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山东省913份农村老人调查问卷数据发现,半数以上农村老人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空巢老人较非空巢老人孤独感更加强烈。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老人孤独感的因素,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子女是否外出打工、健康状况、生活满意程度均正向影响老人孤独感,月领取养老金额度、娱乐活动数量反向影响老人孤独感。老人身边亲人越多,老人孤独感出现的概率越低。进而提出发挥社会组织服务功能,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逐步建立完善符合社会发展转型的现代化养老模式,更好地满足农村老人日益增长的生活、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2.
利用2021年江苏省中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专项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是否使用互联网为衡量指标,运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农村中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中老年人互联网使用存在年龄、学历、婚姻情况和自评健康方面的显著差异,高龄、低学历者更可能面临数字鸿沟;农村中老年人对互联网的积极态度、同辈人互联网使用情况及个人的学习意愿能明显促进其互联网使用,降低面临数字鸿沟的概率。根据结果,认为在弥合农村中老年人数字鸿沟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高龄、低学历者,并尽量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发展改变了农民就业方式和就业行为,进而对农民非农收入产生影响。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2017年的数据,运用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互联网使用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并利用2sls法处理模型内生性偏误。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有效促进农民非农收入水平的提高。提出政府应加大互联网及其配套设施的投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互联网培训,建立农民就业服务平台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太清 《安徽农业科学》2023,(7):247-250+255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加入相关控制变量且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工资性收入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且互联网使用通过信息渠道效应这一作用机制来影响农户家庭收入。因此,进一步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与运用,对于农户家庭增收和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影响农户选择农药使用技术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户的参与率低造成的.基于此,从农户的主体角度出发,研究农药使用技术应用中影响农户选择的因素.运用大样本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农户的生产技术需求为被解释变量,以农户家庭特征、技术诱导因素、土地禀赋因素以及兼业化因素等为自变量,采用二项logistic模型深入分析各因素对农户生...  相似文献   

6.
健美操是全民健身理想的活动,对中老年人体质的影响起着重要意义,为日后健美操的发展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调查结果表明:健美操练基本很好。应引起中老年人一定重视。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在互联网普及的同时,互联网带来的各种负面问题也突显出来。本文通过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问卷》,对山东农业工程学院533名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结果 ,并针对高校如何引导大学生健康使用互联网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的数据,采用OLS回归模型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影响在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显著,同时,互联网使用通过消费构成项目中的食品及烟酒、衣着、居住、交通通信、家庭设备、文教娱乐消费影响总消费.  相似文献   

