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0年代以前 ,当地棉铃虫的主害代是三、四代 ,近年来已逐渐扩大到五代 ,发生程度也越来越重。2 0 0 0年各代大发生 ,全年百株累计卵量 3.7万粒 ,是有史记载大暴发年 1 972年的 1 0倍。1  2 0 0 0年棉铃虫暴发特点1 .1 发生期早、发生量大 ,来势猛 ,为害重。二代棉铃虫在当地由秋冬播作物和早春作物转移进入棉田 ,始盛日是 6月 5日 ,比 1 972年提早 7天。发生量除二代略低于 1 972年和 1 999年外 ,其它各代均大大超过历年 ,且为害程度也达到历年之最。全区因虫灾损失子棉 50 %以上 ,2 0 0公顷棉田绝收。1 .2 卵高峰持续时间长 ,世代重叠严…  相似文献   

2.
皖东地区甜菜夜蛾在棉花上的发生特点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甜菜夜蛾是一种杂食性害虫,近年来在皖东地区多种作物上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害虫,主要为害蔬菜、棉花、花生、豆类、甘薯等.2001年,甜菜夜蛾在我地棉花上暴发为害,发生面积460公顷,三代暴发期受害株率100%,百株虫量600~800头,最高2000头,单株最高有虫96头,百株卵量8~10块,造成一般田块减产1~2成,重者3~5成.为此,笔者将近年来甜菜夜蛾在我地棉花上发生以及药剂防治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罗玻军 《中国棉花》2003,30(4):44-45
棉铃虫是农一师十团棉田的主要害虫之一 ,1 997年第三代棉铃虫百株幼虫 3~ 6头 ,平均蛀铃率 4.1 8%,个别棉铃虫发生严重的条田蛀铃率达1 0 %。通过 5年的综合防治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第三代棉铃虫的蛀铃率均小于 0 .5 %,棉铃虫蛹的越冬基数也由 1 997年的 0 .37头· m-2 下降到 0 .1 6~0 .1 8头· m-2 。其主要原因是 :1加强农业防治1 .1更换品种。 1 997年农一师十团主栽品种是石远32 1和中棉所 1 2 ,生育期 1 4 6~ 1 5 1天 ,由于中后期长势旺 ,为第三代棉铃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条件 ,顶部棉铃极易受到第三代棉铃虫的危害。1 999年试…  相似文献   

4.
2003-2004年滨州市棉区二代棉铃虫发生较轻,2005年二代棉铃虫在棉田全面反弹,发生面积11.31万hm2,占全市棉花种植面积的86%,产量损失达819.1t,发生为害程度明显重于前两年,给棉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对其反弹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1发生特点2005年滨州市棉田二代棉铃虫发生特点为发生略偏晚,但卵和幼虫量多,为害重。据调查,截止7月5日,全市平均累计百株卵量914.4粒,较近几年同期明显偏高,为大发生程度,其中惠民最高,百株卵量2147粒,博兴次之,百株卵量1481.5粒。全市最早于6月5日见卵,较常年晚1天,当日百株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新疆棉花面积不断扩大 ,种植结构、栽培品种及栽培模式的变化 ,棉铃虫的为害日益严重。 2 0 0 1年石河子个别地区发现棉铃虫 ,2 0 0 2 -2 0 0 3年部分地区发生 ,个别地区严重 ,2 0 0 4年大部分团场发生不同程度的为害 ,不少棉田受到严重损失 ,减产 2 0 %以上 ,棉铃虫为害已成为石河子地区当前棉花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1棉铃虫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1 .1为害特点。在石河子地区棉铃虫除为害棉花外 ,还为害玉米、小麦、蔬菜等。为害方式主要是以幼虫为害棉蕾、花和棉铃 ,有时也为害嫩叶。1 .2发生规律。棉铃虫在石河子地区一年发生三代…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中后期 ,由于棉花实施早育早栽、地膜覆盖栽培后 ,棉铃虫发生为害呈上升趋势 ,1 996年棉铃虫在当地大发生 ,由于防治不及时 ,给棉花生产造成较大损失。为了有效控制棉铃虫的为害 ,近几年来 ,笔者对当地棉铃虫发生规律进行了探讨 ,以便更有效地指导防治。1 棉铃虫发生代数的分析据有关资料介绍 ,棉铃虫在四川 1年发生 4~ 5代 ,当地到底是 4代还是 5代 ,据近 3年观察与分析 ,结论是应为不完整的 5代。据资料介绍 ,棉铃虫以蛹在土壤中越冬 ,春天当气温回升到 1 5℃以上时 ,越冬蛹开始羽化。日平均气温达 2 0℃以上时 ,适于成虫产卵活动…  相似文献   

