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树木发生冻害的部位和原理,即根系冻害、根茎冻害、主干冻害、枝杈冻害,提出越冬防寒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低温冰雪灾害后洛阳市常绿树种冻害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龙昌  邓玉萍 《北方园艺》2010,(18):112-116
2008年1~3月对低温冰雪灾害后洛阳市栽培应用的常绿树种66种(包括变种和栽培品种)进行了冻害情况调查,并于同年5月和2009年5月对受冻害树种的恢复生长情况进行了复查。依据这些树种的冻害和恢复生长情况进行了冻害状况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冻害程度为Ⅰ、Ⅱ、Ⅲ、Ⅳ和Ⅴ级的树种数分别有11、9、20、7和8种(含变种和栽培变种),未受冻害的有11种。分布区为温带或分布区达温带气候区的树种冻害轻,Ⅱ级以下冻害种数占该类型总种数的81.8%。亚热带到热带分布的树种冻害等级较重,Ⅲ级以上冻害种数占该类型总种数的65.9%。区系地理成分与河南省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组成相似;温带性质的树种冻害较轻,无冻害树种大多属于这类,Ⅱ级以下冻害种数占该类型总种数的71.9%。热带性质的树种冻害较重,66.7%的树种冻害级别达Ⅲ级。中国特有种中,温带特有种冻害较轻,Ⅱ级以下级别冻害种数占该类型总种数的63.6%。热带、亚热带特有种冻害较重,Ⅲ级以上冻害种数占该类型总种数的89.5%。合轴型竹类的冻害程度最重;单轴型竹类的冻害程度最轻。并对这些树种的冻害症状进行了初步观察和记载。  相似文献   

3.
<正>脐橙被0℃以下的低温造成的伤害称为冻害。根据造成冻害的因子可分为冰冻、雪冻、燥冻;根据冻害程度可分为轻微冻害、中等冻害、严重冻害。冻害可造成落叶、落果,枝条干枯,甚至死树。果实受冻后果皮变褐色,表现为缩水干疤或腐烂,3~5天后变酒糟味,无食用价值。1冻害防御措施1.1合理建园建园时合理选址规划、栽种防护林,实行高标准建园。  相似文献   

4.
以8个甜樱桃品种为试材,研究调查了2015年11月与2016年1月2次寒潮过后泰安市部分甜樱桃品种冻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冻害原因为降温幅度大、低温持续时间长、防寒意识差,最终导致甜樱桃花芽和枝条受到严重冻害,有些地区花芽冻害指数高达79.9,枝条冻害指数61.2。但不同砧穗组合与品种间的冻害发生程度不同。合理修剪、加强水肥、保花促果、冻害部位处理、预防"倒春寒"等预防与补救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甜樱桃冻害发生。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2020年4月份3次大风降温天气对山东泰沂山区苹果主产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4月5日低温冻害明显,9~12日低温冻害不明显,20~23日低温使个别地区冻害程度加剧;4月5日5~7时局部地区气温降至-6.1℃,沂水和沂源的苹果冻害严重,蒙阴稍轻,泰安、新泰和肥城基本未发生冻害;低洼地、近水地果树冻害明显高于山坡地;枝条、叶片、花瓣冻害较轻,雄蕊花药、花丝和雌蕊子房冻害较重,中心花较重边花较轻,均以子房受冻明显。在发生冻害的区域,富士品种受冻害严重,金冠、嘎拉受冻害较轻;受冻害程度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普通型品种>短枝型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主栽品种大五星为供试材料,调查了不同立地条件、花果不同发育时期冻害的发生情况,冻害发生后测试了不同发育时期的冻害理化指标,探讨了气候因子对枇杷冻害发生的影响.利用褐变法调查冻害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冻害程度不同,平坝冻害比坡地冻害严重;花果不同发育时期抗冻害能力不同,强弱为:花蕾>刚开的花>花瓣脱落花萼未合拢的花...  相似文献   

7.
2008年1-2月,四川省泸县遭遇了50年一遇的持续雨雪冰冻灾害,龙眼遭受严重冻害,损失巨大。本文通过对泸县龙眼冻害情况的调查,总结出其特点为:江河流域台地冻害轻;两丘之间的垭口冻害重,垭口北坡冻害重而南坡冻害轻;早熟品种(系)比较抗寒,晚熟品种(系)冻害较重;幼树冻害重。提出了坚持适地适栽原则、合理搭配品种、加强幼树管护等防冻避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辽宁省果树冻害发生时期、次数与冻害程度进行了概要回顾,包括有代表性的冻害情况、冻害主要原因分析、冻害的部位与特征、影响冻害的相关因子,以及提高果树抗冻能力的途径与措施。提出今后果树育种(选种)工作应深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防冻抗寒是柑桔生产的重要措施,是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常规技术手段。本文重点阐述冻害的机理和防冻机制,冻害与环境的关系,冻害的周期性、致冻天气、柑桔与冻害程度的因素、柑桔的主要防冻措施及柑桔冻害后的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指导柑桔生产。  相似文献   

