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粪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其氨的含量高、气味重,会造成蚯蚓逃逸,甚至死亡,不适合蚯蚓的养殖。本试验在猪粪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牛粪进行蚯蚓养殖,探索不同配比的猪牛粪对大平3号蚯蚓生长繁殖及适应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发现,在猪粪中添加牛粪,蚯蚓的生长效果高于单一猪粪或牛粪养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猪粪中添加不同比例牛粪可增强蚯蚓的适应性、生长发育和繁殖,且猪粪与牛粪配比为4∶6时养殖蚯蚓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了蚯蚓养殖处理养殖场牛粪和农户牛粪2种处理,比较研究了不同处理下苗床的养分特性、温度、含水量、接种密度变化对赤子爱胜蚓生长和繁殖及消解的影响,旨在筛选出蚯蚓养殖处理牛粪的最佳适宜条件。试验结果表明:(1)蚯蚓养殖处理后的农户牛粪较养殖场牛粪更适宜蚯蚓生存和繁殖,处理后的农户牛粪养分含量相对养殖场的高,其中有机质平均含量38.07%、全氮含量1.02%、全磷含量0.85%、全钾含量1.03%;(2)在温度保持在18.6℃、蚯蚓苗床含水量保持在28%左右最有利于蚯蚓的生存和繁殖;(3)蚯蚓养殖最佳接种密度为每平方米蚯蚓含蚯蚓粪8 kg下农户的牛粪消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牛粪是一种很好的生物资源,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元素和丰富的营养物质.有效的牛粪处理方式不仅能降低环境污染,还能获取额外的经济效益.利用牛粪养殖蚯蚓,就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方法.现将牛粪养殖红蚯蚓技术进行介绍,供广大养殖同行参考. 一、红蚯蚓简介 成年红蚯蚓体长为9~14厘米,背面及侧面为橙红色,腹部略扁平,食性广,繁殖率高,生活周期短,但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适于在温度15 ~ 25℃、相对湿度60%~ 70%、pH值6.5~ 7.5的环境中生活,条件不适时会爬出逃走.蚯蚓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受精卵在卵茧中直接发育,无幼虫期.红蚯蚓一般4~6月龄性成熟,1年可产卵3~4次,寿命为1~3年.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蚯蚓处理牛粪能力的影响及其调控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恒温培养与室外田间养殖试验,研究温度与蚯蚓处理牛粪能力的关系,及高温季节下不同降温措施对蚯蚓处理牛粪能力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在8~32℃温度范围内,养殖床温与蚯蚓处理牛粪速率间呈极显著相关,最适温度为25.4℃;夏秋季节,在养殖床上覆盖稻草1.78 kg/m2与架设遮阳网,养殖床温可降低6.14%,蚯蚓处理牛粪能力提高35.8%。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牛粪增值开发活动逐渐兴起,牛粪开发项目多、收益大、前景广。现将当前开发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1.开发饲料(1)养蚯蚓。1吨牛粪可养蚯蚓30千克,1头牛的粪便,每年养蚯蚓可增收2400元。用牛粪养殖  相似文献   

6.
一、牛粪污染的严重性 1.牛粪对环境造成污染.在一些地区养牛业已成为畜牧业的龙头产业,在为养殖户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养殖基地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断调整,种养业向着优质高产、绿色生态、节本增效方向快速发展.大麦是传统的粮食作物,也是优质的饲料作物,在种养结合生产中具有特殊地位.在国家大麦青稞产业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指导下,寿县开展了大麦种养结合多种利用模式的示范推广,包括大麦—冬放牧—春刈割模式,大麦(籽粒)—养猪—玉米模式,大麦—毛豆—西瓜套种模式,大麦—养羊—籽粒酿酒模式,大麦(籽粒)—养牛—牛粪养殖蚯蚓、牛粪作基质、牛粪作种植大麦有机肥,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胡京威不仅养牛在行,还念活了“牛粪经”,不仅用牛粪兑换饲草、养殖蚯蚓,还准备用牛粪生产双孢菇、建沼气池处理牛粪呢!  相似文献   

