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 富安镇37个树中有36个树养蚕,养蚕户1.05万户,占总农户的58%,有新老桑园11985亩。占总耕地的12.8%。1984年跨入全省第一批500吨茧乡镇的行列,1988年产茧1075吨,1989年总产突破1500吨,亩产茧超150公斤,亩桑收入1640元,1990年蚕桑生产再上新水平,全年饲养蚕种55610张,比上年增加9918张,生产蚕茧1665吨,收购1645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1%、9.3%。亩产茧159公斤,比上年增5.6%,亩桑收入1739.92元,比上年增加67.92元。  相似文献   

2.
河口大队是我县种桑养蚕老区,近几年来年产茧都在千担以上,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种桑养蚕责任制到户,调动了蚕农的积极性,全队的蚕茧产量连年超二千担.该队1983年有桑圆714亩,比1982年增加47亩,养蚕6008.1张,比1982年多养189.1张,总产茧225454斤,平均亩桑产茧315.7斤,总产值369794.56元,平均亩桑产值517.84元.其中最高产的塘坪队,全队21户共有桑园25.3亩,养蚕303.6张,总产茧12453斤,平均亩桑产茧492.2斤,总产值22854.48元,平均亩桑产值903.33元.在户中最高产的是加勉队陈干新户,有桑园1.1亩,全年养蚕14.5张,总产茧841斤,平均亩桑产茧764.5斤,总产值1684.69元,  相似文献   

3.
覃光族 《广西蚕业》2000,37(4):45-46
1999年,我地区种桑养蚕遍及全地区11个县市、78个乡镇、358个村、26656户农户,桑园面积55000多亩,养蚕134700张,产鲜茧353.45吨(70690担),创产值4000多万元,养蚕户平均收入1500多元,有7140户养蚕收入超过5000元,有205户收入超万元。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的下坪屯,全屯19户,去年户均种桑1. 8亩,户均养蚕12张,户均养蚕收入4500多元,该屯殊荣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黄根欲,带头科学种桑养蚕已有15个年头,1988年以来,他养蚕收入年年超万元,他全家4口人,去年种有桑园3.6亩,养蚕30张,产鲜茧1080公斤,收入11448元,占家庭经济收入的67%,平均亩桑产茧300公斤,亩桑产值3180元、人均养蚕纯收 入2227元。我地区早已成为全区蚕桑重点县市的宜州市和环江县,今后上半年蚕茧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14~18元,优质蚕茧处于畅销价高的形势。多年来,宜州市党委和政府对发展蚕桑生产极为重视,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全市广大农户又扩种新桑园9760亩,全市桑园面积从去年25000亩扩大到今年的35000亩,预计今年养蚕超10万张,产鲜茧350吨(7万担),农户收入4500多万元,创税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4.
1999年,我地区种桑养蚕遍及全地区11个县市、78个乡镇、358个村、26656户农户,桑园面积55000多亩,养蚕134700张,产鲜茧353.45吨(70690担),创产值4000多万元,养蚕户平均收入1500多元,有7140户养蚕收入超过5000元,有205户收入超万元。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的下坪屯,全屯19户,去年户均种桑1. 8亩,户均养蚕12张,户均养蚕收入4500多元,该屯殊荣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黄根欲,带头科学种桑养蚕已有15个年头,1988年以来,他养蚕收入年年超万元,他全家4口人,去年种有桑园3.6亩,养蚕30张,产鲜茧1080公斤,收入11448元,占家庭经济收入的67%,平均亩桑产茧300公斤,亩桑产值3180元、人均养蚕纯收 入2227元。我地区早已成为全区蚕桑重点县市的宜州市和环江县,今后上半年蚕茧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14~18元,优质蚕茧处于畅销价高的形势。多年来,宜州市党委和政府对发展蚕桑生产极为重视,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全市广大农户又扩种新桑园9760亩,全市桑园面积从去年25000亩扩大到今年的35000亩,预计今年养蚕超10万张,产鲜茧350吨(7万担),农户收入4500多万元,创税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5.
<正> 东党乡尧村有村民310户,1982年在坡地搞粮桑间作,由于管理粗放和茧价偏低等原因,经济效益不显著。1985年后逐步改实生桑为良桑密植,1989年有200亩桑园投产,养蚕农家达145户,占总农户47%。1990年共养蚕180张,产茧6000公斤,收入6万余元。其中,村民张苏梅家有桑园1.2亩,年养蚕2.7张,蚕茧收入1040元;村会计李德寿家有桑园1.0亩,年养蚕2.5张,收入880元;村支书王朱娃家有桑园0.7亩,年养蚕2.75张,收入940元。  相似文献   

