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宁夏已搬迁生态移民的实地调查数据,对移民农户的生计资本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移民存在物质资本积累缺乏、人力资本薄弱、金融资本不足等问题。为了促进移民可持续生计的获得和发展,提出增加移民的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重点着眼于以人力资本为主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宁夏将对34.6万人实施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生态移民搬迁安置.以宁夏石嘴山劳务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可持续生计框架研究,从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5个方面进行移民的可持续生计调查.结果表明:石嘴山劳务移民主要存在受教育程度低、技能水平不高、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储备不足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期间宁夏将对34.6万人实施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生态移民搬迁安置.以宁夏石嘴山劳务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可持续生计框架研究,从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5个方面进行移民的可持续生计调查.结果表明:石嘴山劳务移民主要存在受教育程度低、技能水平不高、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储备不足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生计重建是水库移民问题的核心与关键。通过对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外迁农村移民安置初期的问卷调查,分析移民的生计资本状况及其对生计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移民生计资本总量有限,其中自然与物质资本比搬迁前提高,人力、金融、社会资本因搬迁而受损;在生计结果方面,移民整体纯收入较低,部分移民相比搬迁前收入下降,且移民总体对未来生活预期谨慎,人力、金融、社会资本与资本总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移民生计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确立水库移民生计评价体系和量化标准系统,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并结合模糊物元模型对伊犁河谷水库移民可持续生计状况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伊犁河谷水库移民的总体生计处于维持搬迁前的水平,离生计可持续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原因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和政策保障两方面。收入、土地产出、就业保障、职业技能水平和移民生活融入度对伊犁河谷水库移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有主要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增加移民认可度和完善后扶保障体系来实现伊犁河谷水库移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伽师县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生计资本、生计风险和可持续生计能力3个方面对不同生计策略农户可持续生计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在生计资本中,农业为主型农户的自然资本值和社会资本值高于兼业为主型农户,人力资本值、物质资本值和金融资本值低于兼业为主型农户。在生计风险中,教育风险>自然风险>就业风险>健康风险。在可持续生计能力中,兼业为主型的可持续生计能力的综合得分高于农业为主型且差异较小。根据以上结果提出增加生计资本存量、加强生计风险管理、提升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灾害移民的可持续生计提供参考,以汶川地震后异地安置的移民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理论框架,构建生计资本测算体系,对其生计状况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地震前相比,灾害移民的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减少,金融资本与物质资本大幅增加,生计资本整体水平有所提升。应从安置政策、产业发展规划、技能培训、就业环境等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灾害移民的可持续生计。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旅游生计策略逐渐成为实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重要路径。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以南京高淳大山村为案例进行剖析,梳理了乡村旅游背景下农户旅游生计策略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并对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修正,得到乡村旅游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研究发现:①农户旅游生计策略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影响,主观因素表现为农户心理因素,客观因素由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次构成,农户生计资本、社区旅游生计资本分别位于微观、中观层次,脆弱性背景、结构和制度转变位于宏观层次。②影响农户旅游生计可持续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户和社区生计资本、结构和制度转变、农户心理因素。最后,结合案例地现状,提出协调乡村旅游农户和社区关系、创新乡村旅游管理和培育机制、提升农户旅游经营和发展认知等可持续生计路径。  相似文献   

9.
李茜  毕如田 《农业与技术》2008,28(1):141-145
根据生计和可持续生计的基本内涵,本文利用山西省西北四县的基础数据,从农民的收入、农民的福利、脆弱性以及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基础四个方面对农民生计现状进行了分析.在研究区内,运用替代生计研究项目改变目前的农民生计状况,对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农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民可持续生计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收入问题又是农民问题的关键。根据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农户收入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可持续生计资本作为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显著影响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基于湖南省的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可持续生计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金融资本对湖南省农户收入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再次是社会资本,而自然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不显著。为此,建议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加快农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建设、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和农村金融体系等途径,改善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状况,提高农户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1.
