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应用甜菜品质分析仪测定了甜菜块根中钠的含量,添加回收率实验测得回收率在97.67%~98.67%之间,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精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极差值在0.04%~0.06%之间,小于一般化学分析中含量范围0.1%~10%.标准偏差在0.015%~0.041%范围内,表明本方法的精密度较好,满足一般分析方法的要求.甜菜品质分析仪测量准确、误差小.速度快且精度高.  相似文献   

2.
比色法测定甜菜块根中甜菜碱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甜菜块根中甜菜碱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离心机转数为10000r/min的条件下,称取甜菜烘干样品2g时,添加回收率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0%~100%之间,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精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极差值在0.02%~0.08%,小于一般化学分析中含量范围0.1%~10%,标准偏差为0.008%~0.091%范围内,表明本方法的精密度较好,能满足一般分析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杨晶  许庆轩  周芹  吴玉梅  阎静 《中国糖料》2010,(1):30-31,34
实验测定了甜菜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并且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了这两种提取液中总酚含量。结果表明,乙醇提取液对自由基的清除率(85.3%)高于甜菜中水提取液(59.5%),并且高于文献报道的甜菜渣的乙醇提取液,这与其中的总酚含量呈现正相关性,说明酚酸是甜菜抗氧化成分。实验表明甜菜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这为甜菜的综合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周芹  吴玉梅 《中国糖料》2007,(2):33-34,38
应用甜菜品质分析仪测定了甜菜块根中钾的含量,与经典的方法——火焰光度法比较,结果火焰光度计测值的转换值均高于甜菜品质分析仪的测值,二者相关性极显著(r=0.9996**)。添加回收率实验测得回收率在101.0%~104.2%之间,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精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极差值在0.2~0.33μmol/g,小于一般化学分析中含量范围0.1%~10%,标准偏差在0.013%~0.062%范围内,表明本方法的精密度较好,满足一般分析方法的要求。甜菜品质分析仪测量准确、误差小,速度快且精度高。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同时测定甜菜安和甜菜宁在甜菜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和水混合振荡提取,盐析后取有机相浓缩,浓缩液经PSA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测定结果,甜菜安在甜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1.1%~95.6%,相对标准偏差为2.4%~7.6%;甜菜宁在甜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3.4%~95.8%,相对标准偏差为5.0%~9.8%。甜菜安及甜菜宁在甜菜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2 mg/kg;甜菜安的检出限(LOD)为1.5×10-3 mg/kg,甜菜宁的检出限为2.6×10-4 mg/kg。田间试验表明:甜菜苗期施药,收获期甜菜中的甜菜安及甜菜宁残留量均低于0.02 mg/kg。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制定甜菜还原糖的测定标准,从样品加热沸腾反应时间及甜菜中的蔗糖对还原糖测定值的影响、甜菜还原糖回收率几方面论证了用奥夫尼尔法测定甜菜还原糖的精确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以20mL甜菜待测样液,50mL奥氏试剂,煮沸5min测定值较准确;在测定液中蔗糖含量不超过19mg/mL对还原糖的测定值影响很小,可以忽略;还原糖回收率达98.64%~99.46%。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和分析红甜菜的抗氧化活性物质,本研究以红甜菜块根为试验材料,通过酶标仪-微孔板建立了3种微量FRAP、DPPH和ABTS体系,来评价红甜菜水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红甜菜水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总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最高清除率分别达91.92%和83.79%。通过国标法提取并测定红甜菜块根中甜菜红素含量,约为2.53%。对甜菜红素含量与以上3个抗氧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它们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5~0.995,证明甜菜红素是红甜菜中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深入研究红甜菜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深度开发和利用红甜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甜菜品种‘H003’为材料,设置根外喷施0.5%硼酸处理(FB)及未施硼处理(CK),对甜菜叶片生长、光合性能和收获期甜菜块根工艺品质及工艺糖产量等进行测定,探析根外施硼对甜菜生长及块根品质的影响规律,为甜菜生产中硼素营养调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结果表明:根外施用硼肥能够增加甜菜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柄长度及叶面积,提高了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延长了功能叶片的持续期;施硼改善了甜菜块根品质参数,降低了块根灰分Na含量,降低幅度为15.00%;提高了POL、糖蜜糖和白糖含量,分别提高了0.53、0.03、0.51个百分点;施硼提高甜菜块根产量3.73%,提高生物糖、白糖产量及工艺糖产量分别为7.39%、7.34%和7.68%。综上,根外施硼可以促进甜菜叶片生长、提高甜菜叶片性能,改善块根工艺品质、提高块根糖产量,对甜菜生产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甜菜的光合性能时.