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的主要疾病,以出现水肿及神经症状为特征。发病仔猪死亡率较高,笔者用磺胺嘧啶钠等药物治疗仔猪水肿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经治255例,治愈250头,治愈率在98.0%以上。兹介绍如下:1病史调查发病猪主要是断奶小猪,以刚断奶或断奶不久的小猪最易发病,体重多数在10~40kg,发病多在4~5月份和9~10月份,呈地方散发性流行。发病率高达60%,死亡率为10%~30%。2临床症状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后期完全停食。体温短时上升在40~40.5℃,后期及临死时下降到常温以下。病猪步样不稳,共济失调,肌肉震颤,口吐白沫…  相似文献   

2.
猪水肿病的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猪水肿病是断奶后仔猪,由于吸收肠道内溶血性大肠杆菌内毒素,通过肝脏进入体循环,形成毒血症。我区新华养殖场,30—60日龄断奶仔猪,在猪瘟、丹毒、肺疫、仔猪副伤寒免疫后,继发水肿病。病程为10天,共死亡126头。其临床特点是病程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突然发病后,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麻痹,频死期四肢呈划水状。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 1991年10月18日,对30日龄76头,60日龄98头猪进行猪瘟、丹毒、肺疫、仔猪副伤寒免疫后7小时发生猪水肿病,出现食欲废  相似文献   

3.
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肠毒血症,仔猪断奶、并栏而产生的应激和饲料营养不平衡会导致本病的发生。2013年10月16—30日,笔者对沾益县盘江镇某养猪场的16窝173头断奶仔猪进行调查。其中有50头仔猪发病,占总头数的29%。在发病的50头中,断奶、并栏有28头,占发病数的56%,饲料改变而发病的有22头,占发病数的44%。  相似文献   

4.
猪水肿病是由某种大肠杆菌引起的猪传染性肠毒素血症,是断奶后仔猪常见多发病(断奶后1~2周发病)。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春、秋季多发,特别是外界气候环境发生急变时发病增多。近年来,尚志地区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在猪病中所占比率较高,发病后死亡率在50%~90070之间。现将笔者对几起猪水肿病的诊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1发病情况公主岭市某养猪户饲养母猪30头,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200余头,突然有2头哺乳仔猪和1头断奶仔猪发病,主要表现站立不稳、倒地抽搐等神经症状。畜主疑为猪水肿病,选用主要成分为恩诺沙星的"水肿消"注射液,同时配合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对病仔猪进行治疗,同时对全群仔猪紧急接种猪水肿病疫苗,观察3周均未见效果。3周内共死亡仔猪16头。后经送检诊断猪李氏杆菌病,按此病防治,使本病  相似文献   

6.
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毒血症,故又称为肠毒血症。猪水肿病常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引起仔猪四肢麻痹、步态蹒跚、痉挛和昏迷等症状,发病率10%~30%,但病死率高达80%~100%,给养猪业带来极大危害。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仔猪水肿病的发生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7.
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断奶仔猪的肠毒血症。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有时4月龄猪也偶有发生),尤以生长快,体况健壮的仔猪最常见。该病发病急,死亡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两季多发,在猪群中感染率均为10%~15%,致死率可达90%。是目前养猪业中对断奶仔猪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头部和眼睑部水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多发生于断奶1~2周仔猪。2006年10月,锦州市义县七里河镇一家养猪户饲养的体重15~30kg的育肥猪152头,突然发病,9头发病,造成8头死亡。发病率为5.92%,死亡率为88.89%,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仔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毒素引起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传染病,以发病突然、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以及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为特征。河北省唐山市某猪场基础母猪100头,存栏1500头,半封闭式饲养,营养状况良好。2008年3月,50日龄仔猪突然发病,每个猪舍均有3~5头仔猪发病,共50头仔猪发病,发病率30%,在发病后3天内共18头仔猪死亡,病死率36%,发病猪均为同群中健壮仔猪。  相似文献   

10.
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头部和眼睑部水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多发生于断奶1~2周仔猪.2006年10月,锦州市义县七里河镇一家养猪户饲养的体重15~30 kg的育肥猪152头,突然发病,9头发病,造成8头死亡.发病率为5.92%,死亡率为88.89%,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肠毒血症,是一种急性散发性传染病,无明显季节性。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为15%~30%,发病猪死亡率高达80%~100%。同一母猪不同胎次的仔猪,发生此病的日龄有近似相同的特点,在哺乳期问发生过黄痢、白痢的仔猪或正在严重腹泻的断奶后仔猪,一般不发生水肿病。  相似文献   

