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黄波 《吉林林业科技》2015,(2):41-45,48
胡枝子属植物是重要的荒山荒地造林树种,亦是优良的木质饲料,极具利用价值和开发前景。作者从胡枝子良种选育、栽培技术、应用价值、生态特性等方面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伊春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和大兴安岭根河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在种子千粒重、发芽率、物候期、生长状况及嫩枝叶产量等方面的差异比较,确定适宜在伊春地区生长的胡枝子种源。结果表明:伊春胡枝子和根河胡枝子种子千粒重分别为7.881g、8.290g;发芽率分别为40.32%和32.58%;物候期基本一致;在苗高方面,2种源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在地径方面差异不显著;从嫩枝叶产量上看2种源差异不显著,伊春胡枝子嫩枝叶产量为8022.5kg/hm2,比根河胡枝子嫩枝叶产量高23.53%,从总体考虑还是伊眷种源胡枝子适宜在伊春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对美丽胡枝子基质型容器育苗和造林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丽胡枝子采用无纺布基质型容器育苗的成苗率达97.9%、基质生产成本为0.50元/株左右,具有成苗率高、生产成本低,而且移植较方便、一年四季均可进行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美丽胡枝子容器苗生产方式。美丽胡枝子基质型容器苗适应于岩质边坡、泥质边坡、马道边坡、水平带边缘、粗骨土裸露地等困难立地的种植绿化。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段,美丽胡枝子的生长也相对较好.说明美丽胡枝子虽然比较耐干旱瘠薄,并且在困难立地上的生长量远远高于小蜡和伞房决明,但仍然需要一定的土壤肥力。美丽胡枝子虽然适宜于截干造林,但当年苗不适宜于夏季截干造林,可适宜于秋冬季截干造林。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饲用型灌木树种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山西省5个典型饲用灌木树种--华北驼绒藜、丽豆、四翅滨藜、柠条、胡枝子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其营养成分,并在简要论述省内饲用灌木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开发利用饲用灌木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野生花卉多花胡枝子种子萌发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花胡枝子(Lespedeza floribunda Bunge.)属豆科胡枝子属(Lespedeza)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冠紫色、紫红色或蓝紫色,花色艳丽,花期(6-9月)较长,且花期正值春花凋零,夏花不多之际,可作为良好的晚春及夏季观花灌木[1].除观赏价值外,多花胡枝子枝条细软,适口性良好,具有良好的饲用价值[2].  相似文献   

6.
利用胡枝子枝条粉碎料作为袋料培育香菇试验,与常规的用杂木原料培育香菇相比较,具有出菇早、产量高、品质佳等特点。此外胡枝子萌芽率很强,作为菇木林其利用率持续时间长,可以连续数个4~5年;由于胡枝子是豆科植物,树叶浓厚,对改良土壤、增加土壤NPK含量有明显的作用。胡枝子改造松残次林,资源潜力巨大,对繁荣林业前景无可估量。  相似文献   

7.
胡枝子栽培技术及造林成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胡枝子,又名胡枝条、杨条、杏条,武夷山市农民叫“马扫”。胡枝子全国约有20种,我省有9种,多为野生,人工栽培极少。本市目前发现的多数为胡枝子(Lespcdozabieorturcz)和“美丽的胡枝子(LespedezaFormosa(Voy)Koehne)”,少数为“白花胡枝子(Lespedezadaridii Franch)”3个种类,我市公路沿线等少数农民有用胡枝子作绿肥、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   

8.
二色胡枝子组培再生体系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二色胡枝子高效再生体系的优化,以二色胡枝子为材料,研究了6-BA、2,4-D、NAA等因素对其子叶节再生、节段扩繁和试管苗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子叶节再生最佳培养基为MS+6一BA0.1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0.1mg/L+NAA 0.01mg/L;IBA,NAA对二色胡枝子试管苗的生根作用有影响,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mg/或者1/2MS+NAA0.1mg/L。  相似文献   