9.
本文实证研究了城乡户籍劳动者使用互联网带来的工资回报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差异对城乡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模型解决了样本选择问题后发现,城镇户籍劳动者使用互联网的工资回报高于农村户籍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互联网使用内容的差异可能是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城乡户籍劳动者使用互联网带来的工资回报的差异进而表现为互联网使用行为扩大了城乡工资差距。但是使用互联网带来的工资回报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从而导致互联网对城乡工资差距的解释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选取了水稻种植常用的五项环境友好型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稻草还田、绿肥还田、灯光诱杀害虫、生物农药),使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保险和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和互联网使用均能显著促进其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互联网使用能够提升农业保险对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老年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和使用互联网对中青年农户的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的促进效果更好;农业保险对加入合作社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的促进效果更好,互联网使用对未加入合作社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的促进效果更好。基于此,提出需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加大农村互联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关注老年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和使用互联网的需求和困难、积极引导农户加入合作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黑龙江省为例,以农村经济产业为核心,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农户是否经营农业电子商务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调查农业物联网等第二、三产业与农业融合状况,了解"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以完善农村经济产业链,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中各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效益最大化,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检验大学生的自立人格是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保护性人格因素的假设,采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和《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51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自立人格特质与其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中的强迫性上网/戒断症状、消极后果、突显性、耐受性、社会抚慰以及总量表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自立人格特质对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总量表、强迫性上网/戒断症状、耐受性、消极后果的预测率都达到了22%以上,能显著地负向预测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情况.可以初步认为大学生的自立人格是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保护性人格因素的假设获得了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以网络化、信息化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深刻改变着农户行为方式。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微观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控制内生性方法,分析农户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因素及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的影响,探讨影响效应在上网方式和农户间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农户互联网的总体使用比例不高,生活垃圾分类的意愿较高,上网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高达82.9%。户主年龄、成员平均年龄和到县城距离对农户使用互联网有负向影响,户主学历、成员平均学历、家庭收入规模、道路硬化比例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对互联网使用有正向影响。互联网使用能有效提升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意愿,但不同上网方式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手机上网和混合上网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影响的净效应分别为5.2%和3.1%,而电脑上网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没有显著影响。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的影响存在组群差异,互联网的使用效应仅适用于老一代农户、非农型农户和男户主农户群体。因此,提出加强农村互联网软硬件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线上宣传活动,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多元化宣传策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农村居民幸福感事关乡村振兴战略整体进程,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在深入贯彻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大背景下,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最新数据,采用有序概率(ordered logit,简称Ologit)模型对移动互联网使用和农村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移动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提升效应。从地区视角来看,相较于东部地区,移动互联网使用对于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提升效果更显著。从年龄视角来看,相较于农村中老年群体,移动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村青年群体的幸福感提升效果更明显。因此,应着眼农业、农村、农民实际,加快乡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推广进度;弥补中西部农村地区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短板”,加大城乡及区域间数字鸿沟的弥合力度;持续推进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提高对中老年农村居民群体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16.
蒋志强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21):243-246+257
为了全面了解返乡创业农民工互联网使用情况,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使用列联表等描述性统计方法,从电脑与手机使用、作用认知以及使用用途等方面全面分析返乡创业农民工互联网使用特征,研究发现:(1)返乡创业农民工使用电脑上网比例较低,使用手机上网比例较高,具有初中与高中(含中专、技校与职高)文化程度的介于20~40岁的农民工是互联网使用的主要群体;(2)过半数农民工已经认识到了互联网作为信息渠道的重要性;(3)返乡创业农民工互联网使用用途排序依次为:社交、娱乐、工作、学习与从事商业活动。  相似文献   

17.
在2020年已经消除绝对贫困的背景下,中国脱贫攻坚事业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相对贫困以及脱贫返贫的现象。信息扶贫近年来也为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解决贫困问题以及降低贫困脆弱性作出一定的贡献。因此借助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4117个农村家庭数据,利用VEP方法计算贫困脆弱性,并采用Logit方法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法,依次考察在国家贫困线、1.9美元贫困线和3.1美元的贫困线下,互联网的使用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最后根据结论给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强国战略背景下,基于农牧交错带陕西和甘肃两省1 479份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方法(CMP),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参与“粮改饲”的影响,并关注不同养殖规模和不同人力资本禀赋条件下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参与“粮改饲”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提高了农户参与“粮改饲”的可能性,即在给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有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农户参与“粮改饲”的几率比是没有互联网使用行为农户的38.82%,该结果在经过子样本检验和更换核心解释变量检验后依然稳健。2)异质性估计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参与“粮改饲”的影响在不同养殖规模和不同人力资本禀赋条件下存在差异,即非规模养殖户和低人力资本禀赋的农户家庭更容易通过使用互联网参与“粮改饲”。由此提出,完善农牧交错地区互联网利用配套设施,提高农户农业经营的网络化水平,实施差别化的互联网扶持措施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互联网使用在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决策中的影响及其机理,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 668份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反事实分析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直接促进农户宅基地流转,并通过信息获取、需求发布两个中介路径间接促进农户宅基地流转;进一步加大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能够促进农户宅基地流转,特别是促进没有接入互联网的农户使用互联网,能够使其流转宅基地的概率提升3.1 %;宅基地面积、宅基地价值认知和新购房计划显著促进农户宅基地流转。因此,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农户易于、乐于使用互联网获取宅基地相关信息和发布宅基地流转需求,同时综合考虑影响互联网使用与宅基地流转的因素,分类施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数学建模方法可知,由于出租车公司和政府部门追求垄断利润,出租车司机和消费者的福利减少,因此,对消费者和司机来说,出租车行业垄断确实是一种伤害.互联网专车服务以低廉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是打破出租车行业垄断的有力工具.从模型分析揭示的结果可知: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必须对司机、消费者、公司和政府间的利润分配制度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出租车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