7.
孙运村 《中国棉花》2001,28(3):38-39
1 棉铃虫大发生的主要原因1 .1 棉花面积扩大 ,施氮量增加近几年 ,喀什地区棉花面积已经突破 2 0万公顷 ,平均每公顷施氮肥 32 4 kg,较“八五”期间增加46% ,平均每公顷皮棉超过 1 350 kg,棉铃虫已在部分县 (市 )连片发生为害。据统计 ,1 997年大发生 ,全地区发生面积 9.46万公顷 ;1 998年偏重发生 ,全地区发生面积 9.2 2万公顷 ;1 999年大发生 ,全地区发生 1 0 .87万公顷 ,给棉花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棉铃虫的发生已严重威胁着棉花的生产。棉花是棉铃虫的主要寄主 ,棉花面积扩大 ,农田生态环境单一 ,为棉铃虫提供了适生环境。尤其是为了提…  相似文献   

8.
1996年以来 ,棉铃虫在南疆棉区连年暴发为害 ,造成棉花产量聚减 ,对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构成了极大威胁。为此 ,从 1 998年开始引进试种抗虫棉新棉 33B,现将两年试验、示范结果报道如下。1 试验、示范方法1 .1 小区试验抗虫棉新棉 33B 由山西运城提供 ,以常规棉石远 32 1为对照 ,试验设 3个处理 ,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 30 m2 ,全生育期抗虫棉不用农药防治棉铃虫 ,各处理均为随机和定点调查 5点 ,每点 2 0株 ,记载生育期和抗虫性。1 .2 大田示范1 998~ 1 999年大田示范面积1 0 0 0公顷以上 ,分设 8个农业连队 (点 ) ,各示范点均以石远 32…  相似文献   

9.
1 发生特点及原因1 .1 发生特点。 1 999年冬至 2 0 0 0年春 ,滨州地区气温较低 ,降水较多 ,对棉铃虫越冬极为不利 ,且越冬虫蛹较少。据地区植保站挖蛹调查 ,全区棉铃虫越冬蛹每平方米平均不足 0 .2头 ,许多点未查到虫蛹 ;说明棉铃虫越冬基数低。一代棉铃虫在寄主作物发生较轻 ,麦类及蔬菜等作物未受到虫害影响。然而 ,二代棉铃虫却呈特大暴发趋势 ,发生面积之大 ,来势之猛 ,程度之重 ,令人始料未及 ,据省植保总站提供的数据 ,到 6月 2 7日二代棉铃虫累计落卵量全省平均为百株 2 0 0 0粒 ,东营、滨州、聊城三地市最为严重 ,百株平均为 50 …  相似文献   

