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alt balance in simulated soil coulumns was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a large amount of long term observation dat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climate conditions of semi-arid region of the Huang-Huai-Hai Plain,the soils in the columns were under salt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when the groundwater depth was controlled at less than 2.0m,and under desalinization conditions when at larger than 2.5m.In the soil columns with clay soil and silty loam soil intercalated with a clay layer,the amount of salt accumulated was far less than that in the soil column with silty loam soil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file.Under no irriagtion conditions crop planting may increase groundwater evaporation and hence salt accumulation in soil,making the soil columns under desalinization be under salt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
盐荒地旱作改良综合农艺措施抑盐效果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几种不同的盐荒地旱作改良农艺措施的抑盐效果 ,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 ,总结了一套较为规范、系统、科学的旱作改良盐荒地的综合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盐单胞菌C6与耐盐有关DNA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取盐单胸菌(Halomonas)C6的总DNA,用Squ3AⅠ部分酶切,回收15-30kb的DNA片段,以pLAFR3为载体在大肠杆菌(E.coli)DH5α中构了该菌的基因文库。以C6的基因文库为供体,以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盐敏感菌株RC3-3'为受体,在辅助质凿pRK2013的协助下进行三亲本杂交,在选择培养基上筛选到接合子RWH15和RWH17。质粒检  相似文献   

4.
几种一年生盐生植物的吸盐能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土壤盐渍化在新疆发生面积多,分布广,利用盐生植物对盐分的超富集能力,选育生物量大且体内盐分浓度高的品种,可有效改良盐碱地。本试验比较了几种主要盐生植物的吸收离子类型和盐分积累量,为科学合理利用盐生植物进行盐碱地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一年生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盐地碱蓬(Suaeda salsa)、高碱蓬(Suaeda altissima)和野榆钱菠菜(Atripex aucheri Moq.)为材料进行人工种植,试验地土壤为壤土和砂壤土,耕层土壤盐分均值为10.23 g/kg,p H为8.36,属于中度盐化土壤。采用完全随机排列设计,在生育早期、中期和末期采样测定植物地上、地下部分干物质量和K+、Na+、Ca2+、Mg2+、Cl-、SO2-4浓度。【结果】生育末期四种盐生植物地上生物量均占整株生物量的89%以上,高碱蓬(23302 kg/hm2)蓬野榆钱菠菜(20379 kg/hm2)盐地碱蓬(18670 kg/hm2)盐角草(9096 kg/hm2)。盐分总浓度盐角草(215 g/kg)盐地碱蓬(152 g/kg)高碱蓬(137 g/kg)野榆钱菠菜(103 g/kg)。不同植物离子含量不同,K+浓度以高碱蓬中最高,Na+、Cl-、SO2-4在盐角草中最高,Ca2+、Mg2+浓度在盐地碱蓬中最高;4种盐生植物对Na+、Cl-、SO2-4的吸收能力极强,按阴离子类型划分盐角草属于SO2-4-Cl-型盐生植物,盐地碱蓬、高碱蓬、野榆钱菠菜属于Cl--SO2-4型盐生植物;盐分积累量为高碱蓬(3499 kg/hm2)盐地碱蓬(3061 kg/hm2)蓬野榆钱菠菜(2180 kg/hm2)盐角草(2080 kg/hm2)。【结论】盐生植物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主要以生育末期刈割时单位面积从土壤中吸收的盐分总量来衡量,这取决于此时地上部分生物量与植株体内盐分浓度的大小。植物会根据其生长需求选择吸收土壤中矿物质元素,盐角草对的Na+、Cl-的吸收能力强于盐地碱蓬、高碱蓬和野榆钱菠菜,尤其对Cl-表现出极强的选择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耐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分别接受四种氯盐(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和氯化镁)的四个水平(0,1.5,3.0和4.5g/kg土)的处理。结果表明四种氯盐对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的出苗均有不同影响。随着氯盐投入量的增加,出苗时期与对照相比,往后相应推迟1 ̄周。土壤中氯盐的增加,明显地抑制了地上部的生长,但在1.5g/kg土的剂量范围内氯化钙和氯化镁有促进块茎生长的趋势。