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是当前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改善的重点和难点。“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水专项的支持下,以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源头减量—过程阻断—养分再利用—生态修复)为指导,选择江苏省无锡市的直湖港小流域龙延村为综合示范区进行了技术的集成与工程化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以此为典型案例,详细介绍了综合示范区的污染现状、“4R”技术的集成应用与衔接配套、各项技术应用的污染控制效果以及区域环境改善效果,并对“4R”理论的核心内涵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村水体普遍污染严重,作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体系中的最后一环,农村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自己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和梳理了国内外适合我国农村的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并分别按技术原理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其中的生态浮床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尤其是采用水稻等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植物作为浮床植物,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其收益也能补偿部分投资成本;水生植物恢复技术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必然选择,按照目标要求进行水生植物恢复,可以有效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促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以土壤生物工程为主的生态护坡技术适合我国农村河道的边坡修复,河岸植被群落能够得到良好恢复,坡岸土壤侵蚀和农业面源污染均能得到有效控制。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需与生态拦截技术和养分利用技术相协调,要以不同功能和目标需求为导向,注重采用组合技术工艺进行修复,以提高水环境生态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农村面源污染因其排放路径的随机性、排放区域的广泛性以及排放量大面广等特征,即使在实施源头控制后,仍然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污染物随各排放途径输移,对下游水体水质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实施生态拦截技术,高效阻断污染物输移是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研究表明,生态拦截沟渠技术不额外占用土地,能高效拦截净化氮磷污染物,并兼具生态景观美化之功能。人工湿地技术、稻田消纳技术以及前置库技术,也能有效拦截氮磷污染物,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其占地面积大的缺点限制了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推广。以丁型潜坝技术为代表的陆-水交接面污染拦截净化技术在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物的过程阻断方面开始崭露头角,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缓冲带、生草覆盖、脱氮沟以及湿地-多级塘等技术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生态拦截技术的应用需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地形地貌现状,因地制宜,兼顾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和景观功能,在充分利用和改良现有沟渠塘的基础上注重氮磷养分资源的回用,从而提高拦截效率,实现水体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4.
农村面源污染因其污染源的高度分散性及污染排放的时空不确定性等特征,使得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在自己已有工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梳理了国内外的源头减量技术,并按照技术原理进行了分类阐述.研究表明,源头减量可以通过减少肥料用量或者减少排水量两种途径实现.减少肥料用量,可采用基于目标产量和肥料效应函数的氮肥优化技术、按需施肥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有机无机配合技术或者使用新型缓控释肥等技术,也可通过改变轮作制度等来实现.从源头上减少排水量,则需要对水分进行优化管理,旱地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水田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坡耕地采用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等.减量技术的应用要兼顾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并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因地制宜.源头减量技术的研发要顺应时代要求,以节本省工为目标,逐步向智能化、机械化迈进.源头减量的同时,要配置生态拦截技术等,并对污染物中的氮磷养分进行回用,最终实现污染物减排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取代点源成为水环境污染最重要的来源,其主要的污染物为各种途径排放的氮和磷,有效减少氮和磷的排放或循环利用这部分养分,不仅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是实现氮磷养分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报道,重点阐述了畜禽粪便、作物秸秆、农村生活污水及工程处理尾水中的氮磷养分利用方式、应用效果及环境效应。畜禽粪便固体部分经高温好氧堆肥后可直接还田,养殖肥水和沼液可替代25%~75%的化肥。农作物秸秆可直接还田或经堆肥化处理及能源化利用后还田。农村生活污水、农田排水及  相似文献   

6.
梳理了国内外面源污染治理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面源污染生态治理的原理。针对杭嘉湖面源污染,提出了4种生态治理技术措施:水源涵养林林结构优化技术,水系岸带生物防护技术,集水区人工塘渠-湿地复合系统建设技术,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7.
一、农村面源污染的危害 面源污染是指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或地下水体.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有机物以及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其特点是污染广泛分散,没有明确位置.  相似文献   

8.
序:农村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及水环境污染的最重要来源,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是治理湖泊富营养化及改善农村水环境的当务之急。如何实现农村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哪些技术可为面源污染的控制提供保障、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是从事农村环境研究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本系列论文的作者在多年从事农村面源污染发生过程、迁移转化机制、治理技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村的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问题也开始引起各界的重视,虽然我国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的农村环境整改政策,但是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缺乏针对性,而且与农村的生活习惯也有不适应的地方,再加上政府投入资金有限,导致农村面源污染整改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使实际的环境治理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环境合同适合于我国...  相似文献   

10.
大理州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技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能源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的情况下,科学推广应用农村户用沼气技术处理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有机物、人畜粪便与养殖污水,生产沼气供农户烧水、煮饭与照明,在实现能源再生、净化农村环境的同时产生的沼液、沼渣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大量的优质有机肥,能有效地降低化肥农药用量,节本增效极为显著,是农村发展循环经济,治理面源污染,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