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明不同施氮水平对高丹草生产性能以及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试验以高丹草为材料,设置了N0(0 kg/hm2,对照)、N90(90 kg/hm2)、N180(180 kg/hm2)、N270(270 kg/hm2)、N360(360 kg/hm2)5个施氮量处理,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①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苏丹草鲜草产量,其中施氮360 kg/hm2处理的产量达151 878kg/hm2。②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生产效率、粗蛋白质生产效率均降低,其中施氮180 kg/hm2处理的高丹草氮肥利用率最高,施氮360 kg/hm2处理比施氮270 kg/hm2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低10%;③土壤无机态氮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60 cm),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氮素残留增加,但主要表现在第1次刈割后,土壤氮素残留在第2次刈割后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以济麦22为试材,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设置4个试验处理:N0(不施氮),施氮量210 kg/hm2(N210)、270 kg/hm2(N270)、330 kg/hm2(N330),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70 kg/hm2内,随施氮量的增加,籽粒产量呈增加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施氮量,籽粒产量无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和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随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效率均降低;氮肥利用效率则先升高后降低,以施氮量270 kg/hm2最高。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以施氮量27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中烟100’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和氮钾配比对济源烤烟生长、单叶质量、中部叶有机钾指数及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施氮量相同(施用氮肥75kg/hm2)时,随氮钾比例的升高成熟期叶干质量、单叶质量、中部叶致香物质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中部叶有机钾指数则随氮钾比例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加;当氮钾比例相同(N∶K=1∶5)时,随氮肥施用量增加单叶质量、中部叶有机钾指数及致香物质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成熟期叶干质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2)施用纯氮60kg/hm2,N∶K2O=1∶5与施用纯氮75kg/hm2,N∶K2O=1∶5处理能显著提高烤烟单叶质量、中部叶钾含量及致香物质含量,施用纯氮60kg/hm2,N∶K2O=1∶5处理能显著提高中部叶有机钾指数.3)济源王屋烟区生产上保持氮钾比不变,适量减少氮素的施用量(施氮量由75kg/hm2降至60kg/hm2),能够起到控氮、稳钾、降硫、稳产、提高烟叶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水稻新品种"绿旱一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绿旱一号"叶面积指数、分蘖数、叶绿素含量、产量因素及产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在2.3g/盆(纯氮、折合260kg/hm2)的氮用量范围内,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2.3g/盆尿素的氮肥用量,则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油菜(Brassica napus L.)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为稻茬直播油菜精确定量施用氮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扬油6号为材料,测定不同施氮处理(0、45、90、135、180、225、270、315和360 kg/hm2)初花期和成熟期各器官干重和氮素含量。[结果]油菜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满足二次曲线关系。当施氮量低于11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对氮素的吸收量和利用率都呈增加的趋势;当施氮量在110~315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吸收量仍呈增加的趋势,但氮素利用率已呈下降的趋势;当氮施用量超过315 kg/hm2时,随施氮量的增加二者均呈下降趋势。籽粒产量与施氮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78 kg/hm2。施氮量为278 kg/hm2时的氮素吸收量和利用率分别为209.90 kg/hm2和20.01 g(籽粒)/g(N),与最大氮素吸收量211.78 kg/hm2和最高氮素利用率20.88 g(籽粒)/g(N)相比,获得最高产量时的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利用率分别下降0.89%和4.17%。[结论]油菜达到最大氮素吸收量和最大氮素利用率的施氮量分别为315和110 kg/hm2。施氮量为278 kg/hm2能较好地协调油菜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关系并取得最高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和用量的氮肥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生长过程中功能叶叶绿素(Chl a、Chl b)、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含量及转氨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施用150,300,450kg/hm2尿素和411.3,821.4,1 231.65kg/hm2碳酸氢铵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叶绿素、粗蛋白、氨基酸含量和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氮肥可提高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生长过程中功能叶Chl a、Chl b含量以及GOT和GPT的活性,同时增加牧草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施用碳酸氢铵更有利于功能叶叶绿素和转氨酶的蓄积,其中施用821.4kg/hm2碳酸氢铵时,桂牧一号杂交象草功能叶的Chl a、Chl b含量和GOT活性较高,粗蛋白产量和氨基酸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 560.82kg/hm2和6 132.49μg/g。【结论】施用氮肥能促进桂牧一号杂交象草功能叶叶绿素、氨基酸含量,提高转氨酶活性和粗蛋白产量;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氮方式为刈割后施用碳酸氢铵821.4kg/hm2。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对番茄生长发育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确定番茄生产中氮肥适宜施用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番茄生长、产量、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番茄的株高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施氮量为324 kg/hm2时表现为徒长,但各处理之间茎粗无显著差异;施氮处理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无氮处理,施氮量为162 kg/hm2时达到最高。施氮量低于243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和植株地上部吸氮量逐渐增加,但进一步增施氮肥会导致番茄产量和吸氮量下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番茄氮肥偏生产力逐渐降低,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施氮量为162 kg/hm2时达到最高。综合分析施氮量对番茄生长、产量、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可以发现,本试验条件下番茄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162~243 kg/hm2。  相似文献   

