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谈蚕茧收烘管理与保全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我国的蚕茧生产存在只追求产量, 不重视质量的现象,生丝等级在2A-3A级低水平间徘徊。而蚕茧质量的提高,其主要因素有二:其一是养蚕生产过程中的蔟具选择和蔟中管理;其二是茧站内部管理的收烘过程和干茧贮藏,而后者是保全  相似文献   

2.
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两点:(1)蚕农优良蔟具的使用以及与之相关的蔟中管理;(2)茧站收烘过程中的茧质保全.而这些因素都与茧站管理密不可分,因此加强茧站管理,规范茧站运作,正确地执行国家的收购政策,是提高蚕茧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两点:(1)营茧的蔟具及蔟中管理水平;(2)茧站收烘过程中的技术操作。而这些因素都与茧站管理密不可分,因此,加强茧站管理,规范茧站运作,正确地执行国家的收购政策,是提高蚕茧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净度是生丝检验的主要项目之一,净度不良的生丝制成的织物表面茸毛多,坚牢度差,染色不匀一,因而市场对蚕茧净度要求很严.而提高生丝净度是项系统工程,就同一蚕品种而言,鲜茧净度好坏取决于蚕农的生产技术;就同一茧质的鲜茧而言,净度好坏取决于烘茧和丝厂煮茧等工艺水平.淳安县的蚕茧综合质量在浙江省有明显优势,但在净度指标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春、早中秋茧的净度偏低.本文主要就蚕茧生产过程对净度影响因素谈些粗浅的认识,并就提高淳安蚕茧净度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熟蚕上蔟后到营茧结束期间,环境因素对茧质和生丝品质有影响,尤其对解舒影响很大,主要是蔟中温度、湿度和气流三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对这三种因素的调控,可以提高蚕茧质量。  相似文献   

6.
吴英  沈灿兴 《广西蚕业》2003,40(2):42-44
本阐述了加强茧站管理对蚕农质量意识的树立、优良蔟具的推广和使用以及保全蚕茧质量的作用,从而指出加强茧站管理对提高蚕茧质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蚕茧作为茧丝绸工业的主要原材料,蚕茧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蚕茧资源利用、产品档次和经济效益.淳安县作为我国国内重要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也是设施大棚养蚕推广面积规模最大县之一,虽然淳安县能大量生产5A级生丝的原料茧,但是生产能缫制精品6A级生丝的原料茧却很少.为提升蚕茧质量,摸清原因,2019年,我们对设施大棚养蚕所生产的蚕茧进行质量、缫丝成绩试验、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设施大棚内养蚕要比普通蚕室内养蚕结茧率低3.15%、死笼率高3.57%;设施大棚内生产出的蚕茧比普通蚕室内生产出的蚕茧上车茧率低0.77%、茧丝长短25.6 m、解舒率低1.23%、茧丝纤度低0.03 dtex、出丝率低0.45%、洁净低0.19分,差异显著.因此,做好设施大棚内养蚕期间和蔟中管理过程中对温湿度的调节和通风换气,可有利于提高设施大棚蚕茧质量和茧丝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蔟具及上蔟环境蚕茧茧质的调查分析 ,研究了蔟具和上蔟环境对茧质的影响。试验证明 :蔟具和蔟中环境对茧质的影响差异显著 ,以使用纸板方格蔟上蔟和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下进行蔟中保护 ,茧质最好  相似文献   

9.
苏红梅 《广西蚕业》2005,42(3):26-26
从蚕茧质量而言,丝量多少和丝质好坏,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蚕品种、桑叶质量、饲养技术、蔟中管理及蚕茧收烘等,而本文主要讲蔟中管理对茧质的影响。农村中不少蚕农往往忽视了上蔟中的环境条件和蔟中管理,导致蚕茧质量低劣,丰产而不丰收。影响蚕结茧和茧丝品质的环镜条件,主要有:温度、湿度、气流、光线等。  相似文献   

10.
雷善云 《四川蚕业》2000,28(1):33-35
<正> 茧站内部管理又称蚕茧收烘管理。茧站内部管理是以蚕茧收烘为中心的全部生产过程的活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它可以转化为生产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管理是当  相似文献   

