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两年来,贺州市周边地区的养猪场和散养户的猪发生急性败血型猪丹毒,引起部分病猪急性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人就此期间诊治的相关病例作一总结,对防控猪丹毒的发生与流行提点个人建议,供广大养殖户和同行参考。1发病情况2012年5月至9月,本市的几个县、乡镇陆续发生急性败血型猪丹毒,部分发病猪急性死亡。桂岭镇开始发现猪高热,有的皮肤出现暗红,有的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就死亡,病程2天左右。大部分是母猪和架子猪发病,随着病情发展,有的会转为  相似文献   

2.
猪丹毒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近些年,该病的发生率有些回升,特别是一些养殖条件差的养殖场,感染率更高.笔者根据当地养猪场的发病情况,对此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做了详细阐述,并指出了有效的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猪丹毒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近些年,此病的发生率有些回升,特别是一些养殖条件差的养殖场,感染率更高。笔者根据当地养猪场的发病情况,对此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做了详细阐述,并指出了有效的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细菌性传染病,多呈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的多发生关节炎,有的发生心内膜炎。猪丹毒杆菌主要侵害架子猪,对养猪业危害很大。笔者主要针对猪丹毒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进行论述。1发病情况2012年8月12日接到一养猪场的报告,称该场  相似文献   

5.
猪丹毒是一种危害养猪业的细菌性传染病。能够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直接导致养猪的失败,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猪丹毒病的诱发原因及发病后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为养猪场在临床上防控此病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猪丹毒病主要由红斑丹毒细菌所引起,该病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世界各国养猪场均有暴发。本病在生猪发病后及时采取隔离治疗,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控,主要应以预防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及时控制本病的暴发,减少养殖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一起母猪急性猪丹毒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猪》2016,(5)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近年来,由于忽视对猪丹毒的免疫接种,猪丹毒在农村散养和集约化猪场都有零星发生。当前少数猪场暴发猪丹毒多呈急性,传播快,病死率高,可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笔者接诊一起母猪发生急性猪丹毒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以期引起重视。1发病情况漳浦县某养猪场,饲养母猪120头,公猪2头,自繁自养,存栏数1 200多头。2014年6月21日驻  相似文献   

8.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与剖解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慢性疣状心内膜炎、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2010年9—11月份,河北省某地区的农村个体养猪场发生猪丹毒的病例,经笔者调查、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上半年,华南五省突发猪丹毒疫病,并有向内陆蔓延之势,引起了各地猪场的高度重视。今年养猪行业不景气,如果再感染猪丹毒,无异于雪上加霜,会给养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各猪场的当务之急是全面了解猪丹毒的致病原因,并采取紧急防治措施。1发病情况猪丹毒也叫"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俗称"打火印"。猪丹毒的发病特点和症状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败血型猪丹毒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亚急性型最为常见 ,以体温 4 2℃以上 ,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 ,零星散发 ,很少呈暴发流行为特征 ,用大剂量的青霉素极易治愈。急性败血型以体温高 ,死亡快 ,呈暴发流行为特征 ,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 ,宣威市偶有发生 ,1998年 7月 ,我市榕城镇齐井路一养猪场在 9个小时内 ,肥猪发病 4 8头 ,死亡 2 3头 ,当时畜主怀疑为中毒 ,后经我站采病料诊断为急性败血型猪丹毒 ,针对性地采取相应防制措施 ,疫病得到有效控制。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该养猪场共饲养猪 2 0 7头 ,其中母猪、仔猪…  相似文献   

11.
猪丹毒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分为急性(败血)、亚急性(疹块)、慢性3型。本文总结了该病的发病原因、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诊断以及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猪丹毒疾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此种疾病是养殖生产中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近几年全国各地猪丹毒疾病多有报到发生,其中多以南方夏季发生为主,部分地区呈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3.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也是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临床以败血症、高热、皮肤出现紫红色疹块、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等症状为特征,是威胁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近几年来,由于生猪高热综合征的流行,养猪户注重了生猪口蹄疫、猪瘟以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工作,而忽视了猪丹毒的防治,该病有逐步抬头的趋势,尤其是中小规模养猪场的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近年来,元江县时有该病发生,现就发生在元江县的一起急性猪丹毒感染病例报告如下。2017年8月9日,元江县某养猪场3头能繁母猪死亡,20多头发病。笔者随县、乡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到该猪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持续跟踪指  相似文献   

15.
正猪丹毒是由胞内菌——猪丹毒杆菌感染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对养猪业危害很大。急性型呈败血症,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则主要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目前该病虽然在集约化的猪场中比较少见,但整体疫情仍未完全控制。2014年廊坊地区某养猪场发生了一起以皮肤出现疹块并伴有急性败血性死亡为症状的传染病,初步怀疑为猪丹毒,且调查得知该养殖场有过猪丹毒病  相似文献   

16.
中小型养猪场中,病猪的颈部与背部常出现大面积淤血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猪丹毒病。猪丹毒病是一种急性热传染病,会导致猪的抵抗力下降,从而给养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由于我国缺少对猪丹毒病的防治措施,导致这种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影响严重。本文将从猪丹毒病的可能出现的症状出发,深入研究猪丹毒病在中小型猪场中的有效防止措施,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7.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猪传统三大传染病之一。最近3年,本病开始在我国呈现流行趋势,特别是一些保健和生物安全做得不够到位的中小型规模猪场发病尤为严重,大型规模的猪场由于各种条件比较好,防疫措施到位,发生的机率比较低。此次猪丹毒疫情多以急性病例为主,发病初期极易误诊,防控措施不恰当,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猪丹毒是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多表现发病突然,体温很高或皮肤上出现方形或菱形红斑块的症状,有的地方叫打火印。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19.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急性)、皮肤疹块(亚急性)、疣状性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目前,集约化养猪场由于严格的防疫制度,该  相似文献   

20.
<正>猪丹毒俗称"打火印",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以及关节炎或慢性疣状心内膜炎等。主要侵害架子猪,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对养猪生产危害较大,猪丹毒在我国经历了多年的防控,在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本病基本处于灭绝状态,但近几年该病在我国众多养猪场有死灰复燃之势,给养猪生产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病因1.1高温高湿,猪舍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圈舍卫生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