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从近年来云南省泸水市冬马铃薯种植分布及生产现状入手,分析泸水市冬马铃薯种植存在的问题,并对泸水县冬马铃薯产业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泸水县冬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红河州冬马铃薯的种植技术、规模、面积和产量均在云南省前列,但晚疫病的发生给冬马铃薯种植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笔者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海拔种植区域冬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总结了科学种植防控技术措施,推进了红河州冬马铃薯的种植和晚疫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五龙壮族乡冬早马铃薯的种植现状出发,在对冬早马铃薯种植存在问题分析的同时,提出了冬早马铃薯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冬早马铃薯种植是冬季农业中一个生产周期短、种植效益比较好的作物,一方面可为春季供应蔬菜,也可为企业提供原料,另一方面可为秋马铃薯的种植提供优良品种。因此,冬早马铃薯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种植农户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根据昭阳区实际,为提高种植冬早马铃薯的经济效益,现就昭阳区冬早马铃薯无公害生产技术介绍如下:1适宜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5.
西畴县冬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铃薯又称土豆,西畴县群众俗称洋芋,属茄科茄属1年生草本植物。冬马铃薯是指冬季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的这一季马铃薯。近年西畴县冬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常年种植面积近0.13万hm2,正逐步成为该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文章结合西畴县实际就冬马铃薯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适宜区域和种植时期1.1适宜种植区域西畴县海拔1 400 m以下区域均可进行冬马铃薯的种植,全县80%左右的稻田区都是冬马铃薯的适  相似文献   

6.
近年,会东县充分利用金沙江沿江干热河谷地区的光热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冬马铃薯种植,推广大行桑套种冬马铃薯立体种植模式,解决粮桑争地矛盾,增加农民收入。大行桑套种的冬马铃薯平均亩产1500~2500kg,能抢在春节期间上市,经济效益显著。大行桑套种冬马铃薯,采用“6215”种植模式,保证宽行2m栽种2厢冬马铃薯,窄行67cm栽种2行桑树,  相似文献   

