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了温度、通风和空气等环境因素对种公猪的影响,并提出改善舍外自然环境和猪舍内小环境、合理设计猪舍、夏季环境控制措施、寒冷季节环境的控制、猪舍内的通风以及猪舍内空气质量控制等控制措施,提高养猪业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
垂直通风模式是国内外最近几年才应用到猪舍通风系统中的一种新型通风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猪舍中栏舍内通风不均匀、有死角的问题,还可防止病菌在猪舍中传播。文章通过对猪场几种常见通风模式的分析,介绍了常见通风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纵向通风模式和垂直通风模式的猪舍进行了仿真,总结出垂直通风模式猪舍在环境控制系统中的优点是通风均匀、无死角,温度分布均匀,建设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3.
猪舍环境是影响生猪生产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标准化规模化猪场生产力水平,分析了环境因素对生猪生产力的影响,对猪舍环境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猪舍环境影响生猪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其影响仔猪成活率和繁殖猪的繁殖性能。猪舍环境控制包括舍内有害气体减排、供暖、通风与降温。其中,猪舍内有害气体可以通过改进饲养管理及舍内设施的设计进行控制。冬季供暖通风主要应从提高猪舍围护结构的保温节能效果和配置必须的供暖设施并合理组织通风几个方面同时着手。夏季隔热降温应从提高猪舍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并采取适宜的降温措施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
标准化规模化猪场中猪舍的环境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舍环境是影响生猪生产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标准化规模化猪场生产力水平,分析了环境因素对生猪生产力的影响,对猪舍环境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猪舍环境影响生猪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其影响仔猪成活率和繁殖猪的繁殖性能。猪舍环境控制包括舍内有害气体减排、供暖、通风与降温。其中,猪舍内有害气体可以通过改进饲养管理及舍内设施的设计进行控制。冬季供暖通风主要应从提高猪舍围护结构的保温节能效果和配置必须的供暖设施并合理组织通风几个方面同时着手。夏季隔热降温应从提高猪舍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并采取适宜的降温措施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
猪舍通风换气是控制猪舍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通风换气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在气温高的情况下,通过加大气流使猪感到舒适,以缓和高温对猪的不良影响;二是在猪舍封闭的情况下,引进舍外新鲜空气,排出舍内污浊空气和湿气,以改善猪舍的空气环境,并减少猪舍内空气的微生物数量。通风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自然通风不需要专门设备,不需动力、能源,而且管理简便,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开放舍和半开放舍以自然通风为主,在夏季炎热时辅以机械通风。在密闭猪舍中,以机械通风为主。  相似文献   

6.
正在猪舍机械通风中,猪舍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的调控取决于气流组织的形式。气流组织的形式取决于猪舍风机的配置和进风口的分布,而设计气流组织的前提是必须有经济合适的通风量将舍内的多余热量、湿度和有害气体排出到舍外。因此,确定猪舍的通风量在设计猪舍通风方案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尤其在协调冬季通风与保温的矛盾时。  相似文献   

7.
<正>1)通风换气的重要性。要想猪舍环境得到控制,对猪舍的通风换气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是在任何季节都应具备的条件,因为该做法会直接影响猪舍的空气质量、温度以及湿度等因素。通风换气可以阻止细菌沉积,是猪舍最廉价的消毒方法。2)猪舍闭塞不通风的后果。猪舍不通风会缺氧和缺乏负氧离子,若猪舍的空气湿润,得不到挥发,会使猪舍内的有害气体浓度增加,致使猪发生呼吸道疾病。并且细菌、寄生虫得到了生长发育的有利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7,(1):34-35
为了评价地道通风猪舍、自然通风类型猪舍和机械通风类型猪舍对冬季育肥猪舍环境和育肥猪生长的情况,选取36头40 kg生长猪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试验期为24 d。结果表明:地道组猪舍内温度都较自然组和机械组高,而且,地道组日增重分别比自然组和机械组多93.91 g和56.5 g(P0.001)。结果提示地道通风类型的猪舍提高了冬季猪舍环境温度,有利于猪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高温、高湿的南方地区建设良好饲养环境的现代化猪舍,试验以某垂直通风猪舍的气流及温度场为研究对象,对猪舍48个测试点取得气流速度和空气温度数据,并用红外热像仪测量猪只表面、猪舍四周墙面、屋顶的温度,用通风多参数测量仪测量地道通风入口的风速,然后建立猪舍仿真模型,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结果对比,在确定模型真实可靠的基础上,开展通风立柱为45°、60°、75°、90°倾斜角度下的猪舍环境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当通风立柱的倾斜角度为45°时,流入猪舍的新鲜空气方向发生改变,相对垂直立柱通风的方式猪只活动区域平均风速增加了41.5%,风速分布的不均匀系数降低了29.9%,平均温度降低了8.4%,温度分布的不均匀系数降低了45.9%。说明当通风立柱的倾斜角度为45°时,猪舍内气流速度和温度场的分布更加合理,猪舍通风效果得到较大改善,利于猪只生长。  相似文献   