四种氯盐在土壤中含量为1.5g/kg土以上时,其抑制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境下盐生灌木盐岛效应的变化及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生境与植物种类对盐岛效应的影响,选取了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北缘盐化草甸生境和灌丛生境的3种盐生灌木,即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盐节木(Halocnemumstrobilaceum),分析了植丛下与植丛间土壤的pH、总盐和8种盐分离子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盐化草甸生境,只有盐节木植丛下的土壤盐分呈明显的富集状态,即形成了盐岛;而在灌丛生境,3种盐生植物均具有明显的盐岛效应,且盐岛效应以盐节木最高,多枝柽柳最低。数据分析进一步表明盐岛效应的强弱受植物种类和所处生境的影响:即分布于高盐环境的盐生植物和耐盐能力强的植物盐岛效应更为明显。而生境变化和植物种类的不同,对盐岛内盐分离子的富集也有不同的影响。盐岛效应的增强有加速草甸向盐生灌木为主的荒漠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建立盐生和耐盐植物基因库的意义和研究利用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建立耐盐及盐生植物基因库对促进林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描述了国内外盐生及耐盐植物种质资源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指出了研究利用的主要目标和方向、采取的技术对策及建议,为我国全面开展盐生及耐盐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棉花抗盐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盐分类型胁迫均在棉花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以及分子水平上造成伤害,影响了细胞内部生理生化过程,引起萌发出苗困难、生长受抑制、棉铃发育及纤维形成受阻.但棉花抗盐生理系统可通过自身及外部调节得到改善,从而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其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9.
Using a crop-water-salinity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a soil-water-salinity dynamic model, optimal irrigation scheduling was developed to maximize net return per irrigated area. Plot and field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obtain the crop water sensitivity index, the salinity sensitivity index, and other parameters. Using data collected during 35 years to calculate the 10-day mean precipitation and evaporation, the variation in soil salinity concentrations and in the yields of winter wheat and cotton were simulated for 49 irrigation scheduling that were combined from 7 irrigation schemes over 3 irrigation dates and 7 salinity concentrations of saline irrigation water (fresh water and 6 levels of saline water). Comparison of predicted results with irrigation data obtained from a large area of the field showed that the model was valid and reliab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vestment cost of the irrigation that employed deep tube wells or shallow tube wells, a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schedule and a corresponding strategy for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were proposed. For wheat or cotton, if the salinity concentration was higher than 7.0 g L^-1 in groundwater, irrigation was needed with only fresh water; if about 5.0 g L^-1, irrigation was required twice with fresh water and once with saline water; and if not higher than 3.0 g L^-1, irrigation could be solely with saline water.  相似文献   

10.
两种盐生植物在南北疆地区的适生性及吸盐能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摸清盐生植物在南北疆改良盐碱地的实际应用效果,更好地利用盐碱植物,在南北疆地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盐生植物在新疆南北疆盐碱地的适应性及吸盐能力。结果表明,盐生植物在南疆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北疆;而盐地碱蓬成活率明显要高于海篷子;北疆种植的盐生植物其植物体内的总含盐量明显高于南疆种植的盐生植物,其中盐地碱蓬高出约55%,海篷子高出约46%。由此可以看出,盐地碱蓬和海篷子更适合于南疆地区生长,而在北疆环境两种盐生植物吸盐能力均强于南疆环境,海蓬子吸盐能力明显强于盐地碱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聚盐能力是评价盐生植物对盐碱地生物改良能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针对不同的盐碱地类型,有目的地选择生物量大且聚盐能力强的盐生植物,是实现盐碱地快速改良的关键。