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研究了播期对山旱地甘蓝型冬油菜生长发育、越冬率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数、叶鲜重、叶干重、主根长、主根颈直径、根鲜重、根干重、株高、单株角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随着播期推迟而减小,越冬率和折合产量随播期推迟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陇东南山旱地甘蓝型冬油菜适宜播期8月28日,折合产量最高,为5 245.03 kg/hm~2,其苗期叶片数6.6片、主根长16.78 cm、主根颈直径0.58 cm、叶干重3.63 g/株、根干重0.82 g/株。成株期单株分枝数8.83个、单株角果数228.75个,越冬率86.7%,综合性状最优。  相似文献   

2.
北柴胡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不同试验区对引种野生北柴胡的物候期及各器官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北柴胡个体发育可划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物候期为返青期、苗期、抽茎拔节期、孕蕾期、开花期、座果期、果熟期、枯萎期;年生育期为180~200d;植株呈单茎或丛生,株高65~90cm,总叶面积随株高的增高而增加,盛花期株叶面积最大,叶面积指教最高;开花特性为有限花序,无限分枝型植株,其根长、根重在开花盛期和座果初期后呈快速增长;根长在土壤结冻前基本趋于最大;而根重增长至10月上中旬基本趋于最大,以后呈直线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大豆在苗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的根瘤及地上部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根瘤数逐渐减少;苗期主根根瘤数多于侧根发生根瘤数,从开花期开始侧根根瘤数明显多于主根根瘤数;苗期主要发生小根瘤,从开花期开始大根瘤数明显多于小根瘤数.随着播期的推迟,株高、茎粗、主茎出叶数、分枝数、豆荚数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播期对柴胡生长的影响,2016—2017年进行了不同播期对柴胡生长和产量影响的研究。通过观察不同播期对柴胡生长的影响,初步总结出播期在5月10日时,柴胡平均根粗、平均单根重、产量明显高于3月、4月,平均产鲜货1 241.7 kg/hm~2。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播期及播种量对稻茬小麦扬麦16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期与拔节期小麦株高随着生育期的推迟逐渐降低;各时期小麦株高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播种量(基本苗)增加,株高均呈降低趋势。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叶面积降低。同一播期处理下,拔节期至抽穗期,小麦单茎干物质量逐渐增加。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播期太早或太晚都不利于产量形成。11月8日播期处理下,小麦产量最高。在同一用种量(基本苗)处理下,11月8日有效穗数最高。随着播期推迟,有效穗数降低。扬麦16在苏南太湖地区11月8—15日播种最佳,基本苗225万~300万/hm2为最适。  相似文献   

6.
随着播期的推迟,新麦26号营养生长期缩短,成熟期却不推迟。同一播期下,播量对其生育期无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抽穗期延后,但对成熟期影响较小,出苗期至拔节期间隔期随播期的推迟明显缩短,全生育期随着播期的推迟明显减小,倒伏情况随着播期的推迟、播量的减少而减轻。推迟播期降低了新麦26号小麦的穗粒数和产量,降低了株高和穗长;增加播量能提高产量、株高和结实小穗数,降低穗粒数、穗长和最多小穗数。新麦26号小麦在周口地区最适宜播期为10月12日至10月18日、最适宜播种量为450万~525万粒/hm~2,晚播应适当加大播种量,有助于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冬小麦新冬42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新冬4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共设置了5个播期水平和5个播量水平,25个处理组合,3次重复,随机排列,研究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新冬42号营养生长期缩短,成熟期却不推迟。同一播期下,播量对其生育期无影响。不同播期与播量对新冬42号小麦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和产量有一定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抽穗期延后,但对成熟期影响较小,出苗期至拔节期间隔期随播期的推迟明显缩短,全生育期随着播期的推迟明显减小,倒伏情况随着播期的推迟、播量的减少而减轻。推迟播期降低了新冬42号小麦的穗粒数和产量,降低了株高和穗长;增加播量能提高产量、株高和结实小穗数,降低穗粒数、穗长和最多小穗数。新冬42号小麦在伊犁地区最适宜播期为9月27日至10月11日、最适宜播种量为450万~525万粒/hm~2,最大产量5 620 kg/hm~2,晚播应适当加大播种量,有助于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8.
辽藁本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引种栽培的野生辽藁本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辽藁本年生育期约为220 d,物候期可划分为返青期、营养生长期、孕蕾期、开花期、果期、枯萎期。地上部各器官生长发育表现为株高增长曲线呈单S型,叶面积随株高的增高而增大,孕蕾期叶面积最大,叶面积指数最高,此后叶面积指数逐渐下降。辽藁本为有限花序。根部返青后生长速度较快,开花期至坐果期生长缓慢,坐果期至枯萎期根重、根粗又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而根长此时则处于平缓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9.
从1989年7月5日至7月30日每隔5d为1个大白菜播期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播期越早,病毒发病率越高,斑点病发病率有随播期推迟而增加的趋势,生长天数相同时大白菜的生长速度以7月15日播种的为最快,到采收时不同播期的单株产量以7月5日播种的为最高,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降低,早播者单株重较高是单叶重增加,大叶百分率较高的缘故。小区产量和折合亩产以7月10日播种的为最高。通过讨论认为,在呼市地区大白菜播期可以进一步提早,如结合苗期浇水,85d生育期的大白菜可提早到7月5日到10日播种,这样可使产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播种量对柴胡生长的影响,2016—2017年在柴胡上进行了不同播种量对柴胡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播种量达到90 kg/hm2时,柴胡药材根粗、根长都达到最佳状态,鲜货产量达到1 155.4 kg/hm~2。  相似文献   

