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年是省政府提出实施“蚕桑工程”的第二年,蚕桑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全省桑园面积由1989年的53592亩增加到89839亩,增长67.64%;蚕茧产量由1989年的1350吨增加到2639吨,增长95.5%。蚕种生产与供应是蚕桑生产发展的基础。在1990年中,全省各蚕种场和蚕种供应部门,积极配  相似文献   

2.
我县是蚕桑生产的新区,十二年来在上级党、政部门的领导下,坚持普及蚕桑生产技术,促进蚕桑生产不断巩固发展。目前,我县有15个区、136个乡、7613户种桑养蚕,桑地面积已达15263亩,全县发展了七十一个蚕桑生产专业村,380户蚕桑生产专业户(其中3至5亩的335户,5亩以上的45户),办起共育室62个,代育室79个。蚕桑生产越来越巩固,去年跨进了万担县。今年在去年取得较大成效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全年发放蚕种61358.75张,比去年36638张增加24720.75张。到十月下旬止,全县收购蚕茧17213.749担,比去年同期的11125.831担增加6086.918担,增长54.7%。去年,全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情况顺德县均安公社是以鱼塘、蚕桑生产为主的经济作物产区.全社耕地面积5433l亩,其中鱼塘30110亩,桑地13078亩,柘地7447亩,其它作物杂地3696亩.桑地在总耕地面积中占24%,是蚕桑生产的老主产区.六十年代亩产茧只有100多斤.七十年代各级重视蚕桑生产,落实种植面积,实现桑、蚕良  相似文献   

4.
一、蚕桑生产的概况近几年来,我县的蚕桑生产发展较快。一九七九年全县种桑六百五十亩,产茧七百八十担,到一九八四年,全县有十七个区一百五十五个乡一万一千八百六十六户种桑养蚕,共种桑一万三千五百亩,饲养蚕种六万五千张,产茧二万八千二百四十九担,比一九八三年桑地面积扩大三千六百七十九亩,蚕茧增加一万四千九百六十四担;而比一九七九年桑地面积扩大一万二千八百五十亩,蚕茧增加二万七千四百六十九担。一九八五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县蚕桑生产不断发展,出现了不少养蚕重点户专业户,接着是蚕桑专业村也不断涌现和发展,从84年十个增加到85年七十个增长6倍。蚕桑专业村大大推动了我县蚕桑生产的发展,从84年产茧只有3909担增加到85年10167担增长1.60倍。全县85年70个蚕桑专业村桑地面积达3680.5亩,占全县桑地面积38%,其中产茧50担以上的蚕桑专业村有32个,桑地面积2484亩,饲养量9848张占全县养种量49%,养蚕总收入1084034  相似文献   

6.
茂名、湛江市的蚕桑生产主要分布在化州、高州、遂溪、廉江、海康县。目前这五个县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推动下,蚕桑生产出现了新的发展好势头,蚕茧增产的速度快,经济效益好,展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新局面。这五个蚕桑主产县去冬今春扩种新桑17000多亩,桑地总面积达56000多亩,比上年同期25000多亩增长45.14%,比1987年增加30700多亩。蚕种发放量不断增加。1989年计划发蚕种17万多张,比1988年发蚕种130000万张增加4万张,增长30.70%,今年上半年已发蚕种77931.5张,  相似文献   

7.
为寻求蚕桑生产的高产栽培和优化饲养技术,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高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我们于1985年在虎头山乡茶圩里村周樟美户进行了试验。该户有4年生沙壤土桑园1.84亩和7年生菜地桑园0.28亩及相应的蚕室。周樟美全年饲养6期蚕,比一般农户增养一期晚秋蚕,饲养12盒蚕种,产茧449.45公斤,茧款收入2471.4元,拆合亩桑产茧210.02公斤,亩桑产值1154.86元。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金湖县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视发展蚕桑事业,桑田面积由1987年的1.14万亩,发展到1991年的5万亩。发种量由1987年的1.751万张,增加到1990年的3.8022万张。蚕茧产量1990年达到1175吨,比1987年增长2.1倍。金湖县蚕桑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注重蚕桑生产的规模效益,加强了基地建设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则是我县蚕桑生产稳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989年我省蚕桑生产是历史上发展较快的一年,桑园面积已恢复到53591亩,其中新增桑园面积24000亩,比1988年增加82.7%;蚕种发放量44540张,比1988年增加60.2%;产鲜茧2.7万担,比1988年增长42.1%,是建国后最高纪录。这是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全省蚕桑行业齐心协力、辛勤工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蚕农收入,是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的关键。开发利用蚕桑生产的副产品,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桑枝和蚕粪,是掌握在蚕农手中的两宗主要副产品,一亩桑园春伐可得鲜枝条400~600kg,夏伐可得鲜枝条500~700kg,一盒蚕种在饲养中可产生鲜粪140kg左右。我省现有桑园125万亩,年发种量290多万盒,每年生产中产生的数量可观的桑枝和蚕粪,  相似文献   

