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内蒙古沙漠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仅次于新疆的第二大沙漠分布区域,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沙漠景观和神奇的鸣沙,但是沙漠资源自身的巨大旅游价值尚未很好地体现出来。本文在全面分析国内特别是内蒙古沙漠旅游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并阐述了沙漠旅游产品的具体开发模式,提出了内蒙古沙漠旅游在产品开发、区域合作、市场开拓和营销宣传等方面的新理念与新策略,试图探索一条对西部沙漠旅游发展有益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方沙漠旅游地开发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旅游资源赋存条件、旅游地可进入性和旅游地空间竞争三个方面对我国北方沙漠旅游地开发的适宜性进行尝试性分析。研究表明:在沙漠旅游资源条件中,沙丘形态在影响沙漠旅游开发中起关键作用,而沙漠区规模对旅游开发影响不明显;夏季和秋初(即5至8月)的四个月是我国北方沙漠旅游地气候适宜期;而其它类型旅游资源与沙漠的结合能更有效地提升沙漠旅游地的吸引力;虽现已开发的沙漠旅游地大多分布在沙漠区的边缘区,但有向沙漠腹地扩展的趋势,另外,我国北方沙漠旅游地开发中旅游项目重复建设比较明显,由此而导致的空间竞争问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我国沙漠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漠旅游在我国已逐渐受到青睐,相应的景区开发也初成规模。目前景区开发仍以观光游览项目为主体,但也注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和生态教育,沙漠资源多和其他资源合并开发,但存在开发的同质性问题。我国的沙漠旅游景区大致分为风景主导类型、地质公园类型、生态展示类型、综合性类型和探险科考功能突出的类型等。放眼未来,旅游开发应当和沙产业紧...  相似文献   

4.
沙漠作为干旱区特有的生态旅游资源,对其进行旅游业的开发有利于区域人地关系的和谐演进和全面推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文中以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旅游规划为例,提出并利用基于文脉、地脉的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程序,对沙漠旅游这一地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设计进行研究分析,立足于把基于文脉、地脉的区域旅游形象设计与形象功能体系结构纳入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以期对其他类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开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沙漠旅游是将独特的自然地貌景观与市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内蒙古自治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沙漠旅游与探险项目对于带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宣传内蒙古沙漠地区自然资源具有现实意义。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党晓宏副教授、高永和蒙仲举教授及内蒙古财经大学王珊教授等新作《沙漠旅游与探险》一书,是一部对沙漠旅游与探险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科普性教材。该教材结合沙漠旅游教育、研学前景及科学考察等多方面深度总结论述沙漠旅游与探险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6.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定位研究——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是发展区域旅游的基础 ,开发的定位研究有助于为一地旅游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本文从区域角度和空间经济一体化思想出发 ,以赤峰市为例 ,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定量与定性研究 ,得到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图式 ,结合区际分析归纳出赤峰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层次。从而为区域旅游开发的定位研究进行了一般理论的探讨及例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地处我国农牧交错、生态脆弱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借鉴国内外生态安全评价方法,通过对10个重点旅游资源区进行详细调查,构建了区域性旅游开发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旅游资源赋存环境生态承受能力、旅游资源开发生态影响力的各项指标因子进行权重分析和量化赋分,对研究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除鄂尔多斯西部荒漠、沙漠生态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性较差外,其余重点旅游资源区均处于较安全状态,但生态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同时,10个重点资源区中,初步开发区(开发5年以内)和深度开发区(开发10年以上)的生态安全状况较好,而中度开发区(开发5-10年)的生态安全性较差,说明中度开发阶段是出现生态危机机率较大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沙漠公路景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沙漠公路是开展塔克拉玛干沙漠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沿线旅游景观的视觉好坏,直接影响游客的心理感受和对景观质量的认可度。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总结与实地调查,从旅游研究视角,运用AHP法建立了3层级27个指标因子的塔里木沙漠公路景观评价体系,并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进而对沙漠公路沿线景观质量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沙...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数据,对陕西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异因素与特征做了理论上的探讨,在此基础上确定区划依据,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对陕西省旅游资源进行了区划研究。