10.
垂直置换通风技术是基于猪舍内存在的热源而引发的自然空气对流,主要以气流无脉冲涌动、空气自热源由下向上、空气流速极低以及空气温度逐渐分层为标志。应用该通风系统的猪舍需要精准地计算猪群生长曲线,以及相关的参数标准,在密闭的猪舍环境中为猪群提供一个动态稳定的舒适环境。本文阐述了垂直置换通风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猪舍智能环控系统的组成,并着重讨论了猪舍内气流走向、目标温度设置、猪舍结构和建筑材料、有害气体参数等关键点,旨在为应用垂直置换通风系统的猪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北方冬季气候十分寒冷,畜禽舍内保温和通风换气一直是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了降低冬季猪舍保温取暖成本,多数猪舍通风换气不足,致使猪舍内空气环境较差,对哺乳母猪、仔猪健康发育影响较大,冬季仔猪易发或多发呼吸道疾病。为了解决北方寒冷季节猪舍内环境恶化问题,笔者针对猪场猪舍没有窗户或虽有窗户,但窗户太小、太少,夏天不利舍内通风降温的问题[1],并充分考虑猪舍在有利于猪生产的同时,冬季能防寒保温,夏季能防暑降温[2],设计了一  相似文献   

12.
猪舍通风模式有自然通风、半自然通风、混合通风三种主要模式,猪的各阶段猪的最佳温度从16~35℃不等,为了提供猪只健康生长的适宜环境,猪舍设计选择通风模式和控温技术显得更加重要.文内对南方猪场通风模式和控温技术设备应用现状进行调查,提出改进方法,为老旧猪舍改造以及新猪舍建设设计提供参考,以达到最佳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猪舍环境是保障猪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不仅能加快仔猪的生长发育,还能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养猪生产中存在猪舍通风不畅、降温设施陈旧、供暖方式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猪的健康生长。本文剖析了环境因素对猪生产力的影响,并从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强化猪舍供暖通风、完善隔热降温设施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猪舍环境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猪舍由开放式向封闭式转变,通风方式也由自然通风向机械通风转变,通风设计是否科学已成为规模化养猪的制约因素。为此,本文介绍了猪舍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等不同通风方式的各自特点及在不同情况下如何正确使用,又从通风量计算公式、通风量计算参数两方面具体分析了猪舍通风设计要求,以期为生猪健康、高效地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影响健康养猪的5个因素分别是品种、环境控制、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随着养猪生产集约化的推进,猪场的养殖密度不断升高,适宜的猪舍环境显得越来越重要,猪舍中的环境控制技术可能会影响猪的饲料转化效率和猪的健康。猪舍中环境控制系统设计需综合考虑通风、降温、采暖、空气质量等因素,应在提高环境调控效率的情况下,降低猪舍环控投入和运行成本。本文重点介绍了猪舍的通风设计方法和模式,以期为企业建设猪舍环境控制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猪舍的温度环境是影响猪只健康生长的基本要素,其中猪舍的通风速度对猪只的散热及猪只的有效环境温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猪只的散热方式进行简单介绍,对猪只由于风速影响的对流传热方式及猪只有效环境温度进行了相应的计算。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随着猪舍内风速的增大,猪只的散热量增加,猪只所处位置的有效环境温度降低。本文所研究内容对猪舍的通风设计及养殖过程中猪舍环境控制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养殖规模的变化,我国的生猪养殖向着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夏季猪舍环境温湿度的控制越发重要。本文介绍了夏季炎热气候给猪场造成的危害、猪舍夏季通风的重要性、猪舍内的各种通风方式及其优缺点,供养殖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冬季通风是现代集约化猪场环境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冬季舍内通风不足,则无法排出舍内过量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达不到通风的目的;而通风过大,又会给猪只造成冷应激,影响猪只健康生长。因此,在冬季选择合适的通风模式非常重要。屋顶通风主要利用冬季屋脊良好的烟囱效应和舍内气流运动特征,并辅以机械进排风设备,实现自动化、高效的冬季通风。它不受猪舍跨度的影响,当猪舍跨度过大时也能保证通风的均匀性。笔者简要介绍常见的冬季通风模式,并重点介绍屋顶通风模式及其在猪舍环境控制系统中的设计,以期为猪场环境控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1养猪生产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舍内环境 夏季高温、高湿、通风不足,冬季温度偏低、湿度大、通风差,舍内空气质量差。我国养猪生产发展过程中,忽略了环境的重要性,导致环境控制设施落后,跟不上养猪生产的发展速度。例如,猪舍冬冷夏热的主要原因是猪舍的外围墙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差,即猪舍不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高温对母猪的采食量、发情、配种、受胎率,以及泌奶量都有影响。母猪最适宜温度18℃~21℃。所以夏季气温超过30℃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以防热应激。1防暑降温猪场、猪舍周围种植高大乔木树林,可显著降低环境及猪舍内气温;敞圈猪舍搭凉棚、遮阳网;在猪舍内安装滴水喷雾设备,再按猪舍长、宽适当安装排风扇通风。通风可有效降低空气温度,带走舍内热量,所以蒸发、通风是有效的降温办法,蒸发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