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养殖的实质是一种以"物"换"物"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水产养殖,把饵料或肥料转化为水产品的过程.水产养殖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的饵料是否合理和投饵的技术是否科学.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正确合理地选用饵料,科学合理地投喂,是促进养殖动物快速生长,提高饵料转化率,降低饵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饵料投喂是水产养殖中的一大关键环节,只有正确把握饲养鱼类的投饵数量,科学投喂,才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保证养鱼增产增收增效.目前对于鱼类的研究多集中于鱼类养殖技术、营养和饵料开发方面,对于科学的饵料投喂的报道较为少见.而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对于我们开展水产养殖业、提高效益、节省成本以及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很重要的.因此,科学把握水产养殖中饵料投喂显得尤为重要.投饵技术包括投饵量的确定、投饵时间、投饵次数、投饵方法和投饵原则.下面就投饵技术几个方面以及饵料投喂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期望能使读者对科学投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对于解决饵料投喂存在的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投饵技术是高效养鱼全过程中的关键措施,投饵应掌握"匀、足、好"基本原则,坚持"四定"、"四看"投喂法。合理降低饵料系数,促进鱼类快速生长,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笔者在生产实际中总结了几条高效养鱼投饵技术要点,供大家参考。1掌握"匀、足、好"投饵基本原则"匀"是根据不同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鱼类摄食营养需要,每天均匀地投喂。正常情况下,前后两次的投饵量应相差不大,不能忽多忽少,以免鱼类时饱时饥,影响消化、吸收和生长;投饵要均匀,不但能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又能起到  相似文献   

3.
从3月份起,我国南方,鱼类就要开始摄食了,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摄食量不断增加。北方因为气温低于南方,鱼类开食要晚些。池塘养殖,由于鱼类放养密度大,光靠水中的天然饵料是远不能满足鱼类生长需要的。要使鱼类快速生长,并获得池塘养鱼高产,必须供应鱼类足量的适口饵料。所以施肥、投饵就成了养鱼高产的根本技术措施了。  相似文献   

4.
<正>鱼类是变温动物,鱼类的摄食量及其代谢强度是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的,养鱼四季投饵技术要依据吃食鱼而言,要根据鱼类品种、生长状况、季节变化、病害流行等情况灵活掌握。一年中投饵应坚持掌握"早开  相似文献   

5.
配合饲料养鱼是一种新的养殖技术,近几年来,在各地得到了迅速的推广,但有些养鱼群众缺乏投喂技术,造成配合饲料养鱼成本高,饲料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等。因此,为了提高配合饲科利用率,获得较高的鱼产量,现将配合饲料的投饵技术作一简要介绍,供大家参考。一、投饵数量:确定好投饵量是配合饲料养鱼重要的一环。合理的投饵量,应根据饲料的质量、鱼体重量、季节、天气、水质和鱼类摄食活动等情况来决定。一般在初春,投饲量控制在鱼类总重量的0.8~1%,以  相似文献   

6.
流水养鱼是利用一定形状、大小的池子,通过对池内水体不断的补充和更新,保证池内水体环境适合鱼类生长、发育,用高密度放养和足量投饵来培育商品鱼的一种科学养殖法。它具有占地少、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管理方便、收效快等优点。我国水库众多,利用流出库外的水流,进行流水高密度养鱼,对充分利用能源,开展一水多用,为水库养鱼业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如杭州市青山水库经过二百天的饲养,  相似文献   

7.
对网箱养殖吃食性鱼类投饵技术中的颗粒饲料适口性、投饵次数、投喂量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鱼儿离不开水,要养好鱼首先要养好并管理好池塘水体。水体作为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的生长。对于采用驯化养鱼技术来说,由于驯化养鱼,采取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投喂颗粒饲料,特别是池塘水体夏秋季节温度较高、日照时间长,鱼类生长较快,投饵量较大,排泄物增多,导致水质变化较快。  相似文献   

9.
《水产科技情报》1974,(10):18-23
工厂化养鱼技术是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是淡水养鱼方面的一项新的生产方式,它就是使淡水养鱼机械化和现代化。也就是说,其主要的工艺过程在于对鱼类生活环境进行控制,使小型水体能保持着恒定的水温和新鲜的水质;通过机械或人工的饲养管理,使养殖鱼类能在高密度放养的情况下,终年生长;从而达到速长、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养鱼话投饵     
饵料是鱼类生长所需能量与物质的来源,也是提高产量的物质基础,因此,投喂质好、量足、适口的饵料和改进投饵技术是养鱼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投饵原则 “匀、好、足”是投饵的总原则。按此原则去投喂才能保证池鱼吃饱、吃好、快速生长。“匀”就是根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颗粒饲料驯化养鱼是近年来我省普遍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在池塘驯养鲤鱼过程中,如何以最低饵料系数获取养殖鱼最大增重,这是当今养鱼生产者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我省气温低、池塘大等特点详细评述池塘驯化饲养成鱼及鱼种的投饵技术,主要包括影响鲤鱼的摄食因素、最适投饵量、投饵方式和投饵次数以及投饵点的搭设等,以供探讨。 一、影响鲤鱼的摄食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夏季气温升高,是养殖鱼类大量摄食、快速生长的最佳时期,同时又是鱼病暴发的流行季节,在夏季鱼类养殖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科学投饵、合理施肥、水质调控和鱼病防治等工作。其技术要点简要介绍如下:一、科学投饵  相似文献   

