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段东红  梁丽珺 《山西林业》2005,(3):F003-F003
红脂大小蠹主要危害油松,同时还危害白皮松、华山松、樟子松等。该虫以成虫或幼虫在寄主树干基部或根部蛀食韧皮部危害,严重可造成寄主大面积死亡该虫初羽化时头部为浅褐色、褐色,个别个体为黑褐色。红脂大小蠹在山西一年发生1代到2代,或2年3代,发育历期不整齐,世代重叠。卵历期10天一13天,幼虫历期40天~50天,蛹历期10天~12天。成虫活动期长达几个月。主要以成虫、二龄以上幼虫及老熟幼虫在主、侧根的虫道内或土层中的干基部越冬,偶见以卵、  相似文献   

2.
红脂大小蠹主要危害油松,同时还危害白皮松、华山松、樟子松等。该虫以成虫或幼虫在寄主树干基部或根部蛀食韧皮部危害,严重者可造成寄主大面积死亡。该虫初羽化时头部为浅褐色、褐色,个别个体为黑褐色。红脂大小蠹在山西一年发生1代到2代,或2年3代,育历期不整齐,世代重叠。卵历期10天-13天,幼虫历期40在-50天,蛹历期10天-12天,成虫活动期长达几个月。主要以成虫、二龄以上幼虫及老熟幼虫在主,侧根的虫道内或土层中的干基部越冬,偶见以卵、初孵幼虫越冬。翌年3月至5月开始动,越冬代幼虫继续在树根部取食,老熟幼虫补充营养后开始化蛹。越冬代成虫钻出树干扬飞,寻找新的寄主危害。越冬代雌成虫侵入新的寄主后蛀食形成母坑道。雄成虫在侵入孔处发出叫声,雌虫认可后即进入坑道内。在侵入孔处,松指、成虫排出的虫粪、蛀屑形成不规则漏斗状凝脂,初为暗红色发软,后变为褐色发干。雌雄成虫在虫道内交配并把卵产在坑道一侧,或把卵包埋在疏松的虫粪中。幼虫孵化后背向母坑道沿韧皮部取食危害,形成共同坑道,虫粪排在坑道内。幼虫老熟后在坑道外侧边缘形成单独的蛹室,后羽化为成虫。在气温较高地区,子代成虫扬飞继续侵染新的寄主。部分成虫会在原危害的根部交配产卵继续危害。越冬代幼虫及老熟幼虫化蛹、羽化后,  相似文献   

3.
栎长颈卷叶象Paracycnotrachelus longiceps Motschulsky危害柞树嫩叶,在丹东1 a发生2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下、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翌年5月初出蜇,终见日出现在7月初。一个叶苞内产卵1粒,偶见2粒。卵期10~15 d,幼虫期11~16 d,蛹期3~5 d。第1代成虫出现于6月下旬至8月下旬,第2代成虫始见于8月中旬9,月中旬到10月上旬进入越冬状态。  相似文献   

4.
对武义县板栗林中为害较为严重的淡娇异蝽30多年的观察和防治试验表明,淡娇异蝽1年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孵化,4月上中旬若虫开始为害嫩梢,5月中旬至6月上旬陆续进入成虫期,10月底或11月初开始产卵越冬;若虫发育历期34~61 d,3龄若虫对板栗危害最严重;成虫历期145~213 d;卵期102~135 d;无公害防治采取刮除卵块,石硫合剂喷雾,2.5%的溴氰菊酯、10%吡虫啉防治淡娇异蝽药效最好。  相似文献   

