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罗氏沼虾已成为了我市水产养殖的拳头品种,给我市广大养殖户带来了2500元左右的平均亩效益。但随着罗氏沼虾亩放养密度的日益提高,近年来该虾发病率也愈来愈高,除了前几年的黑鳃病、白体病等,从2006年起,我市罗氏沼虾又技生了急性死亡现象,今年情况尤为严重,给罗氏沼虾养殖业在我市的进一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2.
罗氏沼虾几种病原菌防治药物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璠  方苹  陈辉 《水产养殖》2007,28(6):39-41
从患病罗氏沼虾的肝、肠、鳃等组织中分离到3株菌株,应用AP120E检测试剂条进行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卡那霉素、四环素、复合磺胺等5种药物对罗氏沼虾病原菌具有普遍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3.
罗氏沼虾又称马来西亚大虾,是一种热带性经济虾类。外形与本地青虾相似,血缘关系甚近(图1)。一、罗氏沼虾养殖概况罗氏沼虾原产于东南亚地区湖泊、河流中,自古以来,就是东南亚地区的主要经济虾类,特别是在印度和孟加拉等国养殖罗氏沼虾有悠久历史。罗氏沼虾的人工繁殖在马来西亚首先取得成功,开拓了罗氏沼虾人工养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河蟹池塘套养或混养罗氏沼虾模式提高罗氏沼虾成活率、产量,降低蟹虾之间相互影响和解决罗氏沼虾捕捞难的问题等技术。  相似文献   

5.
罗氏沼虾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 GS)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动植物体内的酶,并参与细胞多种代谢调控。在甲壳动物中,GS在能量代谢和渗透压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实验克隆了罗氏沼虾GS基因。GS基因cDNA全长1 965 bp,开放读码框(ORF)为1 086 bp,编码361个氨基酸(aa),分子量大小为40.75 ku,等电点为5.81。进化树分析发现,罗氏沼虾GS基因与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和中国明对虾GS聚为一支,氨基酸相似性达到95%。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罗氏沼虾GS属于无脊椎动物分支的GSⅡ群,有5个保守区域。实验对罗氏沼虾GS蛋白进行表达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对罗氏沼虾蜕壳前后的不同组织GS表达进行检测。qRT-PCR结果显示,GS基因在所检测的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蜕壳前,其相对表达量顺序为:肝胰脏肌肉胃肠鳃心脏脑血淋巴。蜕壳后和蜕壳前GS基因在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比较结果显示,除了在肝胰脏表达下调外,其他7个组织都表达升高,其相对表达量的差异顺序为:脑鳃胃肠肌肉心脏血淋巴。Westernblot结果显示,蜕壳后GS蛋白在鳃和肌肉组织表达量上调,与其mRNA表达一致。此外,罗氏沼虾蜕壳后肝胰脏GS酶的活性和谷氨酰胺的含量下调,而其在鳃、肌肉和血淋巴中上调,结果与其基因表达一致。研究表明,G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可能和罗氏沼虾的能量代谢、渗透压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在我国广大农村推广罗氏沼虾养殖基础知识,我们特地编写了“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一文,供从事罗氏沼虾养殖的生产人员参考。内容包括罗氏沼虾的池塘养殖、罗氏沼虾的人工繁殖以及罗氏沼虾幼虾的培育和运输。  相似文献   

7.
英国斯特林大学水产养殖研究所对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两种幼体生长进行比较研究。通过两种沼虾幼体生长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发现日本沼虾幼体存活率高于罗氏沼虾幼体存活率20%,其日本沼虾幼体变态速度比罗氏沼虾幼体快。但日本沼虾幼体孵化数大大低于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幼体平均孵化数为1500尾,而罗氏沼虾幼体平均孵化数为354100尾。仔虾孵化数的严重差异,直接影响了亲虾需要量。日本沼虾  相似文献   

8.
<正>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金钱虾等,原产于东南亚地区,因其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易养殖等优点,而深受养殖户欢迎。罗氏沼虾受精卵刚孵出的幼体即是罗氏沼虾蚤状幼体,经过11次蜕皮,变态成仔虾,此过程称为罗氏沼虾蚤状幼体培育。若培育池中已有80%幼体发育成为仔虾,便可淡化3天~5天再进行池塘养殖。沼状幼体能否变成仔虾,是罗氏沼虾育苗关键,本文为大家介绍罗氏沼虾蚤状幼体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9.
罗氏沼虾繁殖及养殖技术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罗氏沼虾课题组一、罗氏沼虾的人工繁殖为了发展罗氏沼虾的养殖,首要的是开展人工繁殖,解决苗种问题。罗氏沼虾的人工繁殖主要包括亲虾的选择和运输、亲虾的培育,虾卵的孵化以及幼体培育等一系列操作技术,现分述如下:(一...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省高邮市自1993年开始养殖罗氏沼虾,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养殖的面积占全国1/4,占江苏省的五分之三,是名副其实的罗氏沼虾养殖大市。目前,高邮市养殖经营户有6 800户,罗氏沼虾育苗企业13家,饲料生产企业17家,鱼、虾药品生产企业6家,罗氏沼虾专用肥生产企业6家,罗氏沼虾饲料、药物等虾需物资销售商168家,整个罗氏沼虾产业链的产值超过20亿元。罗氏沼虾养殖成了高邮的高效农业、农民真正的致富产业、高邮市农业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1.
一、罗氏沼虾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近年来,通过对罗氏沼虾消化酶相对活性和数量的分析,初步查明了其潜在的营养需求。有关资料表明,沼虾消化系统中的消化酶相当广泛,已发现的活性酶有蛋白酶、淀粉酶、酯酶、纤维素酶等,这表明沼虾对相当大范围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类脂质以及植物纤维具有消化能力,是一种杂食性虾类。饲料中的蛋白质不能直接被罗氏沼虾所吸取,只有在消化酶的作用下,使饲料蛋白质逐步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蛋白质作为罗氏沼虾生物体的主要成分,对罗氏沼虾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它是包括虾在内的所有…  相似文献   

