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变化——基于1991—2010年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空间为维度,以蚕茧产量、桑园面积、发种量为指标,进行东、中、西部蚕区蚕桑生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2003年开始,我国中西部蚕区蚕茧产量超过东部,此后蚕桑产业转移的进程开始加快,而且由于中部蚕区的蚕茧产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相对稳定,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转移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即"东桑西移";与此同时,我国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但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占全国的比例都高于西部蚕区蚕茧产量占全国的比例,说明西部蚕区的单位面积桑园产茧量和盒种产茧量仍然低于东部蚕区。因此,目前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在正视"东桑西移"的事实的同时,既要提高西部蚕区的蚕桑生产效率,又要适度稳定东部的优质茧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部分地区桑园面积减少的现象,通过调研和思考,从南宁市蚕桑产业具有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工资增长过快、土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不高导致蚕桑产业整体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鉴此,提出了通过加大扶持龙头企业,探索和总结"蚕、桑分离"、产业扶贫、互联网+蚕业等模式的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化解蚕桑产业成本提高,效益下降的问题,实现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西蚕业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钢 《四川蚕业》2012,40(3):7-10
<正>近年来,广西抓住国家"东桑西移"战略机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蚕桑产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成为广西农业的新兴优势产业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成功范例。广西蚕业为何能迅速崛起,广西经验对我省蚕桑产业的发展有何启示和借鉴意义?为此,我们对广西蚕桑产业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蚕与人类有着很深的渊源,在中国古代社会,养蚕业经济社会文化地位十分显耀,蚕吐出几百米到上千米的丝线,演绎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桑-蚕-茧-丝绸-制成品的单一产业模式渐行渐远,蚕、桑、茧、丝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方兴未艾,将助推蚕桑产业转型发展。本文主要对家蚕生命逻辑、经济逻辑、社会逻辑的演变进行简单分析,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朱树桢  杨建设 《中国蚕业》2011,32(3):55-56,59
云南省蚕桑产业迎来了国家"东桑西移"政策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劳动力大量转移、成本上涨,劳动力投入多、风险大,基础设施较差、劳动效率低,产业竞争力不强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一家一户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利于现代蚕业发展,只有打破传统模式、加大投入,提高养蚕集约化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产业发展条件;加强对蚕桑产业的领导、壮大技术服务队伍,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增强企业带动能力,走集约高效化生产经营的路子,才能实现云南省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蚕学通讯》2014,(1):F0004-F0004
正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市蚕桑技术推广站)由原重庆市北碚蚕种场、重庆市西里蚕种场于2011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其前身创建于1935年,在中国西南地区最早从事家蚕良种繁育事业,拥有丰富的桑、蚕种质资源和雄厚的技术力量,是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推广培训单位,年承担多项国家、市科研项目,可繁育原种2万张、普种35万张。为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定点单位,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配套单位,重庆市桑、蚕品种资源保护单位,西南大学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和蚕桑新品种试验基地。蚕科院秉承"科技创新,质量为本,优质服务,勇创一流"的宗旨,开展蚕业应用技术研究,蚕桑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及推广,蚕桑技术指导,良种繁育、  相似文献   

7.
《北方蚕业》2012,33(3):17-17
正2012年8月18—20日,由中国蚕学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主办,陕西省蚕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安康综合试验站承办的"全国生态桑及桑树生态产业学术研讨会"在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区蚕(桑)学会的100多名专家学者莅临会议,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学会副会长舒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农业部、财政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精神,根据杭州综合试验站关于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建设要求,2009年淳安县重点开展了千亩蚕桑示范园区建设,桑、蚕新品种高效栽培和饲养技术试验示范,桑树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体系建设,桑螟、桑瘿蚊等重大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并通过深人开展“科技入户蚕桑增效”活动,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夯实淳安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2009年淳安县桑树病虫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蚕茧质量显著提高,实现了淳安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蚕农的稳定增收。  相似文献   

9.
正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现有在职职工4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博士与博士后13人,省特贡人员2人,国务院特贴4人。"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蚕桑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入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两名专家被农业部聘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建有桑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蚕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低碳生物能农业  相似文献   