5.
红脂大小蠹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1998年7月在山西省阳城县阳陵林场首次发现,为害并可致死健康油松、华山松,是国内新纪录种。该虫在晋城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蛹、幼虫在树干基部和主、侧根皮层的取食坑道内越冬。成虫3月中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开始侵入寄主,5月上中旬为越冬代成虫扬飞、侵入和产卵盛期,8月中下旬为第一代成虫扬飞、侵入和产卵盛期,10月下旬第二代成虫开始羽化。在温度、湿度和寄主等因子的共同影响下,其发育不太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6.
玉米坡天牛 Pterolophia cervina Gressitt 是危害撑绿竹 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daii 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危害竹竿,该虫在赤水1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竹竿蛀道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蛹期12~20 d,5月初成虫开始羽化,经补充营养1~2周开始交配.6月中旬开始产卵,卵期10 d左右,6月下旬幼虫开始出现,11月上旬幼虫开始越冬.在 .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栎褐舟蛾在吉林辉南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树冠中、下部小枝条上越冬。翌年四月末至五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6月中旬幼虫老熟下树在地下作茧开始化蛹。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期,成虫羽化后交尾产卵,准备越冬。采用人工采卵块、幼虫期喷洒杀虫剂和杀虫烟剂防治均可有效地控制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8.
在小陇山张家庄林场黑河自然保护区作为试验区,通过林间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的生物学特性,调查了树龄51a受害华山松单株的虫口密度,采用聚集信息素诱捕技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虫在当地1a发生1代,6m以下树干虫口密度较大,老龄幼虫在木质部和韧皮部间越冬,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开始羽化,6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成虫扬飞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交配产卵,8月中下旬可见到新孵化的幼虫开始危害,11月中旬老龄幼虫在坑道中越冬。  相似文献   

9.
红眼玛弄蝶以幼虫在观赏竹上缀叶为虫苞,在苞在取食竹叶,幼虫5龄。在广东1a5代,越冬幼虫于3月上中旬开始取食,4月中旬化蛹,4月底5月初羽化成虫,从第1代起各代幼虫取食期分别为5月上旬到6月上旬,6月中旬到7月下旬,7月下旬到8月下旬,8月下旬到9月下旬,10月下旬到翌年4月下旬,各代成虫发生期从第1代起分别为4月底到5月中下旬,6月中旬到7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上旬,8月中旬到9月中旬,9月下旬到10月下旬。各代各虫态有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10.
芳香木蠹蛾属鳞翅目木蠹科 ,在河北主要为害柳树、榆树 ,其次为害杨树、国槐等 ,以幼虫钻蛀树木枝干 ,常造成枯梢或整株死亡。1 生活史芳香木蠹蛾 2a发生 1代 ,第 1年以幼虫在树干内越冬 ,第 2年幼虫离开树干在土壤内越冬 ,第 3年春天化蛹 ,4月下旬至 6月中旬为成虫羽化期 ,5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将卵产于树干分叉处 ,树干基部的树皮裂缝、伤口及旧蛀孔处。卵单产或堆产 ,卵期 15~ 2 0d。初孵幼虫群集蛀食韧皮部和形成层 ,随后蛀入木质部 ,被害处排出白色或赤色木屑。一直为害到 9月下旬 ,开始在虫道的末端越冬。第 2年 4月上旬幼虫常…  相似文献   

11.
调查了松幽天牛(Asemum amurense)在余姚地区的发生情况及其幼虫在枯死松树根内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松幽天牛在余姚地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松树根内越冬。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7月下旬卵开始孵化。松幽天牛在余姚地区的平均危害率达42.9%,其发生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松幽天牛幼虫在主、侧根内的分布数量差异显著,主根内的幼虫数显著多于侧根内。还依据松幽天牛的生活学特性提出了松幽天牛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new record pest insect Acanthocinus carinulatus Gebler has been reported in China.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 outbreaks of this insect in larch (Larix gmelinii Rupr.) plantations of Aershan, Inner Mongolia have occurred. Each year one generation is born. The insects only damage the phloem in L. gmelinii, overwinter in galleries as larvae and pupate in May of the following year. The pupation culminates in late May. The pupal phase lasts about 45 d. Adults emerge in early June and require nutrition after emergence. Mating and oviposition occur from late June to early August and the adult males and females and may copulate many times in their lifetime. The female adults lay eggs in bark crevices. Oviposition sites with one egg occupy 70.5% of all sites, sites with three eggs occupy 6.8% and 22.7% of all crevices are without eggs. Eggs stay in this stage for a period of 7 to 11 d. Larvae hatch in early July and hibernate in early September. The rate of successful hatching is only 37.8%.  相似文献   