11.
王瑛  李严明 《四川蚕业》2004,32(3):37-38
蚕茧质量的好坏与桑叶质量、蚕品种、饲养管理、上蔟条件、蚕茧收烘等诸多因素有关。目前,广大农村不少蚕农忽视了蔟具改良和蔟中管理,导致蚕茧质量低劣,丰产不丰收。通过对不同蔟具和不同蔟中管理所营蚕茧进行调查研究,说明优良蔟具和开门开窗上蔟对提高茧质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德元  孙峰 《蚕桑通报》2007,38(4):45-46
近年来,建湖县在蚕桑生产上加大科技投入,全县方格蔟使用率迅速提高,部分乡镇己达80%以上,有的专业村己达100%,蚕茧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这是提高蚕茧内在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但若使用不当或上蔟环境不当,茧质仍为低劣。因此,规范使用方格蔟.充分发挥其效用是目前当务之急。下面谈谈在推广使用方格蔟的工作中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海盐县的蚕茧质量持续下降,成了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一个瓶颈。蚕茧质量下降使原本以生产5A以上生丝的本县丝厂只能生产3A级生丝。由于低档丝出口困难,造成大量积压,影响了茧丝绸生产的正常运行,使整个产业陷入严重困境。分析造成蚕茧质量持续下降的原因,既有蚕茧收购上的问题,即没有贯彻“优质优价,劣质低价”政策。又有蚕农上蔟关闭门窗,粗放管理,还有在售茧时采毛脚茧,不选茧及塑料袋装茧,摩托车运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提高淳安蚕茧净度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净度是生丝主要检验项目之一,净度不良的生丝制成的织物表面茸毛多,坚牢度差,染色不能匀一,因而市场对蚕茧净度要求很严.而提高生丝净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同一蚕品种而言,鲜茧净度好坏取决于蚕农的生产技术;就同一茧质的鲜茧而言,净度好坏取决于烘茧和丝厂煮茧等工艺水平.淳安县的蚕茧综合质量在浙江省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净度指标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春、早中秋茧的净度指标偏低.本文主要就蚕茧生产过程对净度影响谈些粗浅的认识,并就提高淳安蚕茧净度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朱良均 《蚕桑通报》1999,30(3):5-10
本文通过分析优质蚕茧生产与蚕品种,上蔟环境条件,蔟具和现行评茧标准的关系,提出了实现优质蚕茧生产的配套技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同镇是建德市蚕茧集中产区,桑园面积和蚕种饲养量占建德市近半。大同镇历来重视蚕茧质量,2005年全面普及推广应用方格蔟营茧技术,推行“新安江牌”桑蚕茧生产技术标准,蚕茧质量一直列本市前茅。2011年大同镇春蚕发种分两个批次,第一批次的蚕茧试样反馈质量良好,解舒率69.3%,万米吊糙5.3次。但第二批次蚕茧试样结果,解舒率只有47.9%,万米吊糙达9.5次(见表1)。镇内两家合作社茧站,一家因为与丝厂合作收烘蚕茧,共担风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优良蚕品种在不同的上蔟环境中吐丝面结成的蚕茧性状的调查,发现在合理的环境中上蔟时,茧形大,上茧率高,缩皱细,茧丝的强力大,伸度适当,净度成绩好。而在其他环境中上蔟,都不同程度地对茧丝品质有影响,特别是多湿环境上蔟时对茧质性关的影响最大。因此上蔟环境的合理控制是生产优质原料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蔟具和上蔟环境下 ,上蔟后第 3 d(完成结茧 )至 7d(完全化蛹茧 )蔟中蚕茧水分含量及茧层含水率动态变化的测量分析 ,研究了蔟具和上蔟环境影响蚕茧解舒率的内部机理 ,并探讨了早采茧、出售毛脚茧对茧质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冉平 《四川蚕业》2003,31(3):33-34
今年行业继续疲软 ,行情持续下降 ,丝绸出口数量继续下降 ,出口价格处于历史新低。丝绸行业极为困难 ,最根本原因是供大于求的矛盾比较突出。近年全国桑园发展特别快 ,蚕茧生丝产量居高不下 ,据国家经贸委资料 ,2 0 0 2年全国产茧量 51 65万吨 ,生丝产量 6 0 3万吨 ,按现在出口和内销需求量专家估计蚕茧在 41~ 42万吨 ,生丝在 5万吨左右 ,剩余量高出 1 0万吨蚕茧和 1万吨生丝。面对行业困难 ,四川省 2 0 0 2年蚕桑生产总结大会提出“好茧再多也是少 ,孬茧再少也是多”的观点 ,启迪我们只有提高蚕茧质量才能战胜困难 ,渡过行业难关。我县针…  相似文献   

20.
加强收烘管理提高蚕茧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烘管理是茧站管理的主要内容。收烘管理最终结果体现在蚕茧质量上 ,收烘管理好 ,蚕茧质量就好 ,经济效益就提高。因此 ,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生产经营思想。严格执行收烘技术管理规范 ,落实质量管理措施 ,最大限度的保全茧质 ,提高经济效益。1增强质量意识增强质量意识是提高蚕茧质量的前提。蚕茧质量是茧站的永恒主题 ,是茧站的信誉和效益 ,务必把质量意识放在首位。不断分析研究蚕茧各项质量特性的形成路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根据规律重视每项质量的每个环节 ,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和方法 ,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实现保全茧质 ,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