10.
正新疆和田玉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以蚕桑产业开发为主,集制药、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企业。公司建立了几个规模较大的生态蚕桑基地,以"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为技术支撑,深挖维医药精华。公司以"激发健康创意,关爱生命宽度"为宗旨开发健康蚕桑系列产品。研制开发了"雄蚕圣酒"系列、"雪蚕降糖胶囊"、"雪蚕降脂胶囊"、"桑叶茶"系列和"蚕沙保健药枕"等具有新疆特色的蚕、桑功能性营养保健产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安吉县通过生产桑枝地板,建设高标准果桑示范园和果桑观光园,带动了桑枝条加工业的兴起,实现了每667m2桑园生产"吨果、吨条、百公斤茧"的高效生产模式;通过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升了蚕桑产业层次,达到了蚕业增效、蚕农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专题调研认为,当前普格县蚕桑产业难以呈现提速增量、提质增效甚至面临挖桑毁桑、弃管弃养的“萎缩”态势,除了栽桑养蚕比较效益下降、蚕区外出务工人员和搬迁户增多、烟桑矛盾进一步加剧、蚕桑生产激励机制比不过烤烟外,主要原因就是个别领导干部抓落实的执行力不强、产业扶持项目投入不足、科技兴蚕措施落实不力。对此,提出稳定推进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罗炽增 《四川蚕业》2008,36(1):50-52
<正>国家实行"东桑西移"战略,加快了蚕桑生产区域布局的调整,使我国蚕桑生产的重心逐步向西部转移。作为全国蚕丝生产主产区的四川,蚕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的特点:蚕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优势蚕业主要集中在攀西、川中北、川南三个丘陵蚕区,占全省  相似文献   

14.
正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现有在职职工4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博士与博士后13人,省特贡人员2人,国务院特贴4人。"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蚕桑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入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两名专家被农业部聘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建有桑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蚕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低碳生物能农业研究、应用昆虫研究和成果转化与推广6个学科和院"昆虫分子生物  相似文献   

15.
<正>蚕业是江苏省传统的外向型、文化型产业,也是蚕农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的高效特色产业。然而,近年来由于受气候、预警体系、防治技术与设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桑疫病、桑螟、桑瘿蚊、桑尺蠖等桑病虫已成为我省蚕桑生产的巨大威胁。为积极践行"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促进江苏蚕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取得新突  相似文献   

16.
曾平 《蚕学通讯》2014,(3):61-61
正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蚕桑产业,积极化解土地、劳动力等制约黔江蚕业发展的资源矛盾,实现黔江蚕业增产方式由主要依靠扩大桑园面积向提高桑叶产量质量,增加养蚕数量和效益的转型升级。2012年,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渝西北综合试验站引进"强桑1号"新桑品种在黔江区濯水镇等试验基地进行推广试验3.3hm2取得成功。2013年,在阿蓬江镇、濯水镇、太极乡、石家镇、黑溪镇等乡镇推广试验13.3hm2又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十二五"期间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在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三五"在饲料桑、生态桑、蚕沙等方面的研究思路,旨在加快山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步伐,促进山西蚕桑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培训教材——蚕桑》于2009年11月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四川省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区域布局规划和新型农民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等为依据,以主体技术路线为主线,以关键实用技术为重点,介绍了桑、蚕主要推广品种,结合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蚕桑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基础知识和实用  相似文献   

19.
2019年9月17-18日,由中国蚕学会、国家桑蚕产业技术体系主办,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四川省蚕学会、国家桑蚕体系加工研究室承办,四川尚好茶叶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支持的全国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暨桑茶产业发展大会在四川省南充市举行,来自全国的相关教学科研单位、企业的300余名蚕桑从业人员参加会议。大会以“加快蚕桑产业发展、推动桑资源多元开发”为主题。中国丝绸蚕桑品牌集群主任朱保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等领导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蚕业》2015,(1):89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是云南省专业从事蚕桑和蜜蜂科学研究的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主要从事蚕、桑、蜜蜂遗传改良、养殖(栽培)和加工技术研究示范等公益性农业科技工作,为云南省蚕、蜂产业发展提供全程科技支撑。是国家蚕桑和蜜蜂产业技术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云南省现代农业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云南省向仲怀院士工作站和云南蚕桑育种与高效生产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依托单位,是云南省省级文明单位和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是中国蚕学会、中国茧丝绸协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