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续第4期第24页)三、稻蟹综合种养稻蟹综合种养分为稻田养殖扣蟹和稻田养殖成蟹,放养时间相对较晚,目前应提前做好生产准备,主要包括田间工程、育秧和扣蟹暂养等。1.田间工程(1)田埂加固。加固夯实养蟹稻田的田埂,一般田埂顶宽50~100厘米,  相似文献   

2.
稻田培育蟹种在唐海县已是多年来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每年利用稻田培育出大批幼蟹,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全国有名的稻田养蟹之乡,1亩水稻田可收水稻500kg,蟹种0.5kg,培育成二龄扣蟹50kg,产值1万元,亩利润5000元。  相似文献   

3.
正蟹田水稻品种的选择主要从一是品种的生育期与本地的无霜期适应来考虑。一般情况下还有养成蟹与扣蟹之分。就是说养殖成蟹的水稻品种,可以考虑生育期短的优质品种,这是因为成蟹一般在中秋节或10月1日前就起捕结束了,而不会对易倒伏的品种因为河蟹吃掉造成损失。而扣蟹起捕是在水稻收割之前或之后,时间相差至少一个月左右(扣蟹田水稻如果遇到水稻提前倒伏,再逢温度稍高时节,会因食物丰富出现大量的性早熟蟹),所以养殖扣蟹田,应该选  相似文献   

4.
北方稻田成蟹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北方稻田成蟹养殖技术,包括暂养池设置、苗种选择、放养时间、苗种入池、放养密度、饵料投喂与选择等方面内容,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北方稻田成蟹养殖技术,包括暂养池设置、苗种选择、放养时间、苗种入池、放养密度、饵料投喂与选择等方面内容,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四十里店村稻蟹共生耦合系统浮游植物的研究,分析该模式下稻田与不同水体循环运作中稻田进水口、稻田中间、稻田出水口的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水稻品种为秋优88号,蟹品种为中华绒螯蟹,实验选择4个(3、6、7、10号田)灌溉鱼塘尾水稻田(试验组)和1个(8号田)灌溉黄河水稻田(对照组),结果表明:试验组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235种,其中3号田鉴定出8门153种,6号田鉴定出8门147种,7号田鉴定出7门143种,10号田鉴定出8门159种。对照组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27种。试验组平均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优势种13种,对照组优势种9种,均以蓝藻为主。灌溉鱼塘尾水稻蟹田多样性指数高于灌溉黄河水稻蟹田,表明灌溉鱼塘尾水稻蟹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更加完善与稳定。试验组磷酸盐、总碱度、盐度、p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水温、溶氧、亚硝酸盐、氨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DA分析表明,pH、透明度、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殖辽河蟹及长江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辽河蟹成蟹的个体大于长江蟹,且成活率及产量高于长江蟹。由于这2种结果直接决定经济效益,认为,辽河水系河蟹在宁夏地区大面积推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稻蟹(扣蟹)共生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为促进该技术在江苏省太仓市的进一步推广应用,特在太仓市浮桥镇丁泾村开展了稻蟹(扣蟹)共生技术的示范。示范结果表明,稻蟹(扣蟹)共生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示范田块的利润比传统的水稻单作田块每667 m2增加6 005元,实现了生态大米和优质蟹苗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9.
稻蟹共生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稻蟹共生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稻蟹共生稻田中对水稻生长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养蟹田水稻的许多经济性状及产量都优于对照稻田,综合经济效益也明显高于对照稻田。[结论]辽宁盘锦地区适合稻蟹共生技术大面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华绒螯蟹扣蟹的生态养殖是太仓市浮桥镇的特色水产养殖之一,现从池塘条件、放养前准备、放苗、日常管理、捕捞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华绒熬蟹扣蟹池塘生态养殖的技术特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殖小龙虾有助于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目标,近年来,该模式在江苏省太仓市应用,可实现平均每667 m~2增收千元以上。为促进该模式在太仓市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从稻田选择、田间工程、放苗前准备工作、苗种放养、水稻栽培、稻田小龙虾日常管理、成虾捕捞等环节,对太仓市稻田小龙虾生态综合种养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供广大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稻蟹共生种养模式是一项以水稻为基础,运用田蟹的生活习惯,将合适数量的田蟹投入到稻田里饲养,明显提高经济价值及生态效益的新型种养方式。本文以稻蟹共生种养实验为基础,寻找制约产业发展的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规格河蟹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养殖效益明显好于小规格河蟹。要养殖大规格河蟹,优质扣蟹的培育尤为重要。而扣蟹培育好坏与池塘的环境条件、苗种来源、放养密度、饲养管理和蟹病防治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高产和稳产。1、池塘条件虽然大多数池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螫蟹又称河蟹、大闸蟹,成品蟹肉嫩、黄多、油厚、膏肥,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特种水产品.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是根据稻蟹共生、互利原理进行种养结合的一种生产方式,在产量和数量上以水稻为主,在质量和效益上以河蟹为主,是充分利用本地稻田面积和水体空间,合理开发资源,发挥土地生产潜能,进行稻蟹立体种养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马友发 《新农业》2005,(3):31-31
扣蟹苗种的饲养方法不当.常出现早熟和半早熟现象.养殖户买回早熟和半早熟的饲养.往往成蟹长不大就死亡,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稻田养蟹技术,包括田块选择与改造、水稻秧苗栽插、引种细绿萍、苗种放养、饲养管理、收稻与捕蟹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稻田河蟹养殖技术,包括稻田选择与工程建设、蟹苗准备、饲养管理、捕捞和暂养等内容,以期为稻田河蟹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野生和人工繁育大眼幼体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长江野生扣蟹在成蟹养殖阶段具有优异的养殖性能,但是野生大眼幼体在成蟹养殖阶段的养殖效果却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系统比较了野生和人工繁育大眼幼体养成的扣蟹(蟹种)在成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性腺发育、成活率、产量、饲料系数、成蟹平均体重及规格分布。结果显示:(1)无论是雌蟹还是雄蟹,野生群体中后期的平均体重显著大于人工繁育群体。野生群体雄蟹在5-6月和7-8月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人工繁育群体,野生群体雌蟹在8-9月WGR和SGR也显著高于后者(P0.05)。(2)尽管野生群体最终成蟹规格显著大于人工繁育群体(P0.05),但成活率略低于人工繁育群体,故两群体的最终成蟹产量基本一致(P0.05)。(3)就最终成蟹规格分布而言,野生群体大规格雄蟹(体重≥175 g)和雌蟹(体重≥125 g)比例多于人工繁育群体,而中等规格雄蟹(体重125~174.9 g)和雌蟹(体重100~124.9 g)的比例低于人工繁育群体。因此,长江水系野生大眼幼体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优于人工繁育大眼幼体,可以进一步发掘其优异种质资源,进行中华绒螯蟹良种培育。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养殖是近年泰州市农业结构调整中比较令人瞩目的亮点之一。特别是稻鱼共作突破了以往单纯的水稻和水产的生产,集优质无公害(或绿色)稻米生产和水产养殖于一体,是一种高效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蟹田稻由于其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管理措施,是生产无公害、绿色大米的最佳原料  相似文献   

20.
从放养条件、苗种选择、放苗密度和时间、饲养管理、蟹病防治等方面综合介绍了扣蟹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