11.
水分胁迫对半干旱地区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最佳的灌水模式,通过抗旱棚试验,分析水分胁迫对半干旱地区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间株高、穗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苗期重旱和拔节期干旱对玉米株高影响较大,导致植株生长速度下降和矮化。但不同生育期的干旱胁迫均使植株穗位降低30%以上。(2)干旱胁迫对植株茎粗的影响不显著。(3)干旱胁迫对不同处理间穗长达到显著差异,其中苗期重旱和拔节期干旱对穗长影响较大,分别比T0减少7.9%、26.3%、15.8%和15.8%,而苗期轻旱、中旱胁迫处理和开花期干旱胁迫处理则穗长有所增加;干旱胁迫处理百粒重和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拔节期干旱对产量影响极大,分别比对照降低15.4%、11.5%、27.3%。  相似文献   

12.
播期对山东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浚单20为供试材料,探索不同播期对山东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玉米生育期缩短,播期每推迟1 d,生育期缩短0.35 d,生育期缩短主要表现在出苗至抽雄阶段。随播期推迟,玉米穗位高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茎粗则逐渐减少,株高变化趋势不明显;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呈逐渐减少趋势;产量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播期每推迟1 d,产量减少0.7%~1.7%,主要是通过影响玉米百粒质量、穗粒数、穗长从而影响最终产量的形成。抽雄期至成熟期平均气温以及全生育期积温和气温日较差等气象因子对产量影响较大。一定范围内抽雄期至成熟期气温越高,越有利于玉米灌浆,结果产量越高;全生育期积温越多、气温日较差越大,玉米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北苍术基肥中不同种类农家肥的施用,研究不同农家肥对北苍术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农家肥及施肥量对北苍术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同,农家肥中猪粪15kg/m2处理植株主根长、主根粗、单株重和根重值最大,有的达到显著差异;小区产量各处理以猪粪15kg/m2处理产量最高;综合分析植株各农艺性状,农家肥各处理中以猪粪15kg/m2处理为最好,其次为鹿粪15kg/m2处理。此项研究为北苍术规范化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对机插水稻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完善盘锦稻区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探讨机插秧高产适宜播期,2013、2014连续2年以盐丰47为供试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播期、同期栽插处理,测定不同播期对机插水稻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秧龄逐渐缩短,株高、叶龄、假茎基宽、百株干质量、充实度、最长根长、根数均减少;秧龄缩短,各处理的每个时期叶片数随之减少。播期对机插水稻分蘖发生期有一定的影响。各处理群体茎蘖数随播期推迟秧龄的缩短,于N-n期逐渐减少,拔节期逐渐增多,齐穗期、成熟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年试验都表明,适当推迟播期,缩短秧龄,可以提高小苗后发优势,但秧龄过小,后期无效分蘖增多,成穗率降低。各处理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秧龄的缩短,于移栽期、N-n期逐渐减小,拔节期、齐穗期逐渐增大。各处理干物质产量随播期推迟秧龄的缩短,于移栽期、N-n期逐渐减小,拔节期、齐穗期表现为先增后减。随播期推迟秧龄的缩短,各处理株高、穗长、实粒数逐渐降低,结实率逐渐提高。