9.
畜禽粪便养殖蚯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专业户养畜业的发展,深感蛋白质饲料源不足,为此,进行了利用畜禽粪便养殖蚯蚓、提供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源的试验。以前的试验,多用发酵粪便养殖蚯蚓。我们采用了三种处理的牛、猪、鸡粪养殖蚯蚓。试验结果指出,发酵牛粪加10%的发酵鸡粪,蚯蚓繁殖最好;发酵牛粪,风干牛粪和100℃烘干牛粪,蚓蚓繁殖较好;而发酵鸡粪,经两次投蚓,都在两小时内死亡,100℃烘干猪粪两次投蚓都在一周左右死亡,不能繁殖蚯蚓。这样,大型牛场可以采用速干牛粪养殖蚯蚓,减少粪便污染环境时间。对于专业户来说,可随时干燥牛粪来繁殖蚯蚓,提供蛋白质饲料来源。  相似文献   

10.
1.养殖蚯蚓在牛蛙池内的地上投入牛粪、烂水果、淘米水等,与土拌和,放进种蚯蚓,让其繁殖。经一段时间养殖后,晚间蚯蚓出土活动,便可被牛蛙捕食。也可利用零星荒地,施足牛粪以培养蚯蚓,每平方米可产成蚓5公斤~7公斤。  相似文献   

11.
1.养殖蚯蚓在牛蛙池内的地上投入牛粪、烂水果、淘米水等,与土拌和,放进种蚯蚓,让其繁殖。经一段时间养殖后,晚间蚯蚓出土活动,便可被牛蛙捕食。也可利用零星荒地,施足牛粪以培养蚯蚓,每平方米可产成蚓5公斤~7公斤。  相似文献   

12.
牛粪经过生物工程生产生物饲料养殖龟、鳖、鱼、鸭等水产动物,成为降低水产养殖饲料成本的有效途径。应用这一工程可帮助一些水产养殖场走出困境,把养殖效益提高150%以上。牛粪生物工程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利用发酵后的牛粪在当地农村闲置的土地上养殖蚯蚓,解决了粪便处理问题,而牛粪养殖蚯蚓,蚯蚓粪又可以改善土质、种植作物,作物秸秆还可以养殖牲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封闭循环的绿色环保产业链。整个过程中,能量被层层利用,损耗极小,同时提高了居民收入,逐步改善了周边环境,充分利用了闲置资源,实现了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统一。除了牛粪的堆积自然发酵外,这种蚯蚓养殖方式还可以使用微生物EM菌发酵牛粪作为蚯蚓养殖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奶业正在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乳业可持续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奶牛场纷纷兴起,奶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奶牛代谢旺盛,采食量大,粪污排泄量也大,因而,在奶牛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随之产生大量养殖废弃物,奶牛场排泄的养殖废弃物主要有牛粪、尿、牛舍和挤奶厅的冲洗污水及有害气体等恶臭物...  相似文献   

15.
<正>1.养殖蚯蚓。在牛蛙池内的陆地,投入牛粪、烂水果、洗米水等,与土拌匀,放进种蚯蚓,让其繁殖。经一段时间养殖后,晚间蚯蚓出土活动,便可被牛蛙捕食。也可利用零星荒地,施足牛粪等以培养蚯蚓,每平方米可产成蚓5~7千克。  相似文献   