8.
选择湖北省恩施州作为鄂西山区高山萝卜(Raphanus sativus Linn.)的代表性种植区域,探讨了高山萝卜的合理施氮量。结果表明,萝卜的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抛物线增加趋势,当施氮量达到270 kg/hm2时萝卜的生物量最高;氮素表观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而磷素和钾素表观利用率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施用适量氮肥可提高萝卜的VC含量,但当施氮量达到270 kg/hm2以上时VC含量明显降低;施用氮肥明显降低了萝卜的可溶性糖含量。综合考虑萝卜的生物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在该研究条件下恩施市萝卜的适宜施氮量为210~270 kg/hm2。  相似文献   

9.
为设施芹菜安全生产与合理施肥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设施芹菜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与设施芹菜产量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施氮量为561kg/hm2时产量最高,施氮量为504kg/hm2时经济效益最高;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可显著促进设施芹菜的生长发育,施氮量超过900kg/hm2时可抑制芹菜生长,株高和茎粗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芹菜VC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芹菜体内的硝态氮含量呈线性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用量对晒红烟光合色素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寻求协调烟叶内部化学成分,提高内、外在品质的最佳施氮水平,研究不同用氮量对晒红烟叶片光合色素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明显增加烟叶单株光合叶面积,施氮量超过135 kg/hm2会产生抑制现象;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呈单峰曲线;随施氮水平的增加总氮、烟碱含量与烟碱日积累量逐渐增加,而钾、总糖、还原糖含量呈降低趋势;随生育期的推进烟叶烟碱含量与烟碱的日积累量逐渐增加,尤其打顶之后迅速增加,而总糖含量不断积累呈单峰曲线,60 d时达最高.施纯氮135kg/hm2、P2O545 kg/hm2、纯K2O 90 kg/hm2的处理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1.
油-稻轮作制中供氮水平对作物及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条件下探究了不同供氮水平(0、90、180、270、360 kg/hm2)对油(华油杂9号)-稻(丰两优香1号)轮作下作物及土壤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生育前期氮磷钾积累量无显著变化,120 d后氮磷钾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差异显著。磷素积累量在直播180 d后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180 kg/hm2处理积累量变化最大,与270、360 kg/hm2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水稻氮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270 kg/hm2与360 kg/hm2处理无显著差异,而磷钾积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磷素积累量以270 kg/hm2处理最大,180、270、360 kg/hm2处理下,钾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内无显著差异,说明在油菜季施用较高氮肥来保证油菜对氮磷钾吸收基础上,后季水稻适当减少氮肥用量便可保证其对氮磷钾的吸收;从整个轮作周期农田氮磷钾平衡状况看,除不施氮肥外,其他处理农田土壤氮素均处于盈余状态,盈余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在投入相同磷钾肥情况下,土壤磷素盈余量随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施氮量为270、360 kg/hm2时,磷素出现亏缺,不同氮处理的农田钾素均处亏缺状态,且亏缺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氮肥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施氮肥可明显增加牧草产量,略增加蛋白产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两者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施碳铵优于施尿素,合理施肥应为每次刈割后施碳铵821.4kg/hm2,在此种施肥处理下,鲜草、干草、蛋白产量分别为110328.6、14366.0、2110.7kg/hm2,产值可达14342.7元/hm2。  相似文献   

13.
《江西农业学报》2022,(2):84-86
施氮肥可明显增加牧草产量,略增加蛋白产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两者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施碳铵优于施尿素,合理施肥应为每次刈割后施碳铵821.4kg/hm2,在此种施肥处理下,鲜草、干草、蛋白产量分别为110328.6、14366.0、2110.7kg/hm2,产值可达14342.7元/hm2。  相似文献   

