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市目前全年饲养春、夏、中秋、晚秋四期蚕,为更好地提高养蚕生产的效益,我们从1990年以来,从本地实际出发,在收蚁时间和各季养蚕数量上进一步作了调整,做法是适当推迟春蚕的收蚁时间,增加春蚕饲养量,养足春蚕;适量饲养夏蚕;适当推迟中秋蚕收蚁时间,平衡中、晚秋蚕发种量。实践证明,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茧质,使国家、企业和蚕农三满意。我市在各批蚕的收蚁时间调整上,主要是将春蚕和中秋蚕收蚁时间,分别往后推迟了3—5天(表1)。  相似文献   

2.
介绍汉滨区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做法,通过加强养蚕前的清洗消毒,做好蚕种补催青和收蚁,做好饲料处理,加强蚕期消毒和饲养管理,可以达到桑叶育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原蚕饲养整齐与否,不但关系到蚕农的劳动量,也影响到蚕种场的工作安排及工作强度。如果原蚕严重发育不整齐易引发蚕病,影响蚕种质量。从原种催青、收蚁、饲养环境条件,饲养处理等方面分析了原蚕饲养不整齐的原因,提出在做好补催青工作、严格按技术要求收蚁、调节好养蚕温湿度环境及精心饲养等几个方面加强工作,可提高原蚕饲养整齐度。  相似文献   

4.
夏伏后,由于气温高,雨水多,肥料足,桑叶生长较快。此时利用疏采的条叶,适量饲养夏蚕,可谓“采养、增收”兼顾。一般每0.067公顷桑园宜养蚕种0.25张,7月初收蚁饲养。此时多为梅雨季节,小蚕期常低温、多湿,气候宜蚕;大蚕期时有高温,只要采取相应的养蚕措施和降温工作,夏茧可获稳产高产,张种产量可达35千克左右,产值500元以上。 夏蚕期气象环境、桑叶叶质较春蚕期差,加之病原积累增多,因而易发生各种疾病,在饲养管理上必须掌握以下三大要点: 1.彻底消毒防病。认真做好养蚕前后及期间清洗、消毒工作,这是夺取蚕茧稳产高产的关键。蚕一旦发…  相似文献   

5.
夏伐后,由于气温高,雨水多,肥料足,桑树生长发育较快,桑拳萌发枝叶丛生。此时利用疏采的条叶,适量饲养夏蚕,可谓“采养、增收”兼顾。一般每667m2桑园养蚕种0.25张,7月初收蚁饲养。此时多为雨季,小蚕期常低温、多湿,气候宜蚕;大蚕期时有高温,只要采取相应的养蚕措施和搞好降温工作,夏茧可获稳产高产,张种产量可达35公斤左右,产值500元以上。夏蚕期气象环境、桑叶叶质较春蚕期差,加之病源积累增多,因而易发生各种疾病,在饲养管理上必须掌握以下三大要点:一、彻底消毒防病。认真做好养蚕前后及期中清洗、消毒工作,这是夺取夏茧稳产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在蚕的饲养时期中,1~3龄小蚕期饲养好了,蚕体强健,发育整齐,眠起齐一、病弱蚕淘汰少,到大蚕期就能增加对不良环境和病原的抵抗力。所以,养好小蚕是获取蚕茧产量高、茧质优的关键。目前小蚕饲养技术,因各地的自然环境和技术基础差异,在技术措施上存在一定特色。在台州,广大蚕农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适于台州地区小蚕饲养的技术模式。现介绍如下。1适时、无伤害收蚁1.1收蚁前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小蚕饲养方法上都是比较认真细致的。从收蚁到三龄,抓紧各个技术环节,精心饲养,增强小蚕体质,为大蚕期饲养打好基础,达到稳产高产目的。现就小蚕饲养方面正在探索改进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意见。一、关于提高一日孵化问题农村蚕茧生产,一般一张种要连续收蚁2—3天,有时甚至更长时间。收蚁批次多,势必带来饲养上的麻烦。通过实践,认为在春蚕期天温较低情况下,采用控制蚕种的保护温度和遮光黑暗,可以提高一日的孵化率,减少收蚁批次,对蚁蚕体质无不良影响,称一次收蚁法。此法已在部分地区推行。采  相似文献   