比较不同盐生植物的盐离子吸收类型及能力,可为盐碱地生物改良选择适宜的植物材料提供参考。  【方法】  试验选取7种藜科盐生植物进行人工种植试验,包括野榆钱菠菜(Atriplex aucheri)、高碱蓬(Suaeda altissima)、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红叶藜(Chenopodium rubrum)、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和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试验地土壤以粉粘粒为主,根层土壤(0—40 cm)平均含盐量为45.57 g/kg。在生育末期采样测定植物地上部生物量和Na+、K+、Ca2+、Mg2+、Cl–、SO42–浓度。  【结果】  7种藜科植物地上部生物量为野榆钱菠菜(35077 kg/hm2)>盐地碱蓬(19507 kg/hm2)>高碱蓬(16160 kg/hm2)>驼绒藜(12421 kg/hm2)>四翅滨藜(10798 kg/hm2)>红叶藜(10134 kg/hm2)>盐角草(9576 kg/hm2)。高碱蓬、野榆钱菠菜、盐地碱蓬、盐角草和红叶藜5种植物组织内Na+、Cl–和SO42–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离子(P<0.05),而驼绒藜和四翅滨藜体内K+、Cl–和Na+浓度较高。7种藜科植物地上部Na+、Cl–和SO42– 3种盐离子累积总量为野榆钱菠菜(3835 kg/hm2)>盐地碱蓬(3145 kg/hm2)>盐角草(2749 kg/hm2)>高碱蓬(2253 kg/hm2)>红叶藜(615 kg/hm2)>四翅滨藜(367 kg/hm2)>驼绒藜(220 kg/hm2)。  【结论】  盐生植物可在重度盐碱地上存活并产生一定的生物量,野榆钱菠菜、盐地碱蓬、盐角草和高碱蓬均表现出较强的吸盐能力,但对不同离子的吸收累积能力不同。盐地碱蓬地上部SO42–吸收量显著高于其他几种植物,适宜于硫酸盐或氯化物–硫酸盐盐渍土的改良;盐角草对Cl–表现出极强的吸收能力,适宜氯化物盐渍土的改良。  相似文献   

12.
长江河口地区土壤水盐动态特点与区域土壤水盐调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河口地区土壤水盐动态有丰水年份春秋季土壤积盐、枯水年份夏季土壤积盐的季节性特点,且各季节积盐的机理也不同。分析研究了河口地区不同水文年间不同季节的土壤水盐动态调控指标。分析河口区域土壤盐分的分布状况及近几年来河口区域秋冬季咸潮入侵加重和雨季土壤盐化程度加剧的状况,针对性的开展河口区域不同水文年各季节的土壤水盐调控,采取各种水利措施和农耕措施控制区域土壤水盐状况向有利于土壤改良和提高生产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对5种禾本科牧草的耐盐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出苗期耐盐力为0.3%~0.4%,生长中期为0.5%~0.7%在盐碱地试种表现良好,适宜在黄淮海平原黑龙港缺水盐渍区的中度盐渍土地上栽培。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盐渍土盐胀特性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西北地区盐渍土分布及其工程特性,回顾对西北地区盐渍土工程特性研究的历程和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了盐渍土盐胀的机理研究、影响因素研究,盐胀试验方法,盐胀危害防治方法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指出我国对西北地区盐渍土盐胀工程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新疆及青海的局部区域,主要采用配土和配盐的方式制作实验土样,以室内实验研究为主。部分研究认为盐胀与含盐量(主要是硫酸盐)、温度、土中含水量、土体密度及其他因素相关,并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数学方法,初步模拟主要影响因素与盐胀率的相互关系式和综合因素作用下的盐胀率公式。分析表明,对西北地区盐渍土盐胀研究尚缺系统性,研究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对盐胀的室内外实验方法标准、盐胀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盐渍土的级配影响、起胀边界阀值、盐渍土本构方程、盐胀模型及其的工程验证、盐胀危害防治技术的时效性等仍需要开展细致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高粱盐胁迫的生理学差异及其分子机制,发掘高粱在盐胁迫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基因,筛选高粱耐盐和盐敏感材料,探讨高粱耐盐胁迫的机制。  【方法】  本试验以耐盐材料“67B”及盐敏感材料“3560R”为研究对象,加入150 mmol/L 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测定叶片生长指标、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盐分胁迫下,耐盐材料生长速率快,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耐盐材料可以提高Na+的选择吸收及其在植株体内的积累与分配。盐胁迫下耐盐材料可以维持较高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受到盐胁迫后该酶活性升高幅度相对较大,进而保持了较强的过氧化氢清除能力,能够及时清除过量积累的活性氧。盐胁迫下两个品系共有5040个差异表达基因。盐敏感材料和耐盐材料对盐胁迫的响应途径是相同的,两者差异表达基因在KEGG各pathway中的分布趋势差别很大,排名前五的基因数条目有3条相同,分别为苯丙烷类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碳代谢通路,盐敏感材料中另外两条不同的条目为淀粉与蔗糖代谢及氨基酸生物合成通路,与基础代谢有关,盐敏感材料中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基础代谢和次生物质合成途径,是造成两个材料耐盐性差异的重要原因。  【结论】  高粱的耐盐机制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由不同通路一系列基因表达共同作用的结果,依赖于多个基因在复杂网络中的平衡表达。  相似文献   

17.
