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全液压转向器的人力转向是相对于动力转向而言。动力转向时,油泵来油经转向器随动阀(阀芯与阀套)进入行星转子副,推动转子跟随方向盘转动,转子此时起到计量马达的作用,把定量油液压入油缸的左腔或右腔,推动转向轮实现动力转向,油缸另一腔的油液则流回油箱。因为动力转向是油泵提供动力推动转向轮,所以转动方向盘很轻松。而人力转向是指当发动机不工作或液压系统发生故障油泵不能供给压力油,特别是当下坡时,为了不使机器操纵失灵以至酿成事故,必须使方向盘能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中小功率农用轮式拖拉机的转向特性、保持直线形式性能 、减少轮胎磨损以及降低转向阻力,文章通过建立转向车轮转向时的数学模型,以置梯形作为转向梯形为例,将外侧转向轮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在转向范围内的差值最小作为转向机构参数最优化的目标.通过实例优化计算绘制左右转向车轮转角曲线,结果表明:同一内侧转向轮αmax=35°时,实际外侧转向轮转角β1与理想外侧转向轮转角β相差1.5°,差值较小.同时,左右转向轮转角关系曲线图反映左右车轮在转向过程中存在互换性,左右车轮转角关于曲线β=-α对称.因此,建立数学模型,采用优化设计方法对解决轮式拖拉机的转向机构设计与提高转向性能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丘陵山地拖拉机田间地头转向困难及已作业地块易被压紧压实的难题,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式丘陵山地拖拉机底盘。其采用机械传动方式,发动机横向布置于车架上,动力由发动机一端经过皮带输送到变速器等传动部件用于底盘驱动行驶,另一端输出用于田间收割等作业。转向系统为断开式梯形结构设计,采用前轮偏转和四轮偏转两种转向方式,可实现全液压四轮异相位转向。结果表明:底盘最高及最低行驶速度分别为10.98 Km/h及0.91 Km/h,最大传动比为370.37,最小传动比为61.38,底盘前轮偏转时的最小转弯半径为2003mm,四轮偏转时的最小转弯半径为1494mm。该丘陵山地拖拉机具有良好的小地块作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汽车转向系统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汽车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四轮转向系统、主动前轮转向系统以及线控转向系统,并介绍了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指出转向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控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研究前桥摆转转向式四驱底盘的行走轮在转向过程中角速度的变化规律,设计出合适的驱动方式可为该类底盘的应用设计提供参考。通过ADAMS软件对不同长宽比下行走轮角速度变化分析,得出长宽比越小,底盘后内外两侧行走轮之间的角速度变化趋势越大。为了满足底盘在转向过程中各行走轮的驱动要求,分析比较了机械式、电动式、液压式3种驱动方式,选择了液压驱动方式的方案。液压驱动系统采用4个液压马达分别驱动1个行走轮,第5个马达用做动力输出轴。系统采用一轴两液压油泵分别驱动4个行走轮马达和动力输出轴,利于动力输出轴与行走速度参数的匹配。两前轮液压马达采用串联形式并与两后轮液压马达并联连接。转向时,通过控制前内侧液压马达停转,后内侧液压马达随动,实现了前桥摆转转向,满足内侧后轮在转向过程中随着前桥摆转时的角速度与角速度方向的变化。通过物理样机试验验证,在无方向盘的操作下前桥摆转转向式底盘采用本设计的液压驱动系统,可实现良好的直线行走性能和任意角度摆转转向。  相似文献   

