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采伐迹地清理方式对迹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伐剩余物迹地清理是森林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通过在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野外迹地取样和实验室分析 ,对森林采伐剩余物迹地清理方式对迹地土壤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迹地清理方式对作业迹地土壤理化特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进而影响森林采伐后的迹地天然更新与苗木生长质量。研究结果还表明 ,火烧和堆积方法对迹地土壤物理特性影响不十分显著 ,但对土壤的化学特性影响十分显著 ,尤其是火烧迹地土壤养分流失程度差异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2.
影响伐区作业的生态因子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从森林生态和森林采伐的关系入手,分析影响伐区作业的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包括林地坡度,林分结构、地表植被、采伐方式、采伐强度、集材方式、集材道间距、迹地清理方式,以及更新方式等,而林地坡度、采伐方式、集材方式、迹地清理方式和更新方式等是影响伐区作业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3.
森林作业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水土流失一部分因森林作业而产生.本文分析森林作业技术中不同采伐方式、集材方式和迹地清理方式造成的不同程度水土流失的机制,提出防止因森林作业而导致水土流失措施:合理选择采伐方式,避免大强度采伐,选择对土壤破坏小的集材方式,使剩余物对雨水保持截持作用的迹地清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考虑生态的伐区作业进行探讨,提出了伐区适宜的作业面积、南方集体林区采伐方式、兼顾生态的木材生产工艺流程、采伐迹地清理方式和更新树种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采伐迹地清理的意义,对采伐迹地清理的几种常用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省西部地区各国营林场杨树低质林采伐后,在迹地伐根清理工作中,存在着“挖疙瘩难”。突出表现为人工挖疙瘩雇工难、工价高、效率低、质量差。但从国内资料上看,现有的掘根机械都是针对伐区的较大伐根设计和制造的。其作业方式是单株间断式拔根作业,用来清理“低改”迹地上较小伐根,显然是效率低、成本高。为了解决人工林采伐迹  相似文献   

7.
论伐区生产与林业可持续发展(150232)黑龙江省山河屯林业局丛雪峰1前言伐区木材生产是森工产业平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伐区调查设计、准备作业、采伐作业、集材作业、归装作业和采伐迹地清理等内容。伐区生产是企业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财力的主要来...  相似文献   

8.
林区木材生产中采伐迹地清理工作,是整个林业木材生产工艺流程中的主要工序之一。它一方面是主伐生产作业的继续(伐区剩余物的收拣);一方面又是营林工作的前题和基础(为更新造林提供环境条件),随着林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主伐生产的清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下面笔者仅就主伐生产的迹地清理作业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关于天然林采伐工程与迹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林采伐工程从策划到作业都应考虑迹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控制好每个环节。主伐区划要充分考虑迹地更新造林的特性要求和抚育的特性要求;采伐方式的确定应着眼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的保护;天然林木材采伐工程作业过程,无论是采伐木的确定、树倒方向的控制还是集材作业每个单元过程,都应树立迹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МЛУ—1型植树机一般用来栽植针阔叶树的实生苗,也可用于采伐迹地及其它林间荒地上栽植针叶树的移植苗。它予计可在杂草不多、未经掘根、但已按俄罗斯联邦森林采伐迹地清理规程清除了采伐  相似文献   

11.
1981~1990年间,苏联在伐根密度超过600株/公顷的采伐迹地上进行森林更新作业时,需预先用专用机械进行迹地清理。通常是开出2.5~3m 宽的通道,以便让开沟机或植树机通过。伐根的清除作业,有的用拔根机来完成,有的则利用伐根削片机将根的地上部分进行削片粉碎处理。  相似文献   

