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对耒阳市烤烟主要病害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烟草炭疽病、烟草病毒病(含TMV、CMV、PVY)、烟草黑胫病、烟草青枯病;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烟草气候斑点病和缺素症等。同时,结合当地生态条件和有关试验及调查结果,提出综合防治技术,该技术对烟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降雨量变化对烟草生长及病害发生的影响。[方法]于2010~2014年调查昌宁烟区烟草病害,并研究降雨量变化对烟草生长及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昌宁烟草主产区共发生病害13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烟草黑胫病、烟草青枯病、烟草根黑腐病、烟草白粉病和烟草赤星病;各年份间随着降雨量不同,烟草病害发生程度亦有所变化,旺长期降雨量偏少时部分病害发病较轻,烟草黑胫病和烟草青枯病病情指数均达20,发病烟株多被2种或2种以上主要病害侵染。2012年烟草根结线虫病被首次发现,应引起重视。[结论]试验结果为昌宁烟区烤烟的种植、病害预防及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湖南烟区烟草病害种类和发生情况,调查了湖南烟区烟草病害种类、分布及发生程度,分析了主要病害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湖南烟区烟草病害有21种,其中侵染性病害20种,非侵染性病害1种,主要病害为普通花叶病(TMV)、黄瓜花叶病(CMV)、马铃薯Y病毒病(PVY)、黑胫病、青枯病和赤星病。TMV发病中等,CMV发病轻,PVY发病率逐年增大,黑胫病发病较轻,青枯病发病中等,赤星病发病率年度变化较大,最高达到45%。湘南烟区TMV、CMV、PVY、黑胫病、青枯病、赤星病分别在3月25日、4月5日、4月15日、4月30日、5月25日、5月15日开始发病,湘中和湘西因生产季节原因,发病时间较湘南烟区分别晚10~20 d和30~50 d,发生动态基本相同。不同烟区病害发生种类、发生时间和发生程度不同,因此,不同烟区应采取不同防治措施,达到精准防治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弄清降雨量变化对烟草生长及病害发生的影响,于2009-2011年对该烟区烟草病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兴义市烟草主产区共发生病害22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烟草普通花叶病、烟草黄瓜花叶病、烟草赤星病和烟草黑胫病;各年份间随着降雨量不同,烟草病害发生程度与种类亦有所变化,降雨量偏少时部分病害发病较重,其中,烟草普通花叶病和烟草黑胫病病情指数均达5.5以上,发病烟株多被2种以上病害复合侵染,4种主要病害复合侵染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经3年调查研究,首次查明陕西8地区43个产烟县烟草侵染性病害24种,编写了侵染性病害名录,绘制了分布图,初步摸清主要病害发生的主导因子;建立了损失估计模式方程,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措施。调查结果为今后制定防治决策和抗病育种工作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已成为湖南烟区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从症状表现、侵染循环和发病规律3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概括,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烟草野火病、烟草青枯病、烟草角斑病和烟草空茎病是凉山烟区烤烟最主要的四大细菌性病害,详细描述了这4种病害的发生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黑胫病是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南方烟草生产区发生普遍,近些年在烟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般年份发病率为15%~20%,减产减收至少10%,重发年份甚至达50%以上。现将其症状识别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一、病害症状该病在烟草生长各个时期都有发生,尤以大田期危害最重。大田期受害的烟株主要发病部位在茎基部,由于病菌侵染进入了烟株髓部,阻止了水分的运输,病株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大雨后遇  相似文献   

9.