6.
自行车和高跷是借助人体自身平衡调节机能实现行走或行驶的器材。基于已经验证了的自行车稳定行驶原理,并借鉴高跷的构造形式,将传统自行车纵向一体布设的两轮结构分解为横向并列的两轮结构,各自绑定于左右两腿。奔驰轮两轮独立驱动、交替前行、速度叠加,可成为一种新概念竞速运动器材。方案中的支承系、传动系和约束系的设计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功能。奔驰轮加装辅助支架和转向支承轮,可便捷地变形为一种两轮并列的新概念自行车,用以休闲代步。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一种新型履带式联合收割机转向机构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并采用Pro/Engineer仿真软件中的mechanism模块对该转向机构进行仿真分析,找出联合收割机在转向时随着转向半径的变化,左右履带所需的转向阻力矩、左右两侧履带速度、整车速度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8.
针对拖拉机在丘陵山区适应性差,田间地头转向半径大、易损害作物,耗时长和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可原地转向的504型丘陵山地拖拉机底盘。整机采用四驱轮式行走系统,前进和后退速度为0~5 km/h,可无级调速。传动系统采用机械式“H”型传动路线,通过纵梁内外双轴的设计将左右两侧的驱动力独立分开。采用离合器式转向分动器,通过转向分动箱内的牙嵌式离合器两两组合,完成底盘不同作业状态的控制,两路动力通过正转+正转、反转+反转、正转+反转和反转+正转4种状态的组合,实现拖拉机的前进、倒退、左右大小半径转向和原地转向。结果表明,整机最大牵引力为10.78 kN,最大及最小总传动比分别为732.50和73.25,前后驱动桥传动轴最高及最低转速分别为31.07和6.21 r/min。底盘的轮距和轴距比值为1,其所受滑移阻力矩与滚动阻力矩之和小于其所受驱动力矩,可在窄小地头实现原地转向,减小拖拉机田间作业的空行程,提高作业效率,有效保护农作物。   相似文献   

9.
手扶拖拉机下坡转弯行驶,有时会出现“反转向”现象,即需要向左转弯时,切断左边驱动轮的动力,拖拉机不向左转反而向右转弯。是否出现反转向,对一个具体机组来说,主要决定于道路坡度角的大小,当坡度角大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现反转向,否则是不会出现反转向的。这一点驾驶员必须清楚。为什么手扶拖拉机下坡转弯行驶会出现反转向呢?这是由其转向机构决定的。在手扶拖拉机驱动轮轴上分别装有左右两个转向离合器,用两个转向手柄分别控制。机组在平地或上坡行驶时,靠发动机的动力来驱动车轮转动,这时如切断一侧动力,另一侧轮子继续向…  相似文献   

10.
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汽车的动力经过传动系统传给驱动轮,驾驶员转动方向盘的力也要经过转向机构才传给转向轮。在这些机构中,绝大多数采用齿轮来传递动力。在齿轮传递动力时,齿与齿接触面间存在很大的压力和滑动摩擦。车辆使用齿轮油,正是为了减轻齿轮的摩擦与磨损,加强摩擦表面的散热,防  相似文献   

11.
手拖自动转向的原因多数是转向齿轮与中央减速齿轮牙嵌离合齿严重磨损,使牙嵌离合齿结合面呈斜圆面,在拖拉机负荷增大时自动滑脱。修理排除方法是对调左右转向齿轮或更换牙嵌离合齿轮。另一原因是转向弹簧过软或折断。排除方法是更换新品。此外,中央减速齿轮与转向轮配合松动,弹性档圈滑出,使中央减速齿轮产生轴向窜动,从而引起自动转向。此时可用铳子将转向轴铳牢,然后压入减速齿轮,装好弹性档圈的办法排除故障。 手拖自动转向故障的原因与排除@谭宝信  相似文献   

12.
由于手扶拖拉机稳定性差、操纵不方便等原因,使其搞农村运输受到限制。为此农民迫切希望将手扶拖拉机改成四轮拖拉机。 “手扶”的转向是用切断一侧动力来实现的,即采用锒嵌离合器;而“四轮”的转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轮毂电机驱动汽车建立了整车模型和差动助力转向系统模型,根据轮毂电机驱动汽车可以独立控制左右转向轮输出力矩的特性,通过控制汽车左右转向轮的差动力矩来实现减小驾驶员方向盘手力的目的,从而代替现有的电助力转向系统。通过设计助力特性曲线来确定理想差动助力大小,然后通过转矩分配控制器控制轮毂电机的输出转矩。为了验证其可行性,通过MATLAB/Simulink平台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差动助力转向系统模型能够在车辆低速行驶时提高转向轻便性;当车辆高速行驶时,在提供转向助力时能保证驾驶员的路感。  相似文献   