16.
以牛粪为主料,辅以粉碎玉米秸秆、葡萄与枸杞枝条粉进行好氧发酵,按照原料特性,设置牛粪+玉米秸秆粉(T1)、牛粪+葡萄枝条粉(T2)、牛粪+枸杞枝条粉(T3)等3种配比,调节C/N为25:1,以商品基质(CK)为对照.通过自制全封闭旋转通气装置快速好氧发酵14d,获得发酵产物,作为黄瓜育苗与栽培的基质,探讨发酵产物对黄瓜育苗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秸秆与牛粪共发酵产物均可提高基质的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为幼苗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同时提高了黄瓜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系活力,促进了幼苗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在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养殖水体中施用鸡粪、牛粪等有机肥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容积为1.2 t的塑料桶(直径为1.3 m,高为1.0 m)中,装入1 t曝气20 d的自来水和从周边池塘水源水中用25#浮游生物网捞取的含有浮游生物的水体1000 m L,每个桶中放养体质量为(2.49±0.58)g的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 50尾,投喂约为鱼体质量5%的配合饲料,分别施发酵的腐熟鸡粪、牛粪、鸡粪-牛粪(1∶1)混合肥,以不施肥作为对照组,养殖试验为期60 d,前20 d每10 d施肥1次,后40 d每20 d施肥1次,共施肥4次,研究施用有机肥对罗非鱼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鸡粪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的藻类总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525~6990)×104、(1472~4299)×104、(1355~8795)×104、(575~9104)×104cells/L,藻类总生物量均呈升高趋势;各组蓝藻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300~4095)×104、(702~3278)×104、(700~4080)×104、(328~3278)×104cells/L,对照组的蓝藻生物量高于同期有机肥组;蓝藻比例表现为对照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鸡粪组,绿藻比例总体表现为对照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鸡粪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大小顺序均表现为对照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鸡粪组。研究表明,在养殖水体中添加鸡粪、牛粪,具有抑制蓝藻生长、促进绿藻生长和改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功效,且鸡粪优于牛粪。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利用作物秸秆养殖蚯蚓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添加10%油菜秆、玉米秆、辣椒秆、稻草四种作物秸秆与鲜牛粪发酵后养殖蚯蚓,蚯蚓产量每平方米平均分别为2.74千克、2.71千克、2.72千克和2.68千克.不同种类的作物秸秆与牛粪混合后用于蚯蚓养殖的效果无明显差异:添加油菜秸秆10%、15%、20%、25%和30%与鲜牛粪发酵后养殖蚯蚓,蚯蚓产量平均每平方分别为2.95千克、2.96千克、2.85千克、2.62千克和2.44千克。随着作物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蚯蚓产量呈下降趋势,作物秸秆的最佳添加比率应在15%左右。该研究为牛粪与秸秆养殖蚯蚓的循环农业模式产业化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葛渣资源化利用新途径,通过室内蚯蚓养殖试验,研究了新鲜葛渣、腐熟葛渣及鲜葛渣与牛粪不同配比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及蚯蚓堆制处理前后物料肥力属性的变化,并利用种子发芽实验判断蚯蚓堆肥效果.结果 表明,纯鲜葛渣和纯腐熟葛渣不利于蚯蚓生长和繁殖.蚯蚓在鲜葛渣和牛粪的复混物料中可以正常生长繁殖,10%鲜葛渣复混90%牛粪的物料更有利于蚯蚓繁殖.不同物料经蚯蚓堆肥处理后,总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总养分含量显著升高,种子发芽指数有一定程度的升高,70%鲜葛渣复混30%牛粪经蚯蚓堆肥处理后的总养分含量为102.2 g·kg-1,比10%鲜葛渣复混90%牛粪高出57.7%.研究表明,蚯蚓生物处理技术可应用于葛渣肥料化利用中,采用70%鲜葛渣复混30%牛粪进行蚯蚓堆肥,资源化利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一、城市近郊奶牛养殖的污染及治理现状以重庆市近郊奶牛养殖较久的奶牛基地为例,如沙坪坝区歌乐山镇、渝北区大竹林镇等,均出现过奶牛养殖污染事件,而2001年开始建立的新的奶牛基地也开始出现了牛粪污染的事件,对于奶牛养殖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