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白蛾周氏啮小蜂对几种昆虫蛹的寄生率以及林间释放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为主的13种昆虫寄主蛹的寄生率和林间释放效果。结果表明,用柞蚕、油松毛虫、美国白蛾、赤松毛虫和野蚕等5种昆虫蛹可作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较适繁殖寄主,蛹寄生率和单蛹寄生数量均较高,其中柞蚕蛹寄生率和寄生量最高,考虑用柞蚕蛹扩繁周氏啮小蜂材料易得且成本较低,继而用柞蚕蛹做最适寄主进行了生产性扩繁和林间防治美国白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柞蚕蛹与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按1∶50的比例室内接种扩繁,柞蚕蛹的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达97%,而林间防治美国白蛾试验按老熟美国白蛾幼虫与白蛾周氏啮小蜂1∶10的比例林间挂茧放蜂,美国白蛾蛹寄生率可达32%~41%,而对照美国白蛾蛹自然寄生率7.3%~8.7%,处理区放蜂寄生试验效果是未放蜂对照区的4.3~4.7倍。  相似文献   

2.
不同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繁殖寄主试验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对鳞翅目昆虫有较高的寄生率;家蚕的出蜂量不比柞蚕低,而且发现繁蜂的最佳接蜂量为每克寄主需要4头小蜂即可。同时,试验了不同条件下寄生蛹的保存与复壮。  相似文献   

3.
杨忠岐  魏建荣 《林业科学》2003,39(5):T004-T005
报道和记述了在中国发现的寄生于美国白蛾的姬小蜂科啮小蜂属黑棒啮小蜂种团(Tetrastichus howardi species group)的2个新种:山东白蛾啮小蜂Tetrastichus shandongensis Yang,白蛾黑基啮小蜂T.nigricoxae Yang。这2种啮小蜂均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中,每寄主蛹平均出蜂分别为77头和124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6.2%和9.8%,在生物防治上具有良好的利用前景。文末列出了啮小蜂属黑棒啮小蜂种团中国已知3个种的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4.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人工繁殖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有效天敌 ,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通过 8种不同的人工繁蜂寄主的选择 ,选出了取材容易、成本低廉的繁蜂替代寄主 :柞蚕蛹、赤松毛虫蛹和黄粉虫蛹 ,以柞蚕蛹最佳。通过人工大量繁殖与释放研究 ,找到了合适的繁蜂方法、放蜂时间、放蜂量、蜂虫比和放蜂次数。 5a来共繁殖并释放小蜂 8.5亿头 ,累计防治面积1.2 8万hm2 ,放蜂防治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达到 5 6 .85 %~ 6 8.92 % ,天敌总的寄生率达 89.86 %~ 94 .6 0 % ,使美国白蛾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寄生美国白蛾的长尾啮小蜂一新种(膜翅目:姬小蜂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道了自山东烟台美国白蛾蛹中养出的啮小蜂一新种——白蛾圆腹啮小蜂Aprostocetus magniventer Yang sp.now.,新种属小蜂总科姬小蜂科啮小蜂亚科长尾啮小蜂属Aprostocetus,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一头寄主蛹中可出蜂45~62头,寄生率为3.5%,雌雄性比2.6:1。本种在生物防治上具有一定的利用前景。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连续做了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6个世代的扩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温度处理间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对柞蚕蛹为寄主的寄生率有显著的差异;而连续扩繁继代处理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即没有出现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率退化的现象;此外,繁蜂温度为24~26℃时,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繁蜂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2018—2019年在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于美国白蛾各代蛹期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开展生物防治示范,系统调查了释放天敌不同种类、不同释放量和美国白蛾不同世代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与白蛾黑基啮小蜂2种天敌混合释放,对美国白蛾第2代蛹的寄生率和天敌总寄生率分别为49.10%和54.12%,均显著高于释放1种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表明释放2种天敌可显著提高寄生效果.释放45枚/hm2柞蚕蛹所繁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第1代蛹的寄生率和天敌总寄生率分别为55.23%,65.79%,与75枚/hm2释放量处理均无显著差异,表明增加天敌释放量未能提高寄生效果.放蜂后,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越冬蛹的寄生率高达61.04%,极显著高于第1代蛹(46.75%),第1代蛹又极显著高于第2代蛹(28.75%),表明该蜂对第1代蛹和越冬蛹的寄生效果显著优于第2代蛹;第1代蛹、第2代蛹、越冬蛹的天敌总寄生率分别为66.99%,38.18%,70.18%,总寄生率均极显著高于相应世代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表明其他寄生性天敌对害虫具有较好的自然寄生作用.因此,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生物防治美国白蛾的最佳时期为第1代蛹期,经济释放量为45枚/hm2.  相似文献   