11.
<正> “七五”期间,东台市蚕桑生产发展较快,桑园面积从9万亩增加到13万亩,增长44.4%,饲养蚕种从19.5万张增加到35.8万张,增长83.6%,蚕茧产量从0.555万吨增加到1.05万吨,增长89.1%。在这样的基础上,蚕桑生产怎样再上新水平,再求新突破?最近我们作了一些调查研究,认为: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秋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盐城市蚕桑生产进入低谷期,部分地区毁桑现象严重,全市桑园面积因此减少3万亩,减幅10.7%,但仍然是全省稳桑工作做得最好的地区。射阳县2007年桑园面积5.2万亩,到2008年底桑园面积增加到5.5万亩,增幅达到6.2%。在这一轮调整期中,该县的桑园面积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该县蚕桑生产主要集中在特庸、盘湾两个重点镇,这一区域的桑园面积占全县总面积90%以上,5亩以上的规模大户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13.
我县蚕桑生产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目前全县有桑地7512亩,比去年增加83%。到八月十五日止,共发放蚕种14,671张,比去年同期增加83%,收购蚕茧4,855.4担,比去年同期增加129.3%,预计今年产蚕可达9,000~10,000担。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依靠各级党政发展蚕桑生产。我县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蚕桑生产非常重视,经常讨论和研究蚕桑生产问题。县和重点乡镇都成立了专门机构,县分工一名副县长,重点乡镇分工一名副乡(镇)长负责这项工作,各级普遍制订了相应的奖励措施,县财  相似文献   

14.
<正> 陕北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恢复和发展蚕桑业,不仅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生态效益也非常显著。受省蚕学会委派,作者于今年5月中下旬赴陕北两个地区对近年来的蚕桑生产作了一些调查,并与两地区农业局的负责同志作了讨论,看法一致。总的来看,陕北近几年的蚕桑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桑园面积的增加幅度是建国来最大的,自1982年掀起栽桑养蚕高潮以来,新栽桑27.6万亩(延安18.9万亩,榆林8.7万亩),累计桑园面积已达到32.3万亩(其中延安21万亩);蚕茧年产量也由1981年的117.9吨增加到1984年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我县的蚕桑生产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新植桑6300亩,加上老桑1050亩,总面积达7350亩。从事蚕桑生产的有19个公社、111个大队,近500个生产队。我县今年蚕桑生产的特点是新蚕区多,新桑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几年来,涟水县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蚕桑生产,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1990~1991年,拓植新桑园2.4万亩,总面积达4.02万亩,年产蚕茧1000多吨。随着当前国际市场丝绸行情的变化,笔者认为,蚕桑生产必须克服一种倾向,做好三篇文章,使蚕桑生产向着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的“三高一低”方向发展。要克服的一种倾向是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这种倾向具体反映在三个方面:一、重面积、轻素质的倾向。即偏重增加桑园面积,忽视提高桑园素质。我县1.6万亩成林桑园,亩产茧100公斤以上的只有2500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公社发展蚕桑生产有六年长的历史,一起一落,不够稳定。77年最多,种桑450亩。因技术跟不上,体制不落实,80年面积下降到180亩。根据这种情况和蚕桑生产的发展要求。公社农科站81年办起稚蚕共育室。随着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群众对发展蚕桑生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今年以  相似文献   

18.
(一)我县平台公社康顺大队康顺二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蚕桑队。该队是我县人少田多的粮产区,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蚕桑生产。从七六年起,先后利用山坑荒地和旱坡地种桑,面积从三亩发展到现在十八点九亩,总产值从七百九十元增加到七千一百四十四元四角,亩产值从三百五十五元五角提高到七百四十六元八角八分;桑树产叶  相似文献   

19.
一、实行蚕桑“三包”的成绩和缺点庆丰社是1956年秋由一个高级社和四个半低级社组成的高级社,全社204户,有耕地2,286亩,其中水田1661亩,桑地531亩,白地94亩,生产内容以水稻为主,蚕桑占第二位。该社在1956年冬季就制订了蚕桑三包方案,实行蚕桑分别包工包本包产责任制,做法是:(1)桑叶:桑叶包产以1956年春小社时掌握的  相似文献   

20.
云浮县河元公社三伯咀队有一百三十七人,五十八个劳动力。水田八十亩。八○年八月队长参加县蚕桑会议,参观了本县城填公社西圹队发展蚕桑生产的经验,感到蚕桑生产大有发展前途,因此,于八○年十一月种桑三亩,八一年三月又种桑三亩,合计桑地面积六亩(其中水田桑一亩,坝地桑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