6.
我县桑蚕生产是1976年开始的,种桑45亩,产茧1.5吨,1986年桑园已扩大到4800亩,有11个乡镇48个村共4475户农民种桑养蚕.前后经历十年时间,桑园面积增长100倍,1986年总产茧403.1吨,十年增长268.8倍,比1985年总产茧314吨增长28.6%.全县亩桑产茧由1976年33.35公斤,至1985年上升到87.2公斤,去年在自然灾害较多的情况下,亩桑产茧仍与1985年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7.
<正> 邛崃县宝林乡一村二组蚕桑专业户杨学义1982年秋利用沙地和荒河坎种植了8亩带型桑园,采用县蚕桑协会研制成功的新式带型桑园,以养蚕为主体发展复合经营,经过4年的辛勤劳动,1986年采叶养蚕30张(盒),产茧1.224吨(亩桑产茧153公斤),收茧款4124元。桑园间种小麦、蔬菜、花生和出售桑枝等又收入2622元。8亩桑园共收入6646元。全家  相似文献   

8.
萧山县盈丰乡新北迁户组有农户14户,桑园31亩。近几年来,在邻近乡村毁桑较严重的情况下,该组不仅未毁桑,还从外村承包3.45亩桑园,蚕茧连年稳产高产,1986年全年饲养蚕种147盒,产茧4964公斤,茧款收入21135元,平均每户产茧354.5公斤,茧款收入户均1509.6元. 该组蚕桑生产能取得较高经济效益除科学培桑外,在养蚕方面也有独到之处,每户  相似文献   

9.
黄广才是江西省全南县金龙镇水西村村干部 ,他从 1988年开始种桑养蚕 ,至今已发展到 7亩桑园。 2 0 0 2年养蚕 2 6 5张种 ,产茧 980kg ,种桑养蚕收入 10 780元 ,亩桑产茧 14 0kg,亩桑收入 15 4 0元。在他的带领下 ,全村 2 10户农户已有 5 3户种桑养蚕 ,杂交桑园面积达到 2 31亩 ,其中连片种植 30亩以上的基地有 5个 ,种桑 5亩以上的大户有 2 0户 ,10亩以上的专业户有 2户。 2 0 0 2年全村养蚕 80 5张 ,产茧 2 8175kg,种桑养蚕收入达到 30 9万元 ,占全村农业总收入 10 5 8万元(不含工副业收入 )的 2 9 2 %。在 2 0 0 2年蚕茧价格偏低的情…  相似文献   

10.
<正> 丹棱县杨场镇徐坝村,有468户,人口1921人,94年桑园面积达1020亩,94年发种3200张,产茧2000担,蚕桑总收入209万元,户乎养蚕6.5张,产茧4.27担,收入4500元,人平养蚕1.6张,人平产茧1担以上,收入超千元,其中的徐坝二组,有农户45户,人口 180人,94年养蚕560张,单张产茧38公斤以上,产茧425  相似文献   

11.
陆川县马坡镇,靖西村陈屋队陈基龙户,是我县、地区种桑养蚕致富的先进典型.他全家有21人,其中劳动力11人,承包田13亩,四年来,蚕业收入达77356元,人均收入达3683元.生产持续发展,收入逐年增加.84年试种杂交桑2亩,养蚕12张,产茧665.2斤,收入1250元;85年扩种到6.5亩,养蚕5张,产茧307.5斤,收入599.62元,小蚕共育657.5张,收入6083元,播杂交良种桑种子20斤,出圃75万株,收入6000元.代收蚕茧费,9900元,合计收入22582元;86年桑园面积6.5亩,养蚕4.3张,产茧276.7  相似文献   

12.
<正> 岳池县齐福乡五村八社罗昌荣,凭着自己的决心、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在承包土地上栽桑养蚕,走出了一条蚕—粮—猪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致富之路,成为我县产茧超吨茧、收入逾万元的“蚕桑状元”。 罗昌荣全家六口人,劳力两个,承包耕地八亩,现有桑树11000株,其中密植小桑园4亩,良桑率达95%。1995年养蚕35张,产茧1139公斤,养蚕收入10023.2元,加上良桑穗条、蚕沙、育桑苗等收入,  相似文献   

