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指出了中国旅游业随着经济的转型也在不断发展,文化旅游的兴起为整个旅游行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梳理了文化旅游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文化旅游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对新疆盐湖景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对景区文化旅游发展提出了一些开发对策:采取挖掘自身盐文化、体现达坂城区域文化、搜集周边丝路文化等方式来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新疆盐湖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玄武湖景区在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出现景区功能定位模糊、生态环境失衡、文化旅游资源等问题困扰着景区旅游的发展.通过对玄武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伦理问题的分析,提出只有加强旅游伦理宣传教育、实现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统一、宣扬文化旅游多样性的伦理观等对策,才能使玄武湖景区旅游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南古镇是我国古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缺乏专业的旅游科学的指导,许多古镇旅游景区出现了开发误区。本文以江南古镇旅游的代表性景区木渎为例,通过对木渎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分析,探讨江南古镇旅游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黄鹤楼景区作为武汉市知名旅游品牌,在我国名楼文化景区开发中极具代表性和示范性。南京阅江楼景区作为类似的名楼文化景区,其旅游开发历史较短,尚有很多改进的空间,可以借鉴黄鹤楼景区的很多成功做法。提出了应深入挖掘明文化,加强品牌建设和资源整合力度,同时重视游客体验,以期促进南京阅江楼景区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豹泉景区位于河北省易县,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久远。为了促进景区的合理规划开发,对豹泉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统计,在此基础上,运用"三三六"评价方法,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定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豹泉景区旅游资源共有4个主类5个亚类11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类型较为丰富,景区区位条件优越,市场潜力大,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吉林省正在下大力气将休闲旅游产业打造成重要支柱产业.在长白山休闲旅游度假地的开发中,实现了政府对长白山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从休闲旅游设施到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做出了全方位的规划与设计,但旅游区的科学、文化资源开发相对滞后.文化资源是旅游的核心资源.源自长白山旅游景区的科学、文化内涵,支撑着长白山休闲旅游的形象定位,决定着长白山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推动长白山休闲旅游经济发展,需要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因此,力图将长白山打造成国际休闲旅游名山,发掘其丰富的,多方位的旅游文化资源是关键因素,培训和提高景区经营者和导游人员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云顶山景区森林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顶山是区为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个重要景区,属于自然资源型的森林旅游区,在对景区森林旅游资源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目标、指导思想和开发对策。该文在开发高级形式的森林旅游,突出知识性、参与性和增加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我省自然资源型森林公园建设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本文基于对文化旅游的理解和对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景区的实践研究,探讨如何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景区的模式和路径,以更好地发挥文化元素的旅游价值,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促进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展竹乡旅游是实现竹产业绿色转型与发展的重要途径。福建的竹林景观资源与竹文化资源赋存丰富、竹加工业发达,具有较好的竹乡旅游开发的基础。虽然近年来福建竹乡旅游发展较快,但仍存在着竹乡旅游景区特色不鲜明、竹文化内涵不突出、竹乡旅游商品特色不足和竹乡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为此,福建采取强化竹乡旅游景区品牌建设、大力开发竹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开发竹乡旅游特色商品和加强竹乡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策略推动竹乡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充分分析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和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需求,提出了山风景区旅游开发战略的新思路:明确主题定位,塑造鲜明形象;挖掘文化内涵,整合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商品,促进旅游发展;加快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性能;加强区域横向联系,促进合作开发;提升景区区域职能,扩大影响力.以期为山风景区快速发展、深度开发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海南五指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森林资源特性和社会经济特点,从该少数民族地区、原住民的社区环境林业研究入手,并结合海南五指山地区的“文明生态村”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实际,旨在探索一条适合在海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参与式森林资源管理的途径与方法,拓宽当地经济创收的渠道,持续保持当地生态资源优势,为实现社会和谐、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制止区内的环境退化和资源危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对区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保障社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天然林保护给社区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发展非木材产品,加强经济林果的发展以及营造速生丰产林和薪炭林的对策,以实现西双版纳的天然林保护和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翟晶晶 《绿色科技》2021,(5):247-249
指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僻、地方经济相对落后,要实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百万计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目标、助力脱贫攻坚,则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为突出。因此,探索了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并从教师、教材、教法3个角度切入,提出了教师跨学科优化团队建设、教材融合地方少数民族特色研发、教法基于产出导向(POA)拓展教学时空等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Biodiversity in Asia is reviewed here from both scientific and socio-economic perspectives. Biodiversity in Asia has been very high, for historical and climatic reasons; however, this situation has been changing rapidly, due to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orest biodiversity in this region has both global and local value, yet it is seriously threatened. As natural capital, biodiversity functions in a variety of ways: production and regulation functions have global value, while habitat and information functions have social and cultural value, as well as local importance.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is dependent on the regulatory functions of the ecosystem and biodiversity. Sometimes the functions of forests or biodiversity make conflict. Moreover, biodiversity has an information function related to sustainability via local knowledge and culture. Levin’s (1999) proposals are helpful a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sustainable management for Asian forests.  相似文献   

15.
临安市森林城市建设实践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系统理论及临安市山地森林资源状况,结合城市现代发展战略,提出了临安市"建设山水绿色名城,构筑吴越生态家园"的理念,明确了建设森林城市的规划目标与规划布局,创建具有吴越文化特色、生物种类多样、可持续发展的森林城市,从而有效地改善本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林业科技推广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是一项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社会经济工作,对农村、林区的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级林业科技推广组织是联系林农的纽带,与林农关系密切,在林农中有威信,是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目前林业科技推广建设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对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新要求,阻碍农村、林区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分析探索制定合理的策略,促进林业科技推广工作适应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Communities with multicultural, ethnically diverse populations located in forest areas of the Carpathian Mountains often face serious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including high unemployment rates, weak social support and institutions with little stakeholder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 In this paper, we apply participatory scenario processes to address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functional forestry in these mountains by taking as an example the case study of Slovensky Raj National Park and specifically focusing on the involvement of local communities, particularly the Roma minority, in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SFM). The paper argues that development of local institutions and promotion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articipation to increase social capital is necessary for addressing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managing potential conflicts and sustaining multifunctional forestry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way forward is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urpose forest management with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that learning, repeated stakeholder interaction, trust-building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and within multiethnic local communities are important preconditions for success. The scenario process applied turned out to be beneficial for both the majority and the minority populations, particularly allowing for discussions about futur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regions, their local economies and communities, and for providing some guidance about what are the preferred actions for participation in multifunctional SFM.  相似文献   

18.
上海宝山区绿化系统特色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研究宝山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建设与绿化的相互关系,分析了绿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对宝山区的绿化特色进行了初步探索,为典型工业区及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区的绿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及其文化景观设计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粤古驿道是广东省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展示广东历史文化景观特色以及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需要在优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以南粤古驿道为研究对象,从线性文化遗产景观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地南粤古驿道规划设计的实践工作经验,在保护古驿道沿线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分析南粤古驿道文化景观的特殊性,提出南粤古驿道的整体性保护措施,并归纳出线性文化景观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20.
区域融合发展是市场化开放型经济的必然产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国有林区改革任务总体完成后,东北国有"林区"的内涵逐渐向国有"林"演变和回归,这种内涵上的变化也成为林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的一个关键变量,并客观上形成了林区与地方之间融合发展的积极条件。东北国有林区与地方之间的融合发展以一体化规划、协同性发展为原则,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打破林区与地方生产要素、制度要素、文化要素、管理要素等多重边界为基本前提。积极探寻东北国有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加快适应后改革时期持续深化国有林区定位布局常态,对国家生态建设及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