12.
姜丽 《绿色科技》2014,(4):100-102
指出了通过对直干桉人工林采伐迹地清理和采伐剩余物的分类利用,可以提高采伐剩余物的综合利用率,为日后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创造有利条件。从直干桉种子的采集、贮藏、整地、育苗、移植、水肥管理,出圊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分别简述了各项更新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迹地更新的任务非常繁重,据有关统计资料,每年新增采伐迹地面积约750万亩。在采伐迹地上进行机械造林之前,需要进行林地清理,其中以清除伐根的工作最为艰巨。目前我国尚未有适宜的除根机械,极待进行研究设计。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大兴安岭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火灾危险等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形条件、可燃物状况、气象条件及人为影响是火灾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人为活动时间、可燃物含水量、采伐迹地清理状况、伐根油脂含量为重要指标。据此建立了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灾危险等级评定指数模型,制定了火灾危险等级评定表。参照火灾危险等级评定表,对大兴安岭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灾危险现状及潜在火险进行评估,为制定防火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天然更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落种后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调查资料,对其皆伐迹地天然更新幼树的树种、起源、数量、空间格局、分布频度和树高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皆伐迹地上绝大多数的天然更新树种为米老排树种;(2)在0~10 m空间尺度内,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分布为聚集分布(P0.01);(3)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数量和频度,可达到森林天然更新的良级标准,亦符合采伐迹地人工更新成林的验收标准;(4)种子天然更新幼树树高的分布近似正偏山状的weibull密度函数;(5)在米老排人工林皆伐作业后1.5年左右,对采伐迹地天然更新幼树进行间苗定株较为适宜;(6)对米老排人工林适时适地的采用小面积皆伐、非炼山方式清理迹地剩余物、保护和利用迹地天然更新幼树的方式,可有效实现采伐迹地的森林更新。  相似文献   

16.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萌芽更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进行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萌芽更新影响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炼山清理迹地能提高萌条数量而且能促进萌条生长,提高萌条质量,并对伐桩的萌条分布也有一定影响,采伐时应尽量降低伐桩高度,并正确留条。  相似文献   

17.
二、整地的方法不同造林地的条件有很大差异,不同造林树种又有各不相同的习性,因此必须强调因地因树种制宜地选用不同的整地方法。有些造林地上有茂密的自然植被、伐根和枝桠堆等障碍物,必须在整地之前进行清理,以利于开展整地作业,改善造林地卫生状况及保证所需的造林密度。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在造林整地前必须因地制宜地采用堆放、平铺及火烧等方法进行伐区清理。南方山地的杂灌木  相似文献   

18.
<正> 孟滦林管局所属各林场,1977年冬受到了罕见的雨淞灾害,清理受灾林分后,出现大面积的采伐迹地,急待更新造林。这些采伐迹地的主要特点是:1、草灌茂盛:采伐迹地草灌茂盛是普遍现象。阴坡迹地生长着以花秸子、杜鹃、毛榛为主的灌木和以蒿类、顺坡溜为主的草本植物以及萌生桦、杨、椴、色木等幼树。各类植物交织重叠、盖度100%。阳坡迹地生长着以绣线菊、胡枝子为主的灌木和以蒿类、羊胡草为主  相似文献   

19.
森林采伐是森林经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采伐对树木天然更新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森林的结构、组成及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本文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对择伐5 年后不同作业迹地(集材道、楞场和采伐后林窗)的幼苗更新及灌木、草本的多样性进行研究,并以没有进行采伐干扰的林地作为对照。共设计样地23 块,在各个小样地内调查幼树的种类、树木、高度;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种类、树木、高度和盖度,应用SPSS 软件进行一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择伐作业影响幼苗的更新,灌木和草本的多样性在作业迹地增加,尤其在林隙处的多样性最高。适当采伐能促进幼苗的更新,特别是阔叶树种的更新。集材道对幼苗密度的影响比对幼苗高度的影响大,幼苗密度在集材道上密度最高;采伐作业对针叶树种有严重的影响,在三种作业迹地上针叶树种的密度都比对照低。为了维持森林的结构和组成,在森林收获和楞场的建立时,必须采取科学措施保护针叶树种。此外,采伐林窗和楞场的面积都应该减小。为了确保采伐迹地建群树种的更新,经营中应该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适当控制过于旺盛的灌木和草本层的生长。本研究结果将为采伐后作业迹地的恢复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的依据。图1 表4 参14。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火烧清理采伐迹地剩余物对土壤理化性质产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