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茶优株当代鉴定又称无性系鉴定。用嫁接或扦插的方法,测定优株的表型性状,有没有相应的遗传根据。 我们按表型性状选出的优树,优良的表型性状,受不受遗传性的制约,或是不是遗传性的反映;如用这些优树繁殖造林,是否象优树入选时那样丰产?这就需将各地中选的表型优树,集中到一个或几个适于油茶生长,而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地段作造林比较鉴别,以消除环境条件和人为的影响。从中判别各优树间基因型差异,选用基因型有质的差异的优树建立采穗圃,繁殖苗木供造林用,可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2.
油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通过技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是一种自然受粉的植物,由于在生产上长期使用有性繁殖的结果,引起了品种类型的复杂变异和严重退化,这是目前油茶低产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保持油茶良种的优良性状,用油茶优树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从1979年起广西林科所生理研究室组培课题组开展了此项研究工作,所用实验材料是广西林科所油茶物种园中选优树——软枝11号的接近成熟的种子子叶基部表皮细胞,油茶无菌苗的茎端及成年油茶优树的茎尖及腋芽等通过胚状体成苗、  相似文献   

3.
油茶扦插苗造林试验小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采用同一株初选的油茶优树的种子与枝条进行育苗造林,为确保试验林的可比较性,又将实生林进行嫁接换冠。在油茶造林前期,主要观察其生长开花性状,后期着重进行产球量调查。试验以30年为一个时间段,从而探索两者间的生长发育和丰产性能,便于今后油茶基地建设中对扦插苗上山造林的推行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油茶芽苗接是以油茶芽苗为砧木用优树作接穗嫁接的一项新技术,其特点是繁殖苗木速度快、工效高、成活好、生长正常。造林后两年开花结果,三年就有收益。如我所1983年2月营造的10亩珠山红花良种油茶芽苗砧苗幼林,1986年(3年生)10月实收鲜果615公斤,  相似文献   

5.
油茶选优是根据表型性状进行的,而这些性状能否传递给后代?传递的能力有多大?各性状之间相关程度如何?如直接用优树种子育苗造林,能否增产?一般要通过子代鉴定。为此,我们于一九七三年开展了油茶优树子代育苗造林试验。  相似文献   

6.
油茶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但目前在生产上存在产量低、经济效益不显著、而且遗传品质逐渐退化等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期采用有性繁殖。为了改变目前油茶生产上的落后状况,于1982年开始,我们用广西岑溪软枝油茶优株的组培无性系上山造林,并以实生苗为对照进行试验。通过几年的试验观测,我们初步认为:  相似文献   

7.
对林木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中主要病虫害的研究可划分为:试管苗生产、大棚育苗及移植造林等三个阶段。试管苗培养阶段是指在实验室内使外植体等分化繁殖成许多试管或瓶子小苗的时期。大棚育苗阶段是指在荫棚或网式大棚内移植试管苗,并使其长成合格幼苗的管理时期,包括炼苗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组培苗出圃上山造林后的病虫害管理时期。在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全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苗木产量和质量、造林成效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造林和用材树种,但生长周期较长,有性繁殖后代变异较大,且扦插繁殖生根率很低。而组织培养作为落叶松快速无性繁殖的主要途径,存在着很大潜力。因此,该文综述了落叶松属树种组织培养的研究情况,以加快落叶松优树的繁殖速度,为森林更新和造林提供优质的落叶松苗木。  相似文献   

9.
油茶优良单株一般利用无性繁殖,因为无性繁殖不经过减数分裂和染色体重组,能保持优树的性状,提早结实,保证高产,稳产。利用油茶无性系造林,已在一些地方开展。我们在邵东县黄草坪油茶林场,对优树无性系造林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鉴定,并分析其提高产量的遗传实质。  相似文献   

10.
杉木优树无性系造林,是快速实现杉木良种化的重要途经。无性系造林首先必须解决优树无性系苗木的繁殖。近年我们在带芽点叶插、短枝插、侧枝插、萌条插、根接和组织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试验,得出以萌芽条扦插较好。为进一步摸清杉木萌条扦插的生根规律,于1981年又对几个影响扦插生根的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插壤、萌条  相似文献   