研究结果将陕西省旅游资源划分为4个旅游资源区,16个旅游资源亚区,各旅游资源区具有不同的资源特征,在开发利用上也具有不同的方向,采用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沙漠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活动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本文以乌兰布和沙漠旅游区为实际例证,分析沙漠旅游地开发因子,并研究总结其优劣势,为促进沙漠旅游地的进一步快速稳步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平凉市地处陇东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落后,但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且处在兰州旅游区、西安旅游区和银川旅游区的包围之中,区位条件和客源市场较佳。因此,研究平凉市旅游资源及其开发问题,对于发展地方经济意义重大。本文在对其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区位条件、客源市场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平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对策,重点就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路线设计做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疆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阐述了新疆旅游发展的大环境 ,介绍并分析了新疆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及优势 ,同时也对新疆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简单的剖析。并且针对新疆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为新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陇南山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策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陇南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落后,同时又是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正处在西安旅游区、成都旅游区和兰州旅游区的包围之中,区位条件和客源市场较佳,实施生态旅游开发将对发展地方经济和提高游客生态环境意识意义重大。在对其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客源市场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开发森林生态游、休闲度假游、避暑消夏游、三国怀古游、长征体验游等特色旅游项目,设计出不同尺度、不同主题的若干旅游线路,并针对发展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南道不论在自然旅游资源,还是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本文通过对和田地区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现状分析,提出围绕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为核心,突出以玉石故乡,大漠风光,田园绿洲,佛国古城及伊期兰教四大特色为主题,重点推出“和田玉石文化”、“尼雅寻梦”等精品,以此为龙头,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并提出“一主线,六干线”的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旅游流转移的陕西省入境旅游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陕西省入境旅游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其游客市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入境旅游发达区转移而来的,但三大区域入境旅游流向陕西的扩散转移成长过程各不相同,研究发现:环渤海是陕西最大的入境旅游中转地,且年际变动较小,比较稳定;长三角向陕西转移人数少于环渤海,年际变动大,处于波动增长状态;珠三角向陕西转移数量最少,且这些年不增反减,年际变动较大;陕西省入境旅游市场趋于多元化,日渐稳定和均衡;陕西省对三大区域入境游客的吸引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需在开拓三大区域入境旅游市场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区域旅游产品开发方案制定与产品类型策划是区域旅游规划中最具创意的研究环节。以伊犁河谷地区为例,遵循旅游产品策划与创新的战略逻辑结构,提出了伊犁河谷地区三大主导系列产品、三大专项系列产品的旅游产品开发战略方案。以期对该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最大化区域旅游资源效益,实现旅游新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新疆库车县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资源组合优势突出。旅游业可以成为库车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目前主要问题是地处偏远 ,交通不便 ,开发不够 ,旅游环境有待改善 ,缺乏宣传 ,知名度不高等。开发库车旅游应当深化对库车旅游资源的认识 ,树立、更新旅游观念 ;着力设计、塑造库车旅游形象 ,打造库车旅游品牌 ,突出库车旅游在新疆旅游中的地位 ,全方位开展宣传推介活动 ,应当加大旅游景点的开发力度 ,改造旅游设施 ,重视旅游安全 ,改善旅游环境 ,注意库车少数民族民俗保护 ,进一步光大龟兹文化 ,设计、开发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和旅游路线 ,安排丰富合理的旅游日程。  相似文献   

18.
古城旅游景区作为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价值综合评估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本研究选取阆中古城旅游景区为案例地,根据问卷调查及统计年鉴数据,运用TCM-CVM综合模型进行景区经济价值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2018年阆中古城旅游景区的经济价值为1.610×1010,其中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反映出阆中古城旅游景区资源环境的综合价值得到了充分利用,并较大程度地满足了外来游客的消费需求和意愿;同时,2018年阆中古城旅游景区的经济价值总量<2018年全年旅游综合收入,反映出近年来阆中古城旅游开发成效显著,景区发展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较高;(2)使用价值中,总旅行成本>消费者剩余,说明阆中古城旅游景区以独特的资源环境优势开展旅游活动,使众多游客获得了最大让渡价值的满意度并对景区的总体满意度较高;(3)非使用价值中,存在价值>遗产价值>选择价值,反映出游客对阆中古城旅游景区的保护意识具有长远性、非功利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