8.
<正> 本书是为了满足广大蚕农普及科学栽桑养蚕技术知识的需要,以提高蚕茧单产、提高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为宗旨,结合当前蚕桑生产实际,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编写而成。主要内容有新法育苗、扦插、嫁接、树型养成、肥培管理、桑树病虫害防治;蚕种催青、收蚁、小蚕专业化饲养,小蚕立体片叶育技术、大蚕  相似文献   

9.
当前,不少地方夏蚕生产中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饲育季节过迟,二是饲养比例过大,其结果是小季误了全年,影响了亩桑产茧量,值得注意,有必要从养蚕布局上加以调正.本文结合我地区生产实际,就夏蚕饲育的适期适量,提出一些建议,以供探讨.一、夏蚕收蚁应提早许多蚕农对养夏蚕感兴趣.为了多养夏蚕,推迟饲育季节.近几年我区各县收蚁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过去的方法越来越显不足,养蚕生产中常规收蚁技术(如打落法、羽扫法,下同)操作弊端日益呈现,主要表现在:一是收蚁当时用工量大且集中;二是如果共育量大,则收蚁时间过长;三是打落、清扫时蚕头损失严重等既增加了劳动强度,又不利于蚕体健康,直接影响养蚕单产,损伤蚕农养蚕积极性,针对传统收蚁方法的弊端,笔者通过多年探索,逐步总结出了散卵定量定座收蚁技术,现将其总结于后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15年以上树龄自然柞林的大树上放养柞蚕 ,不同于传统的在小树上的放养技术 ,柞树不经过人工砍伐 ,整个龄期均在大树上放养 ,直至作茧.通过生产实践 ,初步解决了自然柞林养蚕中的收蚁、蚕期管理、天敌防御及摘茧等技术问题 ,有望扩大柞林放养面积 ,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2.
曲福祥  于静 《北方蚕业》2010,31(1):32-33
改逐袋装卵收蚁为引棵收蚁后分装于合成袋内,改悬挂袋法为蚕架平铺法,严格消毒防病和加强饲养技术管理,能够解决春柞蚕小蚕室内合成袋饲育中发育不整齐的问题,节省工本,提高保苗率和养蚕成绩。  相似文献   

13.
<正> 岩手县夏蚕约占全年养蚕收蚁量的10%以下。夏蚕劳动力容易安排,蚕作也比较安定,随着多回育养蚕的普及在夏蚕期饲育春用种有增加的倾向。关于春用品种在夏蚕期饲育的适应性,从养蚕方法方面正在进行探讨,但是从蚕作安定方面适应性的报告较少。因此,选择近应于夏蚕期的蚕品种及制种时期(越年或者即时浸酸种)作为一个指  相似文献   

14.
<正> 蚕种催青过程中,如何提高一日孵化率,促进孵化整齐,蚁体强健,我们是这样作的。 我场自1958年建场以来,春季催青养蚕每年一次。一批蚕种的收蚁工作一般都是两天完成,个别年份有时还有一批收蚁3天的时候,给饲养技术处理带来麻烦,迟收蚁的蚕体质虚弱,发育不齐,饲养成绩不如先收蚁的好。近三年来我场春用催青  相似文献   