细菌作为一类生防微生物,具有抗生物胁迫与非生物胁迫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植物侵染性病害防治中.该文分析了细菌防治烟草土传病的研究报道,发现根际促生菌与植物内生细菌研究最多,试验方式多以温室盆栽或田间烟区为主;阐述了烟草与细菌间互作的抗病机制,包括抗生、竞争、诱导等作用;指出了当前细菌防治烟草土传病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细菌在烟草生物防治领域中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烟草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田间诊断技术,从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病的田间症状表现、区分要点进行了分析,并描述了烟草黑胫病、烟草病毒病、烟草青枯病等烟草常见病害的典型病症,最后对病害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百色市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为烟区提供病虫害发生预警信息;研究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高百色市烟草病虫害防治水平。【方法】2008~2010年,对百色市烟草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监测对象为烟草病毒病、黑胫病、青枯病、烟蚜、棉铃虫、斜纹夜蛾,并根据病虫害发生动态和预测预报结果,开展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结果】百色市烟区烟草病毒类病害以烟草普通花叶病和烟草斑萎病为主;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发生较轻;棉铃虫发生为害较重,各烟区发生时间随移栽期不同而不同;斜纹夜蛾属中偏重发生;烟蚜的迁飞高峰随地域的不同而不同。烟草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取得明显效果,2008~2010年病毒病发生率示范区比对照区分别低17.84%、8.28%和11.05%,黑胫病发生率分别低10.4%、14.18%和5.92%,蚜虫发生量分别低223、67和33头/百株,棉铃虫发生量分别低48、17和9头/百株,斜纹夜蛾发生量分别低5、17和13头/百株;示范区上等烟比例、产量、产值、均价等均高于对照区。【结论】百色市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集成应用可有效提高对烟草病虫害防治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可在各地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日照烟草公司的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日照烟叶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并利用SWOT 分析法深刻剖析了这些因素对日照烟叶发展造成的影响,结合战略管理理论对日照烟叶的发展战略进行动态调整。本研究尝试提出可操作的具体发展对策,通过提高烟农整体素质、烟叶生产技术和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以及建立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和烟叶生产保障机制等措施,促进日照烟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日照烟区烤烟最佳栽植密度。[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栽植密度对烤烟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栽植密度增加,农艺性状趋差,单株叶面积减小,公顷叶面积增加,干物质积累量降低,经济性状综合表现变好。[结论]NC55品种在栽植密度为2.1×10~4株/hm~2时较为适宜,可以获得较好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4.
烟草作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可行路径,在我国南北各省区均得 到了大规模栽培,但烟草品质会受到天气、病虫害等多因素影响,尤其是病虫害若不得到有效防控,不 仅会影响烟草质量,还会降低烟农经济收入,故而加强烟草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控非常重要。而本文 则以凉山州为例,就该地区烟草种植中的常见病虫害防控要点进行总结推广,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移栽期对烟草生长发育及产质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日照烟区烟株生长期间气候资源最佳配置方式,通过中烟100随机区组试验,进行了不同移栽期对烟株生长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期对烟株生长及烟叶产质量影响较大,总体以4月30日移栽的处理表现最好,5月20日移栽的处理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莱芜烟区烟草普通花叶病和黄瓜花叶病毒病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规律、致病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便能更好地防控莱芜地区烟草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云南玉溪地区是我国的烟草主产区,根结线虫病是烟草生产中的重要地下病害,危害烟草植株生长,降低产量。本研究运用SCAR-PCR方法对云南玉溪地区根结线虫进行分子鉴定,并分析不同根结线虫种类在各县区的分布情况;同时在澄江、易门两县开展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对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玉溪地区主要的优势种群为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在所有区县均有分布,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为次要种群,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属于零星分布;田间施加昆虫病原线虫对烟草根结线虫病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烟草根结线虫病的绿色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烟草气候斑点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烟草气候斑点病是一种非侵染性叶斑病害,对烟叶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已经成为我国烟叶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综述了烟草气候斑点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影响因素以及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抗气候斑点病品种的选育和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龙岩市烟草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烟草病虫害会导致烟叶产量大幅下降,质量降低,给烟农、烟草工商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加强烤烟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烤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介绍了福建省龙岩地区烟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重点介绍了烟草病毒病、青枯病、黑胫病、烟蚜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烟草病毒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我国烟草病毒病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特点,分析了病毒病的发生特点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