14.
机械接触式导航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机械接触式导航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Lab VIEW编程,采用PID控制方式进行对行调节,根据自动对行作业的具体需要,设计了机械接触式导向机构,并通过匹配性试验确定了转向轮偏转角度α与转向轮转动速度ω的取值。该系统以WP-500Y型高地隙喷药机为载体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转向轮偏转角度为0.115rad、转向轮转动速度为0.357rad/s、作业速度为4km/h时,自动对行作业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一、横向皱纹 故障原因:这是由于地膜纵向拉力小于横向拉力,前进速度不均匀等原因所致。解决办法:一是减小左右两压膜轮的压力:二是增加膜卷的卡紧力;三是机组前进速度要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16.
依照拖拉机自动导航转向系统的要求,设计了一种自动转向系统的改造方案,通过加装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和比例调速阀的旁路节流调速回路,对转向轮的转向和转向速度进行了控制;然后,结合拖拉机结构对其油路改造进行了设计;最后,利用 AMESim 对系统进行了建模仿真,分析了其动态性能。结果表明,此方案具有效率高、动态响应性能好、精度高及油路改造简单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转向轮转向角是车辆自主导航系统关键的控制参数,三位四通比例电磁换向阀实现闭环电控液压转向被广泛采用。由于地面对转向轮的回正力作用,电磁阀阀芯由中位滑至侧位实现转向控制动作的起始瞬间,转向轮容易产生"回摆"现象,难以通过转向角闭环控制消除,影响转向轮伺服控制系统精度。为此,首先对转向"回摆"问题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出电磁阀开通瞬间转向轮受力不平衡是造成拖拉机转向轮产生回摆的主要原因;接着提出一种在液压回路中添加平衡阀来消除转向轮"回摆"的方法,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通过实车试验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添加平衡阀维持了电磁换向阀开通瞬间转向轮受力平衡,较好地克服了转向轮回摆问题,提高了拖拉机转向轮转向角闭环控制精度,系统±10°阶跃响应静态闭环跟踪测试超调量12.6%,平均峰值时间0.8s,且都在1.5s内达到期望值(此设定期望值偏差是0.5°)。  相似文献   

18.
从有关部门获悉,我国农用运输汽车近年发展速度很快,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农用汽车是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种新型车辆,一般是指时速50公里以下、载重量1.5吨以下、用柴油机为动力、后轮为单轮胎的四轮汽车。近年来,我国四轮农用运输车发展迅猛,1992年产量已跃至12至13万辆,1993年增长一倍左右,达到24至25万辆。 据介绍,目前我国农用运输车的生产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各地大多利用一般汽车,如北京130、吉  相似文献   

19.
油菜旋耕移栽联合作业机以拖拉机为动力,由于拖拉机动力输出为定值,故栽植速度不能随拖拉机前进速度而变化,导致栽植穴距不稳定。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穴距控制系统,以STM32为主控制器,通过地轮测速编码器检测前进速度,通过电液比例液压系统实时调节驱动栽植系统的液压马达转速,从而实现栽植速度与前进速度的实时匹配。穴距控制系统台架试验表明:液压马达转速与地轮转速变化趋势一致,滞后时间在600ms内,左右两个移栽单元的液压马达同步性好,转速平均误差为0.7%。将穴距电液控制系统安装于油菜旋耕移栽联合作业机上,并进行了整机田间试验,4种理论穴距(150、160、170、180mm)、4种作业速度(2、3、4、5km/h)的对比试验表明:穴距稳定性好,理论穴距、作业速度均对穴距一致性变异系数影响显著,其中理论穴距影响最显著,在穴距160mm和4种作业速度下,穴距一致性变异系数均能保持较小值,说明160mm为最佳穴距。  相似文献   

20.
车辆的转向,是靠方向盘的转动改变导向轮方向和差速器的差速作用改变左右后轮的转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