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明确超高茬麦田套稻麦秸全量自然覆盖还田后对耕层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比较研究了超高茬麦田套稻麦秸全量自然覆盖还田(简称麦秸覆盖还田)、麦秸全量翻埋还田栽稻(简称麦秸翻埋还田)和留5 cm根茬翻埋还田栽稻(简称根茬翻埋还田)3种处理下耕层土壤物理性状、养分含量和水稻生长。结果表明:在正常施氮量(纯氮195 kg/hm2)下,麦秸覆盖还田后85 d可自然腐解69%,无需增施氮肥。与根茬翻埋还田处理相比,麦秸覆盖还田3年后耕层土壤有机质提高2.1 g/kg,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7.8%、12.2%和52.3%;水稻生长后期耕层土壤含水量下降11.1%。同时麦秸覆盖还田可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2.
2006年选择湘南红壤地区稻田植烟土壤,采用稻草还田的方法进行土壤改良技术研究表明:前茬作物烤烟,采取稻草还田翻埋、稻草覆盖对促进烤烟植株生长有良好的效果.且稻草还田翻埋的效果明显优于稻草覆盖.烟叶平均产量:稻草还田翻埋区、稻草覆盖处理分别为2550kg/hm2 、2469kg/hm2 ,分别比对照增产5.8%、2.5%.烟叶平均产值:稻草还田翻埋区为30746元/hm2,比对照增加11.5%;稻草覆盖区为29806元/hm2,比对照增加8.1%.后茬作物晚稻平均谷粒产量:稻草还田翻埋、稻草覆盖处理分别为4889kg/hm2、3667kg/hm2,比对照增产83.3%、45.8%,差异极显著;前者比稻草覆盖处理产量高38.0%,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丘陵旱地麦秸高茬覆盖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养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秸覆盖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含水量,5 cm耕层比裸地增加44.63%,10 cm耕层比裸地增加15.6%~22.8%;可提高土壤养分,秸秆高茬覆盖还田比裸地有机质增加2.75%,全氮、碱解氮分别增加7.39%和6.08%;全磷和速效磷分别增加8.76%和5.00%;全钾、速效钾分别增加2.79%和19.38%;可提高玉米产量3.02%~4.62%。  相似文献   

4.
摘要:以早稻 晚稻连作和早稻 大豆轮作体系为对象,通过盆栽试验,设置0,33%,50%,100%和150%早稻秸秆还田量处理,测定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下晚稻和大豆的产量、产量构成要素以及生物量指标,探讨不同早稻秸秆还田量对后茬作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耕作体系中,早稻秸秆还田均可增加后茬作物产量和生物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产量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5.
研究冬季不同覆盖作物还田后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经济性状的变化,对合理利用冬闲稻田,发展冬季覆盖作物,以及科学评价不同种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冬季不同覆盖作物处理(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免耕直播油菜-双季稻、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和冬闲-双季稻)残茬还田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后,早、晚稻分蘖期至成熟期,各处理植株根系、茎、叶干质量均高于对照,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早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处理穗干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晚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处理穗干质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早稻有效穗分别比对照增加31.45,37.30,15.25,28.60万/hm2,结实率分别增加4.83%、12.29%、11.35%和8.39%,千粒质量分别增加0.87,0.31,0.54,0.93 g,产量分别增加420.70,424.72,282.76,317.25 kg/hm2;晚稻有效穗分别比对照增加30.20,33.55,13.45,36.90万/hm2,结实率分别增加2.38%、5.03%、1.56%和6.05%,千粒质量分别增加0.63,0.72,0.38,0.78 g,产量分别增加248.28,427.60,179.32,455.18 kg/hm2。在双季稻田种植冬季覆盖作物,采用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改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稻草直接还田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配合秸秆还田,通过试验、示范观察稻草直接全量还田后对后茬作物生长、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为我区全面推广稻草直接还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检索文献获取秸秆腐熟还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信息并形成数据集,并对不同作物秸秆腐熟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秸秆还田均可培肥地力,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酸碱度,且明显增加后茬作物产量。不同作物秸秆腐熟还田优势各异,水稻、玉米秸秆腐熟还田比直接还田优势最为明显,其次是小麦秸秆;油菜秸秆腐熟还田比直接还田没有明显优势。因此水稻和玉米秸秆采用腐熟还田更具推广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在农机力量较薄弱地区开展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可行性,从2012年秋播起,以小麦和蚕豆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水稻秸秆免耕还田技术对后茬作物生长影响的试验评价。结果表明,在水稻收割前套播麦种和撒施基肥,采用自带秸秆切碎装置的稻麦联合收割机将秸秆切碎还田,然后用以小拖拉机为动力的开沟机将沟中泥土覆盖在秸秆上的免耕还田方式,既可缩短水稻收割与后茬作物播种之间的时间,又能促进后茬作物早出苗,增加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减轻杂草危害。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还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秸秆直接还田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翻压还田指作物收获后,将作物秸秆粉碎或整株或高留茬直接翻压土壤内。覆盖还田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将作物秸秆铺盖于田间或作物株行之间;二是残茬覆盖,其主要形式为留高茬。近几年,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种植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连续三年作物秸秆还田试验,研究了麦草全量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水稻生长及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麦草全量还田对减少水稻氮肥施用量的效应;麦、稻草持续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改良及作物增产的效应。结果表明:1麦草全量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有效促进水稻后期健壮生长及分蘖成穗,平均单产比不还田处理要增13%以上。