13.
鱼类营养与鱼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宗武 《齐鲁渔业》1999,16(5):42-44
鱼类营养状况,不仅关系到鱼类生长快慢和发育是否正常,还关系到鱼类的体质、抗病能力和患病情况。鱼类营养不良,不仅指各种营养成分的缺乏、不足或过多,还包括各种成分之间的比例不能符合养殖鱼类的需要。在高密度养鱼的池塘中,天然饵料远远不能满足鱼类生长需要,鱼类主要依靠人工投饵获得营养,  相似文献   

14.
驯化养鱼是我省近年来推广普及的一种高产高效养殖技术,其特点是:以养殖鲤鱼为主,投喂颗粒饲料,采取“四定”投喂方法,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技术。因此,搞好水质调节工作极为重要,尤其是夏秋季节,温度高、日照时间长,鱼类生长快、投饵量大、排泄物多,水质变化快,搞好水体水质调节,是获得养殖鱼类稳产高产的关键。现介绍几种水质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海浮绳式网箱养鱼,就是在港湾外的近海较深水域设置浮绳式网箱,选择优质的鱼种,进行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它是在内湾传统式网箱养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优质、高产、高效、新的网箱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与传统内湾浮排式网箱养鱼相比,网箱组合设计科学,养殖环境好;养殖鱼类食欲旺盛、生长快;养殖病害少,成活率高;养殖密度大、产量高、投饵系数低、效益好;网箱抗风浪能力强并且投入经费少,易于推广。为了发展浮绳式网箱养鱼产业,特制定本规程介绍有关近海浮绳式网箱制作与养鱼的技术。规程主要包括养殖场地的选择、网箱的制作与…  相似文献   

16.
赵同庆 《淡水渔业》2001,31(3):24-26
高密度流水养鱼是利用流动水体供氧充足的条件进行高密度养鱼的一种方法。鱼类始终在流水中生长。由于不断向养鱼池中大量注入新水 ,输送溶解氧 ,并带走鱼类代谢废物、粪便及残饵等 ,使池水始终能保持较高的溶解氧和清新的水质 ,从而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放养密度 ,并通过强化投饵使鱼类快速生长 ,缩短养殖周期 ,达到高产的目的。因此 ,它是一种小面积、高产、优质、高效益、高技术的养鱼方法。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形式的流水养鱼方法报道 ,但如何有效利用溪河水资源进行高密度流水养鱼的研究却甚少。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从 1993年开始 ,采用当前…  相似文献   

17.
在养鱼业中,根据鱼的生长情况正确控制投饵置,合理增加投饵次数,对于促进鱼类生长,减少饵料浪费和防止水质恶化都很重要,因此投饵是养殖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繁重的劳动,迫切需要实行机械化、自动化。近年根据日本书刊中陆续发表的几种新型投饵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三测”法养鱼技术  正确掌握投饵量、施肥量和调节水的酸碱度是养鱼技术中的关键性要素。不少人在养鱼过程中不是根据水的温度、透明度和酸碱度科学地投饵、施肥 ,而是盲目地投施 ,结果既导致鱼类死亡 ,又增加了养鱼成本。实践证明 ,采用“三测”法养鱼技术 ,是降低鱼类发病率、取得养鱼高产的有效措施。具体方法是 :1 .测水温定投饵量  对温水性鲤科鱼类来说 ,在 7~ 32℃的适温范围内 ,水温越高 ,鱼的摄食强度越大 ,投饵量也越大 ,但不是越多越好。如不适量 ,投饵越多 ,鱼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为此 ,必须根据全年水温的升降规…  相似文献   

19.
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工厂化养鱼,又称设施渔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当前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前沿产业。工厂化养鱼的特点是在高密度的饲养条件下,根据鱼类生长对环境的需要,形成新的生态条件,以控制其最适生长环境;根据鱼类生长对营养的需求,定时、定量供应鱼类喜食的高效饵料,生长快,周期短。一个完善的养鱼工厂应包括封闭式内循环、微生态调节净化水质、纯氧增氧、臭氧消毒、物理过滤、泡沫分离、人工培养活饵料、配合饵料及自动投饵等专用设施。因此,工厂化养鱼是集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为一体的现代化养殖业。然而,工厂化养鱼又是高技术、高投入、…  相似文献   

20.
刘宗进 《内陆水产》2004,29(11):24-25
养殖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水体环境的优劣决定着养殖的成败、养殖产量的高低。目前虽然有一些先进的水质测定仪器,但是在生产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养殖生产者还是靠平时观察池塘水质的情况来了解和掌握养殖鱼类生存、生长状况,根据水体的颜色判定水质肥瘦,进而调整投饵次数和换水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