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刘丽霞 《河南农业》2014,(11):38-38
<正>玉米铁茬播种是指在小麦收获之后,不经过耕地、整地,直接在麦茬地上播种夏玉米的一种栽培方式。采用铁茬播种技术可实现抢时早播,减少农耗时间,减轻劳动强度。近年来,由于不少粮农对麦茬玉米优质高产关键技术认识不足,没有真正落实到田间地头,影响了产量、品质的进一步提高,良种必须与良法配套,进行规范化栽培,才能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实现麦茬夏玉米的优质高产。一、适期早播夏玉米生育期短,要抢时抢墒早播。为争取时间,夏播玉米宜采用早、  相似文献   

2.
麦茬高度对机播夏玉米苗期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免耕留茬种植体系内,麦茬高度对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夏玉米出苗及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地区,探求适宜机播夏玉米苗期生长及高产高效的冬小麦留茬高度,为实现农艺栽培措施和农业机械化的高效、有机结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2-201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进行,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3个麦茬高度(15 cm、25 cm、35 cm),其余部分随机收粉碎覆盖还田,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通过测定夏玉米出苗率、苗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田间耗水量、产量及构成因素和水分利用效率,比较分析小麦不同留茬高度对夏玉米播种出苗质量、苗期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1)35 cm麦茬处理能够显著降低播种到拔节期农田耗水量和全生育期农田耗水量,显著增加夏玉米出苗率并提高田间株高整齐度。(2)35 cm麦茬能够促进4叶展期株高和叶片的增长,但茎粗变细,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3)35 cm 麦茬处理下玉米拔节期的茎秆变粗,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质积累均处于最高水平,其中干物重差异显著。(4)与15 cm和25 cm麦茬高度相比,35 cm麦茬处理下玉米的3年平均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10.59%和5.31%,产量增加主要是由单位面积粒数的增加引起;3年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1.55%和12.64%(P<0.05),年际间水分利用效率也具有较大差异,降雨较多的年型,水分利用效率低。【结论】在3个麦茬高度下,35 cm麦茬处理蓄水保墒效果较好,有利于夏玉米苗期生长发育,在增加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面效果显著,符合免耕留茬区域农业机械化播种的发展趋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伊川县属豫西丘陵地区,近年来,夏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收获偏早的问题,使玉米不能充分成熟,增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小麦播种偏早易形成旺苗、假旺苗。应合理采取夏玉米适期晚收增产技术,合理搭配品种,合理安排玉米收获期及小麦播期、  相似文献   

4.
传统耕作法种植夏玉米是在麦收后,经过灌水-耕地-整地-播种等程序进行。因受时间和墒情的限制,很难达到适时、适墒播种要求,给夏玉米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针对上述问题,进行麦收后不翻地直接播种试验和示范,探讨免耕复播玉米在干旱荒漠绿洲带的适应性,以及对复播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在本地区推广免耕复播夏玉米和青贮饲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在有限的热资源条件下如何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延长玉米生长时间和籽粒灌浆期,充分挖掘粒重潜力,对实现该地区域夏玉米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夏玉米麦茬免耕直播晚收种植技术的目的就是抢时播种并最大限度地延长玉米生长时间和籽粒灌浆期,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淮北中西部地区夏玉米蕴藏着较大的增产潜力,总结了该地区夏玉米再高产关键栽培技术,包括更换优种、增施肥料和改进施肥方法、适期早播、增加密度和促进平衡生长、遇旱灌溉、适当推迟收获期等内容,以期为该地区夏玉米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菏泽地区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着由于套种造成缺苗、弱苗;种植密度过大导致倒伏、空秆和病虫害加重;收获偏早,导致灌浆不足等制约产量提高的难题,可通过调整播期、苗期控制、生长中期加强管理、科学施肥、适当晚收等综合措施协调玉米生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正>1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技术简介夏玉米免耕播种又叫铁茬播种或贴茬播种,即收获小麦后不清理麦秸、麦茬、不经过整地而直接在麦茬上播种夏玉米。2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的优点减少农耗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机械化作业、减少"芽涝"危害,是  相似文献   

9.
