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奥尼鱼苗种雄性率的鉴定与生长测定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非鱼雄性个体生长快、个体大,养殖全雄罗非鱼可有效控制其密度,减少生殖耗能,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效益。近几年,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的杂交种——单性奥尼鱼,已成为东莞市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苗种年需求量约4000万尾。由于种苗生产企业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方面的差异,市面上销售的奥尼鱼的  相似文献   

2.
《内陆水产》1987,(3):37-37
日本子1970年下半年度开始推广罗非鱼养殖,到1984年的年产量约达3500吨(据农林省统计),由于罗非鱼肉质与鲴类裙似,所以日本人很喜欢用它制做生鱼片。但这种鱼的主要缺点是繁殖过剩;生长不快,商且雄性鱼在产卵后约二周左右进行口腔孵育,在此期间会因绝食而变得.消瘦,甚至体重减少一半,雄性鱼也会在雌鱼产孵期间,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的养殖目前已跃居世界淡水养殖业的第二位。由于罗非鱼雌雄个体生长差异很大,因此养殖者可以通过人工控制鱼体性别的途径获得生长速度快的单性鱼,来加快商品鱼的生长速度、增加鱼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这项工作已经在国内做了近20年了。国内目前生产单性鱼的方法:南方主要是利用纯种雄性奥利亚罗非鱼和纯种雌性尼罗罗非鱼来交生产全雄奥尼鱼;而北方则主要采用性激素诱导尼罗罗非鱼,使之转化成单性鱼。前者由于国内先后引进数批不同品系的尼罗罗非鱼,只有极少数单位拥有较纯的原种尼罗罗非鱼,又由于绝大多数单位的罗非鱼因人为等…  相似文献   

4.
尼罗罗非鱼原产于非洲的尼罗河,在埃及已有三千多年的养殖历史。此鱼与非洲鲫(学名叫莫桑比克罗非鱼,下同)同属。它在罗非鱼属的一百余个种类中是体型最大的一种,在原产地最大个体重达11市斤。在我区饲养三、四个月,体重可达0.3—0.5斤,一年后体重2斤左右。它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于一九七六年向世界各国推荐的养殖良种。  相似文献   

5.
日本于1970年下半年度开始推广罗非鱼养殖,到1984年的年产量约达3,500吨(据农林省统计),由于罗非鱼肉质与鲷类相似,所以日本人很喜欢用它制做生鱼片。但这种鱼的主要缺点是繁殖过剩,生长不快,而且雌性鱼在产卵后约二周左右进行口腔孵育,在此期间会因绝食而变的消瘦,  相似文献   

6.
池塘规模化养殖罗非鱼效益显著,值得推广。本文报道了罗非鱼规模化养殖的技术和方法。从2004年5月19日放养8-9cm单性尼罗罗非鱼种27万尾,经过7个月养殖试验测定共存活24.84万尾,成活率92%,平均体重0.75kg/尾,最大体重0.81kg/尾。  相似文献   

7.
罗非鱼养殖的最大优点,是苗种生产和养殖技术比较简单。但由于它具有口腔含卵孵化幼鱼的习性,影响了雌鱼的生长。一般雌鱼在6个月,体重在200克左右就开始产卵,它没有固定的产卵季节,只要达到适宜的温度,平均一个月就可产一次卵。产完卵后即将卵含到口中孵化,受精卵在口腔中孵化约2周,在这期间的亲鱼由于含卵而绝食,放出幼鱼后开始摄饵,等恢复了体质又要产卵了,这样就影响了雌鱼达到商品鱼的规格。为了克服这个缺点,近年来研究了罗  相似文献   

8.
为了谋求罗非鱼的高产优质,探索罗非鱼单性养殖的途径,巳成为当今举世瞩目的课题。我们于1985年在慈利县罗非鱼繁殖场进行了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及其杂种(正反交)一代的雄性率、个体生长速度、群体生产力比较的初步观察。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罗非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推广养殖的一种淡水和半咸水鱼类 ,目前有 85个国家和地区养殖 ,年产量保持在 1 2 0万吨左右 ,成为世界上热销的品种之一。我国是罗非鱼养殖的主要国家 ,目前养殖罗非鱼最多的省份依次为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山东等地 ,主要有 4种 :尼罗罗非鱼、奥尼罗非鱼、红罗非鱼和单性罗非鱼。 2 0 0 2年 ,我国出口罗非鱼数量达到 3.2万吨 ,其中广东省 2万吨 ,福建省 0 .5万吨 ,主要出口到美国、韩国等地罗非鱼养殖与出口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0.
池塘规模化养殖罗非鱼效益显著,值得推广。本文报道了罗非鱼规模化养殖的技术和方法。从2004年5月19日放养8—9cm单性尼罗罗非鱼种27万尾,经过7个月养殖试验测定共存活24.84万尾,成活率92%,平均体重0.75kg/尾,最大体重0.81kg/尾。  相似文献   