10.
新疆喀什地区棉蓟马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新疆喀什地区棉蓟马的发生是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一年,发生面积达5.67万~6.67万公顷,占各县面积的39%~50%,由于发生程度严重,严重发生面积累积达0.67万公顷。5月25-30日较同时期同类棉花少3~5个蕾,百株虫口可达1200头,被害株率为50%~100%,多头率为7.0%~30%,无头株率为2%~9.5%,发生时间长,从棉花出苗侵入为害,直至6月10日达到为害高峰,在棉田为害长达2个月,较历年平均长10~15天。1蓟马大发生的原因1.1气候因素。棉蓟马最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为25℃左右,相对温度在44%~46%,高温高湿对其发生不利,故喀什地区一般年份棉蓟马在棉田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11.
1材料和方法试验于 1 999- 2 0 0 1年在南疆 2 9团和北疆石河子新疆农垦科学院棉田进行。供试品种为长果枝类型的陆地棉品种冀棉 2 0、中棉所 36。在棉铃虫发生的 2、 3代时期 ,于棉田定 3点 ,每点连续 30株 ,每 3天进行调查 1次棉铃虫的空间分布和蕾、花、铃的空间分布。根据棉田不同的肥力选择 7个条田 ,对大田棉铃虫进行多点调查 ,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结果与分析2 .1不同时期不同世代棉铃虫为害情况。第一代棉铃虫幼虫发生在棉花苗期 ,发生量小 ,为害多在麦田、菜地 ,极少数进入棉田 ,主要为害棉花的顶尖、叶及幼蕾 ;2代棉铃虫发生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发展棉花产业的过程中,棉田内部的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棉花面积的扩大,每年以1 0 %左右的面积递增,现在已达60 0 0公顷以上;二是粮食面积锐减,轮作倒茬非常困难;三是由前几年棉铃虫防治基本不使用化防措施到2 0 0 3年对一、二代棉铃虫全部化防;四是抗虫棉面积的扩大,2 0 0 3年抗虫棉面积已占植棉面积的三分之一。再加上棉田外部环境的变化,已对棉铃虫的发生和期距法预测预报造成了很大影响,2 0 0 3年表现最明显。1对越冬代成虫及一代卵幼虫发生和预测预报的影响从1 998年开始对棉铃虫成虫进…  相似文献   

13.
陆承志 《中国棉花》2005,32(1):24-25
新疆南疆棉花播种面积占作物总面积的 60 %~ 80 %,近年来 ,南疆地区因棉铃虫为害造成减产达 1 0 %~ 30 %。据观察 ,第一代棉铃虫为害陆地棉与为害长绒棉有所不同 ,为此 ,近几年对南疆不同类型棉田第一代棉铃虫为害规律和防治指标及防治技术作了初步探讨。1南疆越冬代棉铃虫成虫羽化和产卵规律1 .1羽化。越冬代棉铃虫成虫羽化始期 -高峰期 -盛末期依次为 :4月 1 8- 2 2日 ,5月 1 9- 2 8日 ,6月上旬。1 .2产卵。越冬代棉铃虫成虫产卵盛期 5月 2 8日 -6月 3日。2南疆不同类型棉田第一代棉铃虫为害规律2 .1棉田第一代棉铃虫为害规律。第一代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棉铃虫在甘肃省酒泉各植棉县(市)已形成危害并呈逐年加重趋势,已由次要害虫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2 0 0 2年敦煌、安西、金塔等主产棉区有1 .5 7万公顷棉田受棉铃虫为害,给本市棉花生产的发展带来严重威胁。据观察研究,酒泉市棉铃虫一年发生3~4代,第1代幼虫主要在豌豆、玉米、小麦、番茄等作物上为害,从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是2、3代幼虫为害棉花最严重的时期,主要蛀食花、蕾及幼铃,尤其以2代幼虫对棉花危害较大。根据酒泉市棉铃虫发生特点与现状,近年在试验、示范基础上,总结出对棉铃虫农业、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1 .1…  相似文献   

15.
1 虫源发生了转移虫源基数为下代发生的主要预测依据之一 ,过去棉田残虫是下代发生的主要虫源 ,预报时往往忽视粮食、蔬菜等作物田基数的重要性。近年随着抗虫棉 (转 Bt基因棉 )的普遍种植和棉花面积的减少 ,棉田残虫在虫源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 ,而其它作物田残虫量明显升高。临清市 1 992~ 1 997年平均植棉面积 2 .45万公顷 ,二、三代残虫量分别占总虫量的 44.6%、51 .2 %,而 1 998、1 999年平均棉花面积 8333公顷 ,二、三代棉铃虫残虫量分别下降到占总虫量的 7.7%、1 0 .5%和 7.5%、8.3%,而且存在棉田棉铃虫因取食中毒、发育迟缓使残…  相似文献   