8.
白蛾周氏啮小蜂转主寄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优势寄生性天敌。为了了解其在释放利用后能否保持高的种群数量 ,达到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效果 ,研究了这种小蜂在林间的转主寄主。通过调查 ,明确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林间的转主寄主种类 ,并研究了这些寄主的年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 ,以及白蛾周氏啮小蜂在这些寄主中的寄生率和出蜂量、雌雄性比等。结果表明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主有 7种 :美国白蛾 ,大袋蛾 ,柳毒蛾 ,榆毒蛾 ,国槐尺蛾 ,杨扇舟蛾和桃剑纹夜蛾。白蛾周氏啮小蜂年发生 7代 ,而美国白蛾年发生 2代 (部分年份可发生 3代 ) ,小蜂除寄生这 2代(或 3代 )美国白蛾蛹外 ,其余各代在这些转主寄主蛹中寄生。这些转主寄主的蛹期和美国白蛾的蛹期在 1a的生长发育期中相互衔接 ,小蜂可转移寄生在这些寄主上 ,从而能够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 ,达到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对各地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柳毒蛾和美国白蛾上的寄生情况比较分析 ,发现该小蜂在不同地点的寄生情况差异不显著 ,说明这种小蜂的分布比较广泛 ,种群数量比较稳定。研究还表明 ,绿化树木的多样性可以增加转主寄主的种类和数量 ,从而能够使小蜂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 ,达到释放后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林业科技》2021,46(2)
利用漯河市豫中南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研究中心提供的柞蚕蛹,于2018~2019年,分别于第一代美国白蛾蛹期、第二代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蛹期、第三代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放蜂4次。观察表明:柞蚕蛹室内出蜂量大,2018年平均出蜂量为3 612头/蛹,2019年平均出蜂量为3 988头/蛹;柞蚕蛹室外出蜂率也较高,平均出蜂率达80%以上。自然条件下柞蚕蛹出蜂率受蚂蚁、鸟类影响较大,受其它因素影响较小。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率较高,比对照区高60%以上。放蜂效果较明显,叶片保存率比对照区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连续做了白蛾周氏啮小蜂6个世代的扩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温度处理间白蛾周氏啮小蜂对柞蚕蛹为寄主的寄生率有显著的差异;而连续扩繁继代处理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即没有出现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率退化的现象;此外,繁蜂温度为24~26℃时,白蛾周氏啮小蜂繁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林间释放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林间的释放技术,确定日间段适宜的放蜂时间和树体挂蜂较好的方位,作了日间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挂蜂方位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寄生率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与挂蜂日间不同时段的时间有关,与树体上挂蜂的不同方位无关,最佳放蜂时间为每日傍晚17:00~18:00时,或清晨4:00~6:00时。  相似文献   