11.
云浮市奥尼鱼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沃林 《内陆水产》2004,29(9):14-15
目前云浮市养殖的罗非鱼种类,以奥尼罗非鱼简称“奥尼鱼”(奥利亚罗非鱼6和尼罗罗非鱼早的杂交种)为主.它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雄性率90%以上,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适应性强、食性杂、易捕捞、体态与肉质好、起肉率高等优点,5cm左右的鱼种养4~5个月。如果饲料充足,能长到500g左右,并可解决因繁殖过度而影响生长的问题,经济效益显著,是罗非鱼养殖的首选品种。我市水产种苗场于1992年从广州市水科所率先引进试养获得高产高效,紧接着有个体养殖户于1994年从高明西江水研所引进,因当时罗非鱼塘头价高达20~30元/kg,因此在全市逐步推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罗非鱼池塘规模化养殖的技术和方法.从2004年5月19日放养8~9 cm单性尼罗罗非鱼种27万尾,经过7个月养殖试验测定共存活24.84万尾,成活率92%,平均体重0.7 5kg/尾.  相似文献   

13.
吴融 《淡水渔业》1985,(4):33-36
<正> 罗非鱼单性养殖不仅在理论上涉及鱼类的性决定及其分化等问题,在实用上也可解决罗非鱼在单位水域内因繁殖过剩带来的鱼体过小问题,而且罗非鱼雄鱼生长较快,因此对罗非鱼单性养殖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有重要的意义。近十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以色列、巴西、日本、菲律宾和我国台湾对罗非鱼单性养殖的研究有  相似文献   

14.
奥尼鱼是奥利亚罗非鱼(雄)和尼罗罗非鱼(雌)的杂交一代。由于它具有生长快、易养高产、肉质好的优点,日益受到养殖者和消费者的喜爱。现将奥尼鱼的鱼苗培育及高产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奥尼色的生物学特性1.1雄性率高奥尼龟雄性率在92%以上。由于雌鱼少,且当年不产卵,次年产卵也少,所以没有因大量繁殖而造成密度过大的情况。1.2生长快、产量高奥尼鱼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生长快,刚孵出的鱼苗养至0.5公开的上市规格只需5个月;一年可养两次,亩放800至1500尾,年亩产奥尼鱼800~1500公斤。1.3食性杂、易养、易捕1.4抗病、耐缺氧…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自然环境限制,罗非鱼在银川地区只有每年5月20日~10月10日期间可以在自然条件下正常生长,其余时间需在有保温、加温设施的环境中才能存活(银川地区尚无温泉渔场)。个体大于150g的罗非鱼背棘在活鱼运输中相互刺伤鱼体,形成病灶,使得罗非鱼长途运输中成活率低。本地区罗非鱼市场售价高,在养殖生产中,它是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养殖品种之一。三年来,笔者利用池塘设置小网箱养殖罗非鱼,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管理方便,尤其是可随时根据市场需要适量上市,并在不影响池塘中其他养殖品种生长的情况下,亩均增利1000元…  相似文献   

16.
池塘无公害养殖尼罗罗非鱼效益显著,值得推广。为了提高池塘养殖效益,我们在河南省巩义市米河镇水产养殖场进行了加州鲈池塘套养试验。本文报道了尼罗罗非鱼无公害养殖的技术和方法。从2005年5月19日放养8~9cm单性尼罗罗非鱼种2.9万尾,经过7个月养殖试验测定共存活2.784万尾,成活率96%,平均体重0.763kg/尾,最大体重0.812kg/尾。  相似文献   

17.
在繁华的水族中,最近在水产科技工作者的诱导下,一个罗非鱼的“雄性王国”宣告成立了。罗非鱼的繁殖力很强,一般一年能繁殖四次之多,难以控制养殖密度。同时,雌罗非鱼由于繁殖力强,生长十分缓慢。为了提高罗非鱼的养殖产量,能否在一定水面中获得单性鱼呢?水产科技工作者在这项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在水产养殖业中,鱼类雌雄个体的生长速度是有差异的,雄鱼的生长速度比雌鱼快得多,而且有些种类相差很大,如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因此,如何通过性别控制的方法获得生长快速的单性鱼,供应给养殖户进行养殖,是很有理论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实践与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单雄性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池塘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口条件基本一致的池塘中,按80:20池塘主养模式进行主养单性奥尼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对比试验,亩产奥尼罗非鱼822公斤,亩纯收益3130元;亩产尼罗罗非鱼720公斤,亩纯收益316.62元。奥尼罗非鱼平均个体300克,尼罗罗非鱼平均个体168克。奥尼鱼较尼罗罗非鱼生长快42.6%。  相似文献   

20.
凌剑  华林 《内陆水产》2001,26(4):22-22
奥尼鱼又称全雄性罗非鱼,为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的杂交品种,该鱼与普通罗非鱼比较,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一是生长快速、产量高。一般的罗非鱼要养殖 10个月以上才能养成商品鱼,而奥尼鱼只需 5个月左右就能养成 500克以上的商品鱼。生产实践证明,奥尼鱼每 667米 2产量可达 2 500千克。二是适应性强。在同等条件下养殖,奥尼鱼的抗病力、耐低温能力均超过普通罗非鱼。它能耐 4℃水温和 1℃气温,在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都可自然越冬。三是食性广。除苗期主要采食水蚤 (红虫 )、蝇蛆、丝蚯蚓等天然动物饵料外,一般都以米糠、麸皮、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