7.
正文山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最高海拔2 991 m,最低海拔107 m,州内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条件差异大,立体气候特点明显,一年四季均可以种植马铃薯;海拔1 700 m以上地区夏秋季气候冷凉,适宜马铃薯种植,是文山州传统的马铃薯种植区;而海拔1 500 m以下低热河谷区,冬、春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适宜种植冬早马铃薯。2000年以来,本州加大冬早马铃薯种植力度促进了冬马铃薯生产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一、发展现状"十五"以来,芒市风平镇在冬季农业开发中,把发展冬早马铃薯生产作为重要产业提质增量开发,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水平不断提升,商品价值逐步提高,风平镇冬早马铃薯生产已成为风平镇冬农开发的一个亮点,引来许多外地客商前来收购。2014年全镇冬早马铃薯种植面积11 810 hm~2,亩产1877 kg;2015年冬早马铃薯种植面积7840 hm~2,亩产1825 kg。栽种以合作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景东县冬马铃薯发展现状及低热河谷坝区种植冬马铃薯的资源优势,提出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结合科学种管收措施,充分挖掘冬马铃薯增产潜力,旨在为景东县冬马铃薯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个旧市南部冬马铃薯主产区是一个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喀斯特地貌山区,干旱缺水是制约该地区冬马铃薯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个旧市于2012-2013年在贾沙乡围墙村等喀斯特地貌山区旱地,开展了冬马铃薯等高横向聚土垄作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表明,冬马铃薯等高横向聚土垄作马铃薯产量为43 507.5 kg/hm2,常规横向平作种植产量为35 251.5 kg/hm2,顺坡垄作种植产量为32 254.5 kg/hm2。采用等高横向聚土垄作方法种植冬马铃薯,不仅节水、抗旱,而且增产增收明显。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文山州土壤肥沃,冬季温暖,无霜期长,适宜冬马铃薯种植.2019年全州冬马铃薯种植面积36.69万亩.杂卤石是一种钾、镁、钙的含水硫酸盐类矿物,作为钾肥使用,对烟草、辣椒的生长具有良好的作用,但尚未在云南马铃薯上开展过试验.为更好地服务冬马铃薯产业发展,不断探索优化冬马铃薯施肥方案,2019年在文山市古木镇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2.
冬春马铃薯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铃薯的生育特性,充分利用自然气侯资源,开发种植冬春马铃薯,供应蔬菜淡季市场,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好项目.云南双柏县农技推广站于2000年冬和2001年春在中低海拔地带推广种植冬春马铃薯534亩,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其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有限的耕地上,在基本不影响大宗粮食作物生产的前提下,利用0.5熟光热资源,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方法]通过填闲复种和间套增种,分区构建马铃薯多季高效种植新模式,提高马铃薯单产和效益。[结果]在平原丘陵区稻田构建"秋马铃薯/油菜-水稻"、"冬马铃薯-水稻-秋马铃薯"和"秋(冬)马铃薯-水稻"等3种新模式;在平原丘陵区旱地构建"春(冬)马铃薯/玉米/甘薯"、"春(冬)马铃薯/玉米-秋马铃薯"和"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等3种新模式;在高原山区构建"春马铃薯/玉米"新模式。[结论]新模式复种指数200%~300%,积温利用率68.9%~93.4%,光能利用率0.98%~1.59%,秸秆利用率50%~100%。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新模式全年产量提高2.6%~93.0%,效益增加15.8%~284.3%。马铃薯多季高效种植模式已成为四川农作物增产增收的主体种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把握冬马铃薯生产的技术关键点,进一步完善技术方案,为冬马铃薯科学种植密度及高产创建水平大幅提升提供依据,特进行该试验。结果表明,在冬马铃薯生产中,在结合地膜覆盖措施的基础上,每亩种植密度增加到4500~5000株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新农业》2020,(11)
冬春早熟马铃薯种植是大姚县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现已初具规模。作为马铃薯的全新栽种方式,冬春早熟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发挥自身优势,达到增大产量与经济收益的目的。本文将冬春早熟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希望为大姚县冬春早熟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冬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包括播种前的品种选择、选地整地以及种薯处理,播种中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最后的收获。文章简要针对大关县冬马铃薯种植做分析,为本地培养高产优质马铃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石屏县地处滇南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域,年平均温度18.3℃,冬季降雨少,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冬马铃薯种植。石屏县把发展冬马铃薯作为冬季农业开发的重点项目、重点产业来抓,有效促进了石屏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石屏县冬马铃薯种植主要以异龙镇、龙朋镇为主,种植时间为每年11-12月播种,翌年4-5月收获。石屏县种植的冬马铃薯具有品质优、无农残、产量高(比正季栽培可增产1  相似文献   

18.
阿岗镇冬早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存 《云南农业》2014,(12):19-20
冬早马铃薯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粮食增产,提高复种指数的重要途径,冬早马铃著在罗平县阿岗镇低热河谷地带种植有多年。在2013年示范种植133.33hm^2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适合阿岗镇冬早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冬早马铃薯经济价值高,有效的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冬马铃薯是指在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翌年2月下旬至4月上旬收获的马铃薯。与春马铃薯比较。冬马铃薯具有种植潜力大,特别在小春预留行种植前景十分广阔,收获期提早1-2个月,不影响大春作物播栽,产品在淡季上市,种植效益高于其它大宗粮油作物等明显优势。近年来。我省光热资源丰富的川东南、攀西安宁河谷等区域以发展冬马铃薯为突破口,大力开发冬季资源,提高粮食作物综合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全省冬马铃薯呈蓬勃发展的态势。去冬今春,各地狠抓面积扩大和技术落实,冬马铃薯生产取得了可喜成效。  相似文献   

20.
冬早马铃薯生产,是云南省师宗县五龙壮族乡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文中从云南省师宗县五龙壮族乡冬早马铃薯种植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冬早马铃薯产量的栽培技术,期待能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