4月18日前后播种5月23日前后插秧的A2、B2处理,秧龄期35 d左右,秧苗素质最好,本田群体生长量适宜,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产量最大,实际产量最高,分别为9.77、11.03 t/hm2,比A1、A3、B1、B3处理分别高8.29、4.07、7.25、6.73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先行5号玉米随着播期延迟,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相对延迟,在适宜播期内各穗部性状以及产量和品质差异不大;但6月15日以后随着播期推迟,玉米不能正常成熟,穗长、穗粗逐渐减少,秃顶长增加,穗粒数逐渐减少,千粒重减少,但6月20日以后随播期推迟,品质降低,产量下降幅度很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采收期、播种量对菜心经济产量和外观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播种量对菜心经济产量和外观品质影响极为显著。初期采收的菜心经济产量随播种量增加有增产的趋势,播后39 d采收的菜心经济产量与播种量相关性不显著,只在稀播条件下呈现正相关性;不同采收期下不同播种量处理的菜心薹(茎)粗、最大节长和薹(茎)叶数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与采收期无关,而菜心薹长和最大叶柄长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或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黑色地膜覆盖对桔梗根部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在黑色地膜覆盖和裸地栽培条件下测定桔梗的主根长、根粗、侧根数以及单根鲜重等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桔梗主根长和根粗在2种栽培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差异不明显;侧根数和单根鲜重的变化差异较大,在黑色地膜覆盖条件下侧根数增多、单根鲜重增大,单根鲜重的增加主要依赖于侧根数的增多.综合分析试验结果,黑色地膜覆盖能提高桔梗单根鲜重,但侧根数增多导致桔梗根的外观质量的下降,在桔梗栽培中应慎用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18.
采用小区对比法,对玉米宽行增密、小麦精量匀播栽培模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行距70 cm、播种量为45 kg/hm~2及小麦播种量为195 kg/hm~2时,产量较高;随着播种季节推迟,行距增加,要相应增加播种量。  相似文献   

19.
1982年在山西太谷海拔1000米的丘陵旱地鉴定了夏播小麦品种对播期的反应。采用二因子裂区设计。主区为品种,副区为播期。结果表果:播期对夏播小麦的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具有强烈的影响。在本试验范围内,推迟播期对产量的不利影响比早播种的影响更严重。早熟耐热的品种在调节播期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晋春三号品种苗期耐高温,光合面积持续时间长,籽粒灌浆速度快。在适宜播期(7月14日)获得最高的小区产量(637.7克),较高的千粒重(34.5克)、穗粒重(1.14克)和本试验中最高的经济产量系数(0.50)。夏麦一号品种植株高,穗大粒多,但籽粒灌浆速度较慢,持续时间长,故穗粒重、着粒重和经济产量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20.
运用灰色关联系统理论,分析了11个不同海拔高度下玛咖的鲜根重与主要农艺性状及农艺性状间的关联性。从鲜根重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联序可以看出,与鲜根重关系密切的农艺性状依次是膨大根粗、茎粗、叶宽、叶柄长、覆盖面积、叶长、功能叶小叶数、根数、总叶数、膨大根长、主根长、茎长。通过关联度分析表明:不同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从与鲜根重关联密切的前3个性状来看,膨大根粗与茎粗、叶柄长、叶长和叶宽关联密切;茎粗与膨大根粗、总叶数、叶柄长、茎长、叶宽和叶长关联密切;叶宽与覆盖面积、主根长、膨大根粗、叶长和膨大根长关联密切。对于膨大根粗和茎粗,叶柄长、叶长和叶宽是主导因素,对于叶宽,覆盖面积、主根长和膨大根粗是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