2010年8月甘肃省舟曲县泥石流灾害使得受灾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受到巨大破坏,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灾害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更加影响了当地的社会安定.可持续生计问题成为舟曲受灾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地调研了受灾后农民现有的资本存量和生计模式的转化趋势,分析农民在丧失了大量的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后现存的资本主要有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资金资本.提出要立足于现有条件下,建立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资金资本的合理有效配置模式,以实现“可持续生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借助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建立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对槟榔文明生态村农户生计资本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文明生态村建设对农户居住环境有所改善,但由于对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因素考虑较少,导致农户生计资本整体脆弱、产业结构单一等,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分析新冠疫情对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基于贫困农户入户调查数据,采用英国国际发展署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农户的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5个方面,运用熵权法测度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指数;通过对比新冠疫情前后贫困农户可持续性指数的变化,探讨新冠疫情对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冠疫情对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在自然资本、金融资本方面影响大,在社会资本、人力资本方面影响较大,而对物质资本影响较小。为降低新冠疫情对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农业生产,提升当地贫困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步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深入研究乡村旅游地发展过程中居民角色认同及可持续生计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居民深入参与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角色认同理论和可持续生计理论,构建乡村旅游推动下居民角色认同与可持续生计互动结构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及半结构访谈法对袁家村与马嵬驿两个乡村旅游地进行对比分析,尝试探究不同旅游发展模式下居民角色认同与可持续生计的互动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乡村旅游在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居民角色认同与可持续生计的互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地居民角色认同与可持续生计之间存在角色认同3个维度(角色认知、角色情感、角色行为)和可持续生计3个维度(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结果)的多维交叉互动过程,角色认同对于可持续生计具有提高、丰富和改善效应,可持续生计对角色认同具有唤醒、激发、调整效应.(2)袁家村二者间的互动是一种“主动伴生模式”,而马嵬驿是一种“被动伴生模式”,由于袁家村与马嵬驿在开发主体、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前者的互动关系更加积极显著.(3)乡村旅游通过重构角色认同与优化可持续生计,促进二者互动并形成合力驱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5.
基于西安市周至县退耕山区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国际惯用的分析生态工程影响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建立生计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对退耕户与非退耕户的生计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非退耕户相比,生计资本方面,退耕户的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更为丰富,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相对缺乏,社会资本无差异;生计策略方面,退耕户收入更低,支出略低;生计结果方面,退耕户贫困比率更高.并对结果予以解释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非自愿迁移人口生计转型困境及发展能力提高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非自愿迁移人口生计转型困境及如何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生态移民为研究对象,借鉴目前较为成熟的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内蒙古达茂旗7个牧区生态移民安置区的移民调查数据,运用生态移民认知方法对非自愿迁移人口生计转型困境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生态移民对外界给予其帮助的期望。结果表明,生态移民面临着资金短缺、非农就业困难、收入来源、农业生产困难、生活困难等生计困境类型。生态移民提出了收入来源、非农工作、农业生产、生活开支、补贴中断等多种未来担忧的问题以及期望获得诸如草场补贴提高、非农工作搜索、畜牧业生产、贷款、继续回牧区放牧等政府的帮助。阐明了从宏观层面重视生态移民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资源依赖型生计模式创新、生计多样化以及非农就业服务机制构建等提高生态移民生计转型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推进和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备受关注。新时期人地关系的研究迫切需要考虑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间的关联性及其全息地域分工,以更好的连接科学知识和政策实践。生计作为驱动人地关系演化的主导因素,深刻影响着人地关系的发展,因此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对于人地关系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可持续生计和人地关系之间的探索,从生计资本角度和生计策略的角度对人地关系的调控进行分析,得到人地关系优化的策略并以此指导可持续发展活动。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4):172-175
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是其各种生计资本的组合与生计策略的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村组座谈和实地考察的方法,从微观层面对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部分村镇农户的生计资本拥有情况进行调查,对其生计资本组合进行实证分析,讨论了南部县现存的生计资本问题,结合前人经验及研究方法分析了南部县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并因地制宜提出了促进当地生计策略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南部县的稳定脱贫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草原生态补偿对牧民生计的影响,进而优化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改善牧民生计,本研究基于草原生态补偿对牧民可持续生计影响的研究成果与实践,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草原生态补偿影响牧民可持续生计的理论分析框架、影响过程和未来研究方向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原生态补偿影响牧民的生计资本、转化结构与过程、生计策略及生计结果,特别是草原生态补偿的法律政策、制度架构等制度因素会对牧民的可持续生计产生广泛性和持久性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构建草原生态补偿对牧民可持续生计影响的分析指标体系,并指出理论界应更多聚焦于关于草原生态补偿后牧民生计转型模式、生计研究范围以及牧民生计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农户生计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是实现农村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为了提升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法、问题分析法,在阐释生计理论的构建和完善过程中,结合DFID关于可持续生计架构,从多维度分析和提炼影响农户生计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我国可持续生计应用研究的内容仍需完善,国内可持续生计理论研究的深度不足。对此,提出了可持续生计未来研究的重点,即框架内容的扩展、宏观经济背景下的可持续生计分析、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可持续生计等。更应该通过深入研究农户生计理论的实际应用案例,学习借鉴提升农户生计能力、推进生计转型发展的方法,促进乡村振兴及农业现代化政策制定与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