常常需要测定其叶绿素的含量.本文介绍了以甜菜叶片为材料,对七种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分析比较结果.认为95%乙醇热浸法和无水乙醇丙酮(1:1)混合液冷浸法较好.在条件不具备的基层单位,后一种方法更合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播期和温度对甜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探索出最适宜甜菜生长的播期及温度,为甜菜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KWS1176’为试验材料,采用分期播种、培养箱控温的方法,设置6个不同的播种时期,研究甜菜的出苗情况,计算出苗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测定不同播期对甜菜的鲜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1)在水分和空气条件充足的情况下,甜菜种子出苗生物学零度为2.7℃,有效积温为100.7℃·d。(2)甜菜出苗率、出苗势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其中C组(对应播种日期4月11日,温度范围1~15℃)的出苗率为99.37%,出苗势为98.75%,表现最好。(3)除处理A,甜菜幼苗的鲜重随着播期的提前而增加,播期的推迟而减少,B组(播种日期4月6日,温度范围-2~9℃)幼苗鲜重最高,A、C、D、E、F五个处理比B处理的单株鲜重分别降低8.14%、9.66%、20.54%、60.14%、75.82%。(4)甜菜的抗氧化系统中,B组的POD、CAT、SOD的活性较高,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较低,综合表现较好。[结论]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播期越早,生育期越长,甜菜生长得越好。综合试验的各项指标来看,C组的综合表现最好,其所对应的播期为4月11日,播种时温度范围为1~15℃,为最适宜甜菜生长的播期。  相似文献   

11.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田间比较试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与常规种植田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新植连作时,无论是否健康种苗繁殖的后代,每茬都进行热水脱毒处理,其效果好于传统的常规种植,桂糖11号蔗茎增幅45.28%-51.19%,拔地拉蔗茎增幅61.49%-66.22%;而且每茬下种前的种茎都进行热水处理后种植比前茬健康种苗种植出的种茎不再进行热水处理就直接下种效果好,桂糖11号蔗茎增幅2.92%-6.78%,拔地拉蔗茎增幅0.48%-0.66%;而后者又比传统常规种植方法好,桂糖11号蔗茎增幅38.50%-48.27%.拔地拉蔗茎增幅61.01%-65.56%。上一茬已做过热水处理、茎尖脱毒组培苗种植.新植1年后的宿根蔗桂糖11号蔗茎增幅也比对照高32.05%-40.86%。各个处理的蔗糖分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增幅0.91%-1.71%(绝对值)。  相似文献   

12.
不同追氮方式对寒地玉米干物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不同追氮方式对寒地玉米干物质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氮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干物质明显高于PK(不施氮肥)和CK(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33.0%~52.4%和49.5%~71.3%,且NPK+DD2(基肥+氮肥深追二次)处理较NPK+SD1(基肥+氮肥浅追一次)处理干物质量提高14.6%。追氮提高寒地玉米单穗穗行数,显著提高了行粒数和百粒重,提高寒地玉米产量,与PK处理相比产量提高54.4%~73.2%;NPK+DD2、NPK+DD1(基肥+氮肥深追一次)与NPK+SD1处理相比产量提高8.76%~12.2%,以NPK+DD2处理产量最高,收获指数最高,达到63.06%。追氮改善寒地玉米品质,与CK和PK处理相比,蛋白质分别提高为2.05%~2.38%和2.24%~2.57%,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0.33%~0.58%和0.14%~0.39%,淀粉含量分别提高1.81%~2.11%和0.29%~0.59%,赖氨酸含量降低0.01%~0.02%和0.02%~0.03%。不同追氮方式有利于寒地玉米干物质积累及子粒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且氮肥深追好于氮肥浅追,以NPK+DD2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FOSS公司1255型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仪,对2000~2001年的686份玉米自交系和2001~2004年的2517份杂交组合的子粒品质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玉米子粒3种品质成分在不同材料间存在显著差异,粗脂肪和蛋白质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较大,粗淀粉含量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较小,年份之间有差异。自交系中粗脂肪平均含量为4.24%~4.27%,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1.75%~12.17%,粗淀粉平均含量为71.04%~71.10%。玉米杂交组合粗脂肪平均含量为4.45%~4.86%,粗蛋白平均含量为9.65%~10.05%,粗淀粉平均含量为72.53%~73.49%,并对玉米品质育种和近红外技术的利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肥后移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土壤无机氮含量动态变化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后移各处理两年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100%基肥处理,提高幅度分别为27.0%~51.8%和37.9%~69.4%,其中30%基肥+50%拔节肥+20%开花肥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与100%基肥处理相比,氮肥后移各处理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生理利用率两年依次提高35.8%~49.6%、46.1%~92.2%、9.8%~19.5%、9.4%~24.8%和42.8%~64.2%、51.1%~83.0%、14.3%~22.9%、6.8%~11.7%,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均以30%基肥+50%拔节肥+20%开花肥处理效果最佳。