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牛流行热是弹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对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牛均可感染。牛流行热多发生在夏秋高温季节,特别是在7-9月份,如天气闷热多雨或昼夜温差较大,更易发生流行。此病常发高热,呼吸和消化器官发生严重卡他性炎症。  相似文献   

2.
牛流行热又称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黄牛和奶牛,传播迅速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认为每隔几年发生一次较大规模的流行。发病季节以夏秋季较多发生,尤其是天气闷热的多雨季或昼夜温差较大的天气容易引起流行。该病病势迅猛,但多为良性,容易引起牛大群发病,明显降低乳牛的产乳量。  相似文献   

3.
牛流行热以前简称牛流行性感胃,是由流行热病毒引起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流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每隔几年或3~4年发生1次较大规模的流行.发病以夏秋季较多发生,尤其是天气闷热多雨季或昼夜温差较大易引起流行. 1 病原学 牛流行热病毒为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属成员,只有1个血清型.该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热敏感,56℃10分钟,37℃18小时可灭活;pH值在2.5以下或pH值在9以上于10分钟内可以使之灭活,对一般消毒药物较敏感.  相似文献   

4.
<正> 一、发生与流行牛流行热多发生在夏秋高温季节,特别是在8~9月,如天气闷热多雨或昼夜温差较大,更易发生流行。此病常发高热,呼吸和消化器官发生严重卡他性炎症。此症一旦在牛群中发生,来势凶猛,流行速度快。虽然患牛一般呈良性,3天左右即可恢复正常(故此病又称三日热、临时热),但重症患牛如治疗不  相似文献   

5.
<正>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EFV)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病,高热,流泪,流涕,呼吸急促,流涎并带有泡沫,后肢行走不灵活甚至卧地不起,大部分病牛经过2~3 d的发热即可恢复,多呈良性经过。但该病流行广,发病率高,对生产性能影响大,导致部分病牛瘫痪甚至死亡,给发病牛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呈周期性流行,一般间隔3-4年发生1次较大规模的流行,以夏秋季蚊虫活跃期发生较多,尤其是天气闷热的多雨季  相似文献   

6.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病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急迫,流泪和消化器官的严重卡他性炎症和运动障碍。主要侵害奶牛和黄牛,多发于3~5岁牛,犊牛和9岁以上的老龄牛很少发病。虽然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由于该病传染力强,传播迅速,短期可使很多牛发病,往往呈流行或大流行发生;季节性强,多  相似文献   

7.
牛流行热是弹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对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牛均可感染。牛流行热多发生在夏秋高温季节,特别是在7~9月份,如天气闷热多雨或昼夜温差较大,更易发生流行。此病常发高热,呼吸和消化器官发生严重卡他性炎症。此症一旦在牛群中发生,来势凶猛,流行速度快。虽然患牛一般呈良性,3天左右即可恢复正常,但重症患牛如治疗不及时,极易发生并发症。如役用牛易并发瘫痪症,丧失役用性能;哺乳母牛易并发缺乳症,泌乳量下降;犊牛易并发痢疾等。因此,  相似文献   

8.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撮角温”。其特征:突然高热,流泪,呼吸道和消化道器官呈严重卡他性炎症和运动障碍。病势迅猛,但多为良性经过,大部分病牛经 2 ~3天恢复正常,故又称为 3日热或暂时热。因此病流行面广、传播速度快,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1998年以来,笔者在呼兰地区孟家、长岭、许卜等乡镇,搜集整理了 23例病例,现报道如下。1 流行情况 病原为牛流行热病毒,属弹状病毒。本病以3~5岁黄牛易感性强,奶牛次之,水牛和犊牛少见。在笔者收集病例中,黄牛占 95%。本病流行季节性强,…  相似文献   

9.
牛流行热是牛在夏秋高温季节极易流行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壮年的黄牛和乳牛,黄牛易感性较强,哺乳母牛症状较严重,犊牛发病率较低. 1发生与流行 牛流行热多发生在夏秋高温季节,特别是在7~9月,如天气闷热多雨或昼夜温差较大,更易发生流行.此病以高热、呼吸和消化器官发生严重卡他性炎症为特征.一旦在牛群中发生,来势凶猛,流行速度快.虽然患牛一般呈良性经过3d左右即可恢复正常(故此病又称三日热、临时热),但重症患牛如治疗不及时,极易发生并发症.如役用牛易并发瘫痪症,丧失役用性能;哺乳母牛易并发缺乳症,泌乳量下降;犊牛易并发痢疾等,应引起广大养殖户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1 发病状况 2001年6~8月在我县三班镇、郝水镇、龙浔镇等乡(镇)发生牛流行热20多例,其流行特点是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有较强的季节性,以夏、秋季较多发生,尤其是天气闷热的多雨季节或昼夜温差较大的天气容易引起流行。  相似文献   