14.
水稻旱直播氮肥不同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纯N)低于270 kg/hm2时,水稻单产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高于360 kg/hm2时,水稻单产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水稻旱直播全生育期最佳施氮量以225~255 kg/hm2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氮肥与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渝单8号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100 kg/hm2、200 kg/hm2、300 kg/hm2和400 kg/hm2 4个氮肥(纯氮)水平及1 hm260 000 株、75 000 株、 90 000 株、105 000 株和120 000 株 5个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蜡熟期单位面积地上部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果穗率在施氮量适中时即200 kg/hm2和300 kg/hm2时大于处理100 kg/hm2和400 kg/hm2.地上部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密度增加有下降的趋势;单位面积粗蛋白产量在氮肥水平300 kg/hm2和1 hm290 000 株时最大.地上部干物质中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略有降低,但各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综合氮肥与密度处理对青贮玉米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施纯氮300 kg/hm2、密度1 hm290 000 株为南京地区渝单8号青贮栽培利用的适宜组合.  相似文献   

16.
麦棉套作模式下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麦棉套作模式下,设纯氮施用量45、90、135、180、225、270和315 kg/hm2计7个处理,以不施用氮肥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孕穗期小麦旗叶SPAD、植株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植株氮素含量和吸收量、籽料氮素含量和吸收量、小麦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施氮处理的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植株干重、植株氮素含量和吸收量基本呈增加趋势,小麦籽粒氮素吸收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施氮量225 kg/hm2处理产量最高,施氮量180 kg/hm2处理次之。施氮处理的上述指标值均跃CK,除植株干重外,施氮量180~315 kg/hm2处理的其他指标值差异均不显著,且基本显著跃其他施氮处理。施氮处理的氮素农学效率和生产效率均约CK,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施氮量270和315 kg/hm2处理的氮素农学效率显著约其他施氮处理,氮素生产效率显著约施氮量45~180 kg/hm2处理。综合考虑产量和成本,认为麦棉套作种植模式下小麦季的适宜施氮量为180~225 kg/h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芹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360.0kg/hm2时产量最高,施氮量为480.0kg/hm2时,产量反而下降。施氮量0.0~240.0kg/hm2时,芹菜维生素C含量随施氮量提高而升高,施氮量240.0~480.0kg/hm2,芹菜维生素C含量随施氮量提高呈下降趋势,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的回归统计分析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芹菜氮肥试用量为360.0kg/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江苏扬州地区黑麦草草地土壤剖面氮素的运移规律,提高黑麦草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研究了扬州地区1年生黑麦草人工草地中不同施氮水平(0、100、200和300 kg/hm2,分别表示为N0、N100、N200和N300)下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和分布动态、植株氮素含量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第1次刈割和第2次刈割黑麦草茎、全株中氮素含量均以N200处理较高,茎中氮素含量分别为2.48%、2.8%,全株为3.68%、2.35%,叶中氮素含量均以N300处理较高,分别为4.02%和3.95%.在1年生黑麦草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深度土层中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时期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大多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随施氮量增加,硝态氮在60~140 cm土层内累积量增加.第1批(2008-12-03)0~140 cm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为115.06~282.49 kg/hm2,以后各取样时期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依次降低,第3批(2009-03-05)最少,为64.78~111.55 kg/hm2.当施氮量大于200 kg/hm2(超过黑麦草植株含氮量)时,会导致刈割时NO3--N在根层土壤剖面的显著积累,而黑麦草产量、植株氮素含量等均不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冀中南地区砂浆黑土条件下优质小麦最佳氮肥施用量,以师栾02-1为材料,设置对照CK和165 kg/hm2、215 kg/hm2、265 kg/hm2、315 kg/hm2、365 kg/hm25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氮肥施用量为265 kg/hm2,产量最高,为6 759.00 kg/hm2;优质小麦的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形成时间与施氮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基施等量磷肥(P2O5150 kg/hm2)和钾肥(K2O 360 kg/hm2)条件下,研究施氮量(0、80、160、240 kg/hm2)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费乌瑞它磷钾利用和土壤磷钾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干物质、全磷及全钾积累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增,但施氮量达160 kg/hm2以上时再增施氮肥增加不显著;增加施氮量,磷肥和钾肥的肥料效率略呈上升趋势,但磷肥和钾肥的收获指数、经济效率及生理效率略呈下降趋势。马铃薯收获后,种植地土壤尤其是0~30 cm土层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但各土层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施氮量还影响干物质、全磷及全钾在马铃薯各器官的分配。因此,本研究条件下,N、P2O5、K2O施用量可在160、150、360 kg/hm2基础上适当减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