与100%基肥处理相比,氮肥后移各处理在提高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0~4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同时,降低玉米收获后41~10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小麦穗经FAA固定液固定后,不同乙醇置换处理对小麦小孢子花粉染色效果的差异,以温敏雄性不育系BNS366及其近等基因系郑麦366为材料,采用90%-80%-70%、70%-70%和不置换3种乙醇置换方式处理后,用I2-KI法和DAPI法分别染色对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并统计了花粉可育率和自交结实率。结果表明,3种乙醇置换处理下,I2-KI法染色均可以清晰显示小孢子内淀粉积累情况,其淀粉积累区域颜色由深到浅排序为不置换>70%-70%乙醇置换>90%-80%-70%乙醇置换。在90%-80%-70%乙醇置换处理下,DAPI法染色在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均能清晰显示细胞核状况,在BNS366的二核期和三核期有细胞质微红现象,但不影响细胞学观察;在70%-70%乙醇置换处理下,DAPI法染色细胞核清晰,在郑麦366三核期和BNS366的二核期也存在细胞质微红现象且程度略有加重,仍不影响细胞学观察;在不置换处理下,DAPI法染色郑麦366和BNS366单核期和开花期的小孢子细胞图像清晰,郑麦366三核期小孢子细胞质发白浑浊,或发红发亮,甚至部分细胞核被染成红色,核显示不清晰,BNS366二核期和三核期小孢子细胞质着红色且比70%-70%乙醇置换处理下程度加剧。三种乙醇置换处理按细胞图像清晰度排序为90%-80%-70%乙醇置换>70%-70%乙醇置换>不置换。I2-KI和DAPI染色统计的花粉可育率与其自交结实率基本一致。从小麦小孢子细胞学观察效果,兼顾经济实用和试验安全角度考虑,FAA固定后采用70%-70%乙醇置换处理较为可取。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物炭类型及添加量对土壤碳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生物炭类型(椰壳炭、稻壳炭、柠条炭)以及生物炭添加水平对不同土壤(砖红壤和水稻土)碳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等量尿素的情况下,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总体表现一致,土壤铵态氮含量逐渐减少,而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添加1%、2%、5%生物炭的处理土壤NH_4~+-N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3.3%~16.0%、18.6%~28.5%、51.1%~68.8%,NO_3~--N含量比对照提高了6.4%~13.3%、12.9%~19.7%、18.4%~22.7%,这可能与添加生物炭后土壤pH升高引起的氨挥发增加有关,然而其影响程度与土壤类型、生物炭类型和生物炭添加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杂交种良玉99为材料,2018~2019年设置常规(等行距)种植(CK)和二比空、大垄双行、偏垄宽窄行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光合作用参数、群体干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相比,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玉米群体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增加了1.39%~36.55%、2.78%~18.98%、5.88%~45.75%;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3.36%~13.89%;叶片、茎秆和叶鞘干物质转运率分别提高了1.92%~23.08%、5.48%~34.31%、19.56%~53.39%,子粒产量贡献率提高3.50%~62.50%。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显著提高玉米子粒产量,2018年产量提高14.16%~30.34%,2019年产量提高4.19%~9.28%,2018年产量增幅较大主要来源于空秆率的降低。进一步表明,在干旱年份不均匀种植表现出更大的增产优势,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中大垄双行两年子粒产量均最高,分别达6 264.68 kg/hm2和12 449.40 kg/hm2。  相似文献   

18.
棵棵无损5%颗粒剂在宿根蔗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棵棵无损5%颗粒剂对甘蔗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效和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施1次该药对螟虫的防效是49.1%,绵蚜虫40.0%~97.7%,蓟马42.1%~62.5%;比CK增产10.1%,差异显著性达5%水平,效益增长8.6%。施两次药对螟虫的防效是51.4%,绵蚜虫80%~100%,蓟马45.6%~50.5%;比CK增产14.4%,差异显著性达1%水平,效益增长11.5%。与标准药剂呋喃丹3%颗粒剂相比,不管是施1次药还是两次药对螟虫的防效都差不多,对绵蚜虫和蓟马的防效则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对蔗茎产量施两次药较高,施1次药稍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秸秆腐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匡恩俊  迟凤琴 《玉米科学》2012,20(2):99-101
利用网袋模拟秸秆还田方式,研究不同还田方式不同阶段玉米秸秆氮、磷、钾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经过150 d的分解,玉米秸秆生物量38.9%~66.3%被分解,埋于土壤的玉米秸秆分解速度明显高于露天处理。腐解后玉米秸秆从组织结构上变得松散。经150 d腐解后,玉米秸秆的氮、磷、钾养分释放率分别为51.1%~67.7%、76.0%~89.8%、76.9%~91.7%。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六堡茶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发现六堡茶品种资源在苍梧全县、藤县金鸡镇、岑溪市南渡镇等地均有分布,以苍梧县六堡镇、狮寨镇为主要分布地。这些茶原料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6.6%~56.4%,茶多酚含量为32.2%~49.7%,氨基酸含量为2.7%~5.2%,咖啡碱含量为2.7%~6.6%,儿茶素含量为17.5%~24.6%,适制六堡茶和红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