16.
安阳市棉田绿盲蝽重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盲蝽 ( Lygus lucorum Meyer- Dür)为安阳市棉盲蝽的优势种群 ,占棉盲蝽发生总量的 80 %~90 % ,近年来成为棉田主要害虫。2 0 0 3年 ,百株虫量1 2~ 35头 ,最高达 2 38头 ,蕾被害率 5 0 %以上 ,棉株花叶率近 1 0 0 % ,蕾、铃严重脱落 ,甚至形成无蕾铃株 ,发生面积 1 870 0 hm2 ,产量损失 5 %~ 30 % ,对棉花产量及品质影响极大。1棉花受害特征1 .1顶尖受害。子叶期 ,生长点枯死 ,长不出主干和真叶 ,俗称“公棉花”。真叶期 ,顶芽、侧心枯死 ,不定芽丛生 ,俗称“扫帚苗”。1 .2嫩叶受害。呈失绿斑点 ,随叶片伸展 ,斑点变为不规则孔洞或…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虫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大发生的年份产量损失达20%以上。为了摸清棉铃虫对棉花的为害损失和比较科学地确定防治指标,为今后开展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一、试验方法选择棉田一丘,面积为3分,棉铃虫三、四代各设四个处理区,三代重复一次,共计12个处理区,每区面积0.5厘,每区笼罩20株棉花,棉铃虫三、四代接种棉花百株卵量为15粒,30粒,45粒和对照不接卵作比较。小区实际接卵数量为3粒,6粒,9粒,并重复再接一次卵量。因接的卵量孵化幼虫很少,所以再接一、二龄幼虫,棉铃虫  相似文献   

18.
棉盲蝽象属半翅目盲蝽科,河南省周口市棉田盲蝽象的种类主要为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果树苗圃和温室大棚作物面积扩大及抗虫棉大面积推广应用,棉盲蝽为害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加重,已上升为棉田主要害虫。2006年在扶沟、西化两县调查,7月~8月虫田率达100%,虫株率60%以上,百株虫量180头~350头,林木苗圃附近地块棉田百株虫量达620头。盲蝽象的为害往往造成棉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1为害特点棉盲蝽象对棉花为害期长,从幼苗一直到吐絮期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期在6月~8月,以7月第3代绿盲蝽为害最为严重。盲蝽象以剌吸式…  相似文献   

19.
酒泉市棉田大面积发生棉铃虫危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棉铃虫在我国各棉区普遍发生危害 ,而甘肃酒泉地区在 2 0世纪 5 0年代虽有分布记载 ,但一直未见危害棉花的报道 ,进入 90年代虽然在棉田零星发现棉铃虫危害 ,但危害程度很低。自 2 0 0 0年以来 ,棉铃虫开始危害棉田并呈逐年加重趋势。据本站 2 0 0 0年在敦煌市杨家桥中渠村调查 ,棉铃虫危害率 6.6% ,百株虫量 1 .7头。 2 0 0 1年敦煌市有 9个乡 (镇 ) 45 33hm2棉田受棉铃虫危害 ,其中七里镇、杨家桥、肃州等乡镇 1 33hm2 棉田受害较重 ,百株虫量高达 94头 ,棉铃平均被蛀率 7.2 % ,最高达2 0 .4% ,花、蕾平均被蛀率 1 3.8% ,最高达 31 .6%。2…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抗虫棉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棉田用农药次数及用药量逐步减少,致使棉盲蝽的发生与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 0 0 2 - 2 0 0 3年7月2 2日、8月7日在城南长屯村调查,平均百株虫量达2 0头左右,最高的已达5 0头,棉花平均百株受害率45 % ,叶片平均受害率70 % ,蕾铃脱落中有40 %~5 0 %是棉盲蝽造成的,造成叶片破碎,破头疯大量发生,严重影响叶片的功能和蕾铃的形成,使棉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1危害症状棉盲蝽于6月上旬侵入棉田,8月中旬迁出,在棉田活动长达80天左右,以成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