11.
1发生与流行 牛流行热多发生在夏秋高温季节,特别是在8~9月,如天气闷热多雨或昼夜温差较大,更易发生流行。此病常发高热,呼吸和消化器官发生严重卡他性炎症。此症一旦在牛群中发生,来势凶猛,流行速度快。虽然患生一般呈良性,3d左右即可恢复正常(故此病又称三日热、临时热),但重症患牛如治疗不及时,极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牛流行热病又称"三日热"或"麻脚风",是牛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流行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多发于7~10月,发病急,传播广,但多为良性经过。本病发生也有一定周期性,约3~5年流行1次。据记载,我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发生12次流行(1966年、1970年、1976年、  相似文献   

13.
<正>牛流行热俗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奶牛,黄牛次之,水牛很少发生。该病以发病急、传播快、高热、呼吸道炎症、四肢关节疼痛、行动强拘等为主要特征。1流行特点不同日龄的牛均有易感性,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蚊虫多的季节,高温、多雨、潮湿等都可诱发此病,北方常见于8~10月份,南方常见于6~11月份。2临床症状潜伏期在3~7 d,感染初期,体温骤升至40℃以上,精神萎  相似文献   

14.
牛流行热(又叫牛"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的发病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急迫,流泪和消化器官的严重卡他性炎症和运动障碍。本病病势迅猛,但多为良性经过。对部分病牛的生产性能影响较大,常因瘫痪而被淘汰,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大部分病牛发病后经2~3天即可恢复正常。本病常引起牛大群发病,可明显降低泌乳牛的产奶量。牛是本病最易感的动物,主要侵害奶牛和黄牛,多发于3~5岁牛,犊牛和9岁以上的老龄牛很少发病,本病一旦发生,传播迅速,传染力强,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但死亡率低。传播媒介是吸血  相似文献   

15.
<正>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促迫,流泪和消化器官的严重卡他炎症和运动障碍。感染本病的大部分病牛经2~3天即恢复正常,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本病病势迅猛,但多为良性经过,过去曾将本病误认为是流行性感冒,能引起牛大群发病,明显降低乳牛的产乳量。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流行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流行热,俗称牛流感。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牛以高热、呼吸道炎症、流泪、泡沫性流涎、四肢交替跛行,甚至卧地不起等症状为特征。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季节性。一般5~6年发生1次,多发于夏末初秋季节,呈地方性流疗。常发病突然,传播迅速,短期内在较大范围里有较多牛发病,但多取良性经过。 临床症状:无明显潜伏期,常突然发烧,体温高达40~42℃,持续2~3d。病牛精神萎顿,肌肉震颤,皮温不整,被毛竖立,鼻镜干燥。食欲大减或废  相似文献   

17.
牛流行热又称牛三日热、僵硬病、流行性感冒,是由牛三日热病毒经过节肢动物引起奶牛、黄牛发生的一种热性、急性传染病。死亡率不高,传播速度快、流行面大,发病率高。每3-5年流行一次,夏末初秋、高温季节较多发,可引起部分孕妊牛流产或早产,奶牛产奶和品质量下降;患病牛往往因为体弱、四肢瘫痪被淘汰,给养牛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该病流行、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总结诊断技术;从卫生防疫制度、隔离观察、免疫接种、消毒、消灭四害等方面提出防治措施;根据病牛发生的不同阶段提出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牛流行热又称之为日热或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特征为实发高热、流泪、有泡沫流涎、呼吸急促、后肢僵硬、跛行等。一般病情呈良性经过,发病率高、死亡率低。随着夏季高温天气来临,蚊虫孳生,易引发该病。现将百朋镇在2005年5月底及2009年6月中旬发生牛流行热的情况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又名牛暂时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促迫,流泪和消化器官的严重卡他炎症和运动障碍。感染该病的大部分病牛经2~3日即恢复正常,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该病病势迅猛,但多为良性经过。过去曾将该病误认为是流行性感冒。该病能引起牛大群发病,明显降低乳牛的产乳量。  相似文献   

20.
牛流行热又叫牛暂时热,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黄牛和奶牛(以35岁的壮年牛较易感染).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大部分病牛经2~3天恢复正常,故称为暂时热.本病流行面广,传播速度快,导致大群发病,泌乳量减少,其中少数饮食欲废绝的长期瘫痪牛被淘汰或因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并影响奶牛业的发展.流行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每隔几年或3~4年发生1次较大规模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