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是不同目标产量下各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标准,要求种植者对自已的稻田进行诊断,并与标准对比,及时采用施肥、灌溉、植保等进行调控,从而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技术于一体的栽培技术体系。一、叶龄诊断技术宗旨及思路在水稻生长的每个阶段,特别是在直接决定产量构成  相似文献   

2.
正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是不同目标产量下各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标准,要求种植者对自已的稻田进行诊断,并与标准对比,及时采用施肥、灌溉、植保等进行调控,从而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技术于一体的栽培技术体系。一、叶龄诊断技术宗旨及思路在水稻生长的每个阶段,特别是在直接决定产量构成  相似文献   

3.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是不同目标产量下各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标准,要求种植者对自已的稻田进行诊断,并与标准对比,及时采用施肥、灌溉、植保等进行调控,从而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技术于一体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该项技术是以叶龄跟踪为基础,预测生育进程,通过对水稻叶片的长势长相,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实现水稻以安全抽穗为中心的计划生长模式,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今后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于2015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水稻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对寒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较,考察水稻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处理对水稻生育期植株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相关指标,揭示了水稻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生产栽培过程中植株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灌溉水减量和水稻高产高效的应用技术提供依托。  相似文献   

6.
<正>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是以水稻"叶龄模式理论"与"器官同伸规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通过对水稻叶龄的调查及生育进程的判断,在水稻的各生育时期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将传统的"种-管-收"栽培模式发展为以水稻安全抽穗为前提的计划生长[1]。对水稻生育期内水肥管理和病、虫、草、低温冷害等危害的预防有重要指导意义,确保各项生产技术措施及时、有效进行,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浅议水稻叶龄诊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规律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该技术以叶龄进程的调查、预测生育进程,通过对水稻叶片的长势、长相,采取有效调控措施,实现水稻已安全抽穗期为中心的计划生长,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下面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五大连池市属于寒地水稻稻作区,位居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我市主栽品种最多是11片叶品种,因此我市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以11叶品种为标准,是在水稻"器官同申理论","叶龄模式理论","肥效反应线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市稻作实际发展而来的水稻栽培技术。它制定了每个叶龄期的生长发育标准,并根据田间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肥、水、植保等调控措施实现高产稳产的实用技术体系。该项技术使传统的种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垦区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技术是以叶龄跟踪为基础,通过对水稻生育进程及叶片的长势长相的判断,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实现水稻以安全抽穗期为中心的计划生长,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是水稻“三化,,栽培、“优质米生产技术”等各项技术应用到位,实现良种良法的根本保证。黑龙江垦区自1996年全面推广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其中对育苗及本田管理开始运用叶龄诊断技术,取得较好的  相似文献   

10.
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水稻叶龄诊断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规律”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是以叶龄进程的调查、预测生育进程,通过对水稻叶片的长势、长相,采取有效调控措施,实现水稻已安全抽穗期为中心的计划生长,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规律"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此项技术是以叶龄进程的调查、预测生育进程,通过对水稻叶片的长势、长相,采取有效调控措施,实现水稻已安全抽穗期为中心的计划生长,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水稻旱育秧直插本田栽培技术在同等管理水平下,在3叶龄到5叶龄栽培有产量随移栽叶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5叶龄到6叶龄则有产量随移栽叶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由于3叶到4叶直插,对大田的平整要求较高;对于轮作田块,要错开茬口也较难,而6叶龄以上,产量又下降。因此,生产上较适宜采用5叶龄栽插。  相似文献   

13.
正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是以叶龄进程的调查、预测生育进程,通过对水稻叶片的长势、长相,采取有效调控措施,实现水稻已安全抽穗期为中心的计划生长,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1叶龄诊断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1叶龄诊断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茎的叶片生长与其它叶片、蘖、茎、穗等器官的生长发育之间,存在较严密的相互关系——器官同伸规律。根据这一规律,通过叶龄进程的调查,可推测出其它器官的生育进程。这就是生育进程的叶龄诊断。  相似文献   

14.
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水稻叶龄诊断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规律"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是以叶龄进程的调查、预测生育进程,通过对水稻叶片  相似文献   

15.
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规律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此项技术是以叶龄进程的调查、预测生育进程,通过对水稻叶片的长势、长相,采取有效调控措施,实现水稻已安全抽穗期为中心的计划生长,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90年代,水稻叶龄模式和作物群体质量调控成果就运用到了水稻栽培中。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根据叶龄进程,定量化诊断水稻生育过程和器官进程,依照高产形成规律以定量化衡量群体质量和相关动态指标,然后利用调控方法定量的方法原理全程定量化栽培技术指标,从而系统集成这两部分,让水稻能够精确定量诊断管理。由此使不同技术运用和相互间的配合都可以事先适时适量且最大限度发挥利用效率,达到优质高产、安全生态的良好目标。而这也是当前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趋势,其前景很广阔。  相似文献   

17.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田间试验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表明该项技术可以准确掌握水稻的生育进程动态,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有效改善水稻品质,在水稻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20 世纪80~90 年代,水稻叶龄模式和作物群体质量调控成果就运用到了水稻栽培中。而水稻精 确定量栽培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根据叶龄进程,定量化诊断水稻生育过程和器官进程,依照高产形成 规律以定量化衡量群体质量和相关动态指标,然后利用调控方法定量的方法原理全程定量化栽培技术指标, 从而系统集成这两部分,让水稻能够精确定量诊断管理。由此使不同技术运用和相互间的配合都可以事先适 时适量且最大限度发挥利用效率,达到优质高产、安全生态的良好目标。而这也是当前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 趋势,其前景很广阔。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2011年示范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指导意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永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叶齡模式与作物群体质量调控的基础上,集成水稻精确诊断与管理而形成的新技术;在理论上,它以高产群体发展的指标?值为依据,通过叶龄诊断,对各器官的生长作定时、定向、定量调控,促进有效高效生长,控制无效低效生长,以最经济的投入,保证高产群体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20.
正生育叶龄诊断是在水稻器官同伸规律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此项技术是以叶龄进程的调查、预测生育进程,通过对水稻叶片的长势、长相,采取有效调控措施,实现水稻已安全抽穗期为中心的计划生长,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一、叶龄诊断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叶龄诊断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茎的叶片生长与其它叶片、蘖、茎、穗等器官的生长发育之间,存在较严密的相互关系——器官同伸规律。根据这一规律,通过叶龄进程的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