抗盐小麦突变体的诱变筛选及其抗盐性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X射线辐照前用修复抑制剂咖啡因预处理或辐照后热处理诱变冬小麦萌发种子,X射线剂量8.6Gy,剂量率2.15Gy/min。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进行抗盐突变体的筛选。3个原始品种的诱变处理对比实验表明,相对于单纯的X射线2,X射线分别与咖啡因以及热复合处理,能够显提高小麦萌发1.9%NaCl溶液中生长15天的苗存活率。将在1.9%NaCl溶液中生长15天存活的小植株移植到人工气候室中加代繁殖。  相似文献   

18.
新疆盐生植物区系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实际调查和文献查阅,初步收集了新疆盐生植物共305种15变种7亚种,隶属38科124属,分别占新疆种子植物区系科、属、种的38.0%、17.3%和8.9%,约占中国盐生植物总数的60%。其中约35%的种未被《中国盐生植物》收录,约1/2的种未被“世界盐生植物数据库”收录。盐生植物中约63.9%的种集中分布于藜科、菊科、禾本科和豆科中,多数建群植物为中亚、亚洲中部或地中海地区盐生植物区系成分,盐生植被的旱生特性明显。  相似文献   

19.
快速、无损地估算盐生植物叶片盐离子含量在植物生长监测、耐盐植物筛选和土壤盐渍化监测等方面有实用价值。该研究以新疆艾比湖保护区内盐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植物叶片盐离子(K~+、Na~+、Ca~(2+)、Mg~(2+))含量与冠层高光谱数据的光谱变换和二维植被指数(比值型植被指数(ratiovegetationindex,RVI)、差值型植被指数(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DVI)、归一化型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的相关性选取特征波段,构建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的叶片盐离子含量估算模型,并与BP神经网络模型(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进行对比,研究基于GWR模型估算干旱区盐生植物叶片盐离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选取特征波段集中表现在红及短波红外波段:K~+含量在反射率倒数的对数选取的红光区域内波段使用GWR估算效果最佳;Na~+的特征波段在光谱变换下集中于短波红外区域,二维植被指数集中在近红外、短波近红外及黄、橙、红区域,各种波段选取下GWR对Na~+的含量估算均有较好效果,但反射率对数的一阶估算效果最好;Ca~(2+)含量在反射率平方根的一阶微分下选取的短波红外波段通过GWR模型估算效果最好;Mg~(2+)含量在DVI选取的位于红光区域特征波段估算效果最佳,但使用GWR模型对Mg~(2+)的估算精度不及BP模型。分析基于GWR盐离子模型估算模型发现,含量较高的离子估算效果更好,K~+、Na~+的模型精度优于Ca~(2+)、Mg~(2+)。在使用GWR模型估算植物叶片盐离子含量时,特征波段均指向红及短波红外波段,符合植被光谱机理的响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5种禾本科牧草的耐盐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出苗期耐盐力为0.3% ̄0.4%,生长中期为0.5% ̄0.7%。在盐碱地试种表现良好,适宜在黄淮海平原黑龙港缺水盐渍区的中度盐渍土地上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