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才发现的玉米新病害。在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危害较重。温暖潮湿区发生较多,有些年份在制种玉米地突然流行,重者可引起毁种,危害玉米和类蜀黍属植物。  相似文献   

2.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才发现的玉米新病害。在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危害较重。温暖潮湿区发生较多,有些年份在制种玉米地突然流行,重者可引起毁种,危害玉米和类蜀黍属植物。  相似文献   

3.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才发现的玉米新病害,在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危害较重,温暖潮湿区发生较多。一、病原玉米褐斑病病原属鞭毛菌亚门节壶菌属真菌,是玉米上的一种专性寄生菌,寄生在薄壁细胞内。休眠孢子囊壁厚,近圆形至卵圆形或球形,黄褐色,略扁平,有囊盖。二、症状  相似文献   

4.
玉米苗期虫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文 《农技服务》2006,(6):24-25
<正>玉米苗期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玉米蛀茎夜蛾玉米蛀茎夜蛾又叫玉米枯心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其幼虫一般在苗期危害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是玉米主要害虫之一。 1、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玉米蛀茎夜蛾一般一年发生一代,卵在杂草  相似文献   

5.
<正>甜菜夜蛾是一种迁飞性强、间歇暴发危害的世界性害虫,该虫发生世代多、食性杂、繁殖快、危害重。自1997年7月下旬在济源市轵城镇河岔村的萝卜、白菜地暴发危害以来,危害日趋严重。近年来,发现该虫在玉米、马铃薯、豆类等多种作物上严重危害,并且防治比较困难,目前已成为影响济源市玉米、花生、大豆等秋作物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一、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研究(一)甜菜夜蛾的发生世代及发生时期甜菜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昆虫,学名贪夜蛾,俗称甜  相似文献   

6.
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虫害。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生植物多达200种以上,全国各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危害玉米、高粱、谷子、麦类等。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夏玉米二点委夜蛾发生防控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2005年河北省报道该虫危害夏玉米幼苗,山东省威海市同年发现在晚播春玉米上有危害,2007年在德州市部分县(市)零星发生,并在全省病虫会商会上作了通报,之后几年零星发生。今年在山东省鲁南、鲁西南、鲁西北等地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8.
甜菜夜蛾又名贪夜蛾、玉米小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迁飞性、杂食性害虫。在阜宁县已多年没有大面积的发生和危害。2010年7月初在阜宁县东益区几个乡镇夏玉米上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9.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异名Proxenus lepigone)]属鳞翅目,夜蛾科,委夜蛾属。是一种玉米上的新虫害,以幼虫钻蛀玉米茎基部和取食侧根危害植株,造成植株枯心、倒伏。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和欧洲等地,我国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等省都有发生分布。  相似文献   

10.
玉米红蜘蛛又称玉米叶螨,属株形纲,蜱瞒目、叶满科、是世界性的大害虫。我省玉米产区的主要危害种是截形叶螨和二斑叶螨,一般在干旱年份或干旱季节发生较重,玉米红蜘蛛对玉米产量的危害极大,减产幅度为15~50%,不但影响产量品质,且危害过的玉米茎叶不能作饲草,为此,必须对红蜘蛛的生活史与习性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再根据虫情发生规律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才能减轻危害,确保玉米丰产增收。一、红蜘蛛的生活史与习性  相似文献   

11.
玉米耕葵粉蚧属半翅目,胸喙亚目.蚧总科.粉蚧科,是寄生玉米根部的一种新害虫,上世纪80年代末在河北省首先发现.近年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省均有发生。它除危害玉米外.还危害小麦、谷子、高梁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  相似文献   

12.
黄斑长跗萤叶甲是玉米上的一种害虫,2006-2007年在河北省隆化县部分玉米田中发生严重。该虫是隆化县发现的一种新害虫,主要以成虫危害玉米穗部花丝,影响授粉和结实,造成减产,危害极大,据报道该虫主要分布在福建、云南、广西、广东、四川和西藏等地,除危害玉米外,还可危害大豆、花生、棉花等作物,调查该虫在隆化县不仅危害玉米,还危害水稻。  相似文献   

13.
<正>前言:近年我乡玉米主要虫害:三点斑叶蝉、玉米叶螨、玉米螟、玉米蚜虫、长附双斑莹叶甲、棉铃虫等6种害虫混合发生,危害逐年加重,成为危害本地玉米的主要害虫。三点斑叶蝉是属同翅目、叶蝉科,小叶蝉亚科,90年代以来在我州危害逐年加重,是我州玉米产区继玉米螟之后的第二大害虫,并由次要害虫逐步上升为主要害虫。1三点斑叶蝉危害特点三点斑叶蝉在苗期迁入玉米田,先在边行植株中下部叶片发生危害,逐渐向里行、向上部叶片蔓延,顶部叶片相对虫量较  相似文献   

14.
玉米亦称包谷,、苞米、珍珠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从北纬58度到南纬25—40度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属禾本科玉米属:全世界玉米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居第三位。在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玉米顶腐病则是我国玉米主产上的一种新病害,它主要由土壤中的串珠镰刀菌引起。发生目前呈上升趋势,危害损失  相似文献   

15.
<正>一、玉米褐斑病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1、发生特点玉米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玉蜀黍节壶菌(Phrsodermamaydis Miyabe),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该病原菌是玉米上的一种专一性寄生菌,主要寄生在玉米薄壁细胞内,其休眠孢子囊  相似文献   

16.
<正>二点委夜蛾是河北省新发生的一种危害夏玉米根茎部的害虫。2011年,该害虫在易县首次被发现,主要发生在回茬夏玉米区,属点片发生。由于是首发害虫,人们对它的认知程度很低,且该害虫  相似文献   

17.
1黄骅市玉米螟发生情况玉米是黄骅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占粮食播种面积60%左右。黄骅市每年都发生玉米螟危害,属玉米螟三代区,春夏玉米均有受害,为害高峰主要有3个时期:第1危害高峰为春玉米心叶期,主要是第1代玉米螟为害;第2危害高峰为春玉米穗期、夏玉米苗期,第2代玉米螟为害;第3危害高峰为夏玉米穗期,第3代玉米螟为害。  相似文献   

18.
<正>一、玉米褐斑病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1、发生特点玉米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玉蜀黍节壶菌(Phrsodermamaydis Miyabe),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该病原菌是玉米上的一种专一性寄生菌,主要寄生在玉米薄壁细胞内,其休眠孢子囊  相似文献   

19.
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叫玉米钻心虫。是一种世界性大害虫,在我国分布广泛,它主要危害玉米、谷子、高粱、水稻、棉花等。常年春玉米受害株率为30%~50%,一般减产20%~30%,严重发生时,被害株率高达90%,减产三成左右。此虫在我国华北、东北、华东及西北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螟俗称箭杆虫,别名玉米钻心虫、玉米髓虫、粟野螟、钻心虫、挖心虫、钻茎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也是世界性大害虫。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各地的春、夏、秋播玉米都有不同程度受害,尤以夏播玉米最重。可发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玉米螟食性杂,危害寄主种类多,其中以玉米受害最重,在玉米产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一般年份可使玉米减产10%左右,发生严重年分的局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