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创建农地银行及经营制度,能够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培育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将成为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在创建农地银行时,主要可从政策法律、组织机构、资金来源、经营程序方面考虑。同时,要着重创建农地租借受托制度、农地出售受托制度、恢复经营支助制度、农地储备制度、农地交易制度、农地租借制度、农地交换.合并.分割制度、农地退休金制度。这将成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切合我国实际、符合农民愿望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
土地制度是一直"三农"问题的根本和核心,农地流转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30多年前的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它以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首次将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归农户家庭,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1978年以后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过程表现为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制度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过渡、演化、形成和完善的四个历史时期的演进过程。与此同时,农地流转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农地流转的萌芽阶段、农地流转缓慢发展阶段、农地流转迅速发展阶段、农地流转大规模迅速发展阶段四个演进阶段。农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非粮化"、耕地抛荒严重等突出问题。最后给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3.
土地权利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权利,农村土地流转便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一种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多种形式和途径,但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方面。该文分析了农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问题和农民权益流失的原因,提出了农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农地产权和使用权流转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的农地制度演变大体上都经历了平均地权阶段和农地规模经营两个发展阶段,土地集中实质上是土地权属关系的一种转移.国内对农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转障碍,流转条件,流转原则和流转形式四个方面.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可望在农地产权的结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的构建和解决比较利益低下问题等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台湾土地银行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台湾农地金融制度的特点,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和借鉴:(1)农地金融制度建立与农地制度改革并行;(2)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关系,推动农地流转市场发展;(3)建立完善的农业金融法律体系;(4)加大政府支持农地金融和商业银行服务农业的力度;(5)组建专业的土地金融部门。  相似文献   

6.
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遗留制度以及集体所有制的产权安排,遭遇了新时代变化的适应性困境。表现在:改革红利消失和“三农问题”仍然严峻;政府“低成本”征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冲突;新型城镇化战略遭遇土地制度短板。这些问题均与现行农地制度下农地配置中单纯行政权力主导而缺乏市场均衡化流转,以及农地产权主体不清导致利益争夺无序有关。加之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仅处于较低水平状态,也影响了农地主体自由流转农地的行为决策。目前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比较明朗,即加快农地市场化流转已经成为各界共识。但要形成农地健康流转的市场机制,必须突破目前产权主体不清和社会保障制度配套不全两大制度障碍,夯实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硬核”,并形成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保护带”。  相似文献   

7.
目前促进农村土地市场化流转是加快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英国的土地产权制度、登记制度是其实现土地市场化流转的基础,在分析农地流转市场化机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英国经验,提出促进我国农地市场化流转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地流转有利于农村土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和组织形式的转变,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但河北省目前的农地流转存在着流转程度低、流转范围小、流转方式单一、流转价格偏低、流转后的变化不大、农民不愿意长期流转等问题。制约河北省农地流转的因素主要有地块零碎、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信息不畅、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落后、组织管理不规范等。所以,应当采取完善各项制度、优化农业外部环境、培育农地流转市场等方式,促进河北省农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地流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历经了20多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核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农民自愿为前提的农地流转大格局。本文主要对我国农地流转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明晰农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旨在规范我国农地流转市场,促进我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区农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流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流转在我国已经发展到关键时期,如何结合新形势、新变化有效提升农地流转效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科学、合理、规范、高效进行,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构成、流向及其产生的经济尧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结合鄱阳湖区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情况和具体案例,对农户生产与规模化生产以及规模化生产中不同种植方式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土地流转中限制流转效益发生的因素,结合创新农地流转机制促进农地流转尧保障流转主体权益提高农民积极性、完善农村发展配套政策促进劳动力转移等,提出了优化、提高农地流转效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当前农地资源利用与配置不尽合理,尤其是农地流转与利益补偿机制缺乏的现状出发,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地制度也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着重探讨了新形势下应如何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经营使用权,促进土地使用权商品化和农地资源的有效流转与合理配置,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我国当前加强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璧山县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地流转是解决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撂荒及闲置的有效途径,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农地流转的供给者,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对农地使用权流转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文章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通过对5个镇156户农户的随机抽样调研,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以期为加快农地流转和培育农地流转市场提供量化的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大量农村劳动力快速流入城镇,以及在2008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的背景下,农地流转加快了小农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地流转模式也以最初以农户间流转为主,逐渐向以其他主体(企业、大户、合作社)流转为主的资本主导型流转模式转变。农地经营权与资本对接的资本主导型农地流转模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梳理有关研究文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也是农地承包经营权不断推进土地资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农地流转”)市场不成熟的现状,对农地流转的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缺乏良好的流转平台、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等因素是影响我国农地有效流转的重要因素。经研究分析认为,农地流转过程中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完善流转交易平台建设、加强对流转后土地规划利用的监督,多管齐下,从根本上改变农地流转交易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地流转的创新研究——以普定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农村土地改革以来,农民贫困和农地流转问题一直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文章以贵州省普定县为例,阐述了普定县农地流转的创新模式,如实物折算地租式、农民土地入股式、有针对性地转移剩余劳动力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农地流转的政策建议,如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确权、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确权制度等,以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认清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对于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来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7):227-233
在中国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利用2015年1月江西省丰城市和遂川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基于农地流转的视角,重新审视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农地经营规模可通过土地市场效应、要素配置效应和规模效应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实证结果则验证了理论假说。因此,应继续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削弱土地细碎化对技术效率的负向影响;同时,应鼓励农户异地从事非农就业,从而加速农户农地流转的参与,进而提高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介绍并分析美国农地抵押融资运行模式、日本农地抵押融资运行模式、德国合作金融模式等国外典型农地流转模式与甘肃省永登县反租倒包模式、宁夏平罗县农地流转中介模式、江西省安义县“三位一体”农地流转模式、安徽省绩溪县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地流转模式、宁夏同心县农地抵押贷款模式、重庆九龙坡区“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模式等国内典型农地流转模式,结合我国农村土地国情,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建立规范的农地流转中介制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效利用电商平台、制定违规和违约处理制度及建立供应网链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银银  马志雄  陈风波 《湖北农业科学》2011,(16):3448-3450,3456
从农户生计角度分析农地流转问题,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农地流转的经济逻辑。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表明,水田在农户间存在流转集中趋势,亲友间无偿转让和向同村农户租赁是农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在租金合理情况下不愿意转出农地的农户比例高于愿意转出农地的农户比例。对农地流转的政策思考是,继续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农地流转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考虑;为提高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应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进行全面谋划。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制度是“三农”问题的关键。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农村家庭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已成普遍现象。但是。目前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制度还不完善。进一步完善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对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市场化、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持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保障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