12.
正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在中国大陆被称为罗氏沼虾,在日本被称为鬼手虾。原产于中南美洲、越南、菲律宾、泰国等亚热带地区。是一种杂食性大型淡水虾。我国自1976年引进此虾,现已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苏、上海、浙江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养殖。这里就罗氏沼虾相关养殖经验和读者分享,以期对罗氏沼虾养殖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罗氏沼虾营养需求研究进展赵玉蓉,赵振伦(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210095)近年来,罗氏沼虾养殖业发展迅速,在各大中城市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为了使罗氏沼虾养殖获得更高的效益,不少学者对罗氏沼虾的营养需求作了研究,本文就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罗氏沼虾营养需...  相似文献   

14.
罗氏沼虾(Maorobrchium rosenbergi),别名马来沼虾、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虾。为长臂虾科、沼虾属动物。1970年台湾省首先引进,1976年中国农林科学院自日本引进,1977年广东水产研究所繁殖成功。1984年山东省东平县外贸冷藏厂,为更好地解决罗氏沼虾在我国北方的养殖生产问题,从1984年起对罗氏沼虾工厂化育苗及坑塘养殖进行了试验,并取得成功,为在我国北方进一步推广罗氏沼虾养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罗氏沼虾已推广到大江南北,经济效益显著。但  相似文献   

15.
正广东肇庆高要是"中国罗氏沼虾之乡"。高要区的罗氏沼虾养殖,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该区的第一次尝试养殖就让罗氏沼虾在这片土地安家落户。上世纪90年代初,肇庆市和高要区两级水产局引进和推广了罗氏沼虾新品种和新技术,带动了罗氏沼虾产业的兴盛。在渔业机械的普及使用下,高要区罗氏沼虾的养殖由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教授在湖州综合试验站站长顾志敏研究员等陪同下,赴浙江罗氏沼虾主养区开展罗氏沼虾健康养殖专题调研指导。何教授一行与湖州综合试验站的科技人员围绕"铁虾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座谈交流,共商解决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的难题。随后实地查看了海盐、秀洲等多家养殖场罗氏沼虾的生长情  相似文献   

17.
二、罗氏沼虾的营养与饲料我国从1976年引进罗氏沼虾,现已在两广、两湖、苏、浙、沪、皖、赣、豫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养殖,亩产可达80~150公斤。近年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对罗氏沼虾的营养需要和饲料配方作了大量研究,现将有关概况介绍如下。(一)罗氏沼虾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正>罗氏沼虾俗称大头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虾,原产东南亚。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研究基地朱春华教授自1994年开始,便致力于罗氏沼虾种苗培育技术研究,近些年他带领的技术团队在全雄性罗氏沼虾研究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由于罗氏沼虾雄性与雌性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雄虾生长速度较雌虾快,所以选育罗氏沼虾优良品种,开展全雄性罗氏沼虾育苗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来,高邮市罗氏沼虾养殖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占江苏省的3/5、全国的1/4,罗氏沼虾已成为全市水产养殖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但在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的大好形势背后却隐含着危机,现根据高邮罗氏沼虾产业的现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罗氏沼虾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途径,供参考。一、罗氏沼虾产业的现状高邮市自1992年引进罗氏沼虾养殖以来已20多  相似文献   

20.
《科学养鱼》2001,(10):56-56
罗氏沼虾白体病亦称白斑病、白浊病、白尾病,是一种对罗氏沼虾养殖特别是育苗期间能造成毁灭性危害的病害,2001年上半年在江苏、浙江、上海等罗氏沼虾育苗场广为流行,其发病率达到80%以上,造成经济损失达亿元以上。据我们初步研究,其主要病原是病毒性的,病毒感染后的虾苗由于细菌继发性感染而造成大批死亡,甚至全场覆灭。我们认为2001年上半年之所以江浙沪三省罗氏沼虾育苗场白体病大流行主要是亲虾带病原。我们从2000年起对罗氏沼虾白体病的防治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并在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广东等地罗氏沼虾虾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