一、选用优良玉米杂交种选用优质高纯度杂交种是高产的关键。在品种选用上,应选用适应当地种植并且抗性强、耐密植、抗倒伏的大穗超高产品种。二、抢时早播、足墒下种夏玉米只有争取利用有效积温,才能为高产创造条件。因此,夏玉米播种越早,产量越高,增产潜力越大。间套种应子收获前10-15天套作,间作区应抢茬免耕直播,播种应做到足墒下种,深浅一致,一播全苗。出苗后松土灭茬保墒,为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陕西关中灌区麦茬地夏玉米良好的播种技术,为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提供播种环节依据,稳步提高夏玉米产量和生产效益,对目前推广应用的玉米硬茬免耕精量播种和旋耕灭茬精量播种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旋耕灭茬精量播种在出苗率、植株生长发育整齐度、穗长、行粒数、产量、效益等方面均比硬茬免耕播种要好,每667 m~2增产56.5 kg,增值81.7元,平均增效14.8%。旋耕灭茬精量播种可以成为陕西关中灌区夏玉米较为理想的一种播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给太原地区麦茬夏播玉米适宜播期和适宜栽培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早、中、晚3个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分3个播期处理研究了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夏玉米生育期从早熟到晚熟表现延长加剧的趋势.品种间、播期间以及品种与播期互作间玉米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品种间表现为‘九玉5号’>‘并单6号’>‘冀承单3号’>‘九玉早熟1号’,播期间表现为6月25日>6月30日>7月5日,播期与品种互作表现为6月25日夏播‘并单6号’产量最高,6月30日夏播‘九玉5号’和7月5日夏播‘九玉早熟1号’品种均可获得较高玉米产量.播期推迟,百粒重减轻,穗行粒数减少,产量降低.因此,在太原地区冬小麦收获后,6月25日—7月5日可以选择不同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进行夏播,早播对实现玉米高产有利,为获得不同播期条件下较高玉米产量必须注重品种熟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利用莱阳市1951—2015年夏玉米生育期(6月下旬—9月下旬)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以及产量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积分回归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了莱阳市夏玉米全生育期光、温、水的气候倾向率,以及夏玉米生育期各旬光、温、水与玉米产量的相关关系,并确定夏玉米的适宜播种时期。结果表明,1983—2013年是气候变化最剧烈的时段,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少、日照少;气象要素与夏玉米产量有一定的相关;1980—2015年因雨水减少,大部分年份气象要素不能满足夏玉米生长需求。夏玉米最适播种时期是6月7—13日。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夏玉米适宜播期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随人口增加、饮食结构变化和能源需求的增加,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在耕地资源有限的背景下,高产稳产仍是保证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华北平原是我国夏玉米主产区,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区域夏玉米的适宜播期,对于稳定和提升该地区夏玉米单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依据夏玉米生长季积温和降水将华北夏玉米区分为8个气候亚区,在每个气候亚区内基于1981—2015年气候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夏玉米种植资料和土壤资料,对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Maize)进行调参验证,选用决定系数(R~2)、D指标、均方根误差(RMSE)和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等指标来评价模型调参验证结果。在此基础上设置不同播期,利用调参验证后模型模拟各气候亚区不同播期夏玉米产量,采用高稳系数并综合考虑下茬作物冬小麦的播期,明确各气候亚区冬小麦-夏玉米两熟系统下充分灌溉和雨养条件夏玉米适宜播期,并分析与实际播期相比适宜播期下的夏玉米增产幅度。【结果】(1)模型适应性评价指标中决定系数(R~2)均在0.75以上,D指标均在0.80以上,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在7%以下,表明调参后的APSIM-Maize模型在华北平原夏玉米生育期和产量模拟方面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可用于华北平原夏玉米生育期和产量模拟研究。(2)充分灌溉条件下,第一气候亚区夏玉米推荐适宜播期主要在6月下旬,第二气候亚区到第七气候亚区,主要在6月中下旬,第八气候亚区主要在6月中上旬。雨养条件下,第一气候亚区主要在6月下旬和7月上旬,第二、三A、四、五、六气候亚区主要在6月中下旬,第三B、七气候亚区适宜播期范围较广,6月均可播种,第八气候亚区在6月上中旬。(3)在充分灌溉和雨养条件下,与实际播期相比,适宜播期在各气候亚区的增产幅度为第一气候亚区到第五气候亚区增产幅度最大,平均在4%—10%;第六气候亚区到第七气候亚区次之,平均在2%—5%;第八气候亚区增产幅度最小,平均在3%以下。【结论】华北平原夏玉米适宜播期随着纬度的升高而提前。充分灌溉和雨养条件下,随着年代的推移,夏玉米适宜播期呈现推迟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00年代,每10年推迟3 d左右。第一和第二气候亚区雨养条件下的适宜播期晚于充分灌溉条件下适宜播期,其他气候亚区无显著差异。与实际播期相比,各气候亚区适宜播期下产量有2%—10%的提升,但雨养和充分灌溉条件下增产幅度没有明显差异,增产幅度由南到北呈现减小的趋势,第一到第五气候亚区,增产幅度较其他气候亚区大。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期对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不同熟性品种夏玉米生长发育及群体特性的影响,以纪元一号(早熟品种)、郑单958(中熟品种)及农大108(晚熟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8—2009年在中国农业大学上庄试验站设置3个播期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的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平均每推迟1d全生育期缩短0.2~0.6d;从早熟到晚熟品种夏玉米生育期缩短表现出加剧的趋势。随播期推迟,早熟与中熟品种的穗位比增大,茎粗降低,但播期对晚熟品种的穗位比与茎粗影响不显著。播种期推迟,夏玉米最大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重量、群体光合势(LAD)及籽粒产量均呈降低趋势,其中晚熟品种的籽粒产量降幅大于早熟品种。晚播与中播相比:农大108籽粒产量降幅为40.7%~41.6%,而纪元一号降幅为22.2%~27.7%。播期及品种是影响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适度提前播种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在相同管理措施条件下郑单958具有较强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5.
