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种植模式对芭蕉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2种种植模式对芭蕉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6个地方和省外芭蕉芋品种为试材,采用行栽和窝栽种植模式进行小区比较试验,观察各品种的生长情况。[结果]与窝栽种植相比,行栽种植下,芭蕉芋的株高、分蘖数、茎节数和叶片大小等性状好,产量可增加4501.0~16132.5kg/hm2,增幅在1.9%一21.9%。在2种种植模式下,云南富源县的红花和贵州安龙县的黄花2个品种的产量未达到显著差异;云南富源县的黄花和贵州兴义县的黄花2个品种的产量达到显著差异;云南富源县的红花和贵州兴义县的红花(CK)2个品种的产量达到极显著差异。[结论]行栽的种植模式较窝栽有利于芭蕉芋的萌发和分蘖,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通透条件及理化性质,从而增加芭蕉芋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芭蕉芋生产提供新品种,丰富芭蕉芋品种资源,采用系统选育方法,通过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品系比较、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等选育环节,于2019年成功选育出芭蕉芋新品种黔北蕉芋。该品种株型直立,出苗较快,生长势强,芋块大,抗性强,生育期较短;高产性能明显,区域试验块茎和茎叶产量分别为75 045.1kg/hm2和61 804.2kg/hm~2,比(兴芋1号)对照分别增产28.1%和29.7%;生产示范试验块茎和茎叶产量分别为79 228.2kg/hm~2和63 690.1kg/hm~2,比兴芋1号分别增产25.4%和26.3%。2019年12月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登记号:582)。黔北蕉芋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饲用,可在我国亚热带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评比展示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几年审定,在太原市有推广价值的19个中晚熟玉米品种进行评比展示,结果表明,晋玉168产量居第一位,平均产量11938.5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21.5%;晋玉811产量居第二位,平均产量11871kg/hm2,比对照增产20.8%;先玉335产量居第三位,平均产量11232kg/hm2,比对照增产14.3%;强盛49产量居第四位,平均产量11077.5kg/hm2,比对照增产12.8%;屯玉50产量居第五位,平均产量10947kg/hm2,比对照增产11.4%;永玉3号产量居第六,平均产量10839kg/hm2,比对照增产10.3%;潞玉6号产量居第七位,平均产量10728kg/hm2,比对照增产9.2%;强盛12产量居第八位,平均产量10128kg/hm2,比对照增产3.1%;农大84产量居第九位,平均产量10051.5kg/hm2,比对照增产2.3%;农大95产量居第十位,平均产量9963kg/hm2,比对照增产1.4%;强盛16居第十一位,平均产量9952.5kg/hm2,比对照增产1.3%。建议2008年太原市春播中晚熟玉米主推品种是晋玉811、先玉335、晋玉168、强盛49、永玉3号、农大84;搭配品种是潞玉6号、农大95、强盛16、强盛12。春播中熟主推品种是先玉335。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方式对芭蕉芋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芭蕉芋生产中合理的种植方式,比较了紫叶红花和绿叶黄花2个芭蕉芋品种单芽种和复芽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并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留株数试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均以绿叶黄花种较优,单芽种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比复芽种差,生产上不宜采用单芽作种;绿叶黄花复芽种较合理的种植密度为80 cm×60 cm,此密度下产量比常规(60 cm×60 cm)种植增加14.75%;田间人工调控每穴留1~5株与自然生长每穴存株相同时,产量均与株数增加呈正相关,在栽培上,生长期间不宜进行疏株处理,保留其自然生长有利增产.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威宁生态气候条件、较抗马铃薯晚疫病的品种,选择12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中抗晚疫病且产量高于对照威芋3号的3个品种分别是会-2产量42.38t/hm2,比对照增产27.15%;3810产量37.60t/hm2,较对照增产12.81%;威芋4号产量34.57t/hm2,比对照增产3.72%。其余品种均较对照减产,且感晚疫病。  相似文献   

6.
兴义市2014年在超级杂交稻的示范推广方面,以要素管控为核心,以优良品种为前提(示范区选用超级杂交稻品种Y两优6号和准两优527为主推品种)、以培育壮苗为基础、以增密足肥为手段、以抗倒防病为保障,找对了切入点,从基础上搭建高产架子,实现群体增产。经贵州省和黔西南州农业委员会组成的专家组验收,66.7 hm2高产示范区平均产量798.2kg/667m2,比非项目区平均产量562.8kg/667m2,增产235.4kg;666.7hm2核心示范区平均产量790.8kg/667m2,比非项目区增产228kg;经农业部专家组验收,马岭镇平寨村6.67hm2水稻超高产示范区平均产量957.6kg/667m2,比非项目区增产394.8kg。通过项目实施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7.
吉亚3号出苗势好,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前期生长旺盛;原茎产量、出麻率、产麻量均较高,是高纤、高产、抗旱品种。本品种在区域试验中,原茎平均产量6 231.67 kg/hm 2,比对照双亚5号增产11.66%;长麻平均产量1 253.34 kg/hm 2,比对照双亚5号增产19.57%;长麻率20.14%,比对照双亚5号提高1.33个百分点;种子平均产量689.28 kg/hm 2,比对照双亚5号增产15.48%,纤维强度26.8 kg。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芭蕉芋与玉米的合理套作模式,提高种植效益。[方法]紫叶红花芭蕉芋200cm×60cm×50cm、230cm×60cm×50cm、250cm×60cm×50cm双行双株沟植,行间60cm×50cm双行双株套作紫糯1号玉米,以170cm×60cm双行穴植芭蕉芋、行间60cm×50cm双行双株套作玉米为对照,研究不同套作模式对芭蕉芋萌芽率、分蘖数及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3种套作模式芭蕉芋的萌芽率分别为61.0%、61.0%、65.9%,均高于对照(58.9%);收获期分蘖数分别为11.6、12.5和10.3个,分别比对照增加38.1%、48.8%、22.6%。230cm×60cm×50cm套作模式下,芭蕉芋产量为66405kg/hm2,鲜糯玉米产量为9435kg/hm2,纯收益为31650元/hm2,分别比对照增加41.8%、50.8%和87.7%。[结论]230cm×60cm×50cm为芭蕉芋套作玉米的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2019年在崆峒区旱塬地对胡麻进行了宽幅匀播增产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宽幅匀播的小区平均产量为1.03kg,折合650.7kg/hm2,常规条播(对照)的小区平均产量为0.87kg,折合606.3kg/hm2。宽幅匀播较常规条播(对照)增产44.4kg/hm2。  相似文献   

10.
施肥对红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施肥对红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450 kg/hm2、三料磷肥375 kg/hm2处理对促进红花的株高和分枝效果最好,最终株高为70.85 cm,一级分枝数为12.53,二级分枝数为23.93;施尿素225 kg/hm2、三料磷肥375 kg/hm2、硫酸钾150 kg/hm2处理红花花绒产量最高,产量为400.00 kg/hm2,比对照增产37.08%;尿素450 kg/hm2、三料磷肥187.5 kg/hm2、硫酸钾150 kg/hm2处理红花籽粒产量最高,产量为3 822.50 kg/hm2,比对照增产107.16%。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推荐最经济施肥量为尿素450 kg/hm2,三料磷肥187.5 kg/hm2,硫酸钾肥15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