9.
胡枝子为豆科直立灌木,喜光、耐寒、耐旱,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蚀力,是干旱地区优良灌木树种。从整地方法、种子处理、植苗造林、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胡枝子育苗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0.
美丽胡枝子是一速生的豆科灌木树种,具有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花色秀丽等优良特性。通过几年试验研究,分别从美丽胡枝子的自然分布、生境条件、群落结构、生长规律、开花结实、物候特征、萌蘖特性和根系生长特征等方面揭示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是姜目(Zingiberales)植物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类群,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林下经济植物。本文从姜科植物种质资源资料收集入手,对原产我国的18属116种姜科植物进行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广东的气候特点、土壤性质和以往的姜科植物引种记录,为广东林下经济筛选药用姜科植物23种、食用姜科植物18种和观赏姜科植物25种。同时,对姜科植物的繁殖和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广东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物种选择和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石灰岩土壤特点及对淡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60块标准地资料。动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石灰岩土壤的特点及土壤因子对淡竹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石灰岩土壤的主要特点是PH值偏高,盐基和N含量丰富,特别是Ca含量高。土壤和因子对淡竹的综合影响很大,可以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来预测淡竹的生长情况,但不同的肥力因子对淡竹的影响程度不同;土壤特殊因子对淡竹的高、径和竹壁厚度影响较大,但对枝下高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的特殊因子对淡竹的作用没。  相似文献   

13.
油桐是我国重要的特用经济树种,历来栽培面积和产销量占世界第一,四川省的栽种面积和产销量在全国居第一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油桐栽培区域已由平地向丘陵、山地发展。山地桐林面积日益扩大,进行海拔高度对油桐生长和结实影响的研究,可以为油桐主产区进行山地经济开发规划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我们于1982~1986年在四川省万县设点观测,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辽东山地轮叶党参人工栽培技术要点,包括栽植地点选择、整地、种植方法及田间管理等;经济效益良好,平均每年产值达14.0万元·hm~(-2),是较好的致富项目。  相似文献   

15.
世界紫檀属树种及其在我国的引种前景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蝶形花科紫檀属树种大多为珍贵用材树种,在全世界各热带地区均有分布。其木材材质优良,属红木之列,为世界名材。文章系统介绍了世界紫檀属树种的种类、天然分布、经济价值以及造林和经营技术,并展望了紫檀属树种在我国的引种和发展前景,旨在为紫檀属树种在我国的引种、栽培提供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毛竹笋、材加工剩余物作为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进行研究表明,竹笋加工剩余物营养价值较高,可直接或经适当处理后用作饲料,竹材加工剩余物因蛋白质含量低,木质素含量高,直接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不及作物秸秆。由于竹材加工剩余物中含有3/4的碳水化合物,故具有作为反刍动物饲料的潜在价值。对竹材加工剩余物进行氨化处理,可明显提高粗蛋白含量,并使质地变得松软,而竹材加工过程中的高温蒸煮、切削加工和烘干处理等,可破坏其细胞壁,使碎料膨松柔软,降低了粗纤维含量,作为食物纤维素定量的NDF、ADF和木质素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17.
本项研究主要在山东省冠县毛白杨林场进行,研究了毛白杨片林的林分生长规律、生物量积累及它们与土壤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毛白杨生长量在不同土壤上差异甚大,其年平均材积生长量,壤质褐潮土>夹淤沙壤质潮土>通体沙质潮土>粘质褐潮土>风沙土;毛白杨片林数量成熟龄在壤质褐潮土为13a以后,其它几种肥力差的土壤为7-9 a;壤质褐潮土上毛白杨林速生期持续12 a以上,其它几种土壤为4-9 a。据观测毛白杨片林粗生长高峰期显著,5月份粗生长占全年总量40-60%。高生长高峰期持续期较长,为6-7月。毛白杨片林生物量积累随林龄增大而增加,尤其2-10 a增长速度最大,10-14 a以后生物量积累也有所增加,但增加速度减缓。  相似文献   

18.
桃幼树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桃树栽培技术.使之早结果、早丰产.根据多年桃树栽培试验.总结出桃树早期丰产的栽培技术:把好建园质量.合理密植;重视夏季修剪.加快树形和枝组培养;加强肥水的综合管理.增加树体营养;施用多效唑.控制旺长.促进花芽形成;加强花期管理.提高坐果率;控制病虫害.确保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9.
蒙古扁桃是蒙古高原的一种孑遗植物,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具有药用、饲用和巨大的生态价值。为了保护蒙古扁桃这一珍贵天然资源,开展了蒙古扁桃的容器育苗试验,总结繁育蒙古扁桃苗木的经验。试验在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的呼和温都尔镇乌兰哈少嘎查进行。通过对蒙古扁桃容器育苗的试验,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西部干旱地区的蒙古扁桃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20.
山茱萸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茱萸适应性强,分布较广,药用价值大.本文概述了山茱萸的地理资源和主要产区生产情况和药理、药化研究状况,以及在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情况。还对发展山茱萸生产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