15.
<正>蚕桑生产既是种植业,又兼养殖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按传统的养蚕方式,养蚕用工繁琐,技术方法陈旧,生产效率不高.近年来,为解决这些矛盾,在养蚕实践中,以“提高一日孵化率,实现一批收蚁”为重点的收蚁省力化技术;以推广“小蚕(1—2龄)片叶立体育”、“3—4龄蚕漏空透气蚕座育”为重点的小蚕少回育技术;以“5龄蚕条桑1日1回育”为重点的大蚕省力化养蚕技术,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全龄每日1回育”省力化一整套养蚕技术新体系,从而达到高产、高效、低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夏秋蚕是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及晚秋蚕的总称,时间从6月中下旬开始陆续饲养到10月中下旬,夏秋蚕气温较高,桑叶质量差,养蚕环境存留病源多,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各蚕期的饲养适期,同时注意桑树的养用结合,采用相应的桑园管理及养蚕措施,才能获得夏秋各蚕期的高产稳产。本文重点介绍桑园管理措施、蚕室蚕具消毒及蚕病的综合防治等夏秋蚕工作。  相似文献   

17.
收蚁是养蚕开始的第一关,收蚁的方法适当与否?直接关连着稚蚕劳力的投放与工效,亦是直接关系到蚕造的成败与丰收的保证。但是实际饲养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蓖麻蚕在饲养操作中,绝不能粗放处理,否则会引起它呕吐“黄水”胃液的现象,令期愈小,更应小心处理。从无数次观察与度验结果来看,凡吐过胃液的蚕,总是表现十分虚弱,后来逐渐地成为黄小蚕而死亡。凡收蚁中粗放,触动过蚕体,吐过胃液的蚕,在三令中就显然发育不良和出现大批死亡,少数勉强成熟的,也多是薄皮死笼茧,不能化蛹羽蛾制种的。木薯蚕是以散卵状态收蚁,由于其举动迟钝、爪着力强及孵化不齐等原因往往给我们收蚁工作带来极大麻烦与不安全。我们绝不能采用桑蚕收蚁的打落法,糠收法、羽扫法……等机械性的方法收蚁,因为这些收蚁法,会损伤蚁体,使蚕蚁易于呕吐胃液。  相似文献   

18.
<正> 回顾我市蚕桑生产发展历程,养蚕布局曾进行过两次调整。1965年之前,由于都是利用农户家前屋后乔木桑养蚕,一般全年仅饲养春蚕、中秋(群众称之为桂花蚕)两期蚕。1966年开始,大力引种推广湖桑。为充分发挥其产叶量高的优势,第一次进行养蚕布局的调整。在饲养春蚕、中秋蚕基础上,增养夏蚕、早秋和晚秋蚕。逐步形成全年饲养5期蚕的养蚕布局。进入八十年代中期,秋蚕发种量最大的一批中秋蚕,由试养到基本全部实行春种秋养以后,为适应饲养蚕品种这一新的突破,确保稳产、高产,养蚕布局又一次进行了调整,由全年饲养5期蚕调整为饲养  相似文献   

19.
养蚕布局是指一年中养几期蚕,每期蚕在什么时期饲养以及各期蚕饲养多少蚕种。这既是一个经营管理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目前浙江省养蚕布局的主要形式有5期布局,4期布局和3期布局。其主要的差别在于秋蚕饲养次数的多少。毫无疑问,1年5期布局对桑叶的利用率最高,但秋  相似文献   

20.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2,39(2):42-42
笔者在春蚕期走访了一家养蚕新户 ,蚕农问为什么他在地上养的五龄蚕大大小小 ,蚕发育极不整齐 ?我说 :“造成养蚕发育不齐的原因主要是养蚕技术没掌握”。具体分析如下 :1、蚕种催青期不加温 ,任其在自然低温中发育至出蚁 ,所以蚁蚕体质受影响 ,体质较差的蚁蚕发育慢。2、收蚁用叶及小蚕期的采叶标准没掌握好 ,老嫩不一 ,切叶没抖匀就喂 ,或小蚕切叶过大或不切叶喂蚕 ,也会造成蚕发育不齐。3、春季养蚕不加温 ,蚕发育慢 ,容易产生夜眠 ,导致蚕发育不整齐。4、眠起处理不当。遇到蚕眠不整齐 ,没有采取提青分批的办法 ,饷食时 ,又没等到全部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