13.
云南松毛虫是恩施地区柏木类森林的一大害虫,该虫在恩施市1a发生一代,以卵越冬,幼虫4月中旬开始孵化,4月下旬~5月初为盛期,7月下旬结茧化蛹,9月上旬出现成虫,10月中旬为羽化末期。卵在相对湿度低于75%时不能正常发育。雨量过多,空气湿度太大,不利于云南松毛虫的生长,同时增加微生物天敌的自然感染力,暴雨可导致大量幼虫死亡。风有助于幼虫的扩散和成虫的飞行。柏木纯林、阳坡、林缘、郁闭度小、阳光充足的林内发生严重。害虫大发生时天敌资源丰富,寄生蝇类和白僵菌为幼虫期和蛹期的重要天敌。营造混交林,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保护天敌是控制害虫大发生最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荔蒲吉松叶蜂(GilpinialipuensisXiaoetHuang),属松叶蜂科(Diprionidae)、吉松叶蜂属(Gilpinia)。1997年秋末,浙江省仙居县原杨府乡大路溪滩的大面积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林突遭荔蒲吉松叶蜂的猖獗危害,其中约3hm2松林被危害致死。1997—2000年全县发生面积623 3hm2,其中近200hm2严重危害。据查,对荔蒲吉松叶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报道甚少。为此,自1997年冬开始了对该虫的分布与危害情况的调查,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进行摸索探讨。通过近4a的观察与防治试验,基本搞清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现将有关情况小结如下。1 …  相似文献   

15.
强大小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强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是近年来发现为害油松的国内新纪录种,1998年在山西省阳城、沁水等首次发现,此后在全省各地爆发成灾。该虫在榆次市、太岳山林区一年发生一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和成虫在树干基部或根部的皮层内越冬,也有少数以2龄-3龄幼虫或蛹越冬。越冬成虫于5月下旬大量出孔扬飞,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8月中旬为化蛹盛期,9月上旬为子代成虫羽化盛期。越冬老熟幼虫于7月中旬大量化蛹,7月下旬为羽化盛期,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8月中旬为卵孵化盛期,发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16.
香樟楠片盾蚧Parlatoria machiliTakahashi是樟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樟叶。该虫在浙江余姚1 a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和蛹在寄主叶面和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中旬、6月上旬和8月中旬是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出现期,4月上旬、7月上旬和9月上旬是第1代、第2代和第3代若虫出现期。第1代卵3月下旬出现,第2、第3代卵期不易区分。该虫世代重叠,每年3月下旬至11月中旬均能见到各虫态。若虫发生期可选用28%蚧宝乳油、40%速扑杀乳油、48%乐斯本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效可达75%~80%。  相似文献   

17.
桃红颈天牛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红颈天牛Aronzia bungii Fald.在安徽黟县和歙县2a发生1代,以幼虫在枝干被害处越冬。成虫最早出现在6月9日,6月12—20日为羽化高峰,6月17—21日为产卵盛期。6月24日幼虫开始孵化,6月27—30日为孵化盛期,6月上旬-10月中旬为危害期,10月下旬幼虫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18.
昆嵛山腮扁叶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昆嵛山腮扁叶蜂 Cephalcia kunyushanica Xiao1 983年首次发现于烟台市昆嵛山林场 ,在烟台 1年发生 1代 ,以老熟幼虫入土做土室越夏越冬 ,翌年 5月下旬成虫开始出现 ,6月上旬幼虫孵化 ,危害红松、赤松等 ,8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下树越夏越冬。  相似文献   

19.
甘肃线小卷蛾主要以幼虫危害油松当年新芽,在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油松林内普遍发生,被害林木顶梢枯黄呈火烧状。此虫1a发生1代,以卵在当年生针叶上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幼虫4龄,5月中旬到7月中旬幼虫危害新芽,蛹期7月上旬到8月中旬;8月上旬开始羽化,中旬为羽化盛期;8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9月上、中旬进入越冬状态。6月中旬,用2.5%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在95%以上,用40%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90%左右;羽化期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20.
黄带犀猎蝽在广州室内饲养年发生2代,以4~5龄若虫于杂草丛生的石块、土块下或枯枝落叶层中越冬。卵成块,12.5~16.5天孵化。若虫5龄,历期48.0~223.5天。成虫羽化后5.0~12.5天交配,交配后11.5~25.5天产卵。成虫寿命一般在36.0天以上。若虫和成虫有较强的耐饥力,在缺少猎物时3~5龄若虫和成虫寿命分别为8.9~13.2天和17.3~20.2天。室内外捕食试验表明:对马尾松毛虫、纵带球须刺蛾、丽绿刺蛾、细皮夜蛾和竹斑蛾幼虫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