12.
文章报导了用柞蚕蛹人工连续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温度处理间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对柞蚕蛹为寄主的寄生率有着显著的差异,而连续扩繁继代处理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即没有出现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率的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寄生于美国白蛾蛹体内的天敌昆虫。为探索该小蜂的林间释放最佳效果,我们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出蜂时间、出蜂孔数、出蜂蚕蛹的数量、出蜂后的存活时间、林间释放等内容进行了观察,总结出了在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过程中应注意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4.
白蛾周氏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白蛾周氏啮小蜂在秦皇岛 1a发生 7代 ,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蛹内越冬 ,群集于寄主蛹内 ,其卵、幼虫、蛹及产卵前均在寄主蛹内度过。成蜂在寄主蛹中羽化后 ,先进行交配 (无重复交配现象 ) ,随后咬一“羽化”孔爬出 ,其余的成蜂个体均从该孔羽化而出。刚羽化的成蜂当天即可产卵寄生。白蛾周氏啮小蜂从卵产入寄主蛹中至成蜂羽化、咬破寄主蛹壳出来这一时期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 36 5 .12日度和 6 .14℃ ,这对指导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有着重要作用。白蛾周氏啮小蜂在自然界中可以寄生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 ,包括美国白蛾、大袋蛾、柳毒蛾、榆毒蛾、国槐尺蛾、杨扇舟蛾和桃剑纹夜蛾等 ,为白蛾周氏啮小蜂自然繁殖 ,在自然界中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达到以虫制虫、无污染、无公害生物防治的目的,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美国白蛾蛹,能达到很好的生物防治效果。该文论述了选用优质的柞蚕蛹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方法。采用“三刀削茧法”,将柞蚕茧有蚕蒂的一端两侧用刀削两个孔口,另一端削一个孔口,孔口直径1.5~2cm为宜,削口时不能破蛹,削口不宜过小,能使种蜂进入。人工繁育和释放周氏啮小蜂,增加了林间蜂种的种群数量,提高了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增强了自然界小蜂持续控灾的能力,有效恢复和改善了林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柞蚕病害对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影响及其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寄生于美国白蛾蛹内的天敌昆虫.利用柞蚕蛹人工繁殖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技术在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辽宁省10多年来的人工大规模繁蜂的实践,系统地分析了利用柞蚕蛹大规模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失败的原因,阐述了柞蚕病害对繁蜂和小蜂个体发育的影响,提出了防控柞蚕蛹期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是徐州地区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蛹期的1种重要天敌。研究证明,白蛾黑基啮小蜂主要是通过嗅觉来识别寄主蛹的,并且它能够辨别已寄生蛹和未寄生蛹,避免了因重复寄生而造成子代小蜂不能完成世代发育。未寄生的杨小舟蛾蛹表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羊毛甾醇(62.411%),而寄生过的杨小舟蛾蛹表提取物中不存在该物质。高浓度的未寄生蛹表提取物能够引诱白蛾黑基啮小蜂,而已寄生蛹表提取物对小蜂无引诱作用。2种提取物均不能提高白蛾黑基啮小蜂对杨小舟蛾的寄生率。  相似文献   

18.
白蛾周氏啮小蜂为美国白蛾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具有寄生率高、繁殖能力强、雌雄性比大且替代寄主易得等特点。本文旨在探索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湖北人工繁育的可能性,通过前期结果平均寄生率71.56%、平均羽化量6064.8头,可知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湖北进行人工繁育时可行的,为后期大规模繁育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野外释放的被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的柞蚕蛹的调查和分析,认为野外释放的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出蜂率比较高,符合人们的期望值。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的寄生对寄主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蛹血细胞包囊反应的影响及其毒液对蛹的毒性。结果表明,杨小舟蛾蛹血细胞具有很强的包囊异物能力,而在白蛾黑基啮小蜂毒液的作用下这种能力会丧失,因而白蛾黑基啮小蜂的卵能在寄主蛹中顺利完成世代发育,而不被包囊。Sephadex A-25珠被注入蛹内24 h后的被包囊率高达94.00%。白蛾黑基啮小蜂寄生早期(寄生0~2 h后)不影响寄主蛹的血细胞免疫反应,寄生后期(寄生24,48 h后)杨小舟蛾蛹的血细胞免疫反应受到较大影响。γ射线辐射处理的白蛾黑基啮小蜂寄生蛹包囊能力的变化与正常白蛾黑基啮小蜂寄生蛹相似,随着寄生后时间延长而下降。白蛾黑基啮小蜂毒液对杨小舟蛾蛹的血细胞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