剥离时间,为预剥离装置的控制提供依据,提高了铜始极片剥离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唐伟国  刘晋浩  李村 《农业工程》2017,7(2):114-117
立体固沙设备可实现秸秆沙障自动铺筑,横向推草装置是草方格横向铺设装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草方格铺设装置所要完成的任务,设计一套既适合工作环境,又能完成推草任务的新型机构。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运用惯性力平衡原理对推草机构的翻草板进行改进设计,并用Adams软件对推草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结构比优化前在受力上得到了改善。样机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满足强度和设计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PC机的多功能机构参数测试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误差对平面连杆机构运动特性及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测控技术,传感技术,数据处理及输入输出技术,研制了一种集曲柄滑块和曲柄摇杆的运动学,动力学参数及速度波动为一体的测试装置。实践表明该实验装置具有功能强大,人机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二维活塞式动态流量计,其计量单元二维活塞具有两个运动自由度,包括直线往复运动和转动。因此该流量计兼顾无负载动态缸测量流量的高动态特性和转子式流量计连续测量流量的能力。阐述该流量计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建立动力学方程和流量连续性方程获得对应的数学模型来研究流量计的动态特性。设计样机并搭建动态性能测试试验台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二维活塞式动态流量计有较好的动态特性,当被测正弦流量振荡频率达5 Hz,二维活塞式流量计测得流量的频率仍与无负载动态缸测得的基本一致,两者相位差接近于零。流量计输出信号的幅值衰减较为严重,原因为流量计样机内存在空气所致。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态分析的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动态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该有限元模型进行自由模态分析,得到工作装置的各阶模态频率和模态特性,确定影响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动态性能的关键模态频率,并以此作为优化目标,对主要结构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以确定工作装置动态优化的设计变量。以工作装置几何约束、性能约束等为约束条件,采用扩展拉格朗日乘子法进行动态优化设计。实例分析表明,该动态优化方法,提高了工作装置结构的刚度,降低了结构的变形,改善了工作装置动态工作性能与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离合装置结构不适用于大功率收获机工作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实现发动机对工作部件分步驱动的离合装置,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对离合装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接合过程中,输出轴与行走驱动胶带轮结合处一侧的应力较为集中,存在发生形变的可能,动力输出轴在0.48 s完成对负载扭矩的传递,实现稳定的扭矩输出,该装置可以有效保护发动机及工作部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分种盘排种性能的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排种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分种盘排种性能的正交试验,明确了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优水平、最优组合以及试验因素的显著性水平;通过对分种盘排种性能的通用旋转组合试验,建立了排种性能指标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为进一步的参数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分种盘排种性能的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了排种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验证所选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种盘排种性能的正交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到了试验结果的最优组合,为分种盘结构参数设计和工作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联合收获机动力输出装置将发动机动力分别传输至工作系统与行走系统,实现工作系统动力离合与行走系统动力常结合。对国内联合收获机采用的主离合及动力输出装置进行分类,对各种类型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联合收获机动力输出装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液压约束活塞发动机能量平衡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液压约束活塞发动机(HCPE)集成传统的内燃机与液压泵为一体,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换为液压能,是一种新型的柔性动力装置,能量平衡分析是其结构优化设计的重要依据.首先建立了HCPE的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HCPE标定工况下能量输入、耗散、分配及输出情况.能量转换中,与燃烧有关的损失占57.65%、摩擦损失占6.24%、液压损失占7.78%、有效功输出占26.87%、其他损失占1.46%.有效功比率随转速或油门开度的增大基本成中凸状.  相似文献   

18.
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装载机工作装置对装载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以提高装载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为目标,建立了装载机工作装置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对装载机的工作装置进行了优化设计,有效解决了装载机工作装置设计和生产中现存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的离合装置结构不适用于大功率收获机工作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实现发动机对工作部件分步驱动的离合装置,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对离合装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接合过程中,输出轴与行走驱动皮带轮结合处一侧的应力较为集中,存在发生形变的可能,动力输出轴能在0.48s完成对负载扭矩的传递,实现稳定的扭矩输出,该装置可以有效保护发动机及工作部件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