收获期对夏玉米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的“两晚”栽培技术,目的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玉米产量,搭配实现小麦高产抗旱栽培。以不同熟期的10个夏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冀中地区夏玉米的最佳收获期为10月1日之前,同时明确了千粒重的增加与全生育期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日平均温度关联不大,长期缺光影响千粒重增加。  相似文献   

16.
胶东玉米品种的筛选与播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玉米品种生育期、抗逆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越晚,生育期越短,产量也越低。6月1日、6月10日播种的玉米粗缩病最重。本试验条件下,从播期和品种本身特性等多方面比较,春播以5月1日至6月1日播种为宜,产量较高,选用品种为登海3622、先玉335;套种玉米选用登海3622、先玉335、金海5号;夏直播玉米以选用先玉335、郑单958为宜。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用高产优质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以促进夏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黄淮海夏玉米区是典型的一年两熟制种植制度区,统筹研究冬小麦和夏玉米播前耕作对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冬小麦夏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耕作模式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设置冬小麦播前旋耕夏玉米播前免耕(RN)、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免耕(MN)与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旋耕(MR)3个试验处理,其中RN作为对照(CK),研究冬小麦和夏玉米播前耕作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籽粒灌浆特性等的影响。【结果】冬小麦与夏玉米播前耕作均对夏玉米产量影响显著。与RN相比,MN和MR处理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所占比例、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分别提高15.01%、21.14%、3.21%、15.00%和16.44%、24.92%、4.49%、12.60%,即冬小麦播前翻耕提高了夏玉米叶面积指数、花后干物质积累及其向籽粒分配比例和籽粒最大灌浆速率,进而提高穗粒数与粒重,有利于产量提高。与RN相比,MN和MR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24.03%和30.61%。夏玉米播前旋耕对干物质向籽粒分配比例,籽粒灌浆速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出苗率,进而增加群体数量,提高产量;与MN相比,MR处理的出苗率提高6.29%,这是其产量较MN提高5.23%的主要原因。【结论】与冬小麦播前旋耕夏玉米播前免耕(RN)相比,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旋耕(MR)与冬小麦播前翻耕和夏玉米免耕(MN)均显著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尽管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旋耕(MR)的产量较冬小麦播前翻耕和夏玉米免耕(MN)高5.23%,但结合生产实际,冬小麦播前翻耕和夏玉米免耕播种(MN)更有利于该区域夏玉米的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9.
播种期对夏玉米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邢抗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个不同播期对夏玉米产量和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产量呈负线性相关,6月22日后播种由于行粒数和千粒重的降低,产量明显下降.本试验条件下,麦后直播以6月17日前播种为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浚单玉米系列品种在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的气候适应性。[方法]通过选取浚单系列4个品种,分不同播期播种,探讨播期和气象条件对该系列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各品种的生育期随播种推迟而缩短,每推迟10 d播种,生育期平均缩短6.5 d,这可能与温度升高有关。由于播期推迟,穗长、穗粗、茎粗和产量下降。浚单509和浚单29较其他2个品种产量明显偏高;积温和日照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在吐丝后尤其明显。[结论]黄淮海地区应在麦收后提早播种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