13.
我队近年来.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种桑养蚕,蚕桑生产逐年发展,一九八○年,全大队桑园面积二百二十亩一分七厘,养蚕一千一百四十六张,产茧四万四千九百四十斤,收入六万七千一百零六元,去年又扩种桑一百三十九亩三分三厘,新老桑园面积达三百五十九亩五分,养蚕二千五百张,产茧八万五千八百一十八斤,收入一十三万一千四百六十八元.产量产值都比八○年翻一番.去冬今春落实了生产责任制水田包干到户,生产队也把集体桑园包干到户,这样不但不挖桑,而且社员还利用自留地种植桑园五十三亩七分,种一亩桑以上的就有六十户,全大队桑园面积目前已达四百一十三亩二分,种桑养蚕达六百户.  相似文献   

14.
<正> 泰县蒋垛乡许乔村养蚕专业户申太宝全家6人,有劳力3人(其中1人在乡农机厂工作)。承包桑园9.98亩(成林桑1.5亩,1~2年桑8.48亩),85年共养蚕20.5张,产茧595公斤,茧款收入2180元,桑园间作收入1400多元,炕房、桑园养鸡收入3712元,蚕沙、残桑养猪养羊收入315元,全年收入7607元,人均收入1268元。申太宝致富的经验主要有三条:(一)靠科学,综合利用:85年他在加强肥培管理不影响桑树生长的前提下,桑园内冬春间作蚕豆,收豆500多公斤,产值250多元;夏秋间作黄豆,收豆500多公斤,产值450多元;还利用部分老  相似文献   

15.
<正> 江都县谢桥乡长庄村六组孙其明承包桑园24亩,1988年养蚕84张,产茧2627.9公斤,养蚕收入22725元。(任伯平束云山) 海安县沿口乡居湾村居志忠承包河堤桑15.6亩,1988年养蚕43.5张,产茧1943.8  相似文献   

16.
<正> 新沂市有桑园2.5万亩,但桑园产量水平很不平衡,今后应在拓植新桑的同时,改造现有低产桑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做到增产不增地。对低产桑园的概念,作者认为成林桑园亩桑养蚕在2张以下,产茧在60公斤以下者,属低产桑园,理由是1亩农田一熟水稻450公斤,一熟小麦300公斤,每公斤粮价以0.8元计,则全年亩产值在600元左右,成林桑亩产茧不足60公斤、亩产值不足600元的,  相似文献   

17.
<正> 汉中市新沟桥公社地处平川,属于人多地少,粮油高产地区。这个公社从1977年冬季开始兴桑,到1980年底已栽植桑园459.1亩,48.66万株。其中成片密植桑园359.3亩,“四边桑”5500多株。1978年养蚕10张,到1981年全社养蚕达到237.5张,产茧11693.6斤,收入23551.31元。一些重点队,例如打钟寺大队第四生产队有84户,81年养蚕收入户均己达54.88元,为今后更快地发展蚕桑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赖贞祥     
<正> 系井研县纯复乡,罗心村蚕桑重点户,全家三人,两个半劳力,承包田3亩,土2.5亩。1983年起他坚定走发展蚕桑生产脱贫致富道路,共发展小桑园3.5亩,四边桑1200株,共有桑8200多株。由于突出效益狠抓管理,1986年全家三季养蚕17张,产茧637公斤,茧款收入2269.56元,共育小蚕55张收入274.50元,桑园间种收入170元,其他蚕桑收入164元,总计蚕桑收入2878.56元,全家人平959.52元,成为全县蚕桑致富的典型。  相似文献   

19.
<正> 西昌市兴胜乡德胜村在该乡东测,与喜德县李子乡接壤,是无水源保证的贫瘠地水稻亩产700市左右,玉米亩产300市左右,无工付业,收入低,属乡内贫困村。 为改变贫困面貌,八十年代起,利用无水源保证的旱地低产田栽桑,到1994年全村435户中,有405户已栽桑1300亩,户均3.33亩其中320户,有投产桑850亩,产茧1250担,产值82万元。户均投产桑2.65亩,产茧3.9担,产值2570元。亩产茧1.47担,产值970元。全村11个组2个组超10万(九组18万居全村之首)2个组9万以上,2个组超5万,余均超万元,有30亩桑园产茧超4担。年蚕桑收入上千元221户。其中超五千不足万元的25户,超万元10户。2户产茧一吨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 蓬溪县下东乡青莲村四社农民申群孝,全家四口人,其中主劳2人,承包旱地10.7亩,现有间作桑园10.7亩,桑树6500株。95年春季养蚕8.5张,产茧302.6公斤,茧款收入3782.5元,单产35.6公斤;夏季养蚕8张,产茧291.2公斤,茧款收入2329.6元,单产36.4公斤;秋季养蚕9张,产茧337.5公斤,茧款收入2937.5元,单产37.5公斤;晚秋养蚕5张,产茧160.6公斤,茧款收入131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