12.
1发病情况某养猪场,共有存栏猪400多头,其中断奶仔猪205头,均在18~24千克,分别接种了猪瘟、仔猪副伤寒、水肿病疫苗,于10月初个别猪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发烧,体温升高,达40.5℃~42.0℃,鼻镜干燥,鼻孔有粘液流出,呼吸困难,短干咳嗽,粪便干燥,似球形。请当地兽医给诊断为感冒和肺部感染,用青霉素320万IU、安乃近10毫升、地塞米松2毫升,肌肉注射,用0.2%土霉素拌料,治疗3天,不见好转,共发病56头,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13.
猪水肿病是猪大肠杆菌病肠毒血症引起的一种急性病,以发病突然、头面部水肿和运动失调为主要特点。本病多发于即将断奶或断奶后1~2周龄的仔猪,死亡率高,常为吃食好、生长快、体型大的健壮仔猪发病。一、病因本病主要发生于即将断奶或断奶后1~2周龄的仔猪,发病迅速,突  相似文献   

14.
仔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仔猪肠毒血症。仔猪水肿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以胃壁和其他部位发生水肿为特征。该病在猪群中的发病率虽不高(约为10%~35%),但是其病死率可达80%~100%。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的水肿。  相似文献   

15.
仔猪水肿病是断奶前后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疾病,该病主要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被机体吸收后而引起。临床上在猪群中通常个体最大的小猪突然发病死亡。症状主要表现为轻瘫和皮下水肿。病程短,死亡快,治愈率低。其群体发病率为10%-30%,但病死率可高达80%。笔者自2004年11月份以来,对邵武市桂林乡的惠林、桂林及槎口3个行政村的15窝28头仔猪水肿病进行诊治,治愈23头,治愈率达82%。现将诊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猪水肿病是集中发生于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以胃肠等部位发生水肿为主要特征,又称大肠杆菌毒血症、浮肿病、胃水肿。溶血性大肠杆菌是该病的病原菌,目前发现的有O2、O8、O138、O139、O141等群。笔者近日接诊一例猪水肿病,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供各位参考。1临床症状据该养殖户口述,其共饲养断奶仔猪30头,分两圈饲养。其中一圈15头仔猪中,有3头仔猪发病,其中1头发病仅1d就死亡;另一圈15头仔猪尚未发现症状。笔者随同该养殖户前往现场,两头发病仔猪已被隔离饲养,不同程度地出现神  相似文献   

17.
猪水肿病是断奶前后仔猪的常见多发病 ,发病急 ,病程短 ,死亡率高 ,已成为养猪业的主要病害之一。1 发病诱因 不良的饲养管理和环境 ,营养物质不平衡及某些元素、维生素的缺乏等均可诱发此病。2 预防试验 由于该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 ,因此要有效控制本病发生 ,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2 .1 免疫预防试验 由于引起猪水肿病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的多样性和可变性 ,所以用单一血清型猪水肿病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效果不佳。本次试验选用猪水肿病多价油剂苗。试验组每头仔猪在 18日龄时肌注疫苗1ml,免疫仔猪 110头 ;对照组 10 2头…  相似文献   

18.
我县母猪年平均存栏量达1.4万头,年产仔猪11万头。在养猪生产中发现,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的急性散发性疾病,临床上以断奶后15天左右仔猪最常见,同窝仔猪中,个体较大、发育良好、膘肥体壮的仔猪最易发病。1病因分析引起猪水肿病的大肠杆菌产生的内毒素和外毒素,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引起肠管、皮下和脑中血管损伤,从而导致水肿和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9.
猪水肿病是猪大肠杆菌病肠毒血症引起的一种急性病,以发病突然、头面部水肿和运动失调为主要特点。本病多发于即将断奶或断奶后1~2周龄的仔猪,死亡率高,常为吃食好,生长快,体形大的健牡仔猪发病。  相似文献   

20.
猪水肿病是仔猪断奶后多发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剖检胃壁和肠膜显著水肿为主要特征。在东宁县绥阳镇东山区一猪场,有断奶仔猪76头。2006年2月份,该场仔猪突发水肿病,现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仔猪突然发病,拒食,面部、眼睑水肿,精神沉郁,心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