2在总施氮水平为20 kg/亩时,麦草全量还田能减少10%左右的氮肥施用量。3麦、稻草持续还田可以使作物平均增产59.02 kg/亩,平均增产幅度13%左右。同时,本文还介绍了以切短麦草、浅水旋耕为核心、合理肥水调控为配套技术的麦草全量还田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在晚稻上进行秸秆腐熟还田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腐熟还田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后茬作物N、P、K营养供应水平,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在试验条件下氮肥增产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试验比较了水稻秸秆还田配施有机物料促腐剂对后茬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有机物料促腐剂,能显著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值得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陶云彬  刘晓霞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2):2206-2208
连续开展11年长期定位试验以探索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无绿肥还田,紫云英清种还田、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紫云英清种还田;两种绿肥种植模式均可提高后茬水稻产量,但紫云英与油菜混播处理水稻产量高于紫云英清种还田处理。连续开展11年绿肥还田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紫云英清种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初始值提高19.3%,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4.0%。可见,紫云英清种或与油菜混播还田均可长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后茬作物产量,两者相比,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的土壤培肥和作物增产效果优于紫云英清种还田。因此,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可作为绿肥种植新技术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小麦、水稻秸秆不同粉碎方式、不同还田量的比较试验,研究秸秆还田对麦-稻两熟制种植模式的作物产量、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还田处理对作物氮磷钾的积累影响不同,还田处理后的水稻、小麦的部分经济性状和产量与不还田处理相比有明显提高。其中,秸秆全量粉碎还田方式对作物产量的提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该文探讨了油菜秸秆粉碎全量还田与速腐剂应用对土壤理化性状、后茬单季水稻产量性状、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适合芜湖地区应用的秸秆腐熟剂最佳用量,以期为进一步提高芜湖市粮食生产水平作出贡献。结果表明,油菜秸秆全量还田可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每hm2以施30kg腐熟剂为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16.
连续秸秆覆盖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方法,于2008-2010年研究了水旱轮作制下连续秸秆覆盖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连续秸秆覆盖还田可以显著提高0-5 cm、5-15 cm和15-25 cm土层土壤NH4+-N、NO3--N含量,并且随着秸秆覆盖还田年限的延长和用量的提高,3个土层土壤的NH4+-N、NO3--N含量的增幅也随之增加。第5季水稻收获后,秸秆覆盖处理NH4+-N、NO3--N含量的增幅分别达到了18.83%-36.70%和12.04%-37.70%。秸秆覆盖还田使水稻生育前期土壤NH4+-N、NO3--N含量降低,有利于减少NO3--N的淋失。而后期氮素得到释放满足作物生殖生长的需要,则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秸秆覆盖还田后,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其中旱季作物(小麦、油菜)的增产效应要高于水稻,并且作物的增产幅度随着秸秆还田年限和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起主要作用的产量构成因素是小麦、水稻的有效穗数以及油菜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结论】连续秸秆覆盖还田促进了土壤无机氮的供应,从而提高了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一、播前准备 (一)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上茬作物玉米采取秸秆还田后。可改善下茬小麦田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方式及技术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娟 《现代农业》2011,(5):165-165
秸秆还田一般分为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等方式。堆沤还田是将作物秸秆制成堆肥、沤肥等,作物秸秆发酵后施入土壤。过腹还田是用秸秆饲喂牛、马、猪、羊等牲畜后,以畜粪尿施入土壤;采取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简单,方便、快捷、省工。还田数量较多,一般采用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普遍。直接还田又分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两种。翻压还田是在作物收获后,将作物秸秆在下茬作物播种或移栽前翻入土中。覆盖还田是将作物秸秆或残茬,直接铺盖于土壤表面。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绿肥翻压对河西灌区土壤的改良功效,为改良土壤和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借鉴,进行了不同绿肥压青还田对后茬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绿肥还田后对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肥力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土壤有机质、pH变化不大,提高了后茬作物玉米的产量,增产2.0%~5.2%。  相似文献   

20.
为给秸秆机械还田利用和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研究了少免耕与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还田对稻茬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覆盖还田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最高,达6480.0kg/hm2,其次是浅耕秸秆不还田处理,浅耕秸秆机械全量原位混埋还田处理产量最低,为5524.5 kg/hm2。方差分析结果说明,少免耕与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还田对稻茬小麦产量的影响不大,且两者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免耕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覆盖还田处理省工节本,效益较其他处理明显提高。综合来看,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适宜方式为免耕秸秆机械全量原位覆盖还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