11.
目前,普通油茶良种的繁殖途径是:一是选定优株,通过子代鉴定,建立种子园,用实生苗造林。二是选优后经过当代鉴定,建立采穗圃,用无性系造林。实践证明,有性繁殖其子代分化变异较大。母树优良而子代植株大部分不能保持与母树相同的优良性状。用无性细胞(如叶芽、根)进行繁殖的后代植株,其优良性状基本能保存下来。为了探讨无性繁殖遗传和变异的关系,我们于一九八三年十月,对地方农家品种零陵红桃1号优树,以及用其枝条嫁接植株的果实性状作了调查,种子的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3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油茶是我国南方主要食用油料树种,为山区致富的重要资源。我省油茶林面积大,产量多,在全国油茶生产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为改变油茶传统上用实生繁殖造成的优劣混杂,遗传品质差,产量低的现象,对普选的油茶优树进行无性系测定,选育出高产优良无性系,通过嫁接发展为无性系林业经营,是实现油茶良种化,达到油茶高产稳产目的的根本措施。本世纪70年代,我国广泛开展了油茶良种选育工作,我们在全省34个重点产区县普选的1600株优树中,初步筛选出500余株,收集在优树  相似文献   

13.
油茶种子是当前油茶造林的主要材料。为适应油茶基地建设,加快实现良种化,我们于1978年11月初对入选十二株优树果实,开展了土温床育苗与露天育苗的对比试验,实践证明土温床育苗是培育油茶壮苗的有效方法(见表)。供试种子均来自优树最佳种  相似文献   

14.
油茶优树无性系间的控制授粉(可配性)试验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正> 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该树种为两性花,主要靠昆虫传播进行异花授粉。近几年,南方各省(区)普遍开展了油茶优树选择和优良小种群选择,而且还有组织地进行了嫁接和扦插繁殖等研究,加速了油茶优树无性系的测定,预计近期内将有一批高产、  相似文献   

15.
刺槐优树无性系细根快速繁殖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刺槐优树无性系细根快速繁殖试验李周岐,薛智德(西北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1988年用根萌诱导嫩枝扦插方法对白水县1983年所选的10株刺槐优树进行了繁殖,得到了一批优树无性系初繁苗。为了尽快扩大繁殖,满足试验研究和生产的需要,1989年我们以...  相似文献   

16.
一、目的研究通过人为对土壤肥料、水分和温度的控制,缩短油茶的育苗时间.即提前播种,提早出圃,用半年或更短的时间,培育出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符合造林标准的苗木,并能在当年春夏之交上山造林,为油茶速生丰产和育种工作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此项试验自1月上旬播种到6月上旬  相似文献   

17.
我省现有油茶成林7000余亩,除云台,宝华油茶发展较早以外,大部分是在1952年至1954年由外省调进种子直播造林而成。由于油茶种子来源不一,加上油茶是异花授粉树种,个体之间互相影响,产生变异,因而我省油茶品种彼此之间差异很大,其中优株很少,劣株较多,目前虽已进入盛果期,但每年产量很低。因此,进行油茶良种选育,应用优良品种,改造现有油茶低产林,营造油茶新林,就成为我省油茶生产上的一项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自1978年起开展了油茶优树选择工作。现将两年初步结果简报如下: 一、方法与步骤 我省油茶林分布面比较广。为做到在广泛的基础上选择好优树,我们组织了油  相似文献   

18.
油茶芽亩造林,就是用刚出土、未展叶或刚展1—2片真叶的油茶芽苗直接上山造林的技术。1982年,我们用14个油茶家系的芽苗进行了芽苗造林和芽苗移栽圃地试验,移栽芽苗2000余株。年底对其中山地栽培的11个家系,抽样调查了180穴540株,穴穴有苗,株保存率80.6%,平均苗高13.5cm,地径粗0.30cm。这些苗木,到1984年就有13.0%开花。说明芽苗造林具有苗木保存率高、生长快,进入结果期早等突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科学种油茶     
一、油茶营养杯育苗造林既快又好用稻草黄泥或塑料薄膜做成宽10厘米、高15厘米的营养杯,然后放进配好的肥泥,每杯放一颗经过催芽的种子进行育苗,加强管护,五个月即可上山定植。这种营养杯育苗造林方法,有利于培育壮苗,提高造林成活率,又能做到当年播种,当年造林。一九七五年区林科所油茶组的科技人员协助岑溪县诚谏公社营造一百三十亩软枝油茶种子  相似文献   

20.
林木组培苗工厂化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林木组培苗工厂化育苗的实施,建立华南第一个年产100万林木组培苗育苗工厂的情况及过程。在建厂过程中我们对建立林木组培苗工厂所需具备的条件;组培育苗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工厂的组成部份及设施;工厂的苗圃管理;工厂生产出大量的林木组培苗上山造林的情况等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统计了工厂生产的组培苗上山造林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及遗传增益。初步探讨了组培苗生产工厂的管理,成本核算及苗木经销和苗木运输,分析了工厂生产作业情况,展望了工厂化培育林木组培苗的前景并提出了工厂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