10.
赣南脐橙冻害调查研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十年来赣南脐橙发生的5次影响比较大的冻害进行调查分析,长期以来人们形成赣南无冻害、轻冻害的思维定势,致使冻害来临之际措手不及,无所适从。特别是1999年12月下旬和2009年1月中旬的两次冻害,几乎是在无任何防范准备情况下,历经“饥、渴、寒”(丰收之后营养失调、干旱、低温)三重劣势胁迫之下酿成的重灾。提出建议:应重视冻害、选择避冻区建园、坚持生态建园、完善水利设施建设,增强脐橙园抗冻能力,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冻前应急措施,以减轻冻害。  相似文献   

11.
2015年11月23~ 24日,山东省遭遇大雪和急剧降温天气,部分梨产区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2016年3月调查了山东省梨主产区冻害情况,结果表明,枣庄、临沂等地区幼龄梨园冻害程度较为严重,成龄树枝条基本无冻害,花芽冻害程度轻,预计不会影响树势和产量;聊城、滨州等地区幼龄及成龄梨园基本无冻害情况发生.针对冻害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由于气温异常变化,加上果农管理不当,如冬季修剪过早,粗放管理,防冻意识淡薄等原因,造成猕猴桃冻害在眉县连年发生,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树龄冻害症状和冻害程度不同。综合分析果树生理特点、气候因素、生产管理措施等多方面因素,总结出针对果园冬季冻害和早春晚霜冻害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以供广大的果农朋友和技术人员参考。1近几年眉县猕猴桃果园冻害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3.
石榴冻害的发生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石榴主产区近年来石榴冻害发生较重,对石榴冻害发生的规模、症状、原因、影响冻害发生的因子及冻害规律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并从修剪、肥水管理,培土、覆草、熏烟等方面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1月23日和2016年1月23~24日,山东省出现2次大范围寒潮,鲁西南、鲁中地区苹果发生大面积冻害.在2016年3月对冻害严重的6地市部分果园进行调查基础上,5月进行了复查,以确定冻害发生程度和树体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幼树、老弱树和乔化树冻害严重,成龄大树基本无冻害,品种间冻害程度表现为晚熟品种最重,中熟品种次之,早熟品种最轻.至5月中旬,发生冻害较轻的(Ⅰ、Ⅱ、Ⅲ级)树体已基本恢复,冻害重的(Ⅳ级)出现落果、死大枝,甚至死树现象.针对冻害情况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为及时掌握全市果树各树种品种及树体各部位的越冬情况,葫芦岛市果蚕管理总站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于2018年3月对全市果树冻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1果树冻害分级1.1枝干冻害0级,未受冻害;1级,轻微冻害,木质部1~2轮变黄褐色;2级,中等冻害,木质部外轮不同程度变褐色;3级,严重冻害,木质部均变为褐色;4级,死亡,枝干变暗褐色、干枯。  相似文献   

16.
一、冻害症状青花菜在育苗期、早熟栽培或反季节越冬栽培时,容易发生冻害或冷害。冻害是温度降低到超过植株能够忍耐的低温界限时的伤害。苗期发生冻害,受害轻的叶片变白或呈薄纸状,受害重的似开水烫过。  相似文献   

17.
葡萄大面积冻害原因调查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2500hm2葡萄连续发生冻害.对冻害发生范围、冻害程度及冻害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认定冻害发生与冬季超常低温、越冬埋土情况、灌溉方式、苗木类型、埋土覆膜及品种有关.提出新建园及补植园应选用以贝达苗为砧木的嫁接苗;减少间作,改革灌水制度;控制氮肥用量及严格按标准进行越冬埋土等冻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开展皖东南地区紫竹产区竹林冻害调查,分析皖东南地区紫竹冻害的危害症状与程度、冻害原因与机理、竹林损失与影响、善后处理方法等,提出皖东南地区预防紫竹冻害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20年12月末至2021年1月海宁市遭遇4轮强冷空气,全市柑桔不同程度发生冻害.调查分析发现,极端最低气温低(-9.4℃)和低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是引起冻害的两大主要因素,期间的日照偏多、昼夜温差大、降水偏少、土壤偏干则加重了冻害的发生.海宁市柑桔普遍发生中度到重度冻害(冻害级别2~5级),尤其是露地柑桔冻害严重.露地...  相似文献   

20.
1冻害情况据初步调查,伊宁县2008-2011年栽植的幼龄果园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全县幼龄果园共0.57万hm2(苹果4733hm2、杏933hm2、桃30hm2),调查面积0.13万hm2,占总面积的22.3%。苹果受冻害调查面积1067hm2,占总面积的22.5%,其中轻度冻害的667hm2,占调查面积的62%;中度冻害的333hm2,占调查面积的31%;重度冻害的27hm2,占调查面积的2.5%。杏受冻害调查面积180hm2,占总面积的19.3%,其中中度冻害的160hm2,占调查面积的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